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15.01 KB
- 文档页数:7
一、中国冶金行业运行特点冶金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很多是集团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员工数量多,运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巨大。
基本属于流程型行业,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生产包含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存在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经常波动。
为确保生产稳定顺行,需要根据物料、能量、质量要求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动态的调度。
严格的冶金产品质量规范,需要根据销售合同确定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产品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严格的质量追溯,并为客户开具质量保证书。
大宗原燃料在物流中占很大比重,物流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大型计量器具,进行专门的计量检斤工作,并根据“优质优价”原则综合数量和质量情况确定最终价格。
产品品种多,工艺过程长,同时存在大量的副产品和联产品,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核算难度大。
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大中修和经常性的设备保养以及点检定修,设备管理对于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的冶金工业水平不断在增强,应该一步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
冶金行业安全问题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再生资源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有色金属工业。
二、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分析(一)内涵介绍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轧制、铸造等生产专用设备的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归入专用设备制造(国统局代码36)中的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c361),其统计4级码为c3615。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产品主要包括:炼铁设备:转炉、铸模、铁水包等;炼钢设备;金属轧制机械:金属管轧机、金属冷轧机、金属热轧机及联合连轧机、开坯机、薄板轧机等;冶金普通铸造设备:浇铸机、钢坯连铸机、电磁搅拌设备、造型设备、制芯设备、砂处理设备、熔炼设备、落砂及输送设备、树脂砂机、清理设备等;轧辊、金属专用设备零件。
商权之争连环计铁矿石连涨了三年,海运价格翻了不止一番,这两块都涨完了,外国财团的下一个利益增长点在哪里呢?引子“海网”不破,未来堪忧目前,全球钢铁产业链的制造环节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这一转移过程也得到了某些国际钢铁巨头的“帮助”。
尤其是日本的财团,在技术、物流等方面对部分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全面“帮助”。
铁矿石连涨了三年,铁矿石海运价格翻了一番,这两块都涨完了,外国财团的下一个利益增长点在哪里呢?5月23日上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首钢总公司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设立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分析认为,在被迫承受铁矿石连续三年恶性涨价的损失后,中国的钢铁巨头终于“觉悟”了,开始努力改变目前在海外拓矿单打独斗的局面。
但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内部整合往往慢的不仅是半拍。
2007年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更大的不是铁矿石涨价,而是海运价格的翻番。
“海运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铁矿石涨价”,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向《环球财经》记者透露。
中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迅猛上升。
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70.67美元/吨,比去年一季度的62.53美元/吨,提高了8.14美元/吨,涨幅13%。
5月,巴西图巴朗港至北仑、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超过55美元/吨,比2006年12月底的历史高点高出18.67%,铁矿石到岸价格超过了77美元/吨。
而2005年5月后,巴西至中国航线的铁矿石海运费曾跌落至17美元/吨,如今涨幅已经接近4倍。
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价格约为每吨20美元,但是海运费的价格超过了50美元。
目前铁矿石的海运价已远高于铁矿石成本价,这对中国铁矿石进口造成了极大压力。
同样持有此论的是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他同时认为,海运费大幅上涨有人为炒作的因素。
日本不怕海运涨价海运费的大幅提高,再次让中国钢铁企业陷入夹缝中。
尽管专家们提出种种应对措施,但似乎都难以行之有效,中国钢铁业不得不默默承受海运费带来的成本之痛。
八大钢企2015年铁矿石自给率普遍在40 %以上酒钢集团太钢集团xx钢铁集团包钢集团xx鞍钢集团(鞍钢+攀钢)首钢2011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陷入低迷态势,成本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是导致钢企毛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诸多生产成本中,又以铁矿石价格最具影响力,近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进口铁矿石这一项就占到总成本的50%左右,国内钢企也一直在努力掌控铁矿石价格话语权。
可喜的是,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开始下降,2011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不到60%。
而在2009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高达近70%。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累计生产铁矿石13.27亿吨,同比增长27.15%;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达到6.86亿吨,同比增长10.9%。
