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意图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意图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意图

中考历史试卷命题意图

总体意图: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总的思路是考查初中历史基础知识,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突出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点。

1、依据教学指导意见,适当注意知识的综合

考试的范围是初中历史的全部内容和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命题的依据是教学指导意见。对于有些忘年会考不要求但教学指导意见要求的内容,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也加以考查。同时,有些知识综合性较强,则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简答题的第2题:

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自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说他们各自取得的成果。

此题综合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得具有较强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2、注重学科能力,努力向能力立意转化

尽量减少机械记忆类题型的比例,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主干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情况下的历史问题,尤其结合会考要求的能力要求命题,特别突出对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纯粹背诵记忆就能得分的题目,尽量让历史教学和考试中被广大教师诟病的“背多分”失效,试题的呈现方式比较灵活,当然可能也会增加考试的难度。

3、重视基础知识,但努力与能力考查相结合

基本史实、基本结论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结论的考查中尽量避免两个倾向,一是考查的点过细,二是考察的形式过于死板力求做到考查主干的知识,并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在考察基础实施的同时与能力考查结合起来。如识图析图题: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回答:

③你从上图中发现了哪些历史信息?

此题不仅要求学生会欣赏《清明上河图》,还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捕捉宋代的社会生活、商业的繁荣和都市的繁华热闹等信息。

4、运用新情境、新材料,突出学科特点

尽量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构建新的历史情景、多角度的设问,设问尽力做到新颖,从而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新情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适当考查创新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在选择题中严格控制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设置一些情境性的材料,力图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如选择题的第3题。

5、关注时事热点,把热点与学科知识自然结合

历史教学不能回避现实,但历史学科的考查中对热点问题的关注要与学科知识自然地结合起来。今年有很多时事热点,如抗灾、改革开放、台湾问题等,这些热点问题在会考中一般会有某种体现。本卷也试图能比较自然地把热点与学科知识自然地融合起来,主要体现了几个热点: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问题,如选择题的第17题。

二是关于国家统一的“一国两制”问题,如选择题的第12题。

三是改革开放,如第七大题探究题,主要是想把改革开放热点考查与社会史、个人史的学术研究趋向结合起来,从宏大叙事到历史的细部,体现历史课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

当然,关注热点要与学科知识自然结合,这张试卷中的做法是不是非常自然?与中考命题中的模式接近度是多少?所有这些,都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2011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 一、2010年全省中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及题型分析 1.考试范围及分数比例 根据《2010年中考命题指导纲要》的精神,明确我省初中历史课考试的范围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板块组成。通过对2010年历史试题的分析,我们得出各大板块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如下:中国古代史占20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0分,世界古代史占4分,世界近现代史占46分。从横向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基本上各占50分,从纵向看,古代史占24分,近现代史占76分,由此可以看出,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厚今薄古,学以致用的特点。 2.考点分布 2010年历史试题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两次世界大战,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从古至今的重大变法或改革,近现代世界史和中国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考点主要分布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 3.题型分析 2010年历史试题的题型包括单向选择、看图学史、材料解析和综合探究题,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部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而中国近现代和世界近现代史则以主观题、大题的方式呈现。 二、新课程背景下2010年全省中考历史命题的价值取向和变化 1.价值取向和变化 通过对《2010年中考命题指导纲要》的仔细研读和2010年历史试题的认真分析,发现2010年历史命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如下变化: (1)考点涉及的内容都是课本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单项选择题有些是以历史情境的方式出现,而且还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被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开埠的历史、用《大国崛起》中的解说词来考察工业革命史等,这样的题目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近五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分析

2013—2017年河北省中考政治试卷分析 田志栋综合来看,近年来,我省中考文科综合命题在继承我省命题整体思路的基础上,难度持续下降,且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同现象进行正确辨别和理解。试题集教育性、生活性、综合性、导向性于一体,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渗透着对学科特点和时代生活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一、近五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整体分析 河北中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卷I选择题中的1—10题为思想品德试题,11一19题为历史试题,20—23题为政史综合题,分值为:1——19题各2分,20——23题各3分,共50分。卷Ⅱ第24—26题为思想品德试题,其中24题为简答题,通常以漫画、图表、文字资料等形式设置背景,一般设置两问,分值在7—8分。第25题为分析说明题,以文字材料为设题背景,有时也有漫画、图表等,通常设置三问,分值在10分左右。第26题为探究实践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探究性,分值为10分左右。27—29为历史试题。第30题为思想品德和历史的综合试题,分值为18分左右,其中历史占8分,思想品德占10分。 从文字阅读量及答案书写量上来看,近几年河北文科综合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基本都在4700——5200字之间,答案书写量大约在1300字左右。 二、近五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具体分析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考查。试题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例如:2013年考查了党的十八大、交通安全、环境保护、依法治国和宪法、民族精神、消费者权益等知识;2014年考查了核心价值观、公民权利和义务、环境保护、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9·河北)11.(□□□□)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将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交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9·河北)1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019·河北)1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2019·河北)14.右侧的特派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019·河北)15.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 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9·河北)16.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2019·河北)17.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国家课程专家何成刚 教育部已于2011年底颁布了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本文拟从“课程性质”、“内容编排”、“评价建议”、“实施建议”四个角度,对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一简单的解读。 一、课程性质 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界定相比,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历史课程的“四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在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上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不过从字面上看,“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似乎并不是历史课程所独有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要从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 “思想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础性”指的是,历史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类社会现象的基础原理(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方法(如运用各种史料多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能力(如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学会判断、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 “人文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必须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功能。如通过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

