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浅谈抗菌药物论文题目:浅谈抗菌药物学院:海阳港口班级:12化学教育学号:**********姓名:***完成时间:2013年5月浅谈抗菌药物***(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2化学教育)内容提要:主要介绍抗菌药物,分类,主要药物及其特点。
和在平时生活中的合理使用以及其的监测。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生素、疾病一、简介抗菌药物、和其分类(一)、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二、抗菌药物在日常的合理使用及其监测(一):1、合理使用抗菌素,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3、抗菌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
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
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作者:聂昕时来源:《中国市场》2014年第48期[摘要]在我国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现象日趋严重地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通过了解抗生素的应用现状,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及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及途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提供可操作依据,减少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使用[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209-021 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1.1 耐药菌的产生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形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耐药菌株的形成与细菌基因突变和产生灭活酶、纯化酶有关,并且与抗生素用量的增加呈平行关系,即抗生素疗程越长越易引起耐药。
耐药菌株产生速度之快,以致新药研制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
耐药菌在不同人群中传播,这样下去有可能使我们退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使人类再一次面临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1]。
临床常用的沙星类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使用,不久细菌就产生耐药性了。
20世纪中期青霉素1次剂量只用2万~3万U,而今要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U;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率也已高达90%。
[2]1.2 菌群的失调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
正常人类机体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有益菌群。
如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生殖道内、皮肤上等处,都含有一定量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
在人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就不益入侵。
然而,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并不能识别是有益菌群还是有害菌群,结果在杀灭有害菌群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菌群。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群就会借此机会滋生繁殖,最后导致“ 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这种感染往往使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浅谈甲硝唑的合理应用甲硝唑具有抗厌氧菌作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对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折,探讨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合调剂工作经验,更好地配合临床科学、规范、合理安全地使用。
标签:甲硝唑合理用药注意事项1临床应用1.1甲硝唑在人体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具有抗厌氧菌作用,能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致细菌死亡,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防治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
1.1.1预防和治疗外科感染甲硝唑作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给药后能迅速扩散到组织中,能通过血脑屏障,在各种液体中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腹部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格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一般是混合感染。
预防手术后感染,在术前、后预防性应用甲硝唑, 可以降低手术后创口感染率。
甲硝唑还用于治疗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在创伤深处繁殖产生强烈的外霉素而引起,控制其细菌感染常用药是青霉素,但厌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会破坏青霉素,降低有效浓度,甲硝唑能杀灭病原体, 从而减少或杜绝外毒素的产生,加用甲硝唑能显著提高破伤风治愈率。
1.1.2治疗口腔科疾病甲硝唑具有抗厌氧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也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护理。
含甲硝唑膜剂、粘附缓释片或漱口水局部给药治疗效果明显。
1.1.3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对下呼吸道合并厌氧菌感染疾病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在用常规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硝唑,会收到更满意效果。
1.1.4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甲硝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抵制剂)能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功能改善,增强胃的粘膜屏障和粘液屏障,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明显。
1.1.5预防和治疗妇产科感染甲硝唑对多数的厌氧菌和需氧杆菌尤其是抗青霉素G 的脆弱类杆菌,具有良好疗效。
细菌性阴道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各种厌氧菌属,甲硝唑对阴道内多数厌氧菌敏感,能使阴道内的酸碱度下降而抑制阴道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联合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生殖道的盆腔感染有很高疗效。
【摘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哑儿3万左右,5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因此,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特殊人群,用药原则1.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期指自出生后到14岁的年龄阶段。
儿童时期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侵袭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品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
儿童用药体内过程分析(1)药物吸收儿童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儿童的吸收量较成人多,如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不易在新生儿胃内分解可吸收60%以上,而成人仅吸收30%。
皮肤外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比表面积大,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曾有治疗尿布皮炎用硼酸溶液湿敷,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因此,儿童皮肤用药切勿过量。
(2)药物分布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当药物进入某一组织器官并达到某种必要的浓度时,才会出现药效,因此只有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且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细胞外液较多,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较低,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继而引发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的合理利用抗生素是一类强效的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
比如,患者可能因为失去药物对抗微生物的抗性而需要更改疗法,同时副作用也会出现。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乱用抗生素、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导致药物失去作用,从而使得微生物开始产生抗药性。
相应的,抗生素的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不要滥用 antibiotics。
抗生素的滥用常常意味着废除了对药品的敏感性,从而使得可能的病毒感染无法得到适当的治疗。
例如,在治疗感冒、甚至普通感冒时使用抗生素,会使得抗生素变得无效。
因此,只有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生素,而且必须按照医嘱时间和剂量使用,否则就有很可能使自己饱受副作用折磨,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导致药物失去效用。
其次,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请医生进行二次诊断。