同时,国内大中型钢企通过开发国内自有矿山,投资海外矿企,使得铁矿石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2013年酒钢铁精矿产能650万吨酒钢集团主要围绕加快提升镜铁山矿生产能力和周边矿的整合力度开展工作,2011年,酒钢选烧厂估计全年完成综合铁精矿产量348万吨、烧结矿产量663万吨、球团矿产量94万吨。
当年,酒钢集团实现生铁产量781.35万吨,按照1吨生铁需消耗1.6吨成品矿来测算,集团公司铁矿石自给率接近30%。
2011年,镜铁山铁矿已具备年产原矿800万吨生产能力,随着该矿对桦树沟和黑沟两个矿区的扩建,再加上目前镜铁山周边铁矿40万吨原矿产能,到2013年酒钢原矿产能将突破千万吨大关。
同时,肃南宏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选矿厂正在加紧建设,2013年投产后可处理原矿600万吨,年产铁精矿270万吨。
届时,酒钢铁精矿年产能预计提高至650万吨左右。
太钢铁矿石自给率突破60%太钢拥有尖山铁矿、峨口铁矿、袁家村铁矿等自备矿山。
2011年太钢自产铁精矿561万吨,比2010年增产10万吨。
其中,尖山铁矿贡献最大,全年为太钢高炉炼铁精选出343万余吨“高精粉”。
复盘首钢秘鲁铁矿项目的历史与变迁[摘要]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首个大型投资项目。
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背景下,首钢总公司出于自身扩张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
尽管在成立之初,首钢秘铁各项经济指标颇令人振奋,但因总公司从扩张走向收缩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企业与工会的关系日趋恶化,投资承诺也未能得到切实履行,诸种因素交互影响,首钢秘铁由此深陷困境。
2005年以来,由于受中国对初级产品旺盛需求的推动,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使首钢秘铁走出了经营困境。
然而,劳资关系、社区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以及2014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急剧下跌的现实,首钢秘铁所面临的旧有难题和新的挑战依然如影随行。
首钢秘铁全称首钢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Shougang Hierro Perú S.A.A.),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系首钢总公司在秘鲁的二级子公司,亦是中国在南美洲最大的实体性企业,目前由首钢旗下负责外经外贸业务的全资子公司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简称首钢国际或中首公司)管理经营。
首钢秘铁的行政总部在秘鲁首都利马市耶稣玛丽亚区智利共和国大道262号,矿区则位于利马东南约520公里外的伊卡大区纳斯卡省马尔科纳市。
作为中国首个在拉美的大型生产投资项目,首钢秘铁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最近数年间,随着各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中拉经济关系的兴趣日增,它几乎成了相关讨论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案例。
然而,大量的讨论迄今未能展现出一幅可靠而清晰的图景。
在中国,人们对于首钢秘铁的认知基本来自于零星出现的新闻报道,评论亦大多由此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个案研究严格来讲尚不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首钢秘铁的面目总体是模糊不清的。
更重要的是,整个案例在多数情况下被极其简单地浓缩为对一个特定问题的集中关注,即劳工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罢工问题。
有限的素材、单一的视角往往难以引发深刻的思考。
即使针对这一特定问题,不同渠道的媒体信息加之评论者取向各异,相互矛盾的声音有时甚至加大了客观判断的难度。
艾娜克铜矿——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工程总投资:42亿美元工程期限:2008年——2038年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
图为一名矿工正在采矿2008年6月2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和江西铜业公司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在喀布尔与阿富汗政府正式签署艾娜克(Aynak)铜矿开发项目协议。
根据协议,中冶和江铜拥有该项目100%矿权及30年的开采权。
艾娜克: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艾娜克铜矿地处阿富汗东部卢格尔省,位于首都喀布尔东南偏南约30公里处。
1974年苏联地质勘探人员最早发现该矿,1974-1976年以及1978-1989年,苏联地质专家又对其进行了勘探和试开采。
1989年随着苏联撤出阿富汗,相应工作中断。
此后阿富汗连年内战,该矿从未被正式开采。
艾娜克铜矿是世界上现已探明的最大铜矿之一,已探明储量为1100万吨,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
这一数字有可能上升到2000万吨。
据估计,按当前的市场价计算,该铜矿总价值达300亿美元。
美国地质调查局11月13日发布的报告估计,艾纳克附近区域还蕴藏有铜金属1688万吨、钴60万吨。
目前中国已探明的铜矿总储量有3000多万吨,艾娜克铜矿储量相当于中国铜矿总储量的1/3。
另据报道,中国自2003年起成为全球电解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消耗量的1/5,其中有一半来自进口。
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赴海外寻找铜矿资源。
中冶集团早在数年前便把目光投向艾娜克铜矿,付出了大量心血。
2003年2月,中冶集团一位前驻巴基斯坦项目的经理更是为此殉职。
据新华社报道,这位经理当时包了专机,准备前往阿富汗,邀该国一名矿业部长去参观中冶在巴基斯坦的铜矿项目,希望说服这位部长把阿富汗最大的铜矿开采权交给中国,但不幸飞机失事,机上8人全部遇难。
中冶集团在中标的标书中提出,中冶集团将为30年开采权支付总计8.08亿美元费用。
按照投标时1.5美分/磅的铜价测算,中冶集团还将每年上交税收约6000万美元。
经过谈判,阿方同意中冶集团将产量扩大到每年30万吨,相当于中国每年自产铜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五矿简介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矿业公司,秉承“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
公司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经营范围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8万员工,控股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000亿元。
2010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2550亿元,利润总额70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228位,其中在金属类企业中排名第6位。