河北中考理综试卷分析.(精选)

2018年河北省中考理综物理部分试卷分析 清苑二中吕建乔 2018中考试卷物理部分题目设置上在基本保持原有的题型的,部分题目沿用了以往的考察模式,亮点是出现了大量教材中的典型题和典型配图,整体难度不大。本套题目的覆盖面很全,并且难易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本次中考试题相比去年试题有几个变化 1 选择题中的多选题难度较以往有所下降 2、在32题的位置依然出现了一道实验设计题。该题是让学生用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的表述能力。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样的简单的实验设计题目的考查非常有必要。本题的模型在教科版八下教材第九章第4节大气压强部分课后实验中有体现。(注:17年32题在教材中有体现,16年32题参考了教材原图,15年中考题24题题目配图为教材原图) 3、本套试卷中多道题都是教材配图及教材课后习题的典型变式,这也是历年中考的一种典型的考查模式,因此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

二、试卷简析: 1、选择题基本上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相比去年,学科历史的考查没有出现,在选择题中增加了浮力的考查,凸透镜成像问题以单选题出现。21题涉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考查改为浮力、压强的考查。22题依然为变化电路图的分析。 2、填空题相比去年有较大变化,但是难度并不大。24题由4分变更为3分,25题由2分变更为3分。 3、实验题变动不大。32题与去年一致,是对课后小实验的考查。33题是考查的是杠杆平衡原理。34题的考查焦耳定律,考点依旧为电路连接、电路故障分析、实验结论,这是大家都做过的实验,考的是大家的细心程度和对规律的理解是否透彻。 4、计算题仍然延续了一力学一电学的考查规律,但整体难度较往年考察难度较高。 总之,2018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过程的培养、注重理化知识的可操作性以及理化实验的细节及原理,不要只在做题中去学习。 三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3.00分)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2.(3.00分)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顾固派反对变法 3.(3.00分)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 4.(3.00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准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

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5.(3.00分)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3.00分)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7.(3.00分)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8.(3.00分)如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百万1990年国际元)其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有可能是()

中考历史试题特点与命题趋势

中考历史试题特点与命题趋势 作者:佚名转贴自:历史课程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历史教材使用率的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掌握的知识难度和数量正在下降,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公民素质课程。只有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课程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 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中考,作为全国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社会关注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考试之一,重要性不言而谕,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将历史学科列入中考考试科目,根据中学历史在线网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余个省市地区中考科目中开考历史,而且分值有所增加,这样,历史学科中考研究就成为广大历史教师、考生不能不重点研究与关注的内容。 一、2005年历史中考考查范围 2005年,全国中考均是使用新课标的考生,鉴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是历史学科的初中生学业考试的基本依据。 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考查的历史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技能;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历史评价的能力等方面。 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会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涉及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和法治的意识;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意识等方面。 从内容板块上看,历史考试内容应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乡土史七个方面。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及近几年对全国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比例大约为中国史53%、世界史37%,乡土史10%。其中按历史时期划分的话,中国古代史15%,中国近代史16%,中国现代史22%,世界古代史5%,世界近代史15%世界现代史17%,乡土史10%二、年来中考历史试卷与试题类型、考试形式分析 1、试卷的结构分析 一般情况下,历史学科中考的考试时间安排在60分钟至90分钟为宜。相应题量在30至40题为宜。其中在"文科综合"合卷中,历史试题在20题左右、时间在30分钟至45分钟左右。 近几年来,历史中考试题的使用的题型共有6种:填充题、识图题、连线题、列举题、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2、题型类型与考查要点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使该题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2005年历史中考中这类情况的出现要引起大家注意。 (2)填充题 主要用于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如设计合理,也能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归纳或比较的能力。但简单地或过多地使用此题型可能导致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故2005年历史中考试卷中各地采用的比例可能不大。 (3)识图题

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一、坚持并完善基本理念与改革方向 1.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坚持并强化“三维目标”的整合。 3.重视初中、高中、大学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强调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来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2011年版历史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和最大变化 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在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的同时,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了“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 三、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的重要调整 在保持(实验稿)的总体框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板块划分的同时,适当弱化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以基本的史实为主,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使保留、选择的史实链接起来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时空线索。 中国史和世界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中国史部分 1.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2.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1.《口口口口》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 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博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 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 时期较以前经历史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 武昌起义 B.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北洋军阀混战 4.如图的特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 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5.对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 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

