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14T10:29:37.8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作者:刘常倪

[导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扶持。

刘常倪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一、合作基础

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营造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外部环境。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重点扶持。

2.初步构建了学院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院于2007年4月成立了由院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学院校企合作各项工作。2010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就合作项目引进、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3.制度建设有前期工作基础。出台了《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及考核奖励制度,将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引进重大合作项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建设目标

1.创新“校企互动、多方介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组建“政府—学院—系部”三级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成立济南市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学院成立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设秘书处和三个具体工作组;六个重点专业所在系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招生制度,实施多样化选拔录取,促进企业参与教学,共育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人事管理与分配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3.建设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平台。依托济南市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和推动下,遴选持续发展能力强、技术应用基础好、支持教育力度大的企业,共同搭建JIER“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济南瑞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校企合作平台。

4.建立健全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修订、制定《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24项适应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制度,深化各类人员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机制;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实现全过程监控。

三、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厂”——JIER“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济南职业学院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30多套大型设备,并从企业中调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控压力机产品配件的生产。济南职业学院投资建设了一万平方米的厂房,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生产基础条件,为保障教学、保证生产耗资近千万。

2.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北京精灵时创实训基地。与北京精灵时创有限公司合作深化“厂中校”建设,共同合作确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等部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实践育人基地;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自我管理与控制”、“企业运营与管理”等课程植入实习期间完成,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3.建立经济实体——校园旅行社。建立具有经营权的实体校园旅行社。旅行社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经营管理,服务人员以学生为主。旅行社建成后,主要用于旅行社业务认知、门市咨询(前台接待)、计调业务、外联、地接导游(周末近郊游、小长假省内游)、全陪导游(寒暑假师生出省游)。

4.成立中德技术培训中心——中德合作订单班。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AHK)合作成立中德技术培训中心。由学院提供培训场所、基础设备和师资,德国工商大会提供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及部分师资和设备。学生通过3年学习,经考核合格,由学院颁发专科毕业证书,德方颁发德国企业及工业化国家普遍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全部到订单的德资企业工作。成立“中德职业教育研究会”,引进、消化、推广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研究学校与德资企业合作的运行方式,实现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校企合作。

5.校企共建仿真实习基地——市场营销仿真实训。引进《因纳特市场调查与客户管理软件》、《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经营之道——企业运营电子对抗系统》,建设面积100平方米,可容纳50名学生实训的市场营销仿真实训室,为营销战略、市场调查、营销策略和市场竞争演练等实验实训模块的教学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6.建立股份公司——济南瑞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学校、经济贸易系在校大学生、山东东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学院提供办公场地及办公设施,东信公司提供流动资金及产品,本着三方共管、学生经营的原则,东信公司选派3至5名专业水平高、营销业绩突出的一线员工,经济贸易系在毕业班级中选拔10至15名学生,其中推选1名学生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注册成立济南瑞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东信公司产品的网上销售。作为企业员工的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产品策划、网络营销等技能应用到营销实战中,同时为学生创业探索提供有力的保障。

济南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深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1)加强宏观调控。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校企深层次合作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很多学生因为校企合作而受益。但是有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长久,这使得学生无法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为各方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主要探究了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谨此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标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 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只要各方通力合作,一切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尤其是政府对此非常支持,在这一良好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地与政府、企业进行沟通,以此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奠定基础。 1政府扮演好桥梁角色 校企要想实现长久合作,政府的桥梁角色必须扮演好,换言之,政府对校企合作要足够重视,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以便能够规范校企合作,同时还应该成立相应的委员会组织,以便能够及时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能够将学校与企业中的优势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市政府应该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会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告知学校,而学校会依照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由此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与学校就像是一家人,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总之,政府在职教发展上要提供保障措施,政策上要有一定的优惠,管理上要提供大力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体化、立体化、品牌化的格局,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市政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成为当地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2校企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人才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尝试着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依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在订单培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据调查了解,某些城市的职业院校基本上都与省内的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而且有很多都是长期协议,人才培养效果可以说非常显著。 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之后,企业自然会将自己短缺的人才告知企业,学校自然就依照企业需要来设置教学科目,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可直接就业,避免了学生所学无用的尴尬。例如,某职业院校与某集团长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两千名左右的人才,这其中不乏业务骨干、高管等,而该集团则累计给该学校毕业生发放了上百万的工资,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双赢。

