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_潘海啸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

3

潘海啸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92)

【摘要】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问题,传统超高密度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定得启示。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轨道交通;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3本研究受瑞典沃尔沃研究与教育基金会(VREF )项目澳洲2亚洲交通研究中心(G AMUT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50378064]项目的资助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是巨大的。我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117亿上升到2006年的518亿,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719%上升到4319%。至2005年,设市城市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大城市变得更大,这其中有4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人。据有关研究如果今后(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的增长以年均1个百分点记,每年平均要新增城镇人口1800万左右。预计2020年前,全国将有3亿农民转为城镇人口。目前大城市吸纳了6214%的跨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城市不仅在人口规模上的增长,而且在城市功能,包括住宅、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化建设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如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从20多年前的人均6~8平方米,达到2003年的23平方米左右。城市中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和低收入劳动力的涌入,这一切需要城市能提供改善人们居住水平、容纳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城市的地域范围在扩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发展又有如下一些特点。机动化

有关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国家车辆拥有量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从2000年到2005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从625万辆增加到

1848万辆。全国每百户家庭小客车拥有量从015辆

增长到314辆。1997年北京机动车拥有量为100万辆,2007年5月已经增长300万辆。尽管实行控制小汽车的政策,在强烈的需求推动下,2007年11月上海小汽车牌照的价格已高达5143万元。然而,过于强调城市道路畅通,来保证机动车速度的城市交通系统设计将难以适应城市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可持

续发展要求我们的城市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图1 上海人口密度分布图(2000年)

高密度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与世界大城市比较,我国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

度普遍较高。根据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环境和城市发展处的研究,韩国的汉城是紧凑发展的典范,在距其市中心10公里以内的地区聚集了600万人,巴黎则

要延伸到距城市中心14公里,而上海仅为7公里[1]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上海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人口密度依然很高,在面积110平方公里左右的内环线以内地区有400万人口。

5

2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城乡的“二元结构”,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制度和管理上把城市与农村截然分开,形成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分治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逐渐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城乡二元结构”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研究城市边缘地区与郊区城镇人们日常活动的差异,从上海的中心向外,我们分别选取真新,江桥和嘉定进行调查。位于郊区的嘉定与江桥和真新地区的居民在比较购物目的地的选择谱系上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二元结构

的现象。

图2 嘉定,江桥和真新比较购物出行目的地的比较

2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重构模式

疏解与扩散是许多大城市的所面临的一种发展态势,城市的疏解是应对城市问题,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环境的客观要求,城市发展从向心积聚到向外扩散是城市为了利用聚集效应而克服其不经济性的一种城市空间布局的自我调整的过程,也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阶段。近代的发展表明,都市地区交通运输系统是引起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的扩展和人口密度曲线的逐渐扁平化是一个共同的趋势。

城市空间不同的拓展方式,会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同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缺乏规划控制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造成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对个人小汽车的过度依赖。而在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等城市由于相对严格的规划控制,以及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扩展空间的整合,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

结构的存在,缺乏高质量的覆盖整个都市区范围的高质量公共交通体系,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城乡孤立的,“摊大饼”的模式。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城市空间的扩展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不同的模式:

模式I :以小汽车为导向的无序蔓延,小汽车交通方式与低密度的开发相耦合;

模式II :以高质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扩展,城市开发与公共交通走廊相耦合

;

图3 

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图4 城市扩展,规划控制和能源消耗

模式III :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城乡孤

立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城区内部的低速混合交通与高密度开发相耦合,外围地区则呈现出以公路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所以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有效规划控制和干预是实现大都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保证。

图5 上海1990年至2000年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化

(以人口密度计算)

如何实现我们所期望的发展模式II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模式是在城市规划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