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22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22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22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第22 次课

儿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新华医院

儿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新华医院)

————————————————————————————————作者:————————————————————————————————日期: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单选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点不是小儿单纯型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 A.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 B.发作前均有发热,多在发病初期体温骤升时发生 C.惊厥呈全身性,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 D.多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E.发作1周后脑电图异常 2.2岁患儿晨起流涕,午后发热,晚上突然惊厥。惊厥约持续1~2分钟,赴医院途中惊厥停止,大声哭吵,神态转清。体检:体温:39.8℃,神志清,咽红,心肺无异常,颈无抵抗,克氏征阴性。可能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是: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腰穿B.败血症,做血培养 C.癫痫,做脑电图D.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一周后做脑电图E.婴儿手足搐搦症,查血钙 3.1岁小儿发热伴惊厥,常见的疾病为: A.重症肺炎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中毒型菌痢D.高热惊厥E.破伤风4.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 A.癫痫B.低钙惊厥C.高热惊厥D.低血糖E.颅内感染5.小儿癫痫最常见的发作类型是: A.失神发作B.肌阵挛发作C.强直—阵挛发作 D.强直性发作E.失张力发作 6.有明显智力低下的是: A.失神发作B.高热惊厥C.婴儿痉挛症 D.小儿良性癫痫E.少年肌阵挛癫痫 7.关于癫痫持续状态,错误的是: A.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 B.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歇期意识不恢复 C.持续状态以癫痫大发作为多 D.复杂部分性癫痫可有非抽动性持续状态 E.高热惊厥不发生持续状态 8.癫痫发作时间过长时,除用止惊剂外,应立即: A.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B.给予抗生素C.给能量合剂 D.静脉滴注碱性液体E.静脉滴注10%葡萄酸钙 9.下列哪项不是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 A.可发现原发性疾病B.可有多种形式发作C.脑电图背景波多正常D.智力发育多受累E.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欠佳 10.化脓性脑膜炎多经下列何种途径感染: A.呼吸道侵入B.消化道C.皮肤粘膜 D.耳鼻乳突侵入E.脑脊膜膨出感染 11.关于病毒性脑膜炎以下哪项不正确: A.起病急B.轻者可自行缓解C.患儿均留有后遗症 D.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升高E.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doc资料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1.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血液),正常成人颅内压为(70-200mmH2O),当(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症状时,即称为(颅内压增高) 2.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最为常见 3.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头痛)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晨起或夜间),(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部位常在(前额,两颞),呕吐常在(头痛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是(视神经盘水肿),特点为(呈双侧性,视神经盘乳头充血水肿,边缘模糊,中央凹陷消失),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即两慢一高),失代偿期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 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常由于(一侧颞叶或大脑外侧占位性病变引起),是(小脑幕上方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典型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最初有短暂缩小,以后逐渐增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病变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 5.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常因(幕下占位性病变,腰穿放出脑脊液过多或过快)引起,是(小脑幕下的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移位),典型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以枕后部为甚,反复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体位,瞳孔忽大忽小,生命体征改变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当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早期即可因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 6.可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同时取脑脊液化验的检查是(腰穿),但(颅内压增高明显时)忌用,因(有导致枕骨大孔疝的危险) 7.颅内压增高最根本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一旦脑疝形成立即(应用高渗脱水剂,呋塞米,糖皮质激素等降低颅内压) 8.颅内压增高病人宜取的体位是(床头抬高15°-30°斜坡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成人每天静脉输液量在(1500-2000ml),控制(输液速度),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要(限制钠盐摄入量),昏迷躁动不安者忌(强直约束),以免(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 9.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患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10.颅内压增高病人发生便秘者忌(用力排便),可用(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忌(高压大量灌肠) 11.颅内压增高时应用脱水剂最常用(20%甘露醇),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 12.脑疝发生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立即使用20%甘露醇200-400ml加地塞米松10mg 快速静脉滴注,呋塞米40mg静推,以暂时降低颅内压,同时紧急做好术前检查及手术前准备) 13.对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的颅内压增高者,应(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剂,应用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疗法),忌(手术降低颅内压) 14.脑室引流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控制(引流速度和量),引流液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注意观察(引流量及性质),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出血,若(脑脊液浑浊)提示有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弯折和受压),若引流管堵塞,可(挤压引流