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腹泻和胃痛。
如果过敏反应严重,应该紧急就医。
此外,抗生素可能会破坏口腔和肠道中正常的菌群,从而导致口臭和胃痛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
可以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或乳酸菌,帮助恢复人体正常菌群。
最后,抗生素的合理利用还应包括对其合理的保存和处理。
抗生素是一种敏感的药品,需要贮存保持清洁和干燥。
在购买药品时,要检查药品标签并严格遵照指示,避免在使用前过期。
如果出现了药品过期或者不适宜使用的情况,需要立即妥善处理,不能随意扔进垃圾桶。
同时,制造商和消费者应该努力推动更可持续和环保的药物生产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总结中,抗生素的合理利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要强化对抗生素的认知,重视抗生素的使用健康、保存和废弃处理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类在抗击疾病时能够积极应对不断演化的医疗挑战。
抗生素滥用的危险性和合理使用建议引言: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它们解决了许多严重感染和疾病的问题。
然而,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的日益增多,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抗生素滥用的危险性,并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危险性:1.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滥用导致了细菌抗药性的快速发展。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治疗轻微感染或病毒性感冒等不适宜使用抗生素的疾病时,细菌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的感染难以根治。
2.副作用的增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损伤、肠道不良、神经系统损害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抗生素滥用导致抗生素残留物进入环境中,导致水质和土壤的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
合理使用建议:1.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选择: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感染无效。
避免在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时滥用抗生素,只有在严重细菌感染或由细菌引起的并发症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2.严格遵循医嘱和用药规范: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确保遵循医嘱指示,并按时完成疗程。
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以免影响疗效并增加耐药风险。
3.推广使用抗生素替代策略:在一些情况下,如预防手术感染,可以采用使用抗生素替代策略,如手术前皮肤消毒、洗手液等,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
4.加强卫生宣教和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滥用危害的认识,加强卫生宣教,推广手卫生、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减少感染机会,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
5.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使用:鼓励科学界和制药公司加大对抗生素研发的投入,提高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效率,以解决目前的耐药性问题。
结论:抗生素滥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给患者健康、医疗机构和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耐药性、避免副作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教和公众教育,改变医患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习惯,加强抗生素替代策略的推广,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的危险,维护公众健康。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发表时间:2018-09-25T13:45:05.4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作者:王琴[导读] 长期应用抗生素(antibiotics),会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此结果是必然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是微生物适应大自然生存的特性(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洮西卫生院;江苏常州213200) 【摘要】长期应用抗生素(antibiotics),会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此结果是必然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是微生物适应大自然生存的特性;由于抗生素资源贫乏及人类无节制开发、滥用,导致抗生素资源日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目前,化学合成是我们研发抗生素的主要途径,可是在合成的化合物中,对微生物有效并最终能够上市的数量很少。
合理应用抗生素以保护抗生素资源及维护人类健康,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和重视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302-01我们常说药品是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健康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各种不良反应等,抗生素药物当然也是如此。
有文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将有近20万人由于药品毒副作用而死亡,而死于抗生素滥用者占到了40%左右[1];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每年可高达数百亿元以上[2];故合理应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一、抗生素概念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化学物质,可对其他细胞发育、生长过程产生干扰作用。
各种抗生素的药效极强,对许多微生物如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低浓度就可以起到抑制生长及杀灭作用。
临床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化合物。
二、抗生素应用错误观念(一)抗生素和消炎药概念混淆我们经常把抗生素和消炎药俩个概念等用,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是属于不同种类的药物。
浅谈我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及对策作者:刘金凤马利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1期摘要:一直以来,关于抗生素滥用问题,在临床中引起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比较多,除了会产生一系列毒副反应之外,而且还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为科学应对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本文就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从多个层面提出应对抗生素滥用的措施。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危害性目前,许多人对抗生素存在着认知偏差,将抗生素当作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例如,遇到头痛发热、喉痒咳嗽等,第一想到的就是利用抗生素来治疗,这导致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越来越多。
但许多人对因为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却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引导人们科学应用抗生素,这在我国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态势来看,新型的"超级细菌"将继续出现,我国现有的抗生素将对这些细菌失去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抗生素滥用的具体情况,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及应对策略进行科学的分析。
1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抗生素滥用会产生诸多危害性,对于人体的副作用比较明显,情节严重者还会耽误病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
针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具体分析如下:1.1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在抗生素应用中产生不合理问题,容易诱导抗生素形成毒副作用,这是医学界研究中得出来的重要结论。
不能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将会对机体的造血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肾脏、胃肠道系统等形成一定的损害,特别是对于小儿患者、年老体衰的患者将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性[1]。
1.2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在滥用抗生素中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导致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提升,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而经常性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抗生素的耐受性,从而降低抗生素的药理作用。
1.3加重病情并导致二重感染抗生素存在着许多副作用,在“对症下药”治疗中,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将会导致机体内部的菌群失去平衡,而导致原有病情加重,在多數情况下,因为抗生素滥用而导致二重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
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
