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及羊痘疫苗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羊痘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养羊是我们常见而古老的养殖业,养殖历史悠久,在养羊时常常出现羊痘病,也是俗称的羊天花,此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发病时在羊身上出现小痘,继而引发化脓性炎症,最严重的是,此病传染给人,危害极大。
那么它什么原因引发的,又该怎么治疗,一起来亲农网看看羊痘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吧。
1、羊痘病病因分析羊痘病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饲养管理不当、季节原因、疫苗因素、寄生虫原因以人为因素。
饲养不当往往是因为羊舍卫生较差、饲养密度大,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导致细菌滋生而发病,发病后又不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绝处理,导致病情迅速蔓延。
季节原因是指在羊痘病毒较强的抗干燥和寒冷力,所以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开始活跃繁殖。
疫苗因素指的是,养殖场为预防羊痘病发生,通常会给养注射疫苗,但是疫苗如果储存不当,会使疫苗失效,从而感染此病,疫苗在储存在0度以下低温的环境。
寄生虫原因是指某些寄生虫会携带羊痘病毒,如果没有及时驱虫,会是羊的抵抗力减弱,易感染此病。
人为因素和疫苗因素有关,在注射疫苗时,如果没有按规定进行消毒或注射位置和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疫苗失效,使养感染此病。
2、羊痘病症状羊痘病毒会在病羊身上潜伏一周左右,发病时,病羊的体温有明显的升高,可达41-42度,并且出现精神沉郁,心跳和呼吸加快,食欲减退或不进食,活动力减少或拱背呆立。
眼角有眼泪流下,之后眼鼻逐渐开始流出脓性的分泌物,而母羊患病后,泌乳量下降或者停止,有些羊在发病后伴有轻微的咳嗽。
体表皮肤开始出现丘疹,逐渐变为水泡,最后水泡破裂,出现褐色大痂块,此病的蔓延速度极快,病程大约在半月左右,病情严重者可在两三星期内死亡,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死胎现象,而羔羊患病后死亡率极高。
3、防治方法要加饲养管理,杜绝在疫区引进羊种,引进新羊时先要隔绝观察,做好防疫措施后才放入羊群饲养。
平常做好羊舍的卫生消毒处理,减少病原,定期对羊群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疫苗接种程序。
山羊痘的预防与治疗发布时间:2022-11-29T12:26:11.3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8月15期作者:孙文清马建国李世俊[导读]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孙文清马建国李世俊西昌市农业农村川兴片区站四川西昌615000 西昌市农业农村巴汝片区站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山羊痘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所以要想预防山羊痘,首先是重在加强每年一次的羊痘疫苗注射:其二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与染疫区接触:第三是加强环境、圈舍消毒,这是预防羊痘发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山羊痘接触性传染病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发生过。
我一直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20多年,总结了一下,是由于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引起了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
2005年下半年,山羊痘在我市发生,经过及时采取扑灭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1.病因2015年2月,大箐乡白庙村养殖户求诊、主诉家中山羊可能发生羊痘,死亡了9只。
到实地调查,全群羊101只,一个星期之内发现病羊41只,发病率达40%,造成严重感染继发肺炎和其他病死亡9只、经初步诊断为山羊痘病,继而采集病料送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诊。
经询问畜主,他们的羊群经常放牧到大箐乡与普格县五道箐乡的山上,据说那边也有山羊痘病发生,羊痘病是羊痘病毒所致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山羊痘是一种在电镜下呈编织状外观的圆柱形类痘病毒引起,是山羊普遍发生的疾病。
羊痘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 DNA 病毒,在电镜下呈圆柱形,末端凸出,中央有致密的 DNA 核心和一宽阔的、层板状衣壳。
其大小为200x300nm。
此病毒主要侵犯羊,有关资料介绍,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偶尔感染兽医或饲养员,疱疹皮损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手、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及瘙痒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经涂甲紫自行痊愈。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平均为6~8天。
感染初期山羊体温轻度升高,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流泪和鼻液,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呼吸快而困难,眼结膜充血,食欲减少乃至废绝,精神委靡,全身不适,病后1~4天发痘,多在唇、鼻、颊、眼、尾和四肢内侧、乳房、阴唇、阴囊、包皮等体表少毛或无毛处,其他部位较少。
先出红斑,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几天内变为豆大水疱,再变为脓疱,往往可见痘脐,后逐渐干涸,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
病羊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达41~42℃,四肢无力、行走困难,最后病羊衰竭而死;孕羊常因本病造成流产,羔羊死亡率较高。
有的病羊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2、病理变化:表现为一系列的炎性反应。
包括细胞浸润、水肿、坏死和形成毛细血管栓等。
尸体剖检:通常可见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呼吸和消化器官上有大小、多少不等的痘斑、结节或溃疡,特别是在肺脏,尤为明显。
3、防治措施:(1)在引进羊只以前,首先要了解当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以及当时是否有传染病发生,杜绝从疫区引进羊只。
新羊进场时要进行检疫,然后隔离观察21天;确定健康无病后并经预防接种山羊痘弱毒疫苗方可与本场羊只混群。
发现可疑病羊,要进行处理。
防治措施;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开创一种全新的、全面的羊专用治疗和保健模式特点:羊同源血清抗体与包被—缓释—靶向技术的完美结合,定向、快速的杀病羊体内病毒,恢复羊群健康。