神经系统疾病习题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答案:C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答案:D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A.双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中枢性面瘫 E.左侧中枢性面瘫 答案:E 4、瘫痪是指: 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 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 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 答案:A 5、根据哪项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A.肌力大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大小便障碍 E.有无感觉过敏

答案:C 6、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减低B. C.腱反射增强 D.病理反射阳性 E.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答案:B 7、眶上神经反应及各种反射均存在,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C 8、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呼之能应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D 9、鉴别深浅昏迷程度的可靠指征是 A.生命体征 B.瞳孔对光反射 C.肌力 D.腱反射 E.对疼痛的反应 答案:E 10、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最可能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小脑出血 D.额叶出血

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病新

小儿神经外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先天性脑积水 【概述】 先天性脑积水系指发生于胚胎期及婴幼儿期的,因脑脊液循环和/或吸收障碍、脑脊液过度分泌等原因所致的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的病理状态。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头颅变形、神经功能障碍。常合并其它神经畸形的存在,如胼胝体发育不全、Chiari’s 畸形、Dandy-Walker畸形、脊柱裂等。 单纯脑脊液分泌过多所致的脑积水只见于较大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其它类型的脑积水,只是梗阻部位的区别。中脑导水管狭窄导致幕上脑室扩张,四脑室出口梗阻时幕上下脑室系统均扩张;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颗粒部位的梗阻所致的脑积水,则符合传统分类中的交通性脑积水的描述。另有,根据脑积水进展的程度和颅内压力的高低,分为进展性脑积水、静止期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 【诊断要点】 1. 病史:患儿父母双方的家族史、遗传病史,如X染色体连锁遗传的中脑导水管狭窄;孕前病毒感染的筛查;孕期感染和药物暴露;特殊职业暴露;有无高危妊娠、难产及助产史;生后Apgar评分状况;产后有无补充维生素K1,单纯母乳喂养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脑出血几率增加);生后高热、抽搐历史;头部外伤史等。 2. 体格检查:头围异常增大是婴幼儿脑积水的突出特点。前囟扩大,甚至可达双侧翼点。头皮静脉怒张、“落日征”都是典型表现。头部叩诊可听到破壶音(Macewen 征)。若出现视乳头水肿,同时伴有头痛呕吐,应高度怀疑包括脑积水在内的高颅压状态。Parinaud综合征表现为上视麻痹,而水平玩偶眼征可引出。此外,应着重了解婴幼儿神经机能发育的状况。根据同月龄正常儿童应该出现的反应,对比患儿精神运动发育的状态。 【主要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可以测定颅内压力。此法实施前,必须明确没有可能导致脑移位的梗阻性因素存在。通过腰穿注入核素或造影剂,可以完成同位素脑池扫描或CT脑池扫描,对于明确梗阻部位提供有益的信息。此外,通过腰穿引流脑脊液,对比引流前后临床症候改进的程度,可以判别实施分流术的价值——尤其对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头颅X线检查:典型的颅骨变薄、骨缝增宽、脑回压迹加深等表现,常需数周至数月方能显现。已逐渐被更精确、便捷的手段所取代。 3. CT检查:此法安全快捷。可以显示脑室扩张的部位和程度,寻找病因;在脑池内注入造影剂的辅助下,动态CT扫描可以了解梗阻的部位。计算额角最宽径与颅骨内板最宽径的比值(Evan’s index),可以评估脑室扩张的程度。 4.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精确、安全、无创,可以适用于婴幼儿,甚至是胎儿。但检查需要镇静下完成。MRI 除了显示脑积水的情况外,还可以发现合并存在的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s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血管畸形、中脑顶盖部肿瘤等病变。T2加权能很好地显示脑脊液由室管膜的外渗现象。 【主要鉴别诊断】 1. 脑实质体积缩减继发的脑室扩大 2. 代偿性或静止期脑积水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大脑出生时约重370g,占体重1/8~1/9。 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对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加长增重。 3.脑脊液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二)神经反射 1.终身存在的反射——浅反射、腱反射 2.暂时性反射 (1)出生时存在,逐渐消失:迈步、握持、拥抱、觅食吸允反射。 (2)出生时不存在,逐渐出现:降落伞、平衡反射。 3.病理反射 4.脑膜刺激征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见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多见。 机制: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作用——炎症反应: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广泛性血管充血、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渗出——弥漫性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 并可发生脑室膜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在小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90%以上的病例在生后1个月~5岁之间发生。 冬春——肺炎链球菌 春秋——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 入侵途径 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黏膜及新生儿脐部感染。 少数:由其邻近组织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直接到脑膜。 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两种: 1.暴发型患儿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胜休克的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 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 2.亚急型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婴幼儿则表现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起病时表现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有发热或体温波动、面色青灰、拒乳、凝视、哭声调高而尖,心率慢,青紫、惊厥。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前囟紧张膨隆,但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原体——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多见。 3.并发症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一节总论 1.名词解释:运动性失语 2.简述语言、感觉、运动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 第二节脑血管疾病 1.单项选择题 (1)脑出血的部位最常见的是(D) A.脑室出血B.脑桥出血C.小脑出血D.基底节出血 (2)脑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C) A.多于安静状态下起病B.多无意识障碍 C.脑膜刺激征明显D.脑脊液正常 2.名词解释:脑血管疾病;TIA;脑梗死;脑出血 3.简述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应用题 男性60岁,吸烟40年,既往糖尿病史5年,春节与家人聚餐,情绪激动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呼吸变深成鼾音,颈软无抵抗,左侧肢体瘫痪,肌张力低下,急诊以急性脑出血收入院。目前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进行的检查项目是什么?该患者最需要警惕的并发症是什么?针对该并发症,写出一个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三节帕金森病 1.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具有哪些特点? 第四节癫痫 1.单项选择题 (1)癫痫持续状态时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B ) A.遵医嘱应用安定,迅速控制发作

