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玉石基本认识

宝玉石基本认识

宝玉石基本认识
宝玉石基本认识

宝玉石基本认识

通过本学期这门课的学习,对宝玉石的了解更多了一点。

(一)天然珠宝玉石。按成因和组成分为:天然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天然玉石(如翡翠、软玉、岫玉等),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等。养殖珍珠也属此类) (二)人工宝石。人工宝石是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做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分为:合成宝石(如合成祖母绿、合成红宝石。人造宝石: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钛酸锶等,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种矿物。) 拼合宝石(是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 )再造宝石(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三)仿宝石。仿宝石是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例如仿钻石、仿祖母绿等。

总是有人对祖母绿和翡翠的差别感到迷惑,因为他们都是透明并且散发着迷人的翠绿光泽。事实上,翡翠和和田玉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祖母绿属于宝石,而翡翠属于玉石。那么,宝石和玉石的区别是什么呢?通常来说,宝石是取材于天然单晶体矿物,也就是说一粒宝石通常是取自一个单独晶体,晶体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见(所以又叫显晶质),宝石通常是透明的,光线进入切割后的宝石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反射折射,我们就可以看到宝石的闪光,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宝石也有少数是天然单矿物集合体,如欧泊、青金

石,还有一些有机质,如琥珀、珍珠、珊瑚、象牙,也包括在广义的宝石之内,他们又被称作生物宝石。

而玉石则是另一个概念,它是由无数细小的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晶体组成,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我们才能看清它的结构,所以人们把玉石称作隐晶质矿物,广义来说,这些微小晶体的集合体都可以称作玉石。通常人们谈论时提及的玉石主要是指和田玉(白色为典型颜色)和翡翠(绿色为典型颜色),这两种玉石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有价值的玉石。宝石通常是透明的,由于表面极光滑,使宝石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比较强,并且光线可以进入宝石内部经过反射和折射再离开宝石到达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净度高切割好的宝石通常总是闪闪发亮。而玉石由于它是由无数个细小的晶体组成,晶体之间总是有缝隙的,所以加工的师傅抛光的再好,也不可能达到宝石表面的光洁程度,光线在玉石表面形成的轨迹如同阳光洒在有波浪的湖面上,这种效应又称作漫反射。

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采宝石级翡翠,供应世界各地。所以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缅甸才出产翡翠,因此将缅甸玉作为硬玉的代名词了,硬玉是学名,而缅甸玉则是行家的行话。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 B、石英; C、煤; 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 B、太阳能; C、地球引力能; 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 B、河流下蚀作用; C、河流截弯取直; 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 B、萤石; C、正长石; 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 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尔雅答案100分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尔雅答案100分

......................................... ......................................... ......................................... ............................... ......................................... ......................................... ......................................... ............................... 第一章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 【单选题】石头,学名(C),是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A、奇石 ?B、观赏石 ?C、岩石 ?D、矿物 2 【单选题】奇石这一名称在我国古代就有,主要指太湖石“以为玩好也”,表示出具有(D)的含义。?A、稀有、罕见、奇特 ?B、瘦、漏、透、皱 ?C、假山叠石

?

?C、灵岩石记 ?D、大理石记 6 【单选题】唐代诗人(A)也是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一直到今天为许多人的口头禅。?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李商隐 7 【单选题】最早对奇石高下等次分类的是唐朝(D),他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开了唐末宋初分类品石之风的先河。 ?A、李德裕 ?B、魏征 ?C、白居易 ?D、牛僧孺 8