人老病多,老年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情况很常见,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仅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所以,老年人用药也要讲究合理性,否则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一、老年人生理变化对药物治疗的影响1、药物的吸收老年人由于胃粘膜的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粘膜表面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减少;同时老年人胃排空减慢,肠蠕动功能减低,致使药物在胃肠道滞留的时间延长,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吸收量有较大的差异。
2、药物的分布老年人的体内细胞数和细胞内含水量减少,肌肉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相对增多,因而使在水中溶解的药物的分布降低,而脂溶性的药物则增多;老年人血中的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使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的机率降低,血中和进入组织未被结合的药物浓度升高,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尤其明显,如华法林。
3、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形态和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
70岁老人肝脏的重量是20岁年轻人的60%左右;20岁和80岁肝细胞数之比为2:1;65岁老人肝血流量是20岁青年人肝血流量的40%~50%;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数量和活性也均降低。
因此,很多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减慢。
4、药物的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老年人肾脏的重量减少10% ~20%,65岁的肾血流量仅为青年人的40%~50%,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50%。
老年人肾脏的变化可明显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
对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应特别注意。
二、老年人用药原则1、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前要有正确的诊断,明确的适应症,做到对症下药,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
例如感冒发烧时,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只有当诊断为细菌感染时,才使用。
病毒感染有一个自愈的过程,一般可以不用药。
手术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手术室术前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现存的问题和处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7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30例术前采用抗生素药物患者为例,全部患者手术类型为二类根据院感要求,30例二类手术患者术前30min内需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实际状况进行逐利观察与追踪。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时使用药物为93.33%,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时明确运用药物为53.33%,观察组更优越;观察组术前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术中未见和抗生素药物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状况较好,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因各类因素尚未准确使用抗生素,术后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
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预防采用抗生素认知与学习药物知识,并进行抗生素标准使用过程的制定,并积极合作交流,有利于提升药物的合理运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对策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operation room before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2 - July 2022 operating room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period of 30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tibiotic drugs, for example, all sense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according to the second class for school requirements, 30 min 30second surgery patients preoperative domestic use antibio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e antibiotics profit-seeking observation and actual status of the tracking. Results: The rate of timely use of drug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and the rate of timely and clear use of drug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to antibiotic drugs duringoperat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good, and no incision infection was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ntibiotics were not used accurately, and 1 patient developed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Nurses inthe operating room recognize and learn drug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 formulate the standard use process of antibiotics, and actively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hich are conducive toimproving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Preoperative prophylaxis; Antibiotic use; Have a problem; countermeasures手术部位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举措,按照《外科手术部位预防感染和控制指南》对于手术室预防使用抗生素具有明确的方法要求,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为皮肤切开前期的0.5-1h之内,手术用时>3h、出血量>1500mL的时候,应该再次追加抗生素使用剂量,为了掌握手术室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实际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分析科学性处理对策,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
浅谈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摘要】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目前已知的抗生素多达上万种,每种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谱,临床治疗中存在着大量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
因此,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刻不容缓。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危害;合理使用【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86-01抗生素是世界上研究开发最多,用于临床治疗最多的药物之一。
由于它肯定的临床效果和广泛的治疗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了解的不全面,加之一些违法广告的误导,使人们对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盲目选用和滥用日趋严重。
因此分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并且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显得越来越重要[1]。
1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1.1社会因素①同一药物同一剂型生产厂家过多、竞争激烈、医生用药提成等恶性市场竞争,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②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各药店均可随意买到处方药,致使抗生素泛滥;③临床药师缺乏,用药指导不足,致使抗生素滥用[2]。
1.2医务人员因素医师未能全面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通常有:①把抗生素当定心丸使用: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不用抗生素不放心;②抗生素与消炎剂的概念不清:抗生素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杀灭或抑制引发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而有些临床医师认为有炎症就必须应用抗生素,而如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关节炎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③对抗生素概念不清: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所致感冒发热时使用抗生素现象极为普遍;④联合用药时抗生素选用不当:有些医师急于求成,对细菌感染所致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则产生拮抗作用,甚至加重不良反应。