中国五矿成立于1950年,总部位于北京,曾长期发挥中国金属矿产品进出口主渠道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公司深入推进战略转型,通过富有成效的国内外重组并购和业务整合,已从过去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传统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转变为以资源为依托、上下游一体化的金属矿产集团,从单纯从事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公司转变为产融结合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目前,公司拥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流通、黑色金属矿业、金融、地产建设、科技六大业务中心,其中在金属矿产三大核心主业方面,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基本贯通,形成了全球化营销网络布局;在三大多元化主业方面,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融结合,加速经营布局,逐步提升对核心主业的协同与支撑能力。
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中国五矿积极践行“全球契约”十项基本原则,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十一五”期间纳税总额233亿元,累计对教育、赈灾、扶贫等慈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总值过亿元;中国五矿长期坚持互利共赢,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多元价值,努力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发展。
服务为本,自强不息。
中国五矿将在深入总结过去6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确立“中国最具优势的有色金属资源商、中国最大的铁矿资源供应商、中国最大的钢铁产品流通服务商”的地位,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属矿产集团”和“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的愿景奋力前行!领导致辞一个甲子的风雨,几代人的打拼,成就了中国五矿今天的厚重与成熟。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_最成功的风投案例风险资本是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风险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收益。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险投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风险投资成功案例篇1从多年前包袱沉重的“找矿队”到“矿业跨国公司”,对国内诸多勘探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华丽转身。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企业专注于较为成熟的矿山并购不同,这些勘探企业的海外着力点大多为初期阶段的勘查项目,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就在其他企业对海外矿山投资“望而却步”之时,国有勘探企业却显露了积极姿态。
《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日前获悉,据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统计,中国企业目前已在67个国家拥有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而在从事海外矿业投资的企业中地勘单位占76家,占统计企业总数的58%。
“中国对资源能源的刚性需求还有约15年的‘窗口期’,这将是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局长邵毅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事实也是如此。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家各项政策鼓励下,国有勘探单位“走出去”步伐加快。
资料显示,2010年10月,内蒙古地矿局直属地勘公司在蒙古国斥资795.5万元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同时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也开始在尼日利亚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合作勘查项目涉及金、铌、钽等多个金属矿种。
今年初,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全资子公司与国中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向海外“探矿”征途;山东省地矿局已在10余个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勘查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并在10个国家取得矿业权171项。
“其实这些火热的景象背后风险很大。
”一位在澳大利亚从事海外矿业投资多年的资深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从矿业投资本身链条来看,风险最大的应该就是勘探环节,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时间长,且成功率也不高。
此外,中国企业对海外环境、人文、政治等因素都不熟悉,大量资金投进去,项目勘探成功与否还是未知数;即使勘探顺利,生产和开采仍需很长时间,其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面对经济疲软下滑,经济数据不乐观,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出口贸易摩擦,下游加工企业关停1/3等糟糕的情况,铁行业逐渐发展成区别于以往的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钢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危""机"的选择。
钢铁行业何去何从?是瘦身?是转型?还是消亡?如下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总结如下箴言。
1、产品升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48.5%,是钢铁产量大国,但不是钢铁产量强国,低附加值钢材占据整个钢材产量超过7成。
而关于钢铁行业的产品升级的问题,早在"十二五"计划初期就已经提出:为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钢铁企业将把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实物质量,加快标准升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到钢铁产品上来看,截止到2014年10月份,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单月进口钢材1232576.96吨,1-10月累计8517220.12吨,从进口的品种来看,目前进口量大的钢材和特钢成为产品升级的重点。
