气象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8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气象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气象,预防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而破坏性非常强的天气现象,其转速可以达到60米/秒以上。
台风还会带来暴雨、强风、海浪和山洪等灾害。
为预防台风的危害,我们应该关注气象预报,及时关紧门窗、备好应急物资。
2.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可以引发山崩、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尽快躲到安全地带,避免在建筑物、山谷、河流和树林等危险区域逗留。
3.暴雨暴雨会导致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基础设施、交通和民生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您发现自家位置在低洼区域或靠近河流,应当及时清理下水道和河道,做好预防洪灾的准备工作。
二、气象现象1.气温气温是指大气内温度的高低。
气温高的时候容易引发中暑、热伤风、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而气温低则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和降温,以维护身体健康。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
湿度过大容易引发汗腺分泌、皮肤瘙痒、呼吸不畅、容易感冒等生理疾病;而湿度过低则会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以维持身体健康。
3.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大小,会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
大风容易破坏树木、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事故;而小风则会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清理垃圾、固定房屋等,防止突发事件造成人身伤害。
三、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为我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气象应用软件、电台、电视和报纸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总体来说,气象科普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了解和掌握气象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小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气象学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章§2~1§2~2§2~3§3~4§3~5§3~6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大气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估算;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
§3~1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量,气象学中统称为~。
与大气污染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气湿)、风(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
1、气温:表示大气温度高低的物理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2、气压:任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气压随高度递减关系式可用气体静力学方程式描述,即ΔP=-ρgΔZ,其积分式—压高g公式:Z2Z1lnP2lnP1RTm据实测近地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压平均降低约12.4毫巴(1mb=100Pa),在高层小于此值。
3、空气湿度(气湿):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
4、风(windpeedanddirection)什么是风?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水平(horizontal)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风。
风的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温度分布不均造成。
P4P3P2P1At1t1=t2aBt2At1t1>t2bP4P3P2P1Bt2At1t1>t2cP4P3P2P1Bt2风的形成除热力原因外,还有动力原因,自然界的风是由于这两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要有温差存在,空气就不会停止运动。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农业气象知识科普一、气象基础知识气象是指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
农业气象则是研究这些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这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季的改变、农业产量的波动以及新病虫害的爆发。
因此,适应气候变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这些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通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这些灾害的发生,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四、农业气象服务应用农业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例如,根据气象预报,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选择最佳播种和收获时间。
此外,气象服务还可以帮助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指导农民采取防治措施。
五、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例如,在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热带作物种植;而在降水充沛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田种植。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六、作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温和日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而水稻则需要较多的水分和适中的温度。
了解作物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七、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初中气象知识
初中气象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他们需要了解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成因和特点,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等。
2. 气温和降水:学生需要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知识,包括温度和湿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他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分布情况的形成原因。
3. 风和气压:学生需要了解风和气压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气压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他们需要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以及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4. 气象灾害: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如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5. 气候变化:学生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
他们需要了解这些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以上是初中气象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以及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气象基础知识一,人工影响天气1. 概述2. 人工降水3. 人工消雾4. 人工防雹5. 人工消云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1.概述2.厄尔尼诺现象3.什么是天气预报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
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
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
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式预测未来天气的一种服务。
它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系统性变化。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带来许多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或气候异常引起的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龙卷风、雷电、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大规模气流运动,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和极地附近的极地东风带是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6.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基础知识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面首先介绍几个气象基础概念。
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在某地区的变化状态。
其中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因素。
天气信息可以通过气象台提供的天气预报来了解。
天气预报通常根据气象仪器采集的数据和气象模型计算得出,可以提供一定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是指长时间尺度内,某地区的气候条件。
气候通常通过长期观测数据的统计来得出。
气候与天气的主要区别在于,气候变化较为缓慢,天气变化较为急剧短暂。
温度是气候学中的重要因素,它指标大气或物体的热度高低。
温度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衡量的。
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等都有重要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可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
绝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相对湿度则是空气中含水蒸气的质量占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气候干燥、潮湿与湿度有很大关联。
降水是指大气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并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包括雨、雪、雹、霰等形态。
降水对灌溉、环境和水资源的分配都有重要影响。
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风的强度可通过风速来衡量,风的方向表示风吹的方向。
大气压力差是导致风产生的主要因素,气温和地形也对风的生成和形态有影响。
雷电是大气中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云与地面之间交流的电荷产生,并伴随着闪电、雷声和强烈的电流。
雷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了解雷电的基本规律对预防雷击灾害非常重要。
以上是气象的一些基础知识,气象的研究和应用在农业、交通、航空、环保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对天气和气候的了解,有助于合理规划生产、出行和生活的安排。
气象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结构1.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辐射层等5个大气层。
2. 大气的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3. 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用巴(bar)来表示,地面上的气压大约是1013毫巴。
二、大气动力学1. 大气运动的原理:大气运动主要受到地球的自转、辐射加热和地形影响。
2.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極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环流。
3. 大气的热传递:大气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进行热传递。
三、气象观测1. 气象仪器:气象观测主要通过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降水计等气象仪器来完成。
2. 气象观测站点:气象观测站点通常包括地面站、浮标、卫星和雷达等不同观测平台。
四、气象预报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的天气预测,通常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2. 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预警是根据天气预报结果进行的预警,包括暴雨、龙卷风、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的预警。
五、气象学科1. 动力气象学:研究大气环流、动力过程和天气现象等内容。
2. 热力学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的热传递、湿度变化等内容。
3. 气象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如云、雨、雪等。
六、气象与生活1. 气象与农业:气象数据和预测结果对农业生产、灌溉和疾病监测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气象与航空航天:气象对于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很大,例如飞行条件、气象雷达等方面都需要考虑气象情况。
3. 气象与环境保护:气象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气象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对气象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