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不能替代五加皮混用
- 格式:pdf
- 大小:120.69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香加皮本品为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切厚片,晒干。
本品有特异香气,味苦。
以皮厚、色灰棕、香味浓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肝、肾、心经。
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
二、歌括歌诀:利水消肿茯苓薏,泽泻葫芦冬瓜皮, 荠菜猪苓玉米须,泽漆蝼蛄香加皮。
三、临床应用1.下肢浮肿,心悸气短本品入心、肾二经,有温助心肾、利水消肿作用,临床常用治下肢浮肿,心悸气短,可与苈子、黄芪等药同用。
2.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本品辛散苦燥,具有祛风湿、强筋骨之功,为治风湿痹证常用药。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常与当归、独活、淫羊藿等同用;若筋骨痿软行迟,则与怀牛膝、木瓜、巴戟天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10余种苷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强心苷,有杠柳毒苷和香加皮苷A、B、C、D、E、F、G、K等。
此外,本品还含有4-甲氧基水杨醛。
2.药理作用香加皮具有强心、升压、抗癌作用,所含的杠柳苷有增强呼吸系统功能作用。
此外,香加皮尚有抗炎及杀虫作用。
3.不良反应香加皮有较强毒性,较小剂量注射即可引起蟾蜍、小鼠死亡;兔、犬静注可使血压先升后降,呼吸麻痹而于数分钟内死亡。
据临床报道,服用北五加皮后致中毒者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说明北五加皮其毒性反应与洋地黄类药物相似。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是服药过量的早期表现。
中毒防治,主要是严格区分五加皮与香加皮,不能混淆,应用香加皮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过量服用。
五、鉴别用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为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
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两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但南、北五加皮,科属不同,功效有别。
南五加皮无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作用强,临床要注意区别使用。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附:香加皮)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本类药物多苦甘温,主入肝、肾经。
苦燥甘补温通,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之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
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半身不遂等证。
五加皮(《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
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野生或栽培。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剥取根皮。
【历史】五加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谓“此药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因用其根皮,故名五加皮,此名一直通用至今。
别名有: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五谷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五加皮《鄂西草药名录》。
《神农本草经》将本药列为中品,谓其“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蹵,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重点记述治疝、疗蹵、治疮的功用。
后世医家对其“治疝”、“治疮”多不采用,而着重对五加皮之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给予发展,强化其“治蹵”之作用,明确指出本品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腰膝脚部,如《名医别录》谓其疗“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药性论》则谓其“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暨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本草纲目》更集前人经验,对其功用精辟总结为“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八个字。
而后,《本草再新》补入“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至此,对五加皮的功用有了较完善的认识。
【性能】辛、苦,温。
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应用】一、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温通,主入肝、肾经。
既善祛风散寒除湿、通经络,又能补肝肾、强筋骨。
故凡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腰膝酸软之证,不论虚实,皆可应用,而尤宜于老年及久病患者。
单用浸酒常服即能奏效,若加牛膝、当归等养血活血之品,则疗效更佳,如《本草纲目》五加皮酒,时珍谓此酒“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实为治风湿久痹之妙剂,《外科大成》则制此酒以治鹤膝风。
香加皮不能替代五加皮混用
黄建平;胡恩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0(029)016
【摘要】@@ 以香加皮充当五加皮人药,在早期本草书籍中就有记载.直至现在,在中药市场及临床上的供应和使用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把二者混为一体.从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开始,就明确将香加皮和五加皮作为二个品种收载的.为防止误用现象发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明.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黄建平;胡恩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专业基地,3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香加皮不能代替五加皮
2.地骨皮、五加皮、香加皮三者不可混用
3.香加皮与五加皮、水半夏与半夏不可混用
4.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混用与区分
5.五加皮和香加皮不可混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论文香加皮简述及其临床应用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rtexPeriplocae学生姓名杜昊骐专业生物技术学号090822113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2年12月摘要简单介绍了香加皮的概况,并阐述了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毒性杠柳毒苷来源情况,药理作用等。
对香加皮、五加皮(南加皮、北五加皮)进行鉴别,并对香加皮市场药店流出误投现象进行调查。
香加皮为临床常用中药材。
除在中成药处方和临床汤剂调剂处方中使用外,由于品名(别名)、性状:功效、主治与五加皮相近,临床与五加皮混用情况相当严重,实际使用率远高于其处方出现率,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不限于实际报道。
本文就其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得到医药同道的重视,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香加皮概述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1.香加皮概述1.1 简介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 的干燥根皮。
又名:狭叶萝藦、羊奶条、臭槐、羊角槐,羊交叶。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茎皮和根皮含十余种甙类化合物,已知其结构的有强心甙杠柳毒甙和皂甙杠柳甙K、E等,还含4-甲氧基水杨醛、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
[1]1.2 植物属性落叶缠绕灌木,高达1米以上。
主根圆柱状。
小枝常对生,黄褐色,有细条纹,枝上有圆点状突起的皮孔。
叶对生,叶柄长3~6毫米;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羽状网脉较细密。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一至数朵;苞片对生,小形;花梗细弱,花径约2厘米;萼深5裂,裂片卵形;花冠外面绿黄色,内面带紫红色,深5裂,裂片矩圆形,向外反卷,边缘密生白茸毛;副花冠5枚,线形,具细柔毛;雄蕊5,连合作圆锥状,有毛,包围雌蕊;子房上位,由2分离心皮组成,柱头合生。
