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和香加皮的鉴别
- 格式:pdf
- 大小:243.96 KB
- 文档页数:3
五加皮与香加皮不可互为代用
杨粹华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05(008)001
【摘 要】在临床应用中,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已习惯于将五加皮与香加皮互为代
用。处方名为五加皮者发香加皮,处方名为香加皮者发五加皮是常有的事。虽然两
者都有相似的祛风湿、强筋骨功效,但它们的来源、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都有所不同。临床的互为代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一下两者
的异同点,以供临床区别应用。
【总页数】1页(P52-52)
【作 者】杨粹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浙江,安吉,3133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三种药材区别的研究 [J], 潘家峰
2.地骨皮、五加皮、香加皮三者不可混用 [J], 陈婉花
3.香加皮与五加皮、水半夏与半夏不可混用 [J], 丁始阳;姜慧祯
4.五加皮和香加皮不可混用 [J], 徐天予
5.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合理使用 [J], 王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加皮别名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来源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科属萝藦科杠柳属药用部位根皮形态描述落叶缠绕灌木,高达1米以上。
主根圆柱状。
小枝常对生,黄褐色,有细条纹,枝上有圆点状突起的皮孔。
叶对生;叶柄长3~6毫米;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羽状网脉较细密。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一至数朵;苞片对生,小形;花梗细弱,花径约2厘米;萼深5裂,裂片卵形;花冠外面绿黄色,内面带紫红色,深5裂,裂片矩圆形,向外反卷,边缘密生白茸毛;副花冠5枚,线形,具细柔毛;雄蕊5,连合作圆锥状,有毛,包围雌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柱头合生。
蓇葖果近圆柱状,长10~15厘米,先端渐尖,两果相对,弯曲而顶端相连,熟时沿内侧纵裂。
种子狭纺锤形而扁,黑褐色,顶端丛生白色长毛。
花期5月。
果期9月。
生态环境:生长于干燥山坡、砂质地、砾石山坡上。
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四川、山东、江苏等地。
药材性状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 。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
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异香气,味苦。
性味归经温;苦、辛;归肝、肾、心经;毒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
禁忌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阴虚火旺者慎服。
五加皮刺五加南五加皮五加皮、刺拐棒(中国东北),乌蔹莓五加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拉丁名称: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l 英文名称:Manyprickle Acathopanax Root中文学名:刺五加、五加参,第二学名:Acanthopanax Extract五加科五加属五加科五加属根皮根和根状茎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米;枝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
今日学习中药——香加皮
“药”要好好看,今天小编与大家一同来学习中药“香加皮”!
香加皮
【来源】
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图片】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
内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异的香气,味苦。
【性味归经】
辛、苦、温。
有毒。
归肝、肾、心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2)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汤洗浴。
【使用注意】
本品苦辛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又含强心苷而有毒,大剂量可引起心律紊乱,全身震颤,甚则死亡,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不宜与西药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同用。
考试报名咨询
执业药师肩负着用药服务的责任,今后随着证书含金量的提升,考试标准及要求会越来越高,通过率则会相应下降,同时报考条件学历专业进一步提高。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功能主治五加皮(Aralia chinensis)的功能主治•提神醒脑:五加皮具有温补中气、祛风解表的功效,对于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抗炎镇痛:五加皮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适用于关节炎、风湿病等疼痛性疾病。
•调节免疫功能:五加皮中所含的多种化合物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抗应激作用:五加皮中的活性成分可减轻应激状况下的躯体和心理反应,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促进血液循环:五加皮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血运不畅引起的一些疾病。
香加皮(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功能主治•强壮体魄:香加皮具有强壮体力、提高耐力的功效,适用于体弱多病、乏力无力等症状的患者。
•增强免疫力:香加皮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改善睡眠:香加皮中的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安眠、缓解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多梦等症状。
•降低血糖:香加皮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对于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护心脑血管:香加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缺血、抗心肌梗塞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适量使用:五加皮和香加皮作为中草药,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使用,不宜过量。
•不宜长期使用:虽然五加皮和香加皮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孕妇慎用:孕妇因为身体特殊,应避免使用五加皮和香加皮。
