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结构与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380.00 KB
- 文档页数:10
铅酸电池循环寿命次数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常用于汽车、UPS电源等领域。
铅酸电池的寿命通常以循环寿命次数来衡量,而循环寿命次数是指电池能够完成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本文将就铅酸电池循环寿命次数进行详细介绍。
1. 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铅酸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容器等组成的蓄电池。
电池的正极是铅二氧化物( PbO2 ),负极是铅(Pb)。
电解液是硫酸(H2SO4)。
电池容器通常采用聚丙烯或其他化合物。
铅酸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负极上的铅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生成了铅二氧化物、水和电子:Pb + H2SO4 → PbSO4 + 2H+ + 2e-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以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1) 电池的设计和结构:电池的设计和结构,如选用的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容器等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
(2) 充电和放电方式:充电和放电的方式也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次数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过高的充电电流和过低的放电电流都会导致电池循环寿命次数的降低。
(3) 温度:温度是影响铅酸电池循环寿命次数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反应会加速,从而缩短电池的寿命。
(4) 其他因素:电池的储存条件、使用情况等等,也会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产生影响。
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一般是通过实验室测试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充放电循环次数法;另一种是固定充放电电流法。
① 先将电池充满电,然后将电池放入固定的温度环境中;② 按照固定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进行测试,电池放电时,放电电流可以采用固定的值,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改变;③ 测试的次数较多,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
(2) 固定充放电电流法:这种测试方法是通过固定的充放电电流来测试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
具体步骤如下:② 固定充放电电流进行测试,测试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如何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是非常重要的。
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1一、铅酸蓄电池的原理:铅酸蓄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将化学能和直流电能相互转化,在放电后经充电后能复原,从而达到重复使用效果。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反应:1、阳极反应:pbO2+H2SO4+3H++2e≒pbSO4+2H2O2、阴极反应:pb+H2SO4-≒pbSO4+H+2e3、总反应:pb+2H2SO4+pbO2≒2pbSO4+2H2O二、蓄电池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之动力储能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2、按铅酸蓄电池极板结构分类:有形成式、涂膏式和管式3、按铅酸蓄电池盖的结构分类:有开口式、排气式、防酸隔爆式和密封阀控式4、按铅酸蓄电池维护方式分类:有普通式、少维护式和免维护式三、蓄电池的命名1、国家标准蓄电池命名:以型号6-QA(W)-54a的蓄电池为例,说明如下:⏹6表示由6个单格电池组成,每个单格电池电压为2V,即额定电压为12V⏹Q表示蓄电池的用途,Q为汽车启动用蓄电池、M为摩托车用蓄电池、JC为船舶用蓄电池、HK为航空用蓄电池、D表示电动车用蓄电池、F 表示阀控型蓄电池。
⏹A和W表示蓄电池的类型,A表示干荷型蓄电池,W表示免维护型蓄电池,若不标表示普通型蓄电池⏹54表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54Ah(充足电的蓄电池,在常温以20h率放电电流放电20h蓄电池对外输出的电量)⏹角标a表示对原产品的第一次改进,名称后加角标b表示第二次改进,依次类推。
注:①型号后加D表示低温启动性能好,如6-QA-110D ②型号后加HD表示高抗振型③型号后加DF表示低温反装,如6-QA-165DF2、日本JIS标准蓄电池命名:在1979年时,日本标准蓄电池型号用日本Nippon的N为代表,后面的数字是电池槽的大小,用接近蓄电池额定容量来表示:如NS40ZL :⏹N表示日本JIS标准;⏹S表示小型化,即实际容量比40 Ah小,为36Ah⏹Z表示同一尺寸下具有较好启动放电性能,S表示极桩端子比同容量蓄电池要粗,如NS60SL;。
铅酸蓄电池反应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电化学装置,它由负极、正极及电解液三部分组成。
其中,负极通常采用纯铅金属或铅合金材料,正极通常采用氧化铅或多极氧化铅等材料,电解液则为由稀硫酸和水组成的电解液溶液。
当铅酸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源通过外部电路将电流向电池中流动,铅酸溶液中的硫酸被电分解为负离子,同时正极上的氧化铅被电化学反应还原,形成Pb和PbO。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 + O2↑(正极反应)
在充电的同时,正负极分别在电极间扩散,通过电解液中的移动离子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个过程,铅酸蓄电池的内部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充电。
当铅酸蓄电池被放电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反转,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动力,例如电力。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的PbSO4被再次氧化成PbO2,形成和原来同样的化合物,同时负极上的PbSO4变成了铅直接反应掉,并且同样产生了硫酸根离子和电子:
这种化学反应在电极间进行,通过电解液的流动传输离子,使得正负极均能通过化学反应而形成电流,从而实现放电。
在实际使用时,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结构和工艺等多种因素。
其中,正极材料的储能和导电性能、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和稳定性、电解液配方和浓度等因素都对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寿命,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能源需求。
•第一节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常识铅酸蓄电池定义:是用稀硫酸做电解液,用二氧化铅和绒状铅分别做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一种酸性电池。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板、隔板、硫酸电解液,电池壳体等主要部件组成。
铅酸蓄电池结构1、正负极板:正负极板是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的●板栅的作用:①支承活性物质。
②传导电流,使电流分布均匀。
板栅的材料一般采用铅锑合金,免维护电池采用铅钙合金或低锑合金。
●活性物质的作用:参加成流反应●充电状态:正极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绒状铅2、隔板:电池用隔板是由微孔橡胶、塑料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①防止正负极板短路。
②使电解液中正负离子顺利通过。
③阻缓正负极板活性物质的脱落,防止正负极板因震动而损伤。
因此要求隔板要有孔率高,孔径小,耐酸不分泌有害杂质,有一定强度,在电解液中电阻小,具有化学稳定性的特点。
3、电解液电解液是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①传导电流②参加电化学反应电解液是由浓硫酸和净化水配置而成的,电解液的纯度和密度对电池容量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汽车用蓄电池采用电解液密度为1.280+0.005g/cm3(25℃)稀硫酸。
4、电池壳盖:电池壳、盖是盛正、负极板和电解液的容器,主要由塑料和橡胶材料制成。
5、排气栓:由塑料材料制成,对电池起密封作用,阻止空气进入,防止极板氧化。
使用前:必须将排气栓上的盲孔用铁丁刺穿,以保证气体逸出畅通。
6、其他:蓄电池除上述主要零部件外,还有链条、端子、极柱、荷电显示器等零部件。
•第二节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金属铅(Pb),导电介质稀硫酸(电解液)。
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将发生下列反应,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电池中或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给外界。
负极反应:放电Pb + HSO-4-2e PbSO4 + H+充电正极反应:放电PbO2 + HSO4- + 3H+ + 2e PbSO4 + 2H2O充电放电:H2SO4浓度下降,正负极板上生成PbSO4,使内阻增大,从而电池电动势降低。
铅酸蓄电池使用手册引言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领域。
本手册旨在向用户提供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关于铅酸蓄电池使用和维护的指南。
通过遵循本手册的操作指导,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铅酸蓄电池的特性,正确使用和保养蓄电池,以延长其寿命并确保安全使用。
第一章:铅酸蓄电池基础知识1.1 蓄电池的基本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由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介质电解液组成,其中正极为正极活动物质(PbO2),负极为负极活动物质(Pb),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
1.2 铅酸蓄电池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不同,铅酸蓄电池可以分为起动电池、动力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
起动电池用于汽车起动,动力电池用于电动车或升降机,太阳能电池用于储存太阳能。
1.3 蓄电池的主要特性了解蓄电池的主要特性对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蓄电池的主要特性包括额定容量、电压、内阻、循环寿命、自放电率等。
第二章:蓄电池的安全使用2.1 充电前的准备在充电之前,务必检查蓄电池的外观是否有明显损坏,并确保充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充电参数与蓄电池匹配。
2.2 充电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类型(常流充电或浮充充电),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
在充电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以免损害蓄电池性能。
2.3 蓄电池的正确连接和断开正确连接蓄电池可以避免电火花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连接和断开蓄电池时,先断开负极,再断开正极,并加上绝缘套管以保护连接部位。
第三章:蓄电池的日常维护3.1 充电状态的监测定期检测蓄电池的充电状态,避免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2 温度和通风控制蓄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应确保蓄电池的工作温度在适当范围内。
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蓄电池过热。
3.3 清洁和防护措施定期清洁蓄电池的端子和外壳,防止积灰和腐蚀。
使用绝缘套管和防护罩来避免蓄电池的短路和外力损坏。
--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1、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产生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份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 (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 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余的两个电子(2e)。
可见,在未接通外电路时(电池开路),由于化学作用,正极板上缺少电子,负极板上多余电子,如右图所示,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化反应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I 。