从进口的产品上来看,进口的产品板材占比70%,特钢16%,说明我国的钢材产品需要这两种大类是重点。
而我国钢企也可以从这些钢材品种入手。
比如板材来说,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等可以实现国内的自供自给,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而特钢如车轴钢、高压锅炉管、高速铁路车轮等等钢材或特钢都可以适当提高自给率。
而拥有一个高端的产品能够使得一个企业逆流而上,而国内比较成功案例比如方大特钢。
在2009年10月江西冶金集团将57.97%的南昌钢铁国有股权转让给民企辽宁方大集团,方大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是钢材和汽车零部件。
方大特钢将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作为公司的主导战略产品,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生产基地。
其中弹簧钢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并且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白益民:澳洲铁矿石争夺:日本财团的身影2009年8月17日,中钢协公布了2009年度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果,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企业FMG公司达成协议:确定此次铁矿石下降幅度为35%。
这与2009年5月26日力拓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的下降33%相差不多。
但在笔者看来,中钢协与FMG公司达成的协议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可操作性方面较差。
因为,FMG公司开采的铁矿石,必须通过必和必拓和力拓的铁路系统和港口设施才能运输出去。
物流层面的主导权同样重要在澳大利亚著名铁矿石产区——皮尔巴拉地区,FMG公司拥有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的采矿领地,毗邻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和必和必拓的矿区。
自1960年以来,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大铁矿集团就在铁路和港口实施垄断,造成皮尔巴拉地区庞大的铁矿资源无法充分开发。
一直到2008年4月27日,FMG公司才获得澳大利亚公平竞争委员会初步裁决,有权进入必和必拓铁路线,为中国钢企提供铁矿石运输。
但是无论如何,FMG公司的铁矿石物流仍然受到必和必拓与力拓的限制。
如此看来,中钢协高调宣布与FMG公司的合作,可能将进一步刺激必和必拓和力拓采取措施“围堵”FMG公司的出海通道。
如此,中国湖南的华菱钢铁公司在2009年2月获得FMG公司16.4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似乎也不能说这就是中国企业获取海外铁矿石资源的一次完美胜利。
因为,掌握铁矿石在物流层面的主导权也同样重要。
此时,日本三菱财团已经在与中国公司的竞争中获胜,其持股50%的公司拿到了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的Oakajee港口和铁路项目的开发权。
而且,日本财团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们的密切合作,也形成了对中国公司的“围堵”之势。
日本夺得主导权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的铁矿储量超过86亿吨,但一直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而制约了资源的开发。
为了改变现状,西澳大利亚州政府计划修建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Oakajee深水港,以及贯穿西澳中西部矿区南北、连接Oakajee港口和中西部矿区,共计约700公里的两条铁路。
第1篇一、概述中冶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以冶金工程、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工程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本报告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全面分析,旨在揭示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截至20XX年底,公司总资产为XX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XX%,非流动资产占XX%。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XX%,应收账款占比XX%,存货占比XX%。
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XX%,无形资产占比XX%。
从资产结构来看,公司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但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需关注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XX年底,公司总负债为XX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XX%,非流动负债占XX%。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占比XX%,应付账款占比XX%,预收款项占比XX%。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占比XX%,长期应付款占比XX%。
从负债结构来看,公司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短期借款占比较高,需关注短期偿债风险。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20XX年,公司营业收入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他业务收入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从营业收入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
(2)营业成本分析20XX年,公司营业成本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他业务成本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从营业成本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比高,表明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控制良好。