宝玉石鉴赏之优化处理的概念及历史

宝玉石鉴赏之优化处理的概念及历史 2009-07-21 00:41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1.优化处理的定义 除了切磨抛光以外的任何施加于宝石的加工,这些额外加工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改善宝石的颜色、净度、亮度、光学效果、耐久性和重量等,使得经过优化处理的宝石的商业价值得到提高。优化处理又可分成优化和处理两大类型。 2.优化类型 改善了宝石的颜色、净度和亮度,但是没有外来物质加入到宝石中、没有明显地改变宝石的安全性的工艺。属于优化的处理类型不多,现在被认可的有:纯粹的加热处理、珍珠和其他有机宝石的漂白、玉石的上蜡处理、祖母绿的浸无色油处理和玛瑙的染色处理。 通常解释这些处理工艺为优化类型的理由有: (1)自然过程的延续,比如加热作用在自然的地质过程中就可能发生。 (2)被珠宝行业公认的传统工艺,比如玉石的上蜡和玛瑙的染色。 3.处理类型 改善了宝石的颜色、净度、亮度、光学效果、耐久性和增加宝石的重量等,但是宝石经过这些工艺处理后,发生了外来物质的加入、形成的特性不稳定、产生了放射性等。 4.优化处理的基本工艺要求 (1)提高宝石外观的美丽程度。 (2)提高宝石的耐久性,或者没有影响宝石的耐久性。 (4)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各种作用。 5.优化处理的披露 宝石鉴定行业的惯例认为,宝石经过优化类型的处理的事实可以不必说明,但是经过处理类型的处理则必须说明。但是,现在社会道德观念的发展也影响到职业道德规范的变化,宝石鉴定界开始讨论如何保护顾客的知情权不受到侵害的问题。 二、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发展史 宝石的人工改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国外资料报道,在古埃及国王的墓中就曾出土过公元前1300年的肉红色玉髓,印度亦曾出土有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的经加热处理的红玛瑙和玉髓。 最早对宝石人工改善进行系统总结的是C.Pliny(生于公元23年,死于公元79年)。在他编写的37本书中介绍了宝石改善的技术方法,包括贴箔(foil)、油浸法(oiling)、染色(dyeing)和组合宝石(composite stones)。部分技术方法在2000年后的今天仍在应用。1880年,W.B.Dick在《狄克实用配方和工艺过程大全》书中,共收集有6422个配方,其中有对象牙、雪花石膏、大理石等的染色配方,有对琥珀胶结、染色及衬箔等方法,是一本对19世纪以前宝石人工处理的总结性专著。 19世纪是宝石业的大发展时期,从1895年伦琴发明X射线,到γ射线和镭放射被发现之后的十几年中,形成了一股研究射线或粒子束对宝石影响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1909年,W.Crookes在他关于钻石的书中指出,无色钻石被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宝玉石鉴赏与评估论文翡翠

宝玉石鉴赏与评估论文翡翠 摘要 前几年,人们主要集中购买纯金,对镶宝石的黄金首饰或纯宝石首饰则兴趣不大。然而今年来,情况大有变化。因为人们慢慢体会到,无论作为装饰品还是为了保值,宝石都比纯金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佩戴纯金戒指,增加的美感是有限的,宝石首饰就大有不同了。因为宝石具有丰富的颜色变化,还有奇妙多彩的闪光。佩戴宝石,会进一步增加人体的美感,显得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给自己和旁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宝石的保值作用也不容小觑。黄金总会有价格的起伏,而对于宝石而言,国际上宝石的价格与名画等艺术品一样,每年都稳步上升,供不应求。 人们往往对钻石、祖母绿等高档宝石百般喜爱,把钻石作为婚戒佩戴,根式留下了“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的美誉,但是我认为那些中档宝石虽然没有钻石般闪亮,但是中档宝石的绚丽多彩也是钻石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中档宝石、碧玺、猫眼碧玺、西瓜碧玺、石榴石、橄榄石、托帕石、尖晶石、锆石 一、碧玺:百变美色 碧玺的矿物名称为电气石,其品种繁多,颜色之丰富,是其他众多宝石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是西瓜碧玺,是稀有的宝石品种。世界上最出名的碧玺产自巴西和美

国,其中巴西发现的鲜蓝色碧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由于碧玺谐音“辟邪”,因此很受各族人们的喜欢。碧玺是仅次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的有色中档宝石。碧玺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10月的生辰石。是我最为喜爱的宝石的一种。碧玺在很多国家都出产,巴西的米纳斯克拉斯州所产的碧玺种类有紫罗兰色碧玺、蓝色碧玺、红色碧玺、绿色碧玺和碧玺猫眼,其中帕拉依巴的碧玺价值最高,美国加州以红碧玺最为出名,缅因州则产红、绿和西瓜碧玺,意大利以五色碧玺闻名,中国的新疆阿尔泰和云南哀牢山也产碧玺,新疆碧玺颗粒较大,但颜色不够鲜艳。 碧玺以颜色丰富著称,因此其分类也是以颜色为依据的,分为红碧玺、绿碧玺、蓝碧玺和多色碧玺等多个品种。此外,还可根据碧玺具有特殊光学效应,附加碧玺猫眼和变色碧玺两个品种。 1. 红碧玺 单纯的鲜艳红色且不掺杂其他色调的红碧玺是所有品种中价值最高的,因其红色接近于红宝石的红色,以前商业上会把它成为Rubellite,现在已改为Red Tourmaline;深粉红色的碧玺俗称双桃红,因为颜色艳若桃花,市场上极为好看;色浅者常带有粉色调,俗称单桃红,价值略低;紫色者显示紫红色,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红色是碧玺中价值最高的,其中以紫红色和玫瑰红色最佳,有红碧玺之称,在中国有“孩儿面”的叫法。但自然界主要是以棕褐、褐红、深红色等产出的较多,色调变化较大。慈禧太后非常喜爱碧玺,尤其钟爱大红色中微带粉的品种,称之为桃红碧玺,将其视为碧玺中的上品。当别人对您有所成见时,红色碧玺的作用可以有助于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当您与别人关系较冷漠疏远时,红色碧玺具有增强彼此的人缘的功效;同时,红色碧玺的作用还有助于消除一个人心