B.用力按压肢体制止抽搐 C.将毛巾或外裹纱布的压舌板塞入一侧臼齿间 D.解开衣领、腰带,避免影响呼吸 第一节总论 1.名词解释:运动性失语 2.简述语言、感觉、运动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 第二节脑血管疾病 1.单项选择题 (1)脑出血的部位最常见的是(D) A.脑室出血B.脑桥出血C.小脑出血D.基底节出血 (2)脑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C) A.多于安静状态下起病B.多无意识障碍 C.脑膜刺激征明显D.脑脊液正常 2.名词解释:脑血管疾病;TIA;脑梗死;脑出血 3.简述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应用题 男性60岁,吸烟40年,既往糖尿病史5年,春节与家人聚餐,情绪激动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呼吸变深成鼾音,颈软无抵抗,左侧肢体瘫痪,肌张力低下,急诊以急性脑出血收入院。目前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进行的检查项目是什么?该患者最需要警惕的并发症是什么?针对该并发症,写出一个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三节帕金森病 1.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具有哪些特点? 第四节癫痫 1.单项选择题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296?圈医兰凼塾堂坌盟o05年7月第32卷第7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陈敏综述;罗和生审校 摘要: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神经肽不仅在畅神经元合成,而且 存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胞也ff合成淋巴细胞表达大部分神经肽的受体淋巴细 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肠上皮细胞都能对这些神经产生应答,并促增生或抗增生的反 应,还能影响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一些神经肽,特别是胆囊收缩素,促胃泌素 释放肽和神经降压素,似乎rf为闻疾病或胃肠道切除而不能接收肠正常反馈的患者维持 黏膜免疫. 关键词:神经呔;肠神经系统;Hjj捌关淋巴组织;免疫系统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69(2005)07-0296,-04 l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