同时在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负极板上每一个铅原子放出两个电子后,生成的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的铅离子(Pb4)得到来自负极的两个电子(2e)后,变成二价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水解出的氧离子(O-2)与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水。
铅酸电池电解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整个回路形成,蓄电池向外持续放电。
放电时H2SO4 浓度不断下降,正负极上的硫酸铅(PbSO4)增加,电池内阻增大(硫酸铅不导电),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3、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反应充电时,应在外接向来流电源(充电极或者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 和硫酸根负离子 (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 (Pb4),并与水继续反应,最终在正极极板上生成二氧化铅 (PbO2)。
铅酸电池反应方程式总结 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和太阳能系统等领域。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铅和铅过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铅酸电池的反应方程式,旨在帮助读者对其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铅酸电池通常由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组成,它们之间通过一个电解质隔离物分隔开来。正极由过氧化铅(PbO2)构成,负极由纯铅(Pb)构成,电解质则是浓硫酸(H2SO4)溶液。当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流通过电解质会导致正负极上的化学反应,从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过程中,化学能再次转化为电能供应外部设备使用。
在铅酸电池的充电过程中,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正极反应: PbO2 + SO4^2- + 4H+ + 2e- → PbSO4 + 2H2O
负极反应: Pb + SO4^2- → PbSO4 + 2e- 简而言之,正极上的反应涉及过氧化铅(PbO2)与硫酸根离子(SO4^2-)和氢离子(H+)之间的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和水(H2O)。同时,负极上的反应涉及纯铅(Pb)与硫酸根离子(SO4^2-)之间的反应,也生成硫酸铅(PbSO4)。这两个反应共同构成了铅酸电池的充电过程。
当电池放电时,反应方向发生改变,正极上的反应为: PbSO4 + 2H2O → PbO2 + SO4^2- + 4H+ + 2e- 负极上的反应为: PbSO4 + 2e- → Pb + SO4^2- 上述方程式显示了铅酸电池充放电反应的关键步骤。在放电过程中,硫酸铅(PbSO4)被转化为过氧化铅(PbO2)和纯铅(Pb),同时释放出电子和硫酸根离子(SO4^2-)。
需要注意的是,铅酸电池是一种可逆电池,即电池可以充放电多次。这意味着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反应可以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并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除了充放电反应,铅酸电池还涉及一些其他的反应和副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副反应是水的电解。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解质中的水(H2O)分解产生氢气(H2)和氧气(O2)。这个副反应在长时间的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水的蒸发和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阀控铅酸蓄电池基本知识
1. 概述
阀控铅酸蓄电池(Valve Regulated Lead Acid Battery, VRLA)是一种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具有无需加水维护、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中心、能源储存等领域。
2. 工作原理
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由二氧化铅(PbO2)组成,负极由纯铅(Pb)组成,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H2SO4)。
在充电过程中,二氧化铅和硫酸根离子(SO4²⁻)在正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而在负极则生成金属铅和水(H2O)。
放电过程则相反,正负极均生成硫酸铅和硫酸根离子。
3. 结构与类型
阀控铅酸蓄电池主要分为两大类型:AGM和GEL。
- AGM(Absorbed Glass Mat)电池采用玻璃纤维吸收电解液,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电特性。
- GEL(Gel Battery)电池采用凝胶状硅酸盐电解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
4. 优缺点
优点:
- 无需加水维护,使用方便
-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搬运
- 环保,无酸性气体逸出
缺点:
- 对温度变化敏感,高温会加速老化
- 充放电循环寿命较普通铅酸电池短
- 比能量密度较低
5. 使用注意事项
- 严格控制浮充电压和电流,避免过度充电
- 远离高温环境,控制工作温度在20-25℃
- 定期进行均衡充电,防止单体电池失衡
- 注意防尘防潮,避免外壳损坏导致电解液泄露
阀控铅酸蓄电池具有无需维护、体积小等优点,但使用时需注意温度控制、充电管理等,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
铅酸蓄电池结构图文分析1. 铅酸蓄电池结构铅酸蓄电池结构如图3-2所示,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接线端子、隔板、安全阀、电解溶液、跨桥、电池盖、接头密封材料及附件等部分组成。
图3-2铅酸蓄电池的结构(1)正负极板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和电解液中硫酸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深棕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青灰色的纯铅(Pb)。
正、负极板的活性物质分别填充在铅锑合金铸成的栅架上,加入锑的目的是提高栅架的机械强度和浇铸性能。