2018——2019年度中考历史试题

聊城市2019-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2.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A.治理了黄河水患 B.编著了《道德经》 C.修建了都江堰 D.开凿了大运河 3.货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如图货币见证的史实有() ①秦朝货币的统一 ②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的发展 ④明朝商品经济的活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纵观我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 家始于()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5.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6、下列内容能够体现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①创立并完善科举制②贞观之治局面出现③开元盛世④唐与吐蕃的往来⑤鉴真东渡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杰出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建了秦朝 B.实现军阀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使中国历史达到顶峰时期

14、近代社会表现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取代人治。《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法制精神,即 A.限制王权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反对殖民统治D.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15、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1、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列后,海军官兵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 务中,顺利进行了歼一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我国近代的第一支海军创建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2、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图片来源于俄国xx博物馆)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亚里士山大东征 B.土地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13、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南北战争结束分裂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精品】最新2018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共79页)

【精品】2018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共79页)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 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精编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 《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表一2012与2013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2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三分。(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由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分值由6分提升到10分。难度提升。(4)辨析改错题由原来的两小题变为一小题,只有句子改错,没有短文改错,分值由12分将到8分,难度降低。(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二和七题,组合列举题第11题的第三小题,第13题的第二小题,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三小题,这9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

()年中考分值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3注:第四行阴影部分为2012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从分值比例看,中国历史40分,世界历史 30分,比例是4:3。 二、试题特点 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如选择题的第四题是漫画,第五题是地图,延续 2012年的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如选择题第二题,以古诗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材料解析题第16题以凯恩斯的信件,罗曼·罗兰的信件和日记,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 继续延续安徽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漫画,有地图,有年代尺,有条形图,有报纸杂志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涉及世界古代史内容大量减少,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选择题第六题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组合列举第十二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第十一题安徽史考查安徽经济的发展,第十三题考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题引用凯恩斯写给罗斯福的信件“您已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某些消极的东西……”,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合作探究以中国梦为契子,填表格,解读表格,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 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2、3、4、5、7、9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如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探究题就围绕这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设置问题。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改完中考试卷和其他老师交流,总体感觉今年的试题,学生的材料解析和活动探

初中历史课标解读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国家课程专家何成刚 教育部已于2011年底颁布了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本文拟从“课程性质”、“内容编排”、“评价建议”、“实施建议”四个角度,对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一简单的解读。 一、课程性质 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界定相比,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历史课程的“四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在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上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不过从字面上看,“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似乎并不是历史课程所独有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要从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 “思想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础性”指的是,历史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类社会现象的基础原理(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方法(如运用各种史料多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能力(如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学会判断、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 “人文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必须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功能。如通过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理

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建设的思想意识。 “综合性”指的是,历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论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运用综合的视角探究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最终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的“四性”,善于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实践来理解历史课程的“四性”,不能孤立去理解。遗憾的是,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语意表述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偏差。比如强调“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里显然将“历史课程”与“历史学”混淆了,因为“历史课程”并不隶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因而不可能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建议初中历史教师这样来理解:“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具有显着的人文社会特色和历史学特色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内容编排 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实是弱化了“学习主题”式的编排,代之以“点—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 我们都知道,时序性是历史课程内容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是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主题”式内容编排,还是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点—线”结合的内容编排,都大体遵循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不应该厚此薄彼。实际上,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修订组专家对此并不具有“先见之明”的优势。说到“点—线”结合,我们看看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其中的“学习主题”式内容编排,也有着鲜明的“点—线”结合的特点,只是未点破而已。

2015-2017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2015-2017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浅析 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刘春红 一、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分析 云南省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及各州用)

云南省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除外)

云南省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

二、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全卷考试时间90分钟,卷闭书面考试,试卷总分为100分。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小29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占50%,共25个小题,在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非选择题占50%,4个小题,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题型结构 2015年的考试时云南省统一命题(所有各州使用),2016年云南省命题(昆明曲靖除外),2017年云南省命题(昆明除外)但从上表可以知道,2015-2017年试卷的结构、题型没有变动,只是题量、分值的分配上稍有变动,从2014年开始的学业水平测试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即:第26题不再是传统的读图改错,并从中得到什么信息、感悟、启示,而是中外古代史的综合题,更侧重于考生对知识综合归纳能力的考查,这也更加接近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更与时俱进。

2、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沿用云南省考试说明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编题(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占45%,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虽然各部分知识在分值上有一定的变动,但中考历史主要考查中国史较多,八年级近代史和现代史最近三年维持在43-45分之间(选择题和材料题分值各约占50%);九年级世界古代史和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基本维持不变,波动较小(七年级上下册古代史14-16分之间;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4-6分之间)。然而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下册)变动较大(选择题分数比材料题分数偏小),维持在35-43分之间。总的来时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2015年:80分,2016:85分,2017:80分)。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015年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策略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因此坐在考场答题时面对政史试卷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3、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