ENS) ENS首先由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发现(1921)并命名为肠神经系统:ENS是胃肠 壁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具有独立于大脑而行使其功能的完整结构.实验证明,一个离体胃或 一 段离体小肠放在含饱和氧的生理溶液中可以自动收缩达10~20h,并能对电或各种化学刺激起良好反应,完成胃肠蠕动局部神经反射,说明胃肠壁内有一个完整的反射装置,从一级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到支配胃肠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并独立于大脑之外的肠神经系统,称之为肠脑.胃肠运动功能的神经调l节主要依赖三个系统即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肠神经系统: 目前发现人肠神经元的总数达到8~l0亿个, 相当于整个脊髓内所含神经元的总数分为三种类型的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任何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突触联系均可在ENS中看到.ENS神经网络中,具有大量含有脑肠肽的神经元,对胃肠运动的兴奋,调节和抑制起重要作用.ENS中主要的兴 奋性递质有乙酰胆碱,速激肽,阿片肽和5一羟

基础知识-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基础知识-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①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意义的辅助检查不包括 A、疲劳试验 B、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C、重复电刺激 D、脑电图 E、血清AchR抗体滴度测定 2、①发生帕金森病的原因,是由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的减少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5-羟色胺 D、肾上腺素 E、7-氨基丁酸 3、①患者,男性,40岁,于建筑工地干活时,突然左侧肢体瘫痪,查体时发现左侧肢体远端痛、温觉存在,位置觉丧失,图形觉、重量觉存在,则该病人存在哪种类型的感觉障碍 A、特殊感觉障碍 B、浅感觉障碍 C、深感觉障碍 D、复合感觉障碍 E、感觉倒错 4、①患者,男性,43岁,因急性脑出血入院,护士对其进行护理评估,发现病人目前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呼吸不规则,二便失禁,两侧瞳孔扩大,角膜反射消失,其意识状态是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浅昏迷 E、深昏迷 5、①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下列属于运动神经的是 A、三叉神经 B、副神经 C、位听神经 D、面神经 E、迷走神经 6、①目前区别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最可靠依据是 A、发病急缓 B、瘫痪程度 C、昏迷深浅 D、脑脊液检查 E、脑CT检查 二、B