济南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院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质量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学院发展,保证学院的切身利益,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院及各系、部门与国(境)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社会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机构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各系、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在部分地区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工作站,以便于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联络站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一名,工作人员1-3名。校企合作办公室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组织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 校企合作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加强学院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拓宽和企业的合作渠道与途径,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与生产性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与研究。 (二)根据国家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方向和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负责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一协调和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工作。 (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策划并提出各种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的意见、建议,推动、协调系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负责对各系校企合作项目的指导、协调和考核。 (五)定期举办校企合作工作洽谈会,组织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和基地共建协议。 (六)负责校外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 (七)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质量信息反馈,做好校企合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淄博市技师学院数控工程系于栋梁 【摘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1.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要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应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与许多企业确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逐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1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根据改革发展实际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方案,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1.2建立健全专家咨询体系,为校企合作注入活力。学校应积极组织选聘在行业、企业中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开办技术讲座、举行校企合作咨询会议、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举办校企联谊活动等形式,为校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市场中介、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学校校企合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3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形成“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学校应以校办工厂为依托,通过不断强化教学基地的实训功能,对实习学生管理、实习教学方法、实习课程设置、实习效果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扩大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和教师培训的规模,提高实习教学水平,强化实习效果,并认真总结和推广产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使其成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示范田”。 1.4多层次、多形式建立与企业进行师资、设备,培训、教学相交互的校企合作体系,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学校应该与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专业设置、课程设定、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改革案例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剧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靠拢,使教学与生产达成高度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的最佳途径即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北部,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相继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首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递增这一契机,在宁夏率先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重构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将成为巩固校企合作的实施成果,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举措。 二、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目标 通过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校企合作由原来的实训性合作拓展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 案的制定等,促成校企间的人力、物力资源共享,使在校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高度融合,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需要,甚至产生经济效益,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立体式校企合作目标。 三、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考试及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下面万智春考学校为大家梳理一下今年汽车专业的主要信息,包括春考汽车专业介绍、报名人数、分数线、招生院校等,希望给明年考试的考生带来帮助。 2016年春季高考招生计划含本、专科(高职)和“3+4”对口贯通分段生,由于中职不再设师范类专业,今年比去年少了师范教育专业类别,今年的专业类别共设农林果蔬、畜牧养殖、采矿技术、土建、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化工、服装、汽车、信息技术、医药、护理、财经、商贸、烹饪、旅游服务、文秘服务、学前教育19个专业。 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汽车的各类服务也不断需要完善,汽车专业就是现代随汽车工业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专门服务于这个行业的专业系别,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销售与评估,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商务管理等等,基本是围绕汽车行业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这些过程都是汽车专业所包含的内容。 汽车专业前景和市场:1、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双超2400万辆。2、中国汽车保有量2.4亿辆,其中私家车过亿。3、汽车产业链就业岗位十分巨大(产、销、售后服务、汽车保险)。4、我国有庞大的汽车汽车消费市场,市场需要大量的汽车专业方面人才。5、在汽车后市场,汽车技术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急需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汽车专业涵盖的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公路运输管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铁道运输管理、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船舶驾驶、航空油料管理、轮机管理、船舶水手与机工、外轮理货、船舶检验、工程潜水、民航运输、飞机维修、水路运输管理。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汽车专业考生人数2978,本科分数线545,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资格线525,本科招生计划400;专科(高职)填报志愿资格线170,最低录取控制线287,专科招生计划1277。 2016年山东春考汽车专业本科分数线为545分。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汽车专业专科(高职)填报志愿资格线为170分,首次录取最低控制线为287分。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汽车专业本科招生计划:汽车服务工程: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临沂大学;交通运输:山东现代学院、鲁东大学、滨州学院;车辆工程:烟台南山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2006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长期定点维修的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社会汽车维修工岗前岗后培训4期120人;接收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有23人。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

基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 培育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践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实施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共育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04年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2008年被列入“山东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建设名单”,2013年被山东省人社厅确定为一体化省级试点专业。从2012年6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这不仅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推动校企双制的一项新尝试,更是淄博市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 一、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招工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安排招生计划,共同制订招生方案,共同组织全日制学生招生招工,招工招生相统一,实现“招生(招工)即招工(招生)、入校(企)即入企(校)”。同时,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采取工学交替、企校合作模式共同培养。

