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中考数学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中考数学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中考数学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中分类讨论问题归类举例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关于圆的某些问题会有多解。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情况,逐一加以讨论。这样可以避免漏解,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近年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一、点和圆的位置

凡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没有指明其位置时,应考虑点在圆内、圆上、圆外三种可能情形。

例1.过不在⊙O 上的一点A ,作⊙O 的割线,交⊙O 于B 、C ,且

AB ·AC =64,OA =10,则⊙O 的半径R 为___________。

解:依题意,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1)点A 在⊙O 内,如图1,延长AO 交⊙O 于F ,

AE R AF R =-=+1010

,由相交弦定理得:()()R R -+=101064

所以(负值已舍去)

R =241(2)点A 在⊙O 外,如图2,

此时AE R AF R

=-=+1010,由割线定理得:()()101064

-+=R R 所以(负值已舍去)

R =6故⊙O 的半径R 为或6。

241

二、点与弦的相对位置

例2.⊙O是△ABC的外接圆,OD⊥BC于D,且∠BOD=48°,则

∠BAC=_________。

解:(1)点A和圆心O在弦BC同侧,如图3,可求得∠BAC=∠BOD=48°

(2)点A和圆心O在弦BC异侧,如图4,可求得∠BAC=132°

三、弦所对的圆周角

3

例3.半径为1的圆中有一条弦,如果它的长为,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

解: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

(1)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其圆周角为60°;

(2)当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其圆周角为120°。

故应填60°或120°。

四、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

例4.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6cm,弦CD=8cm,且AB∥CD,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一般有两种:两弦在圆心的同侧;两弦在圆心的异侧。

解:过O 作AB 、CD 的垂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连接OA 、OC.

在Rt △OAE 中,OE OA AE cm =-=-=2222534()

在Rt △OCF 中,OF OC CF cm =

-=-=2222543()(1)当AB 、CD 在圆心O 的同侧时,如图5,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EF cm =-=431()

(2)当AB 、CD 在圆心O 的异侧时,如图6,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EF cm =+=437()

所以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1cm 或7cm 。

五、圆心与角的位置

例5.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和,则∠BAC 的度数是32____________。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AE ==

112

所以∠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所以

∠EAC =45°,∠BAC =?+?=?

304575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BAC '=?-?=?

453015所以∠BAC 为75°或15°

六、点在弧上的位置

例6.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是经过O (0,0),A (0,2),B (2,0)的圆上的一个动点(P 与O 、B 不重合),则∠OAB =_________度,∠OPB =_________度。

解:依题意可知△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

以∠OAB =45°

当动点P 在上时,

OAB ⌒

∠OPB =∠OAB =45°当动点P 在上时,∠OPB =180°-45°

OB ⌒=135°

故∠OPB 为45°或135°。

七、相交两圆的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

例7.已知半径为4和的两圆相交,公共弦长为4,则两圆的圆心距为

22_________。

分析:相交两圆圆心的位置有在公共弦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

解:如图9、图10,

在中,Rt O AC ?1O C O A AC 1122224223

=-=-

=图8

在中,Rt O AC ?2()O C O A AC 2222222222

=-=-=(1)当圆心在公共弦AB 的同侧时,如图9O O 12、O O O C O C 121223

2

=

-=-

(2)当圆心在公共弦AB 的异侧时,如图10O O 12、O O O C O C 1212232

=+=+八、直线与圆的位置

例8.两圆的半径分别为4和2,如果它们的两条公切线互相垂直,求两圆的圆心距。

分析:两圆的公切线有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两种,公切线互相垂直,有三种情况。

解:(1)当内公切线与外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1,AB 切⊙于A ,切⊙于B ,EF 切O 1O 2⊙

于E ,切⊙于F ,AB ⊥EF 于D 。

O 1O 2由切线定理,得:∠∠∠∠O DA O DE O DB O DF 11224545==

?=

=?

所以∠,,O DO O D O D 1212904222=?==故有O O O D O D 121222210

=+=(2)当内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2,作,交点为E ,则O E l O D l 1221⊥,⊥()()O O O E O E 12122222424262=+=+++=

(3)当外公切线垂直时,如图13,作于G ,则O E l O F l O G O E 122221⊥,⊥,⊥.