1、①A.糖尿病 B.动脉粥样硬化 C.风湿性心瓣膜病 D.脑动脉瘤 E.高脂血症 <1>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 A、 B、 C、 D、 E、 <2> 、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是 A、 B、 C、 D、 E、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意义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重复电刺激、AchR抗体测定。 【该题针对“[新]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18186】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黑质细胞和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受体减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而乙酰胆碱(Ach)的兴奋性相对增强,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该题针对“[新]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基础知识-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18185】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 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治疗后明显减轻。 发病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两个高峰:20-40、40-60 b.无明显诱因,隐袭起病,呈进展性或缓解与复发交替性发展,部分严重者呈 持续性。发病后2-3年可自行缓解,仅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者可持续3年左右,多数不发展至全身肌肉。 c.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喉部肌肉无力或肢 体肌无力,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容易受累,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步累及到其他肌群。 d.骨骼肌易疲劳或肌无力呈波动性,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休 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晨轻暮重现象。 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眼球固定 面部肌肉或口咽肌麻痹: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进食时间长、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四肢肌受累以近端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注意: 1.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2.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者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本病致死的直接原因。 3.首次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本病的特点。 e.肌无力危象:早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 1.肌无力危象:疾病发展严重的表现,注射新斯的明明显好转。 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外常伴有瞳孔缩小、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药物副作用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更加重。 3.反拗性危象: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泌、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突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 f辅助检查: 疲劳试验:适用于病情不严重者,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眨眼30次;两臂持续平举;持续起蹲10-20次。 新斯的明实验:1.5mg新斯的明,0.5mg阿托品;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典型改变为低频(2-5HZ)和高频(>10HZ)重复刺激运动神经时,若出现动作电位波幅的递减,且低频刺激递减在10%-15%以上,高频刺激递减在30%以上则为阳性,(检查前停服康胆碱酯酶药物12-18小时)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炎 【概述】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常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乳突区疼痛。 2.周围性面瘫的表现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等。 3.如出现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骨膜疱疹等表现则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压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抗病毒、一般治疗。 多发性神经病 【概述】也称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包括遗传性、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代谢性等原因。 【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和发病特点 1)结合病史:药物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继发于胶原血管病、感染性、遗传性等原因可提示诊断。 2)发病特点:可以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和复发性。 2.周围神经病的典型特点 1)感觉障碍:如疼痛、麻木、蚁走感等。 2)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 3)腱反射改变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3.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4.病因诊断 【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1)疼痛可用卡马西平、布洛芬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一般治疗:康复锻炼、理疗等。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概述】又称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是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要点】 1.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 1)根据病前1—4周内感染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3)两侧对称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四肢弛缓性瘫痪,有手套感、袜子 样感觉障碍、可有脑神经损害。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神经电生理异常现象。 【药物治疗】 1.支持和对症治疗 2.激素疗法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1.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血液),正常成人颅内压为(70-200mmH2O),当(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 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症状时,即称为(颅内压增高) 2.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最为常见 3.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头痛)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晨起或夜间),(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部位常在(前额,两颞),呕吐常在(头痛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是(视神经盘水肿),特点为(呈双侧性,视神经盘乳头充血水肿,边缘模糊,中央凹陷消失),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即两慢一高),失代偿期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4.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常由于(一侧颞叶或大脑外侧占位性病变引起),是(小脑幕上方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典型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最初有短暂缩小,以后逐渐增大,直接或间接对 1/ 14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练习题 相关专业知识-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3

2020相关专业知识-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多采用的治疗是 A、血浆置换疗法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B、扩血管治疗 C、抗凝治疗 D、抗感染治疗 E、脱水治疗 2、下列辅助检查对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有价值的是 A、血常规 B、肌肉活检 C、脑脊液检查 D、磁共振成像 E、CT扫描 3、化脓性脑膜炎出现颅压高时首选的脱水剂是 A、50%葡萄糖液 B、20%甘露醇 C、50%甘油口服 D、呋塞米 E、地塞米松 4、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脊液检查的特征是 A、细胞数增高,糖降低 B、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 C、蛋白降低,细胞数增高 D、细胞数增高,糖增加 E、细胞数减少,细菌培养阴性 5、小儿提睾反射明显的时间为出生后 A、1~2个月 B、2~4个月 C、4~6个月 D、6~8个月 E、6~10个月 6、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特征是 A、清亮透明 B、混浊呈脓性 C、毛玻璃样 D、呈血性 E、静置24小时有蜘蛛样薄膜形成 7、小儿出生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永不消失的反射是 A、角膜反射 B、握持反射