(3)利润分析20XX年,公司实现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他业务利润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从利润来看,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主营业务利润占比高,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稳健。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6月下60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老挝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贾 若1,3,徐 巧1,2,3,张 鹤1,3,盛大志3,董克飞3(1.北京绿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100;2.有色金属矿山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3.青岛中勘普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 266000)摘 要:老挝地处多个大构造带的交汇处,是东南亚成矿带的重要部分,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非常优越。
本文通过统计老挝矿产分布特征、总结成矿时空规律与成因类型,分析了老挝各区域的找矿潜力,认为景洪-会晒成矿带、丰沙里-帕府成矿带、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川圹-长山多金属成矿带等7处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提出老挝南部的阿速波省等可能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金矿找矿地区。
关键词:老挝;矿产资源;成矿规律;找矿潜力;成矿带;阿速波省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2-0060-3Analysis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LaosJIA Ruo 1,3, XU Qiao 1,2,3, ZHANG He 1,3, SHENG Da-zhi 3,DONG Ke-fei 3(1.Bejing Eco-friendl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1100;2. Deep Exploration Technic Center for Non-ferrous Mines,Beijing 100012; 3. Qingdao Zhongkanpuhu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Qingdao 266000)Abstract: Laos is located in the confluence of many large tectonic bel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in Southeast Asia,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re very superior.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Laos, the metallogenic space-time regularity and genetic typ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every region in Laos is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seven metallogenic belts, including the Jinghong-huizai metallogenic belt, the Phongsali-pafu metallogenic belt, the Luang Prabang-loei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chuankuang-changsha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have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Azobo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Laos may become the most promising gold prospecting area in the future.Keywords: Laos; mineral resource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 potential; metallogenic belt; Azobo Province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贾若,男,生于1982年10月,河北保定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
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0前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
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
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年份以上是对各大洲的投资存景对比分析,下面对流景数据分析 (图2):600500400300200100图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图18001600140()1200100080()60040()200北美洲2003 2004 2005 20062007 20082009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份1.中国对外投资概况1.1投资数额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外投资中亚洲占据主要地位。
为何我们有钱却难买战略资源 ——中国商人在非洲的买矿经历与反思
经济快速发展而资源紧缺,随着外汇储备剧增,中国社会充塞着投资海外开发资源的冲动。有钱就什么都可以买到?中国商人非洲买矿失利,深刻体验了中国软硬实力缺陷之痛。没有自己的法律研究、专家队伍,不了解矿业和市场的规则,有钱也只是被骗的份;没有国家军力做后盾,中国人的海外安全得不到保障,又怎么买;以国企出面,遭遇的是国际干涉和政治问题。有钱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中国国力的扩张绝非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一个任重道远、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与想象不同的非洲 我们与世界著名的贵族家族合作到非洲买矿。这个贵族家族本来曾在非洲殖民多年,在非洲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同时对于欧洲的冶炼业有控制力。近年,在矿业资源价格大涨的情况下他们重返非洲。他们需要中国的市场,也需要中国的资本。而我自己的公司也是中国著名的矿业世家,虽然不从事冶炼行业,但对于这个行业也是有感情的。 初次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大吃一惊。第一个感觉是:这里是非洲吗?