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格式:docx
- 大小:10.90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耐药性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现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预防耐药性的措施。
一、医院感染现状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原先无此感染的病原体在入院后潜伏期或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医护人员、患者或医院环境等途径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就医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 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医务人员应正确理解抗生素的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
同时,应关注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后果。
2.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遵循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结果,以精确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3. 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疑难、复杂感染病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但必须根据病情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联合抗生素治疗。
4. 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遵循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疗程的原则,不宜过量使用并减少使用时间,以减少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三、预防耐药性的措施1. 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管理制度等。
制定详细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
2. 提高手卫生标准: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教育,提高他们对手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并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3. 加强抗生素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抗生素使用指导方针等。
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行为进行监管和评估,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供应和发放。
4. 提倡合理预防用药: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
让患者了解抗生素对感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结语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耐药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抗菌药物策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给医疗健康事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以及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策略。
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1. 根据感染类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
2. 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确保足够而又恰当的药物浓度能在体内维持一段时间,以充分清除感染源并防止复发。
提前停止服用可能导致残留细菌滞留在人体内,增加耐药性风险。
3. 避免过度和滥用: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是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应谨慎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并且遵循相关指南,不将其用于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需要抗生素干预的情况。
4. 防止交叉感染:在医疗机构中,交叉感染导致疾病的传播,其中一种情况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合理使用有助于控制交叉感染并减少细菌抗药性的发展。
5. 定期审核并更新治疗方案:随着新的抗菌药物问世和耐药菌株的变化,定期审核并更新治疗方案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二、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策略1. 外科手术后感染防控策略外科手术是引起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后感染,以下策略可以采取:-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选择地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通常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静脉注射。
具体的使用方案应根据手术类型、感染风险和局部菌群状况来确定。
- 严格遵守患者皮肤准备程序:在手术前使用适当的皮肤抗菌剂,比如碘酒或氯己定,以减少手术部位细菌数量。
- 采用无菌措施:外科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无菌操作措施,包括穿戴手术衣、戴口罩、穿戴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策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细菌的覆盖范围,并根据当地耐药情况进行调整:- 考虑细菌谱覆盖范围广泛的抗生素: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首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联合青霉素酶抑制剂或第四代头孢菌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前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但同时也存在滥用和不当应用等问题。
本篇文档旨在介绍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及其影响,以期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的敏感情况,选择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不良反应的最小化的目的。
其中,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感染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先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菌。
因为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只有正确选择抗生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遵循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应用指南能够提供权威的、科学的抗生素选择原则,建议医生遵循指南中的抗生素使用标准和用药原则,以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3.掌握抗生素的特点和药理临床医生应该熟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特点和药理,了解其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抗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还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4.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许多病毒性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5.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剂量过低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导致治疗不足和病情加重,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抗生素是目前医学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也因为其过度使用和滥用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1.抗生素耐药性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不良反应抗生素能治疗疾病,但也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过敏、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不当应用抗生素甚至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使用中的护理注意事项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问题,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执行医嘱
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给药,包括用药剂量、次数、途径等。
在给药之前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对该药物没有过敏史,避免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2. 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
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期间,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效情况,如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还要警惕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3. 定期监测抗生素血药浓度
部分抗生素具有明显的药动学特点,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用药剂量和频次。
护士在此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4. 预防细菌耐药性
为了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发展,护士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种类和疗程,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种类或滥用广
谱抗生素,同时避免长期应用抗生素。
5. 配合患者进行规范用药
在患者出院后,护士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包括如何正确服用抗生素、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等,以提高患者
对用药的依从性。
鉴于以上各项注意事项,在护理工作中,特别是涉及到使用抗生