C、拥抱反射 D、觅食反射 E、平衡反射 8、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变化是 A、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 B、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降低 C、白细胞数增高、蛋白降低、氯化物升高 D、白细胞数降低、蛋白降低、氯化物降低 E、白细胞数降低、蛋白降低、糖降低 9、婴儿的神经反射,下列哪项不正常 A、觅食反射阳性 B、拥抱反射阴性 C、握持反射阳性 D、巴彬斯基征阳性 E、腹壁反射阴性 10、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中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脑脊液压力 B、细胞数量 C、蛋白含量 D、氯化物的数量 E、脑脊液外观 11、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抗病毒治疗可选用 A、泛昔洛韦 B、阿糖胞苷 C、病毒唑 D、青霉素 E、阿昔洛韦 12、以下有关神经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拥抱反射生后3~6月消失 B、婴儿期腹壁反射不易引出 C、3~4个月内小儿克氏征阳性属生理现象 D、新生儿提睾反射不易引出 E、1岁巴氏征阳性属病理现象 13、下列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早期用药 B、大剂量用药 C、对症处理 D、坚持用药 E、联合用药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第10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义)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要内容: 常见症状护理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癫痫病人的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 一、头痛的护理 (一)头痛的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1.颅内因素: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2.颅外因素:包括颅脑附近器官或组织病变(五官、颈椎、颈肌)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热、缺氧、中毒、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二)头痛的临床表现 疼痛特点: 1.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及发热性头痛:搏动性跳痛。 2.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产生剧烈的头痛,并伴有频繁呕吐。 3.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短促剧痛;疼痛部位浅表者,多由眼、鼻、鼻窦、牙齿等病变部位引起。 加重特点: 1.高血压头痛晨起重。 2.眼病性头痛常见午后加重。 3.颅内压增高的头痛多夜间加重。 4.颅内占位性头痛多为晨间加剧且进行性加重,给镇痛药无效。 5.由体位变动而加重的头痛有腰穿后头痛、外伤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6.头痛的同时伴有呕吐多见于脑膜刺激性头痛、偏头痛和颅内压增高。 7.由于劳累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头痛经休息后可缓解。 (三)头痛的护理措施 1.观察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当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变化、呼吸不规则等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2.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脑出血病人可头部降温,起到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3.颅内压增高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止灌肠。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 (一)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1)末梢型感觉障碍:四肢远端呈手套或袜套型感觉障碍。 (2)节段性带状分布的感觉障碍:脊髓后根受压。 2.脊髓病变:脊髓不同高度的双侧损害造成躯体及四肢节段性全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并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3.分离性感觉障碍:一侧肢体深感觉障碍而浅感觉(痛觉、温度觉)正常。 4.交叉性感觉障碍:延髓外侧病变是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障碍。 5.“三偏征”:内囊病变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同时伴有对侧偏瘫和对侧同向偏盲。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措施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 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 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 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 2 Oppenheim征 3 Schaeffer 征 4 Gordon征 5 Gonda征6 Pussep征 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 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 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 中枢性偏瘫。 Froster-Kenndey综合征:一侧额叶底部病变(肿瘤)时出现,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嗅觉丧失,对侧视乳头水肿。 Gerstmann 综合征:优势半球角回(angular gyrus)的损害导致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的区分 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位。 神经系的组成和神经元 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无连接,而是依靠突触来传递信息。 按纤维成分分: 1、内脏感觉纤维(内脏传入纤维)内脏神经 2、内脏运动纤维(内脏传出纤维) 植物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3、躯体感觉纤维(躯体传入纤维)躯体神经 4、躯体运动纤维(躯体传出纤维)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脑神经的评估 I –嗅神经 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 ?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般不检查此神经 II –视神经 ?视力 ?视野 ?眼底检查 III –动眼神经 ?观察是否有上睑下垂

?眼球各向运动 ?瞳孔光反射 (直接、间接光反射) ?瞳孔调节反射、辐凑反射 V –三叉神经 ?检查颞肌和咀嚼肌力量 ?检查三个分支区域的痛觉 ?检查角膜反射 VII –面神经 ?观察是否存在口角歪斜 ?叫病人做下列动作: VIII –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检查时用C128赫兹和C1256赫兹的音叉,击响后,置于受检者前额中央或头顶中央的一点上,让受检者指出哪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若偏向受检者自我感觉听力较差的一侧,则表示该耳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反之,则表示对侧耳为感音性听觉障碍。若双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觉损失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若为混合性听觉障碍Rinne 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耳后乳突部(骨导),患者不再能听到后,将音叉移至该侧耳前(气导),直至经由空气传导的音响也不能有听到为止。正常时气导能听到的时间比骨导听到的时间约长一倍。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耳聋。 IX –舌咽神经X –迷走神经 ?患者声音是否有鼻音或声音嘶哑? ?让患者作吞咽动作 ?让患者发“啊”的音,并观察软颚上抬度。 ?测咽反射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新华儿科试题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癫痫持续状态 2. 脑膜刺激症 3. 脑室管膜炎 4. 惊厥 二、填空题 1.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及。新生儿及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 致病菌为、、。 2. 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及脑膜炎。 3. 即刻进行腰穿刺的禁忌症是、、。 4. 高热惊厥简单型发作形式为,持续时间,好发年龄。 5.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机制、。 6. 炎症渗出物粘连堵塞脑室循环之狭小通道引起障碍,即脑积水;颅底及脑表面 蛛网膜炎或静脉窦血栓引起障碍,即脑积水。 7. 有热惊厥的病因有、、。 三、选择题 1.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特点是