道路宽敞整洁,房屋别致漂亮,出租车居然是奔驰320!这完全是西方最发达国家的模样,与我们脑海里面饥荒、战乱横行的非洲完全是两个样子。 我们是沐浴着胡主席访问非洲的春风去的,时机很好,接待的规格也很高。当地部族酋长的弟弟开来两辆宝马745 ,带着随行车队来迎接我们。以后的这些天,我们就一直坐这两辆车,在沙石路上以100英里的时速飞奔。 他们给我们安排了最好的酒店,听说世界很多富豪都爱到这里度假。酒店实际上是高尔夫球场里的豪华别墅。每个别墅占地超过一公顷,拥有独立的游泳池,别墅之间用绿篱隔开。酒店最吸引人的地方用时髦的词汇就是“原生态”:在高尔夫球场的水面中有河马、鳄鱼漫步;草地上有疣猪、野兔、羚羊;数不清的美丽鸟类和猴子在你房子旁边的树上。当然客人要记住,不能随便走出酒店围墙,外边仅豹子就有2000只。如果你愿意,可以申请打猎,狩猎是当地非常赚钱的旅游项目。因为土地都是私人所有的,上面的野生动物也属于土地所有者,打猎者要向地主交猎物钱,猎取一只豹子大约是10000美元。 来前以为非洲的通讯服务不够先进,到了才知道自己是土著,因为当地使用的是3G和卫星讯号,随时可以上网,进行全球通讯。因为中国还没有3G,所以我们的手机和其他通讯设备都不能使用,成了与世隔绝的人。当然,这样的酒店价格也是世界一流,比在世界其他地方旅行高出十倍以上。 我们住下后,第一步就是去察看矿山。当地有钱人以私人飞机为主要交通工具,私人机场的候机厅犹如一个大一点的酒吧,完全是为富豪服务的。我们在飞机上俯视,绕了一大圈,与其说是看矿山不如说是看风景,主要是看下面跑着的野生动物。之后又开着宝马745沿着沙石路进入矿山。 这里的铁矿露天堆在那里,量很大,有上亿吨;矿石的品位很高,接近 60%的含铁量;每吨才要50美分,很便宜,但运输很难,运到港口就要20多美元,出港又加10美元,运到中国就高达70多美元了。现在海运价格暴涨,运费更高,所以运输是关键。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在合作方安排下,我们拜见了当地铁路部门了解运输情况。铁路在当地是老大,但出乎我们意料,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热情,一点都不像中国的官僚作风。事后我们了解到铁路是当年中国参与修建的。铁路员工,在该国革命时是战士,革命成功当然要来这全国最好的部门工作。这些人当年是由中国教官培训的,所以对于中国人非常热情。当我提起我爷爷当年作为矿产专家曾经访问过非洲,大家的关系又拉近了。 二、讨价还价的谈判 为了塑造形象,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公益项目,捐助了一家收留爱滋孤儿的慈善机构。随后,正式谈判开始。时间很紧张,他们准备了七本合同,每本均有几十页,全部看一遍都很难。这才知道他们前面安排我们一通玩乐,就是要消耗谈判时间,时间一紧张,他们就占有主动地位了。 谈判中发现,他们要求我们必须在当地投资建设一个双方共有的加工厂,他们负责设计建设运营,把铁矿石的品位从55%-59%提高到67%-69%。但是加工厂的投资额是中国类似企业的200倍以上。我们以为他们要在这个厂上套取利益,但是感觉又不像,因为他们的矿石卖得太便宜了。他们是企业主,不是中国的国企领导人,他们完全可以把矿山价格卖贵一些,根本没有必要多费周折地做一个高价的加工厂来获利!这实际上是一个让大家都不舒服的方案。 同时我们发现他们的铁矿石含钛量很高,竟然有8%以上!含钛量高的铁矿石在冶炼时可能会导致锅炉爆炸。他们解释说加工厂正好可以降低钛含量,使之达到冶炼的标准。另外,当地政府限制初级产品出口,加上运费高昂,所以他们认为建立一个加工厂是极其必要的。而我们一算账,在项目总价格便宜下来后,这个加工厂就算是天价还能让我们大赚一笔:加工过的铁矿的铁含量在67%-69%左右,离岸成本每吨不到30美金,应当是国内见到的最好的铁矿了。进口的澳洲矿、巴西矿都没有这么好。如此一想,也就不忌人生财了。于是,谈判达成一致,双方都很高兴。 值得一说的是谈判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国家,虽然我们到境外买矿是国家支持的投资,但我们不是国营企业,也没有外籍身份,我们的投资很难汇到国外,因此必须变通,主要方式就是以贸易替代投资。 最后,双方一致约定用循环长期信用证。这样的信用证反复开,并不实际去执行,资金用我们合资的公司在境外贷款来解决,对方也不投资。为了获取贷款,我们与当地银行的行长进行了沟通。我们暗自高兴,由于合同价格特别低,不到国内铁矿石价格的60%,而且是到岸价,加上铁矿石特别紧俏,这样银行怎么都敢开证,还巴不得你不去赎单,只要晚一天银行就把你的矿石高价卖出赚一笔,还白白挣你2%的开证费。我们这样做,就等于投资就是开证费和开证担保,而这样好价格的铁矿,银行抢着开证,担保将非常低。我们等于用很少的钱就完成了需要投资几十亿的事情,能够放大资金十倍,的确诱人。 他们要求我们立即签约,好事情来得太容易总是让人非常担心的。我们逐步发现了自己处境的难堪:如果我们不答应签约,离开这个地方都成问题。每天高额的旅馆费用先不说,我们没有开车或开飞机来,怎么走得了呢?酒店外面可是食人狮啊!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脱身到大城市去。 我们找了一个合理的进城理由:要求在签约前见见当地的律师,听听律师的意见。他们无法拒绝。当车子驶出时,回头再看这世界一流的高尔夫酒店,有了一种脱离牢笼的感觉,它不再美丽。 一进城,根据中国使馆的介绍指引,我们找到了当地的律师。结果又是一个没想到:在非洲,一个好的矿业律师每小时收费要2000美元以上,如果是最好的每小时要10000美元以上!这里早在欧洲殖民时代就建立了一套完整发达的矿业体系,相关法律规定有几百万页,足以装满几个房间,矿业律师在这里是最挣钱的职业! 法律的复杂就意味着可以设置陷阱的地方很多。这里的矿业法不光要有矿山的归属,还有地上的土地使用权,否则不让你开采;还有地下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它矿就不是你的;还有毗邻权,你要开采需要得到周边所有的土地经营者的同意;还有环境保护,法律严格规定了采矿对于地下水等的影响要承担的责任;把矿山开采完毕,还有恢复环境的具体要求和承诺……每一条都可以成为陷阱。而且这里实行的是案例法,很多问题是依据已往案例判定的,你光读完了法律但不了解当地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判例,一样会被人家忽悠。所以我们那几十页的合同过于简单了,一般的一个矿业合同要有几百页,相关文件成千上万页。这与中国大不一样,我们慨叹对于非洲太夜郎自大了。 进城住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酒店里面都有中文提示,让人倍感亲切,说明来这里的中国人已经不少了。从一位当地的老华侨那里了解到,这里的治安极其成问题,商店都被打劫怕了。治安混乱有它的土壤,首先是这里没有死刑,枪可以随便买卖持有,加上战乱时遗留的,基本上是全民都有枪。这里的抢劫犯基本上来源于内战时的雇佣兵,他们在内战结束后没有生活来源,在非洲多个国家流动。凡是有矿的地方都富得流油,而且携带钱款的外来淘金者特别多,因此成为了他们抢劫的首选之地。那些人十多岁就当兵,各国的军事组织出于自身需要给他们进行了特种训练,每个人都在战场上杀人无数,是百里挑一的幸存者,视生命为草芥,警察根本对付不了他们。我们将来如果在这里做项目,招一些普通的保镖来也只能是摆设。 经老华侨一介绍,我们的戒备心又增加了不少,前几天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因为这个合同如果签署有漏洞,我们面对的损失是以多少亿元来计算的!戒备心有了,看合同也仔细了,我们发现合同文本中双方已经谈好修改过的地方,他们在后来的谈判中又偷偷地改了回去。这样就逼迫我们必须仔细核对每一个文件的新版本,由于一份合同就有几十页,工作量剧增。同时大家英语没有那么好,起码达不到法律英语熟练的水平,面对拗口的法律专业表述,每个人都生怕一个时态或介词的改变,造成我们不知道的歧义。 三、合同欺诈 在即将签约的最后时刻,我们在合同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在诉讼地上做了手脚。我们约定的诉讼地在新加坡,这是双方距离折中而且是华人社会的地方。但是他们在合同的某个条款里面隐藏了如果有欺诈要通过当地法院的意思,而被欺诈只能是我们,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在当地与之诉讼! 