()()O O O G O G O E GE EF 1212221222242222=+=-+=-+=

中考数学专题分类讨论题

《分类讨论专题训练》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 .80° C .65°或50° D .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处,点A 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 ;(2)设AE=a ,AB=b, BF=c,试猜想a 、b 、c 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 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 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由于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们的缜密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异常的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的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的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则该圆的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和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 ; 所以,圆O 的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2:已知?ABC 内接于圆O ,∠=?O BC 35,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的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和圆心O 可能在BC 的同侧,也可能在BC 的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ABC 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同侧时,如图3, B P

图3 图4 (2)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异侧时,如图4, ∠=?O BC 35∴∠=?BO C 110∴∠=?BPC 55∴∠=?BAC 125 所以∠A 的度数是55?或125?。 练习:已知圆内接?ABC 中,AB=AC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圆的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 的度数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 E A E ==112 , 所以∠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 所以∠EAC =45°,∠BAC =?+?=?304575 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BAC '=?-?=?453015 所以∠BAC 为75°或15° C' E C A

最新广州市中考数学年报分析

2013学年初中学业考试数学课年报分析 潘新洲 一、前言 广州市数学中考比较重视学生对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2013年广州中考数学与往年类同,并没有偏、怪、难的题目,试题一般有多种解法,并且大多数题目的解法都能从课本上找到影子。回归课本,就是要掌握典型例题、习题的通法通则,就是抓纲悟本。 二、201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总情况 2013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全面考查考试大纲中一级知识点,重点考查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如函数、圆、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统计等。 此次中考数学试卷注重基础,难易有度。全面考查了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适当考查了逻辑推理、合情推理、演算、数感与符号感、空间意识与想象等数学基本能力。全卷前23题均比较基础,为学生熟悉的常规性试题。试卷同时渗透了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运动变化、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 2013年的中考数学的试题考查知识全面,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思考能力,考查知识点综合性相对不强,难度适中,计算量较小,试题安排从易到难,学生做起来较流畅,但要拿高分必须细心且数学功底扎实,相对而言较难。 选择、填空及解答题的大部分试题源于现行教材,值得一提的是试卷中的压轴题也是在教材原有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既保证了试题面向全体学生又引导师生关注教材,有较好地导向作用。 以下是201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 三、知识点归纳 2013年的中考数学主要是考察以下七个部分的内容: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圆和空间与图形。 (一)根据统计可得出此次中考试卷各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见表1。 表1 2013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各题详细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 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4.2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 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1:(2011武汉) 解:去分母,得: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 例题2:(2011郴州)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3:(2010上海)已知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1)当时,即m=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0,有实数根x= (2)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有实数根的条件得:,且综(1)(2)得,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的条件)

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例题4:(2011益阳)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的 根都是整数。 解: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 同理,且,又因为m为整数 (1)当m=—1时,第一个方程的根为不是整数,所以m=—1舍去。 (2)当m=1时,方程1、2的根均为整数,所以m=1. 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5:(2011青海)方程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2或15 C 15 D不能确定 例题6:(2011武汉)三角形一边长AB为13cm,另一边AC为 15cm,BC上的高为1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54或84)例题8:(2011四校联考)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B, A.B上一点C,且有BC=2AC,将其从C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 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60cm或120cm A B C 4:动点问题的分类分类讨论问题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例题9:(2011永州)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点停止,求点P运动t秒时, P,D两点间的距离。

中考数学复习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 【知识要点】 分类是基本逻辑方法之一.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做分类的思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 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又叫做逻辑划分。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都是深化研究对象、发展科学必不可少的思想。因此分类讨论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运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 1命题动态: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历年来,备受全国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题型多样,主要考察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经常与分类讨论相关的题目有绝对值的化简与计算,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边三角形,实际问题以及动点问题中,难度系数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很强,纵观广州近几年考卷,几乎都在动点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平均分值16分左右。 2 突破方法: a.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b.动点问题中的分类讨论是难点,需要同学们认真、细致的分析运动过程,依据动点某时刻所处的位置,化动为静,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去处理。 c.实际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数学的驾驭能力以及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人数不能为小数,时间不能为负数等等。 【考点精析】 考点1. 许多定义,定理,公式是分类的。 例1. 化简a 32a ---。 例2. 求11+--=x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举一反三】 1.化简:1x 2x --+