抗生素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
自从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抗生素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抗生素抗性问题,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延缓抗生素抗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是一种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的现象。
抗生素抗性的发展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后,治疗相应感染疾病将变得十分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
抗生素抗性的发展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滥用抗生素、医疗过度、环境污染以及动物使用抗生素。
其中,滥用抗生素是最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许多人在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中滥用抗生素,这不仅无法治疗感冒等病毒性疾病,还会导致细菌产生抗性,加重抗生素抗性问题。
此外,医疗机构过度使用抗生素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医生为了应对各种感染疾病而频繁开具抗生素处方,也会加剧抗生素抗性问题。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不滥用抗生素。
任何感冒、发烧等病毒性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应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这类疾病。
同时,对于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细菌感染疾病,应按医嘱规定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增减或中断药物使用。
2. 医生规范开药。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慎重考虑,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用药剂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此外,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前应确保对患者的病因有清晰的诊断,减少误诊误用抗生素的情况。
3. 宣传普及。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危害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抗生素。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
4. 发展新型抗生素。
当前常用的抗生素在面对抗生素抗性问题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不断开发新型抗生素以应对细菌的抗性。
浅谈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及趋势摘要我国抗生素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果,无论是在合成加工工艺上,还是在分离纯化技术上,都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抗生素使用上,滥用现象特别严重,同时产生耐药性,并对药物耐药率不断升高,从而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为了正确对待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人们合理使用的意识,以及加强与国外合作引进国外技术,从而更好、更快的研发出新型抗生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耐药性;合理使用;新型抗生素On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antibiotic useAbstract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oth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or i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there is still some gaps, particularly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particularly severe abuse, and drug resistance, and Rising rates of drug resistance, so tha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in order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reduc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main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s, it mus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Enhance people's awareness of rational use, and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to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antibiotic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ter.KeywordsOf antibiotics; abuse; drug resistance; rational use; new antibiotics前言我国抗生素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果,无论是在合成加工工艺上,还是在分离纯化技术上,都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抗生素使用上,滥用现象特别严重,同时产生耐药性,并对药物耐药率不断升高,从而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浅谈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浅谈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浅谈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抗
生素耐药性 合理 使用 抗生素 论文下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用抗生素时,往往走入误区,认为药物越贵越好,
越新越好,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抗
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
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
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1合
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
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 如
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2.1确定病原菌 尽早从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样培养
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2.2 抗生素的选
择 抗生素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
点。 2.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
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
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2 抗生素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抗
生素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一般来
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
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比如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而
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而对肝脏有损害
的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选用安全的抗菌
药物。 2.2.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
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
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
目前,一般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Ⅰ),如β-内酰
胺类抗生素,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Ⅱ),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等,
第三类为快速抑菌药(Ⅲ),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为慢速抑菌药(Ⅳ),
如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时,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
相加(Ⅲ+Ⅳ)、无关和相加(Ⅰ+Ⅳ)四种效果,为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需根
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进行恰当的配伍。 总的说来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
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
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其中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
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
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
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
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
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
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