而这样的欺诈如果出现,很可能就是信用证诈骗。这在中国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虽然我们也是受害人,但是国内的强势在银行方面,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你成了诈骗犯。而这样数额过十亿元的当然是特大案件,按照中国刑法要判无期徒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仅仅要押上所有财产,而且还有自由,这是我们赌不起的。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保障:即使亏本,也不能没有翻身的本钱。所以诉讼地问题一出现,双方立刻就翻脸,彻底决裂了。因为我们不了解当地的法律,也不能信任当地的法律,我们是绝对不让步的。同时他们的坚持不让步,也更加让我们觉得其中有陷阱。 这回,双方彻底闹翻。他们坚持要索回给我们的矿石样品。本来一点样品应当是无所谓的事情,为什么那么急切?样品放在酒店房间,在取样品的路上,我仔细地想了一下样品究竟是什么,再仔细看了一下其中的成分表,突然明白了真相。 60% 左右的铁,8%-12%的钛,就铁的含量而言在中国当然是很好的富矿了,中国铁矿的平均水平才30%,铁含量到64%以上可以直接炼钢。除了铁和钛,其中的硫、磷等杂质都在千分之几,那么还有什么呢?那是氧啊,矿石中所有的铁和钛,都是以氧化铁和氧化钛形式存在的,实际上100%
中国钢企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分析一、前言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和产量决定了其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近年来,随着GDP高速增长带动我国钢铁需求出现快速拉升,粗钢产量也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铁矿石消费量逐年大幅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鉴于进口铁矿石在我国铁矿石消费中的占比大,铁矿石原料价格高企,直接制约挤压钢铁企业利润,成为企业盈利最主要制约因素。如何通过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铁矿石供应已经成为了我国钢铁企业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背景图1:中国铁矿石表观消费量及进口矿占比
来源:Mysteel云终端如图1所示,过去10年里,中国铁矿石的表观消费量从2002年的3.43亿吨飙升至2012年的20.55亿吨。进口矿占比持续高位,并且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02年进口铁矿石占比为32.51%,2012年占比36.28%,2009年,进口铁矿石的比例甚至一度飙升至41.62%,由此可见,我国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石依赖程度较高(如图2所示),国产矿自给率日益降低。
图2:2012年进口铁矿石占表观消费量之比图3:2012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主要来源地来源:Mysteel云终端和海关数据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铁矿石进口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2012年,我国从这四个国家进口的铁矿石总量占总进口量的79.2%(如图3所示),其中最主要来源于三大矿山——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
目前,对国外铁矿石的这种过度依赖已经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三大矿山主要依靠普氏指数定价,定价模式由长协矿变为季度定价,再到月度定价。钢铁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完全不具备铁矿石定价权。铁矿石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支出成本,钢铁业的利润空间被明显压缩。尤其在最近几年中国钢铁行业萎靡不振,钢材价格一路下滑的背景下,高企的矿石进口价格不但没能支撑钢材价格的上涨,反而进一步侵蚀了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钢铁行业的日子愈加艰难。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钢铁业开始进行上游产业链的拓展,加大对上游矿山的投资,海外寻矿的步伐正在加大,方式也正由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的方式,向以大股东身份成功控股一家矿企的方式逐步展开,寻求提高我国的矿石自给率,加大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稳定的铁矿石供应,降低钢铁生产的成本,确保我国钢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主要钢企海外铁矿资源投资1.宝钢宝钢95%以上的铁矿石供应依靠进口,出于对进口铁矿石的高度依赖,宝钢较早就投入了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并把投资海外矿山作为了公司的长期战略。
2001年5月,宝钢集团与三大矿山之一淡水河谷结成战略联盟。同年8月,双方各出资50%组建宝华瑞矿山公司,宝钢获得每年600万吨铁矿石供应量。2002年6月,宝钢与力拓旗下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合资办矿,合资成立宝瑞吉矿山公司,共同开发西澳帕拉伯杜地区铁矿项目,宝钢占股46%,合资规模为年产1000万吨成品矿,期限20年。2004年4月传来消息,该公司建成投产,在未来20年合资期内,该合资公司将向宝钢供应两亿吨优质铁矿。
2007年8月,宝钢与FMG正式敲定合作勘探有10亿吨储量的FMG冰河谷磁铁矿资源。2009年11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Aquila资源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股权交接仪式,宝钢集团以现金2.86亿澳元收购Aquila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该交易将标志着宝钢首次直接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2012年6月,宝钢与FMG达成协议,双方将把在澳大利亚拥有的两项铁矿石采矿权益合并成立IronBridge公司,两家股东各占88%和12%的股份,这家公司拥有两个世界级的铁矿床NorthStar和GlacierValley,距离澳大利亚西部的黑德兰港约100公里,储量达52亿吨,预计2015年初投产,最初年产量150万吨。
2.武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举进军海外资源市场,先后通过投资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已投资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八个铁矿石资源项目。
在北美洲,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签订协议,购买该上市公司股份并获得bloomlake项目25%的股权及50%的产品。同时,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加拿大ADI项目和世纪公司项目。这两个项目的资源潜力,是武钢十分倚重的未来海外原料基地,2011年,武钢完成了ADI项目和世纪公司上市公司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这两个上市公司和项目公司的重要股东。