治疗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口疮,羊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的特效产品,用药12小时可见明显效果,24小时控制死亡,48小时采食量大幅上涨,72小时羊群恢复健康,治愈率可达98%以上(2)冬春季节要适当给羊群补饲精料,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增强羊机体的抵抗力;搞好场地、用具的卫生,可选用消特灵、百毒杀等高效消毒药消毒羊舍及周围环境,并定期进行带羊消毒;定期开展驱蚊、灭蝇和驱除山羊体内外寄生虫活动,防止蚊蝇滋扰和传播病原;及时调整饲养密度,保持羊舍内洁净卫生,通风透气。
2020年第11期羊痘病是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皮肤传染病。
可分绵羊痘和山羊痘。
在羊少毛、无毛皮肤处和口鼻眼等粘膜发生突出皮肤表面的丘疹和水泡结节。
同群羊感染后传播迅速,怀孕羊流产,一年四季发生,冬春多发,严重的引起羔羊死亡。
1流行特点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引进的萨福克、杜泊、湖羊等和本地羊杂交改良的后代羊更易感,山羊其次。
本病一年四季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冬季。
春季怀孕或生产期的母羊感染后传染给羔羊。
冬季皮肤暖棚饲养的羊更易感染。
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饲养管理人员接触健康羊或其他棚圈羊被感染、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饮水器具、体内外寄生虫都成为传染媒介传播,感染健康羊。
羔羊感染后较成年羊敏感,病死率高。
羔羊多出现全身症状,痘病毒经血液主要侵入心脏后引起心肌炎、呼吸道粘膜痘疹、充血,肺脏感染,衰竭死亡。
2传播途径发病羊体温升高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
感染期的病羊、特别是痘疹成熟期、结痂期、脱落期、痘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溃烂的渗出液、脓汁、脱落的上皮散布病原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感染。
异地引进的羊痘病毒处于潜伏期,因环境保护继发后,与同群羊放牧饲喂传痩染,免疫力低的弱羊、羔羊首先被感染发病,同群的细毛羊接触后发病。
3症状(1)初期羊痘一般都有明显的发病症状。
羊痘病潜伏期平均6~8d ,病程大约2~3周,羔羊比成年羊易感。
羊痘病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表现为40~42℃,发病羊出现少食、厌食、食欲废绝,精神萎靡,结膜、眼睑红肿。
(2)丘疹期2~3d 后,病羊的无毛或少毛部位出现成片黄豆或蚕豆大小硬状痘疹颗粒,主要在眼周围、唇、鼻、外生殖器、乳房、尾内侧、四肢内侧无毛处发生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丘疹结节,经5~7d 发展为水泡,再经过2~3d 化脓,形成脓疱,体温迅速升高到40℃以上。
羊痘病的治疗方法?羊痘(Qrf)是羊感染一种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羊痘。
羊痘病的治疗方法,本症是羊痘病毒所致。
这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
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
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
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人员素质因素:防疫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正确使用疫苗,则降低甚至达不到免疫效果。
使用不消毒旧针头注射,亦能传染健羊,提高发病率。
饲养员素质较低,不懂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消毒病羊舍,饲槽等接触物件,使该病迅速蔓延。
羊的体温在40度以上,先用清开灵或柴胡退烧,待到体温正常,注射羊痘血抗(200斤/瓶)+干扰素,同时分点注射高含量的抗生素,轻者一针即可,重者连用2-3天。
--英国凯诺生物
1.隔离封锁,由畜牧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发布封锁令,封锁疫区,设卡消毒,严防疫区内羊只流动,造成疫情扩散,羊痘病的治疗方法。
2.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死亡羊只、剩余饲草饲料及污染物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羊粪堆积发酵。
羊得了羊痘怎么治疗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es)是会引起绵羊痘(Sheep pox)、山羊痘(Goat pox)和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的病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造成相关畜产品无法输出,而引发重大经济损失。
尤其绵羊痘影响的层面最大。
本病50多年来一直存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目前已开发国家大都已彻底根除本病,或是仍有此病但不对外宣称,如中国大陆。
近年来随著合法及非法的活畜贸易输出,本病似乎有向外扩张之危机,如越南、蒙古及希腊皆有疫情传出,越南在过去半年内即有四波疫情发生。
病因羊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绵羊痘、山羊痘与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
多数毒株具有种别特异性,会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而有些毒株则对绵羊和山羊皆有感受性。
病原对酸不稳定,对乾燥有抵抗力,文献报导病毒可于皮屑及痂皮中至少存活三个月、于乾燥结痂之皮屑中可能存活数年之久。
本病无法由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血清学反应来区分是属于何种病原,必需仰赖分子生物学之诊断方可区别绵羊痘、山羊痘及牛结节疹。
传播方式:本病多靠动物直接接触或间接与污染接触而传播。
病毒可由飞沫传播,透过昆虫机械式叮咬或者直接接触含病毒之皮屑、分泌物、粪尿或是吸入含病毒之粉尘等。
在污染牧场中病毒至少可存活半年之久。
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率的起伏极大,死亡率常介于10%至50%。
所有年龄层均会受到影响,但死亡主要发生在年轻的羔羊,其次是一岁羊和成羊。
由高死亡率、流产、乳房炎、皮肤的痘疮造成羊毛及羊肉的损失,进而无法出口而严重影响国际的贸易。
疾病等级:羊痘目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的疾病。
公共卫生:本病非属人畜共通传染病,不会感染人。
易感染动物:绵羊、山羊。
潜伏期:人工感染为2至3日,自然感染为8-13天,最长可达21天。
羊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篇1. 羊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接种羊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疫苗接种。
羊痘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它可以让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羊痘的发生。
疫苗接种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羊痘流行地区或有高度接触羊、山羊、牛等动物的人群中,应该尽早接种羊痘疫苗。
羊痘疫苗是一种活疫苗,其核心是活的牛痘病毒。
疫苗接种者一般会在接种后2-5天内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心。
其次,在接种羊痘疫苗之前,应该先进行必要的检查。