二、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和企业通过人员互聘共组、资源互融共建、技术互补共助、效益互享共赢等方式,共同完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2017年“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工作站正式入驻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共同实施教学。 首席技师工作站立足教育教学培训需求,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新途径、新办法,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入站技师的作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承担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工作。入站技师每年开展指导、讲座、培训等原则上不少于120课时,帮带教师不少于2人,从事教学研究项目至少1项。 三、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按照唐骏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建设集教学、竞赛和对外培训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实训体系;通过实施企业情境教学和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着力引进企业文化元素、企业技术理念、企业管理精神,将企业文化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落实校企双制共建学习环境的目标。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具体为:装备先进车系为代表的典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成套实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益相关者从“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产业”。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

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过程 (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 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紧密、高效、互惠”校企合作机制,真正体现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二)搭建平台,共建共享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济南职业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为了保证济南职业学院2017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本章程适用于济南职业学院普通高职招生工作。 第二条济南职业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济南职业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院概况 第四条学院全称:济南职业学院学院国标代码:13323 第五条学院地址:彩石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旅游路5518号 舜耕校区:济南市历下区舜耕路12号 第六条学院办学层次及办学类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第七条学院批准成立的时间及荣誉称号:

济南职业学院是由济南市政府举办,于2001 年3 月在济南教育学院、济南机械职工大学、济南职工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基础上筹建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原济南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 年,原济南机械职工大学和原济南职工科技大学分别成立于1980 年和1979 年,多年来高职教育成效显著。学院立足省会,面向全省及全国,以高职教育为主,集工、经、管、艺等多学科为一体,以“厚德博学、强能善技”为校训,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与技能融合”为特色,是一所重点为省会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省级文明校园、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山东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基本情况: ★地理环境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4 亩。舜耕校区位于市中心;彩石校区位于市区东部教育大学城,毗邻蟠龙山森林公园,校区内山色苍翠,绿草如茵,环境幽雅,校园建筑大气典雅,具有现代气息,是青年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院部及专业设置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规划方案 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2013年5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施,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级示性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精神实质,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制定本方案。 二、建设目的 利用企业技术和物质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校企合作。 三、建设方案 1、企业选择 在市及省外计算机及IT相关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主要工作容是进行合作企业筛选、企业人才调查,编写实施细则。选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介绍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和合作容。征得企业同意。确定意向性协议。双方同意认可。 2、实施细则 此阶段的工作步骤是: 发布合作通知 公布合作签约时间 召开校企合作签订会议 颁发合作铜牌 为企业聘请人员颁发教师聘书

四、运行阶段 项目建成后,根据实际需要,从企业中聘请有关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承担咨询、教学、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标志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工作。 五、后期评价 在项目运行1年后,对项目进行评价,完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不足部分,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运行更加科学合理。 六、附录 1、校企合作协议书 2、兼职教师聘用合同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乙方: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就共建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习、就业及其他校企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 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列入协议用人单位,优先 向乙方输送学生。 2.甲方与乙方合作,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 3.甲方与乙方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4.甲方与乙方合作,将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5.甲方可以乙方为实习就业单位的名义展开招生及培训工作,并推荐符合乙方 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帮助乙方挑选合适的人才。 6.甲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次实习实训的时间、

基于职教发展新思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朱根东 江苏省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施燕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接轨的双赢的合作模式,注重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锻炼,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产教研结合 引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一方面,行业企业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却不高。在新形势下采取何种方式来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职教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3月至5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系统学习了教育理论与方法、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新形势下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论是北美的“CBE”模式,还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新加坡的“NYB”模式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国民教育基础;然而纵观我国的传统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教学内容的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职教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因人因材施教。校企合作模式是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argeted. Key word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012年11月,人社部向社会公布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待业共57万人;据重庆市人社局2012年11月公布仅重庆市高技能人才15.44万人,占本市技能人才66万人总量的23.4%。这两类数据说明固然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设备和师资等办学资源与花都企业共建花都工学结合基地;2010年市政府又积极向教育部申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把建立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作为重要内容,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粤宝丽企业集团等具有良好合作育人基础的行业企业,校企共建多种形式企业冠名的4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机制。联合120余家企业组建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院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