A.脑膜刺激征明显 B.脑脊液不易找到病原菌 C.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 D.易有颅神经受损 E.3岁以上小儿多见 2. 1岁小儿发热伴惊厥,最常见的疾病为:A.重症肺炎 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中毒性菌痢 D.高热惊厥 E.破伤风 3. 惊厥持续状态,控制惊厥首选: A.苯巴比妥 B.副醛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E.苯妥英钠

4. 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时间: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50分钟 5.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抗生素应用的时间为: A.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B.脑脊液正常即可停药 C.脑脊液虽不正常临床症状已消失1周以上即可停药D.脑脊液正常后再用1~2周 E.要用1周即可停药 6. 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应注意的体征是: B.克氏征 C.布氏征 D.颈抵抗 E.巴氏征

7. 关于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脑膜下积液,错误的是: A.1岁一下小儿多见 B.应进行颅透光检查 C.应作侧脑室引流 D.可行头颅CT检查 E.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8. 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一般多见于:A.新生儿 B.年长儿 C.婴幼儿 D.学龄前期儿童 E.成人 9. 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为: A.病毒性脑炎 B.脑膜炎双球胶皮脑膜炎 C.大肠杆菌脑膜炎 D.中毒性脑病

儿科学测试题和答案——神经系统疾病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3个月内的小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是【E】 A、拒食,吐奶,面色发青灰 B、嗜睡,凝视,尖叫 C、惊厥 D、脑膜刺激征常阳性 E、以上都不是 2、对脑水肿,何者疗效为佳【E】 A、可的松 B、氢化可的松 C、去氢化可的松 D、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E、地塞米松 3、小儿化脓性脑炎的脑脊液变化为【B】 A、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 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降低 C、细胞数正常,蛋白正常,糖降低 D、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 E、细胞数升高,蛋白正常,糖正常 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的原因是【C】 A、机体的反应能力差

B、脑膜炎症不如年长儿强 C、颅缝及前囟未闭,对颅内压升高起缓冲作用 D、颈肌尚不发达 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5、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脑膜炎在CSF检查中有根本区别的项目是【E】 A、脑脊液透明 B、脑脊液压力 C、脑脊液细胞总数 D、蛋白增高程度 E、糖减少 6、6个月的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疑有硬膜下积液,为明确诊断,首先需做下列哪项检查【E】 A、做腰穿,观察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 B、做腰穿,观察脑脊液细胞数升高否 C、拍摄头骨X线平片 D、头颅超声波检查,观察中线有无移位 E、颅骨透照检查 7、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是【D】 A、加大青霉素剂量 B、加大地塞米松 C、用甘露醇脱水

D、应做硬膜下穿刺放液 E、以上都不是 8、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原因是【D】 A、由于炎症累及下丘脑和垂体 B、由于不规律用药 C、由于血脑屏障功能差 D、由于炎性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而致 E、以上都不是 9、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D】 A、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 B、脑脊液细胞数显著增加 C、糖定量降低 D、脑脊液检菌阳性 E、脑膜刺激征阳性 10、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为【E】 A、病史 B、OT试验 C、胸部X线检查 D、周围血象变化 E、脑脊液检查来 11、婴幼儿患化脓性脑膜炎时,最常见的病原菌是【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