2018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四个数0,1,,中,无理数的是() A.B.1 C.D.0 2.(3分)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 A.1条 B.3条 C.5条 D.无数条 3.(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的主视图是() A.B.C.D. 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2=a2+b2B.a2+2a2=3a4C.x2y÷=x2(y≠0)D.(﹣2x2)3=﹣8x6 5.(3分)如图,直线AD,BE被直线BF和AC所截,则∠1的同位角和∠5的内错角分别是() A.∠4,∠2 B.∠2,∠6 C.∠5,∠4 D.∠2,∠4 6.(3分)甲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分别写有数字1和2:乙袋中装有2个

相同的小球,分别写有数字1和2.从两个口袋中各随机取出1个小球,取出的两个小球上都写有数字2的概率是() A.B.C.D. 7.(3分)如图,AB是⊙O的弦,OC⊥AB,交⊙O于点C,连接OA,OB,BC,若∠ABC=20°,则∠AOB的度数是() A.40°B.50°C.70°D.80° 8.(3分)《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问题:“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意思是:甲袋中装有黄金9枚(每枚黄金重量相同),乙袋中装有白银11枚(每枚白银重量相同),称重两袋相等.两袋互相交换1枚后,甲袋比乙袋轻了13两(袋子重量忽略不计).问黄金、白银每枚各重多少两?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根据题意得() A.B. C.D. 9.(3分)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A.B.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专题复习 学校:东区五校联合体主备人:刘少山审核人:刘天申时间: 3.26 第一课时 第一大类:分类讨论在数与代数中的应用 一.目标导航: 1.通过分类讨论专题复习能够区分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掌握分类的 方法,掌握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 2.掌握分类思想在代数中的应用,领会其实质,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点动向: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各地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因此我 们在解数学题时,一是要准确,二是要全面,要尽可能地对问题作出全面的解答, 全面、深入、严谨、周密地思考问题,使解答没有纰漏。中考“分类讨论”题一 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分类讨论在数与代数中的应用;一是在空间与图形中的应用。 常见分类讨论在代数中的题型有:按数分类(绝对值概念,实数的分类等);按 字母的取值分类(二次根式的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等);考查的方式有填空 题,选择题,综合题,特别是中考压轴题中,往往涉及分类讨论思想。 【例题解析】 考点1:按数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满足,则 第三边长为。 解:由已知易得 ⑴若是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则第三边长为。 ⑵若是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则第三边长为, ⑶若是一直角边的长,是斜边,则第三边长为。 ∴第三边长为。

考点2:方程、函数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方程、函数的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或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的讨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 【例题2】:如图,以矩形OABC 的顶点O 为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O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OA =3,OC =2,点E 是AB 的中点,在OA 上取一点D ,将△BDA 沿BD 翻折,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1)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 (2)设顶点为F 的抛物线交y 轴正半轴... 于点P ,且以点E 、F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x 轴、y 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 、N ,使得四边形MNFE 的周长最小?如果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①解决翻折类问题,首先应注意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找出相等的边和角.其次要注意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结合这两个性质来解决.在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关键在于正确的分类,因而应有一定的分类标准,如E 为顶点、P 为顶点、F 为顶点.在分析题意时,也应注意一些关键的点或线段,借助这些关键点和线段来准确分类.这样才能做到不重不漏.③解决和最短之类的问题,常构建水泵站模型解决. 【答案】(1)(31) E ,;(12) F ,. (2)在Rt EBF △中,90B ∠=o , 2222125EF EB BF ∴+=+= 设点P 的坐标为(0)n ,,其中0n >, Q 顶点(12)F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1)2(0)y a x a =-+≠.

广州中考分析(溶液)

近五年广州市中考题汇编——溶液 【2016】 (2016-17)某温度下,在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2016-25)(7 分)以饱和NaCl 溶液和饱和 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碳酸 氢铵在40℃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 溶解度的大小:AB。(填 “>”或“<”) 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以下几组实验:

①实验c 和d 的目的是。 ②表格中X 的数值可能是。 A. 85.8 B. 86.8 C. 92.1 D. 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 (2016-28)(6 分)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49g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用水的的质量为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mL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填选项) A.10mL 量筒 B.100mL 烧杯 C.100mL 量筒 D.胶头滴管 (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然后涂上3%的小苏打溶液。 【2016答案】 17、C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0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 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 则该圆的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解:过点P 和圆心0作直线分别与圆0相交于A 、B 两点。PA 、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 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1 - : H . 所以,圆0的直径为2或6。 练习1:若。0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0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 小距离为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 P 在。0内,距圆心0的距离为4,。0半径长为5,经过P 点, 有多 少条? 解:过P 点的弦长为整数的最短弦长是 6cm (该弦垂直于0P ,等于5与4的平方和的平方 根的 2倍);最长的是10cm (过0、P 的直径);其间弦长为整数的长度还有 7、8、9cm ,所以共 有8条(其中的7、8、9各有两条,以0P 为对称轴)。 3:00的半径为2.5,动点P 到定点0的距离为2,动点Q 到P 的点的距离为1,则点P 、 Q 与O 0 有何位置关系?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例 1、圆 0 的直径为 10cm ,弦 AB//CD , AB=6cm , CD = 8cm ,求 AB 和CD 的距离。 解:(1)当AB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如图,过点 0作0M_AB 交 AB 于点M ,交CD 于N ,连结OB 、0D ,得Rt 0MB , Rt 0ND ,然后 由勾股定理求0M = 4cm, 0N = 3cm ,故 AB 和 CD 的距离为 1cm 。 (2)当AB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如图9,仍可求得0M = 4cm, ON = 3cm 故AB 和 CD 的距离为7cm 。 所以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和7cm 。 例2、已知弓形的弦长为8cm ,所在圆的半径为5cm ,则弓形的高为多少? ( 2或8cm ) k _________ 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L A P . 定点 交于。O 的弦为整数的 B M D M A N

中考数学 分类讨论思想中考训练题 华东师大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分类讨论思想 ? 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 分类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分类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分类后,对每个类进行研究,使问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各种结论,这就是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 ? 分类讨论是对问题深入研究的思想方法,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有助于发现解题思路和掌握技能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分类的思想随处可见,既有概念的分类:如实数、有理数、绝对值、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切等概念的分类;又有解题方法上的分类,如代数式中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不等式;还有几何中图形位置关系不确定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不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不确定等。 一.与概念有关的分类 1.一次函数y=kx+b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 ≤ 6,,相应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 ≤-2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 2. 函数y=ax 2-ax+3x+1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 的值与交点坐标。 二.图形位置的分类 1如图,线段OD 的一个端点O 在直线a 上,以OD 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 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2在下图三角形的边上找出一点,使得该点与三角形的两顶点构成腰三角形! 3. 如图,直线AB 经过圆O 的圆心,与圆O 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圆O 上,且∠AOC=300,点P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 不 重合),直线PC 与圆O 相交于点Q ,问点P 在直线AB 的什么位置时,QP=QO ?这样的点P 有几个?并相应地求出∠OCP 的度数。 2题图 3题图 4.在半径为1的圆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是3、2,则∠BAC 的度数是 。 5.△ABC 是半径为2cm 的圆的内接三角形,若BC=32 cm,则角A 的度数是 。 6.在Rt△ABC 中,∠C=900,AC=3,BC=4。若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值为多少? 7.半径为R 的两个等圆外切,则半径为2R 且和这两个圆都相切的圆有几个? 8、在一张长为9厘米,宽为8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请你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三.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分类 1.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出发向B 以2cm 秒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 从点D 开始向A 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x <6) 那么: (1)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2。已知二次函数y=2x2-2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 与y轴交于点C,直线x=m(m> 1)与x轴交于点D。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在直线x=m(m>1)上有一点P(点P在第一象限),使得以P、D、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点P的坐标。 3.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C=900 ,BC=16,DC=12AD=21。动点P 从点D 线DA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 速度向点B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D ,C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B 时,点P 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且BO=2AO 时,求∠BQP 的正切值 (3)当t 为何值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A C 50° 110° 20° A B C P O Q Q

2019年广州中考数学试题(附详细解题分析)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型:1-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30分. {题目}1.(2019年广州)|-6|=( ) A .-6 B .6 C .16 - D . 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6的相反数是6. 因此本题选B . {分值}3 {章节:[1-1-2-4]绝对值 } {考点:绝对值的意义} {类别:常考题} {难度:1-最简单} {题目}2.(2019年广州)广州正稳步推进碧道建设,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使之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到今年底各区完成碧道试点建设的长度分别为(单位:千米):5,5.2,5,5,5,6.4,6,5,6.68,48.4,6.3.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5 B .5.2 C .6 D . 6.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 本题中建设长度出现最多的是5,因此本题选A . {分值}3 {章节:[1-20-1-2]中位数和众数} {考点:众数} {类别:常考题} {难度:2-简单} {题目}3.(2019年广州)如图1 ,有一斜坡AB ,坡顶B 离地面的高度BC 为30m ,斜坡的倾斜角是∠BAC ,若tan ∠BAC = 2 5 ,则此斜坡的水平距离AC 为( ) A .75 m B .50 m C .30 m D . 12 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根据正切的定义,tan ∠BAC= BC AC . 所以,tan BC AC BAC =∠,代入数据解得,AC =75. 因此本题选A . {分值}3 {章节:[1-28-1-2]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正切}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类别:常考题} {难度:2-简单} {题目}4.(2019年广州)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21--=- B .2113()33 ?-=- C .3515 x x x ?= D . a ab a b ?=A C B 图1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得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钱漪 由于圆既就是轴对称图形,又就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就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得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 们得缜密思维与分析问题能力异常得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得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得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分类 例1、点P 就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得最大距离与最短距离分别为8与2,则该圆得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与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与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得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 (2)当点P 在圆外时; 所以,圆O 得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2:已知内接于圆O, ,则 得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得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与圆心O 可能在BC 得同侧,也可能在BC 得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得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同侧时,如图3, B P A