但锑有一定的副作用,锑易从正极板栅架中解析出来而引起蓄电池的自行放电和栅架的膨胀、溃烂,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负极板的厚度为1.8mm,正极板为2.2mm,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国外大多采用厚度为1.1mm~1.5mm的薄型极板。
另外,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
在每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数量总比正极板多一片,正极板都处于负极板之间,使其两侧放电均匀,否则因正极板机械强度差,单面工作会使两侧活性物质体积变化不一致,造成极板弯曲。
(2)隔板为了减少蓄电池的内阻和体积,正、负极板应尽量靠近但彼此又不能接触而短路,所以在相邻正负极板间加有绝缘隔板。
隔板应具有多孔性,以便电解液渗透,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碱性。
隔板材料有木质、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等。
近年来,还有将微孔塑料隔板做成袋状,紧包在正极板的外部,防止活性物质脱落。
(3)电池槽和电池盖蓄电池的外壳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外壳应耐酸、耐热、耐震,以前多用硬橡胶制成。
现在国内已开始生产聚丙稀塑料外壳。
这种壳体不但耐酸、耐热、耐震,而且强度高,壳体壁较薄(一般为3.5mm,而硬橡胶壳体壁厚为10mm)、重量轻、外型美观、透明。
壳体底部的凸筋是用来支持极板组的,并可使脱落的活性物质掉入凹槽中,以免正、负极板短路,若采用袋式隔板,则可取消凸筋以降低壳体高度。
铅酸电池使用方法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太阳能发电系统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电池损坏、安全事故等问题。
因此,正确的铅酸电池使用方法对于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电池寿命、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铅酸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容器等组成的。
其中,正极是由铅二氧化物制成,负极是由纯铅制成,电解液是由硫酸和蒸馏水组成。
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可以简化为:正极反应:PbO2 + H2SO4 + 2H+ + 2e- → PbSO4 + 2H2O负极反应:Pb + H2SO4 → PbSO4 + 2H+ + 2e-综合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在充电状态下,正极为PbO2,负极为Pb,电解液中的硫酸被分解成质子和硫酸根离子。
当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PbO2与负极上的Pb反应,电解液中的质子和硫酸根离子在电极之间移动,使电池产生电流。
当电池充电时,正极和负极上的化学物质重新组合,电解液中的质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向移动,电池吸收外部电源的电能,恢复充电状态。
二、铅酸电池使用方法1. 充电铅酸电池的充电方法有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种。
恒流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保持充电电流不变,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规定值为止。
恒压充电是指在充电过程中,保持充电电压不变,直到电池充满为止。
一般情况下,恒流充电适用于电池容量大、充电时间长的情况,而恒压充电适用于电池容量小、充电时间短的情况。
在充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充电器。
不同容量的电池需要不同的充电器,应根据电池容量选择合适的充电器。
(2)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
充电电流过大或电压过高会损伤电池,充电电流过小或电压过低会影响充电效率。
(3)充电时间不宜过长。
充电时间过长会导致电池过度充电,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池。
2. 放电铅酸电池的放电方法有恒流放电和恒功率放电两种。
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结构人们常说的免维护蓄电池正规名称叫做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它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源使用广泛。
电动车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从外表看,有外壳、阀盖、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周边的密封材料分别用红色和黑色(或者蓝色)来表明正极和负极。
12V的电池内部分为6个独立的相互隔绝的单格,每个单格内有用各自的汇流导体连接的正极板群和负极板群。
铅酸蓄电池的极板犹如钢筋水泥的结构,是在合金.丝的筛网状的骨架上涂敷(或者轧制)活性物质形成的:正极板上的物质是二氧化铅(Pb02),负极板上的物质是绒状铅(Pb)。
每一个正、负极板之间都隔着多孔的超细纤维物质(也有使用二氧化硅胶物质填充的),其中吸附着硫酸(H2s04)电解液,这个纤维物质(或硅胶物质)是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液相传输和气相传输的通道,它和正、负极板群被紧密地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2V的电池单体。
由于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极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当它们产生的过多并且来不及化和成水的时候就会在单格内形成压力。
为了保证蓄电池正常安全的工作,每个单格都设有自己的溢气阀,当压力过量时让气体自动逸出。
相对于电池槽里装满电解液体的富液电池而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部只蕴含着很少的电解液,属于贫液电池。
尽管如此,由于设计时电解液有一定的冗余,并且在溢气阀压力的保护下只要使用合理,由气体逸出造成的水损失极小,以至阀控蓄电池的电解液在寿命过程中基本不用补充,因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也被称为免维护蓄电池。
以上是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6个2V的单格串联成12V的电池,电动自行车就是由2个、3个或者4个这样的电池蓄电池电压是12V的。
这里所说的12V是指蓄电池的最基本参数一一标称电势(单位V)。
一个铅酸蓄电池单格标称电势为2V,由6个单格串连起来的蓄电池标称电势就是12V。
电动车使用的电源一般都是用2到5个12V的蓄电池串连组成24V、36V、48V、60V电池组,这里都是指蓄电池组的标称电势,它是由蓄电池所采用活性物质的特性决定的理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