•配药注意:如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应遵医嘱,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过敏注意:对五加皮和香加皮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五加皮和香加皮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草药进行使用,但需注意使用注意事项,如遵医嘱、不过量使用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观察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曾榕榕 周桂梅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内在本院中药房工作的医疗人员3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1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知识培训,剩余17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进行鉴别知识培训,对比两组药房人员的药物辨别错误率与药物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不同培训工作实施之后,实验组药房人员的易混淆药物鉴别能力更高,药物知识掌握程度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提高药房人员药物辨别的能力,降低今后可能出现中药调剂错误的情况,通过知识培训,提高中药房用药的正确率,提高药物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中药调剂;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药物辨别错误率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2-0027-02在经济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人民大众对于中医治疗越来越重视,中医发展在现代科学和理论下已经衍生出了众多的治疗方式,无论是药物、医疗器械、治疗方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中药中某些药品外形十分相似,部分药物名字较为接近,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弄错,这给药物的调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1]。
虽然当前关于中药药物的研究与鉴别一直在不断深入,出现了更为精确的鉴别方法,但是临床中需要快速的为患者做好调剂,显微鉴别、色谱鉴别等方式时间较长,实际使用并不现实。
本文对常见的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内在本院中药房工作的药房人员3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24±4.5)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36期 161·中医中药·0 引言中药调剂主要是指医生在为患者诊断病症时,根据病症的轻重缓急以及病症特点开具的中药药方,根据药方来进行抓药和制作药物制剂。
中药调剂等特点是临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调配,具体中药调剂过程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包装等多个程序,由于过程复杂,涉及到的药材种类较多,药材的特性等容易混淆,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及药效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必须要加大对重要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进行鉴别,从而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1]。
1 北豆根与山豆根山豆根属于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茎或者干燥根,根茎不规则,长短不一,顶端残存茎基,并且伴有分枝,直径0.8~1.5cm,表面棕褐色,不规则纵皱纹,切面皮部暗淡,质地坚硬,难折断,味苦,有豆腥气。
北豆根属于防己科植物蝙蝠葛根茎,细长圆状形,弯曲,长度可达50cm,直径约为0.4~0.8cm,表面暗棕色或者黄棕色,存在弯曲细根,并且会发现突起的纵皱纹和根痕,外皮容易脱落。
2 香加皮与五加皮香加皮也叫北五加皮,是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主要表现为槽状或者卷筒状,直径约为1~2cm,长度为4~10cm,厚度为0.3cm左右。
表面黄棕色,栓皮鳞片状,容易脱落,且内表面呈现淡黄棕色,有细纵纹,容易折断,断面粗糙,浓郁香气,味苦,有毒,麻舌感[2]。
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也叫做南五加皮,性状表现为圆筒状,直径约为0.5~1.4cm,长度为5~15cm,厚度为0.2cm,表现表现为黑褐,并且会伴有长圆孔或者孔状斑痕,会有纵皱纹,内表现为灰黄色或者黄白,断面不整齐,容易折断,质地坚硬脆,放大镜观察下可以看到黄棕色小点。
3 白附子与附子为保证药品质量需要严格遵守中药调剂的配置与包装等,加强对中药调剂的核对与检查,避免因一字之差,而错误用药,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
例如白附子与附子只差一字,但两者的作用于功效各不相同。
青精入茎则有东方之精白气入节则有西方之津赤气入花则有南方之光黑精入根则有北方之粘黄烟入皮则有戊己之灵五色应五脏,一物全五色。
五加皮自古被视为抗衰老良药,被人称作木本人参,《神农本草经》中亦将其列为上品。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文章作酒成其味,不言其贵金买草,可见对五加皮赞誉之切▲五加皮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入药系用其根皮故名五加皮。
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五加。
其春生苗,叶青,赤茎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
四叶、三叶者为次。
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坚硬。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
其它如人参、三七均是五加科。
五加科植物多补,治病和补益身体二者兼具。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炮制为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及木心,洗净,润透,切段,干燥,过筛。
五加皮有南北之分。
南五加皮又名南五加、真五加,为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
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品质优良,为五加皮之正品。
北五加皮又名北五加、香加皮、杠柳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
主产于山东,陕西等地。
品质次之,北五加皮有毒,《中国药典》以香加皮之名收入;而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科属、功效有异,不可混用。
大家在药店抓取药方中五加皮时,一般是指南五加,北五加有小毒,不能长期使用,若长期使用会中毒。
在功效上二者均有祛风湿之功,惟南五加皮兼有壮筋骨补中益精之功,治疗小儿迟行,久服无毒;北五加皮虽有毒,但能以毒攻毒而强心,治疗心力衰竭,该药服用过量可使人先震颤后麻痹,最后引起死亡,其内服量不超过6g,不可久服或过量服用以免中毒, 使用时二者不可不慎。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功于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主风湿痹证, 筋骨萎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本品辛可散苦可燥湿,尝微甜而有补性。
香加皮及其易混淆品的区别鉴定
刘虹;崔红;郭俊华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4(032)002
【摘要】目的:为避免有毒中药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混用误用,介绍三者区别并建立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薄层层析法和化学鉴别法.结果:三者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各方面有诸多差异,可以运用简捷的方法对其进行区别鉴定.结论:掌握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区别及鉴定方法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十分必要.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刘虹;崔红;郭俊华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药厂,天津,300203;天津乐仁堂制药厂,天津,300122;天津中医学院,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三种药材区别的研究 [J], 潘家峰
2.五加皮及其混淆品-香加皮的快速鉴别 [J], 母琼梅;何继祥;程静
3.五加皮和混淆品香加皮的鉴别 [J], 吴毅光;李应芬;解翠珠
4.五加皮和混淆品香加皮的鉴别 [J], 吴毅光;李应芬;解翠珠
5.地骨皮与混淆品香加皮的鉴别 [J], 张红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