(2)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异侧时,如图4, 所以 得度数就是 或 。 练习:已知圆内接中,AB=AC,圆心O 到BC 得距离为3cm,圆得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得⊙O 中,弦AB 、AC 得长分别为 与 ,则∠BAC 得度数就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所以∠EAC =45°, 当圆心O 在∠BAC 得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所以∠BAC 为 75°或15° 四、圆中两平行弦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4、 圆O 得直径为10cm,弦AB//CD,AB=6cm,,求AB 与CD 得距离。 分析:题中得弦AB 、CD 都比圆O 中得直径小,所以AB 与CD 可能在圆心得同侧,也可能在圆心得异侧。 C' E C A

中考数学思想整体转化分类三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数学思想方法(一) (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一、中考专题诠释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根本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在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在解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习惯,中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在中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总结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它的实质,就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是指把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或全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从而在客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整体是与局部对应的,按常规不容易求某一个(或多个)未知量时,可打破常规,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把一组数或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2013?吉林)若a-2b=3,则2a-4b-5= . 思路分析:把所求代数式转化为含有(a-2b)形式的代数式,然后将a-2b=3整体代入并求值即可. 解:2a-4b-5=2(a-2b)-5=2×3-5=1. 对应训练 1.(2013?福州)已知实数a,b满足a+b=2,a-b=5,则(a+b)3?(a-b)3的值是. 考点二: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例2 (2013?东营)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

广州中考数学分析报告知识点汇总

近几年来广州市中考数学科试卷特点通过对近几年来广州市中考数学科试卷分析,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主要知识点,对初中必考的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初中知识的核心、主干内容以解答题的形式加以考查,以重点知识为主线组织全卷内容。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难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 3、重视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数形结合、归纳概括、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内容的考查,很好地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4、重视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图表或从文字信息中识别出数学问题的背景,把各种数学语言有机地融合,恰当地转换,从而解决问题。 5、强化应用意识、创新思维的考查,体现在试题内容着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广州市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入手,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下面几个要求: 1、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概念问题的教学,把各个概念的各种“变式题”训练到位,多收集新题型,与现在的教育改革接轨。

2、坚持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多设计和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提高,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发表自己观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尽量避免包办代替式的单纯模仿式的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学生不要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应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5、强化过程意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定理,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提出、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6、重视实际应用性问题的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时代性的地方特色的复习教材、资料,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实际意义,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的自学性。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多把适当的问题抛给学生,多听学生的见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的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8、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求应用数学语言准确,规范书写,熟练运用符号、文字、图表语言,逐步形成数学演绎推理能力。 2012-3-18 附《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