素时,护士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
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1. 前言抗生素是现代医疗中不行或缺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紧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问题,包含抗生素耐药性的加添、不必需的药物费用支出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等。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特订立本《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部门、医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4. 抗生素使用原则4.1 医生应遵从抗生素使用的以下原则:—合理确诊: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避开使用抗生素处理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感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感染部位、耐药情况等),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症状细小的患者,尽量避开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察看和其他对症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掌控使用时间:严格掌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开过长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加添。
4.2 护士应遵从以下原则:—按医生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停用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必需时应与医生沟通和确认。
—察看药效和不良反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的反应进行察看,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确保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抗生素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5.1 抗生素使用统一管理:—全部抗生素均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依照需要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台账。
—药品存放区域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2 审核和监督机制:—设立药事委员会,负责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使用情况,并向各科室提出看法和建议。
—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将进行追责和处理。
5.3 建立抗生素使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系统,包含患者信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药物耐药性监测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
抗生素合理运用和护理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有20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挽救了无数生命,时至今日抗生素仍然是医生治疗感染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药品。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它的对手产生了耐药性。
药物剂量越用越大,效果越来越差。
近日媒体就报道了在印度出现的超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种超级细菌都携带“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基因,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其中有些细菌甚至对目前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
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为人类过度依赖和滥用抗生素敲响了警钟。
作为工作在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更应该注意怎样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而有不至于滥用。
在下面我们就对应该怎样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并且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当中应该怎样护理进行了总结。
1抗生素的选择1.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
链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用首选青霉素。
1.2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啉都有效,但病程较长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唑啉的抗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噻吩。
因为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1.3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后0.5~1小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由于各类药物吸收过程的差异,在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选用病原菌对其敏感、口服易吸收的抗生素,而对较重的感染宜采用静脉给药,以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多种因素对其吸收的影响。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这些药物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挽救生命,但虽然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这将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正确使用和管理抗生素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1. 遵循医生建议使用首先,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合理使用的关键。
抗生素应该是有严格的配方规定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以及可以用哪种类型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使用药物的正确剂量和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这将确保病人获得恰当的疗效,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 仅在必要时使用其次,应将抗生素仅作为必要时使用。
抗生素不是治疗所有疾病的通用药物。
例如,普通感冒通常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无法对病毒发挥作用,因此患者不应使用这些药物。
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细菌群落,同时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肠炎或荨麻疹等。
此外,患者必须明白保持好的卫生、勤洗手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多余抗生素的使用。
3. 不要与话题无关的应用第三,不应将抗生素用于其他目的。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这些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疾病,例如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癌症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抗生素是一种控制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破坏或防止细菌的生长。
因此,它们不能用于控制其他类型的疾病。
4. 注意安全与副作用最后,使用抗生素时注意安全和副作用。
和其他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不同的副作用。
病人必须注意他们的身体反应,并在症状出现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抗生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腹泻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病人还应注意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疗效和防止耐药菌株的形成的关键。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仅在必要时使用。
病人还应考虑安全问题,并避免将抗生素用于与话题无关的用途。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1.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
只有在明确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足量足疗程用药: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保证治疗效果。
避免过早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如果需要联合用药,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6.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非处方药中常见各种口服抗生素,但是非处方药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隐患,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总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传染病护理学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指导与建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的问题日益凸显,抗生素合理使用成为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传染病护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抗生素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传染病护理学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指导与建议。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抗生素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病原菌的特征、药敏试验和临床诊断明确抗生素的选择;2)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确定剂量和给药途径;3)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4)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疗程;5)监测和评估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1. 防止耐药性的发展:长期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影响传染病的治疗效果,并使细菌菌株更难以控制和治愈。