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和红毛五加皮有哪些区别五加皮分为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红毛五加皮。
很多人都把它搞不清楚,经常张冠李戴,根本不能对号入座,因为正品五加皮也叫五加皮;香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刺五加也有人叫五加皮;红毛五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
有人问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没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的红毛五加皮能用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品种的区别何在。
正品五加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显示: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为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 ,直径0.4-1.4cm,厚约0.2cm。
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d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性状: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
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香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 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香气,味苦。
红毛五加皮据中药材产销显示:红毛五加皮为糙叶藤五加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var.fulvescens Harms及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的茎皮。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又称南五加皮、刺五加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
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
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一、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与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临床应用区别:1、五加皮(xx五加皮、刺五加皮)【药用】五加科小灌木系住五加AcabthopanaxgracillistylusW.W.Smith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xx、苦。
xx。
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①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②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③用于水肿、xx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_10克),煎服。
2、xx力口皮(xx五力口皮、xx五力口皮)香加皮性味辛苦温,有毒。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临床用量为3〜68,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五加皮、香加皮虽然均具有祛风湿之功效,但由于来源不同,其性状和作用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细柱五加研究进展作者: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严登秀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2期摘要细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S.Y.Hu]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
在此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细柱五加的研究概况,对其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传统药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细柱五加;中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391-04又名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 A.L.Jussieu)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植物[1],其干燥根皮为中国传统中药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表述其味辛、苦、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病、筋骨萎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等症的治疗[2]。
历代用细柱五加野生品药用或制成五加皮药酒,国内多家中药厂和酒厂均在使用五加皮原料生产中药或制酒,其需求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供需矛盾突出;在用药上存在代用、混用、错用等五加皮的情况,影响其药效的发挥和用药安全;同时细柱五加还未有大面积的规模化种植,生产上绝大部分来源于野生资源,因此其野生资源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给细柱五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笔者对近50年来国内外有关细柱五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1学名考证和生物学特性1.1学名考证细柱五加又名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中国植物志、神农本草经),别名五叶木(新本草纲目)、白簕树、五叶路刺,隶属于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五加属在我国有26种,分布遍及全国[3]。
经分类学考证广义的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以前用的是Acanthopanax Miq.)包括Eleutherococcus Maxim、Acanthopanax Miq.和Evodiopanax Nakai等3属,但分属的特征差别甚微,合并为一个属较为合理,朱相云等支持废弃不合法名称Acanthopanax Miq.,应采用发表最早且合法的属名Eleutherococcus Maxim[4-5],Flora of China等支持该观点[1],经考证修订,中国五加属(Eleutherococcus Maxim)有18个种,其中14种为中国特有种[1,4]。
五加皮和香加皮两种草药的区别
关于香加皮,我相信我们的朋友们也很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香加皮。
其实香加皮这种药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健康食品...
关于香加皮,我相信我们的朋友们也很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香加皮。
其实香加皮这种药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健康食品服用,但有些朋友们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不大。
其实五加皮和香加皮虽然名字相似,但是两者的区别非常多。
五加皮和香加皮的疗效区别五加皮和香加皮均可用于腰膝酸软、脱湿肿痛、强健筋骨的治疗,五加皮可同时治疗脚气,补充肝肾,滋阴养肾对年轻女性非常好,但香加皮没有这些效果,因此合适五加皮和香加皮外形不同五加皮是干燥的根皮,夏秋两季挖的,晾干后呈长筒状,外表呈灰褐色,一些圆孔截面不整齐,质量比较轻,非常容易折断,而且有乡土气味,香加皮也是干燥的根以上,我们详细知道五加皮和香加皮两种草药的区别。
香加皮和五加皮不仅外形有很大差异,而且两者的效果和作用也非常不同,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注意。
你必须知道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
绝对不要乱服用这些药。
1。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生药材鉴别五加皮的来源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 ax gxacili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临床又称之为南五加皮;香加皮的来源为萝藦科(Asdepiadaceae)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fe的干燥根皮,临床又称之为北五加皮。