圆中的分类讨论(多解问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多解问题) 一、由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多样性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但圆上的点具有唯一性.所以,只考虑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例1】已知点A到⊙O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分别是3 cm和9 cm,求⊙O的半径. 1.点A到圆的最近距离是a,最远距离是b,则该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 2.已知:⊙O的直径为14cm,弦AB=10cm,点P为AB上一点,OP=5cm,则AP的长为______cm. 3.已知?A B C内接于圆O,∠=? O B C3 5,则∠A的度数为_______ 4.已知△ABC中,AB=15,BC=14,△ABC的面积为84,⊙A的半径为13,则点C与⊙A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由于圆的对称性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平行弦位于圆心O的同侧时,平行弦之间的距离等于弦心距之差;平行弦位于圆心O的异侧时,平行弦之间的距离等于弦心距之和. 【例2】已知,⊙O的直径是10 cm,弦AB∥CD,AB=6 cm,CD=8 cm,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5.如图,⊙O的半径为17 cm,弦AB∥CD,AB=30 cm,CD=16 cm,圆心O位于AB,CD的上方,则AB和CD的距离为________. 6.在半径为5 cm的⊙O中,如果弦CD=8 cm,直径AB⊥CD,垂足为E,那么AE的长为________. 7.如图,已知PA,PB是⊙O的切线,A,B分别为切点,C为⊙O上不与A,B重合的另一点,若∠ACB=120°,则∠APB=________. 8.在半径为1的⊙O中,弦AB=2,AC=3,那么∠BAC=________. 6.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长为2的弦AB,连接PB,则PB的长为______. 三、由于一弦对二弧而引起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一弧对一圆心角和一圆周角,但一弦却对一圆心角和二圆周角,且同弦所对两圆周角互补. 【例3】弦AB的长等于半径,则AB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多少度? 9.⊙O为△ABC的外接圆,∠BOC=100°,则∠A=________. 四、由于动点问题而引发的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不唯一性 方法归纳:由于动点的移动而导致的图形整体运动,要抓住在图形变化时几种特殊静态位置的关键要素.从而分类型以静态位置的条件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4】如图,P为正比例函数y=3 2x图象上的一个动点,⊙P的半径为3,设点P的坐标为(x,y).求⊙P 与直线x=2相切时点P的坐标. 10.(无锡期中)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24 cm,BC=26 cm,AB 为⊙O的直径,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cm/s 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问: (1)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 cm? (2)t分别为何值时,直线PQ与⊙O相切?相离?相交?

2014重庆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分类讨论

第二轮复习二 分类讨论 Ⅰ、专题精讲: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3-2-1,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AB 和双曲线.直线AB 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点C ,CD ⊥x 轴于点D ,OD =2OB =4OA =4.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由已知OD =2OB =4OA =4, 得A (0,-1),B (-2,0),D (-4,0).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 点A ,B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02,1b k b 即?????-=-=. 1,21b k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是 .121--=x y 点C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当4-=x 时,1=y ,即C (-4,1).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m y x =. 点C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4 1-=m ,m =-4. 故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x y 4-=. 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A 、B 、C 、D 的坐标。 【例2】如图3-2-2所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1的坐标为(-4,0),以点O 1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直线l 与x 轴负方向相交成60°角。以点O 2(13, 5)为圆心的圆与x 轴相切于点D. (1)求直线l 的解析式; (2)将⊙O 2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平移,同时直线l 沿x 轴向右平移,当⊙O 2第一次与⊙O 2相切时,直线l 也恰好与⊙O 2第一次相切,求直线l 平移的速度; (3)将⊙O 2沿x 轴向右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与x 轴相切于点E ,EG 为⊙O 2的直径,过点A 作⊙O 2的切线, 切⊙O 2于另一点F ,连结A O 2、FG ,那么FG ·A O 2的值

最新广州中考数学分析剖析

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近几年来的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结构都比较稳定,试题依据课标和考纲,全面考查考试大纲中基础知识点,重点考查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如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概率与统计等。试卷注重基础,难易有度。 一、试卷的特点: 1. 考试时间都是120分钟; 2.题型的分布都是选择题10道(30分),填空题6道(18分),解答题9道(102分),总共25道题(150分); 3.试卷难度不大,前22题均为学生熟悉的常规性试题,共计122分(占全卷满分的82%),后3题为中高档题,共计28分(占全卷满分的18%);试卷同时渗透了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运动变化、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 4、试题的考点、难易程度完全依据课标和考试大纲设定,并没有出现偏、怪、难的题目。题目以课本和生活为素材、难度适中、贴近考生;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了考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真正做到素质和选拔的双重作用。 5、内容方面:2014年广州中考数学在各板块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方程与不等式和图形的认识部分(几何内容)占比明显上升,2013年方程与不等式内容考察15分,2014年24分。2013年图形的认识部分涉及43分,2014年56分。统计概率板块所占分值下降到13分。2014年没有考查找规律,而增加了尺规作图的考查,还是要求考生掌握基本作图方法。 6、难度方面: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前23题难度下降,考察的题型也比较常规。整份试卷以考察基础的知识为主,如相反数定义、数与式部分基础题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圆中的尺规作图、四边形的性质。结合的知识点较多,往往一个题目中涵盖多个考点。考查重基础,要求常规题型熟练掌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