2. 减少不良反应:不适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药物性肠炎等,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3. 降低医疗费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间的医疗费用。
三、传染病护理学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指导建议1. 合理判断抗生素的指征:传染病护理学在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病原学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判断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同时及时向医生提供抗生素使用的建议。
2. 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传染病护理学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如高热、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帮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 教育患者合理用药:传染病护理学在患者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职责,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不适当使用的发生。
4. 与团队合作,制定感染控制策略: 传染病护理学应与护士、医生、药师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制定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患者隔离、手卫生等,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本上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浅谈护士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我国医院用药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上使用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快的特点。正确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急剧增多,感染
对人类健康威胁也逐渐加剧,三者互为因果,被当今医务界视为抗生素危机。因此,要正确使用抗生素,
做到安全、合理、有效。
在医疗工作中,大力提倡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就临床护士来说亦是不能忽视的,因
为临床护士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操作者,抗生素使用得当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感染又不破坏宿主体内微生
态平衡。但往往由于护士掌握医疗原则不够,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引起医源性感染。因此,临床护士应
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正确给药方法和配制要求,防止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遵循合理
用药的原则是当今护理界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现将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所总结的一点体会介绍如
下。
1 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
要加强护理工作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提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
教育和培训如果做得不好,是造成护理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认识缺乏的根源,有些临床护士只知道抗生
素在临床上应用可以治疗和控制感染,而不知道抗生素如果应用得不合理,不但不能治疗和控制感染,反
而会发生医院感染,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给病人精神及经济上造成极大的损失。也是造成护理人员不能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应通过学习、讲座、交流提高护理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2 缺乏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和检查制度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检查都是从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药品管理、护理表格文书的
书写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检查。忽视了护理方面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直接作用。
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3.1 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偏重技术操作,临床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技术操作方面的好坏,
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往往不被重视。临床医师在药物使用上,凭经验用药、习惯性用药、用贵重药占相当
大的比例;对药物的合理搭配不熟悉;不合理预防用药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调查预防
用抗生素占使用抗生素药物总用量的30%~40%。国内尚缺少详细统计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抗生素
预防用药高于治疗用药。用药前的细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做的不够;护理人员缺乏协助医师用药的意识,
对医嘱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不能大胆向医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对医
嘱有着监督的责任,在执行医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抗生素,什么样的情况下
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对所选用的抗生素与病原菌是否相符,对机体损害最小等。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与医师
沟通,增加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3.2 不能确保有效血药浓度及药物效价。
3.2.1 选择合理稀释液 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是粉针剂,需要一定的溶媒才能溶解。由于临床用药量大,工作
比较繁忙,在配制过程中对抗生素稀释液的选用不严格,通常情况下选用静脉滴注液体(5%或10%葡萄
糖溶液)作为常规溶媒是欠妥的。例如: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最适pH值为6~6.5。偏离这一pH值后其
稳定性明显降低,我院使用的5%和10%葡萄糖pH值范围在3.7~4.0,0.9%氯化钠pH值为5.78,后者
的pH值比较接近青霉素的最适pH值。葡萄糖有轻微催化青霉素水解的作用。建议以氯化钠溶液作这两种
抗生素的常规溶媒,在禁盐情况下,选择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作溶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体内,以
缩短萄葡糖和药物作用时间。头孢哌酮钠只能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如果用其它溶液很快就出现乳白色
混浊,尤其是冬季严重,通过加温或者加入碳酸氢钠10ml后才溶解澄清,溶解后的抗生素经过加温效价
降低。氟罗沙星注射液只能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忌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中。
3.2.2 稀释液的用量掌握不准确,稀释液用量过少,药物不能充分溶解或附着在药瓶内,就抽吸药物,
有时药物没有 完全抽吸干净,这样就会因药量不足而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3.3 准确掌握给药时间 为达到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半衰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
度,做到按时准确给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给药。如果给药时间间隔或长或短,抗生素进入体内的有效含
量及浓度忽高忽低,直接影响疗效。护士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态度、责任心,严格掌握给药时间,不能擅自
更改。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错用药、漏给药、多用药、少用药等不良现象,致使细菌产生耐药,影响
治疗效果。
3.4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缩短配伍时间 联合用药以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增强其疗效从而能有效地
控制感染。药物配伍得当,则疗效显着。抗生素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要盲目联合使
用多种抗生素。诸多抗生素因配伍不当,理化性质改变,造成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率上升。溶解稀释后的
抗生素受环境、温度、酸碱度的影响,使效价降低,使用时要防止超前配伍,做到现用现配。
3.5 注意避光 有的药物,特别是喹诺酮类药物有皮肤及光毒性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都要避光,如果
不避光,药物经过光照射后增加毒副作用。静滴这类药物时一定要用有色毛巾包裹,嘱病人避免阳光浴和
人工紫外线照射,外出时注意防晒。
4 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皮肤及光毒性、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
系统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病变、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等。了解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才能在使用中注意观察,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5 严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内容有所掌握后,在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用药后
的各种反应。临床上对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需长期用药或联合用药,因疗程长,易产生耐药性和副反
应。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产生菌群失调,使真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到过度生长机会,可侵袭肠粘
膜或扩散到其它组织和器官,造成二重感染。因此,对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护士必须观察用药后的不
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