由于这两种药材外形相似,药名仅一字之差,且同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临床常出现以香加皮代五加皮药用的现象,但这两种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迥异,五加皮所含成分为挥发油及树脂,油中主要成分为4-甲基水杨醛等,香加皮所含成分为十余种甙类化合物及香气成分4-甲基水杨醛等,而药材药理作用的基础是其所含化学成分,当两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时,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必然有所差异,且香加皮含有强心甙,有毒,作五加皮药用时,会因剂量较大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使临床用药准确,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这两种药材应该区别使用,现将两药生药材鉴别特征介绍如下:一.性状特征五加皮:呈不规则长筒状,单卷或双卷,少数呈碎片状,长短不一(药用时多切成3厘米左右的段),筒径0.4-1.2厘米,厚约0.2厘米,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纹及横向的长圆形皮孔,内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细纵纹,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灰白色,于放大镜下检视,可见多数淡黄棕色小油点(树脂道),并有横长的裂隙,气微香,尝之味微辣而苦。
香加皮:呈卷筒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短不一,筒径1-2厘米,厚约0.3厘米,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松而糟,栓皮易成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较平滑,有细密纵纹,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有浓厚的香气,尝之味初苦后稍有麻舌感。
二.粉末特征五加皮:灰白色,草酸钙簇晶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老根皮的木栓细胞有时壁不均匀增厚,有少数纹孔;树脂道碎片含无色或淡黄色分泌物;淀粉粒较多,单粒呈多角形或类球形,复粒由二至数十粒组成。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功能主治五加皮(Aralia chinensis)的功能主治•提神醒脑:五加皮具有温补中气、祛风解表的功效,对于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抗炎镇痛:五加皮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功效,适用于关节炎、风湿病等疼痛性疾病。
•调节免疫功能:五加皮中所含的多种化合物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抗应激作用:五加皮中的活性成分可减轻应激状况下的躯体和心理反应,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促进血液循环:五加皮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血运不畅引起的一些疾病。
香加皮(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功能主治•强壮体魄:香加皮具有强壮体力、提高耐力的功效,适用于体弱多病、乏力无力等症状的患者。
•增强免疫力:香加皮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改善睡眠:香加皮中的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安眠、缓解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多梦等症状。
•降低血糖:香加皮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对于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护心脑血管:香加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缺血、抗心肌梗塞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适量使用:五加皮和香加皮作为中草药,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使用,不宜过量。
•不宜长期使用:虽然五加皮和香加皮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孕妇慎用:孕妇因为身体特殊,应避免使用五加皮和香加皮。
•配药注意:如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应遵医嘱,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过敏注意:对五加皮和香加皮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五加皮和香加皮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草药进行使用,但需注意使用注意事项,如遵医嘱、不过量使用等。
◆论著◆中药研究易混淆中药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鉴别研究秦 露1,吕绪桢1,刘亚丽1,赵天伦1,王晨曦 1,战瑞雪1,冯 帅1,2,李 峰1,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省高校中药质量控制与全产业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山东 济南 250355)[摘要] 目的:探讨区分鉴别易混淆皮类中药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的方法。
方法:采用性状、微性状、显微、荧光鉴别等方法对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进行鉴别研究。
结果: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在性状和微性状方面的主要鉴别点是外表面、断面和气味;显微鉴别的重点是草酸钙结晶不同。
传统荧光法在紫外灯下观察三者的荧光现象区别不明显,但是二维荧光和三维荧光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二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三种药材的水提取液均只有一个荧光峰,三者的峰位、峰强度和峰形有很大差别;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地骨皮有三个荧光峰,香加皮和五加皮有两个荧光峰,三者的峰位和峰强度有明显差异。
结论:传统鉴别方法可用于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的鉴别,二维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可快速、准确地区分三种药材。
[关键词] 地骨皮;香加皮;五加皮;微性状鉴别法;二维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中图分类号] R282.7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1-0091-09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1.015Identification Study on Easily Confusing Chinese Medicinals of Digupi (Lycii Cortex ),Xiangjiapi (Periplocae Cortex ) and Wujiapi (Acanthopanacis Cortex )QIN Lu 1,LYU Xuzhen 1,LIU Yali 1,ZHAO Tianlun 1,WANG Chenxi 1,ZHAN Ruixue 1,FENG Shuai 1,2,LI Feng 1,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Shandong Province 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of Whole Industry Chain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for distinguishing and identifying the easily confusing Chinese medicinal cortex :Digupi (Lycii Cortex ),Xiangjiapi (Periplocae Cortex ) and Wujiapi (Acanthopanacis Cortex ).Methods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gupi ,Xiangjiapi and Wujiapi were studied by traits ,micro -traits ,mic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 main identification points of Digupi ,Xiangjiapi and Wujiapi in terms of traits and micro -traits are the external surface ,section and odor. The focus of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is the different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oxalate. The fluorescence phenomenon of the three herbs observed by traditional fluorescence method under ultraviolet lamp were not significantly[收稿日期] 2022-09-0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9301058);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2013030996);山东省高校中药质量控制与全产业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CYLXTCX2021-08);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作者简介] 秦露(1997—),女,山东枣庄人,2021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