对于已经感染羊痘的人,或者患有其他疾病的人,一般不建议接种羊痘疫苗。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过敏体质者,也应谨慎接种疫苗。
最后,接种羊痘疫苗后,要密切关注接种者的状况。
如果接种者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羊痘疫苗是预防羊痘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疫苗接种,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羊痘的发生。
2. 羊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羊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常用的治疗羊痘的药物有:1. 阿昔洛韦:这是一种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
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羊痘感染。
2. 利巴韦林:这是一种肾上腺素类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减轻病程和症状。
3. 其他药物:如退烧药、止痛药等,可以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但不能直接治疗病毒感染。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增加免疫力。
对于严重的羊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并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
总之,药物治疗是治疗羊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防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合并症的发生。
小反刍羊痘二联苗打什么地方,羊得了小反刍怎么治疗回答小反刍羊痘二联苗打在尾根内侧。
一人抓住羊耳朵,一人倒骑羊背,双手抓住两只后脚保定后,一人进行尾根内侧皮内注射。
注射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稀释的疫苗要当天使用完,没有用完要进行销毁处理。
小反刍病的病原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比较像,呈多形性,一般是粗糙的球形。
小反刍病毒与牛瘟病毒的抗原有相关性,防治时可以使用牛瘟病毒弱毒疫苗免疫绵羊和山羊。
一、小反刍羊痘二联苗打什么地方1、小反刍羊痘二联苗一般是打在尾根内侧。
注射时首先一人抓住羊耳朵,一人倒骑羊背,双手抓住两只后脚保定后,一人就可以进行尾根内侧皮内注射。
注射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稀释的疫苗必须要当天使用完,没有用完要将其销毁。
2、小反刍病的病原主要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与牛瘟病毒有非常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
病毒颗粒比牛瘟病毒要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
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细胞上进行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合胞体。
3、小反刍病毒与牛瘟病毒的抗原具有相关性,防治时可用牛瘟病毒弱毒疫苗免疫绵羊和山羊,牛瘟弱毒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牛瘟病毒抗体可以抵抗小反刍病毒攻击,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二、羊得了小反刍怎么治疗1、羊得了小反刍病后一定要先将病羊及时进行隔离,再将抗病毒和控制肺炎作为治疗的第一点进行对症治疗。
一定要及时进行补液,避免病羊脱水死亡,整群羊都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保持正常通风保温。
使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进行肌肉注射,1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天即可。
针对怀孕的母羊可以按照治疗量每天分2次进行注射,2天后化脓的部位就会出现结痂,结痂后就会完全恢复正常。
2、可以给羊使用小反刍疫苗,但是要注意,小反刍疫苗只能给健康的羊只进行接种,不能给老、弱、病、残、孕羊使用。
如果要给怀孕母羊进行接种,一定要做好保定工作,避免因保定不当而出现流产。
羊痘及羊痘治疗方法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
传染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
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大多数绵
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
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
损害。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故
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
绵羊的为绵羊痘,侵害山羊的为山羊痘。山羊、绵羊互不传染。绵羊
比山羊更容易感染。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
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
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为特征。山羊痘的病
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
但症状较轻。尚未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报道。传染后有终生免疫
力,临床上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
为特征。病羊与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与
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管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均
可成为传播媒介。由于本病在同群羊中传播面广、病程长,造成羊只
的极度消瘦,从而导致部分羊只死亡,给人力财力造成很大损失,在
养殖户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各种山羊都可感染。
隔离、消毒 将病羊隔离饲养,并对圈舍、运动场、剖检现场进
行彻底清理,粪便堆积发酵。羊舍内外及用具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
隔天1次。尸体作深埋处理。
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
加一针。见效快,治愈率高。-英国意康生物
药效说明:对于羊口蹄疫引起的卧倒不起,不吃食的现象能达到
一针见效,一针即可让羊正常走路,正常吃食对于那些口泡破裂,蹄
甲溃烂的需要连用2-3针,可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对于羊痘,前期连
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对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
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毒病需连打2针,对于严重者需再加1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