在非洲,武钢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署《利比里亚邦矿项目股权转让协议》,确定武钢支付6846万美元收购中非基金持有的中利联60%股份,正式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邦矿项目并获得控股权。
在南美洲,武钢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控股的MMX公司股份,成为MMX公司第二大股东,获得该公司长期的铁矿产品权益。武钢还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开启了中委矿业合作的新篇章。
在澳洲,武钢与CXM公司完成了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以60%的股比控股项目公司,主导5个优质铁矿区的开发。
3.鞍钢2006年4月,鞍钢与澳大利亚开发矿产资源的金达必公司合作,联手对位于西澳州的卡拉拉铁矿进行风险勘探、选矿试验等可行性研究,并合资组建了卡拉拉矿业公司。2007年9月,鞍钢与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卡拉拉铁矿项目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各出资50%合建卡拉拉矿业公司,产品主要向鞍钢销售。2009年年底,卡拉拉铁矿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4月,卡拉拉铁矿项目竣工投产。近日,鞍钢集团通过增加股份实现对卡拉拉铁矿的控股,占股提高到52.16%。
4.首钢1992年,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购买了濒临倒闭的秘鲁国有铁矿公司98.4%的股权,但是,由于该矿频繁罢工,给项目的后期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此后,首钢在海外的铁矿投资就停滞不前。直到2008年年底,首钢香港控股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公司的部分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5.河北钢铁2011年3月底,河北钢铁集团与智利CMP公司就合作开发CNN铁矿项目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纯粹的贸易形式达成合作关系。2011年6月,河北钢铁集团与澳大利亚的上市矿业公司里奇蒙德(RichmondMiningLimited)及其美国全资子公司内华达钢铁公司(NevadaIronLLC)联合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布纳维斯塔铁矿。2012年4月,河北钢铁公司和加拿大阿尔德隆矿业公司签署协议,斥资近两亿美元获得相关股权和为期15年的铁矿石优先采购权。
四、中国钢企投资海外矿山的动因和机遇分析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其成本占据钢铁生产成本的约40%。鉴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高企必然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如下图4所示,进口矿价格指数和钢材价格之间具有极高的关联度,矿价上涨的情况下,钢材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上涨,反之亦然。
图4:MyIpic进口矿价格指数(右)和钢材价格(左)
来源:Mysteel云终端自金融危机结束后,进口矿价格指数开始反弹,一度飙升至近187的历史高位,虽然期间存在一定幅度的回落,甚至一度滑落至100以下,但是平均水平仍保持在140左右。近期,进口矿价格指数更是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逐渐回升至140的水平。
在前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矿价随着钢材价格的下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相对于钢材价格而言,进口矿价仍然维持高位,这无疑给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一方面,萎靡的钢材市场持续不断地压低钢材价格;另一方面,矿价始终保持强势,占据钢铁生产成本的大头。进口矿价的强势主要源于世界三大矿山巨头的垄断地位,而中国钢厂对外矿依赖程度高,不得不从三大巨头购买铁矿石,因此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在外矿价格谈判中缺乏话语权,价格主要由矿山说了算。正是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中国钢企被迫寻求投资海外矿山的机会,试图以更优惠的价格稳定矿产资源供应,打破三大巨头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减少对铁矿石三巨头的依赖。
与此同时,国内铁矿资源的低品位、低质量也使得我国钢企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高品位铁矿石。据悉,我国铁矿资源存在着贫矿多的特点,贫矿储量占总储量的约80%,而且平均含铁量仅为30%左右;但是,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铁矿石输出国铁矿石含铁量高达52%。国内矿产资源的低品位造成选矿成本高企,而且不能满足某些高质量钢材生产对原材料的要求。为了寻求更经济、高质量的铁矿石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寻找投资海外矿山的机会。
此外,投资海外矿山也是中国钢企拓展产业链,实现业务多元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231.72亿元,同比下降135.82%,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2013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钢铁主业仍然亏损,扣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实现利润为-59.34亿元。在当前钢铁低迷的情况下,单一的钢铁业务已经难以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唯有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产业链,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铁矿石作为钢铁产业链的上游,是保证钢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投资海外矿山是我国钢企发展业务多元化,拓展产业链,摆脱当前困境,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为我国钢企对海外矿产资源进行投资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
图5:我国月度外汇储备量(单位:亿美元)
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图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