宝玉石鉴赏教案

一、钻石 钻石之初——印度 钻石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十七世纪之前,印度是当时钻石的唯一产地。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 钻石之路——从印度到地中海 与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可想而知,最好的钻石必然首先为印度的国王们所拥有,其次为沿途各国的统治者所占有,当走到终点时,剩余的钻石已为数不多了。 钻石新的生命——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钻石已经受重现,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导致人死亡。 承前启后——巴西 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其产量在1850-1859年间达到顶峰,平均年产量达到30万克拉。由于钻石产量供给充足,钻石也不再是仅仅供王公贵族们享

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钱,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尽可以在市场上购到你看中的钻石。 希望钻石 希望钻石在约500年前被一名僧侣从古印度神庙的神像头上偷得,将它卖与一位商人,从此,陆续拥有希望钻石的主人,他们的厄运亦从此拉开序幕。首先,便是盗得此钻的那名僧人,在此案被破后其受绞刑而死。1法国探险家兼珠宝商人得到它,原本富足的家庭负债累累,日益衰败,最后客死他乡。此后,希望辗转流落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手中,然而不久,路易十四便患病死去。随后继位的路易十五将此钻送与了他的情妇--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之后该钻的拥有者路易十六及其王后,及王后的女友,又先后死于法国大革命中。1911年,美国富商麦克莱恩购得希望作为礼物送与其妻,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女儿及麦克兰先生本人便先后死去。 希望钻石的历史,追溯到十七世纪中叶的印度,它产自于戈尔康达,塔维尼耶买下这个颜色如同蓝宝石一般的宝石,并取名塔维尼耶蓝钻。1969年,他把钻石卖给了路易十四,这颗钻石就有了“法兰西之蓝”的美誉,路易十五将“法兰西之蓝”搭配其他珍贵宝石,镶嵌在自己的金羊毛勋章上。1839亨利霍普先生在伦敦把它买下,并以姓氏将其重新命名,此钻就在霍普家族待到1901年。之后则又流浪到土耳其和巴黎。在巴黎,皮耶尔卡地亚想要让这个钻石更具魅力,便想出了许多夸张的故事以增添它的神秘,说凡是拥有者都难逃厄运跟随。希望钻石在1911年由麦克莱恩夫妇以18万美金购入。哈利温斯顿以130万美元买下霍普钻石以及麦克莲女士的其他珠宝。1958年,温斯顿将它捐给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至今,这颗钻石一直公开展示,是该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一、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世界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人与自然五行归类 ——————————————————————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 相生就是相互资生、促进; 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抑制。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 中医学说将五脏按五行归属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1、以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脏相互资生、助长 木生火:肝血可养心神,肝喜疏泄展放,有利于心气上升。在病理上一个肝血不足的人,时间长了就可导致心血虚。 火生土:心火下降,像太阳普照万物;地气上升,与天气相合,心阳温煦脾运。 土生金:脾土上升津液以滋润肺金。

金生水:肺金通调水道,肺气肃降水液归于肾。水生木:肾水充满,元气积足,肝气舒畅,以肾精补养肝血。这是五行相生关系阐述五脏相互资生的整体关系。五行圆转自然百病不生。———————————————————————2、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制约 肝木克脾土:肝疏泄条达可抑制脾气的壅滞。 肾水克心火:肾水滋润上行,可制约心火过亢。 心火克肺金:心火的温煦可助肺气宣发,以制约肺气肃降太过。 肺金克肝木:肺气肃降下行,可抑制肝气的升发太过。———————————————————————五行中一行必有一行生,一行必有一行克。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没有克,事物的发展就会过分亢盛而有害。五行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只有相反相成才能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发展。如果五行生克制化异常,某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另一方……母病及子或子累其母……在治疗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肝瘀气滞型黄褐斑,治疗时除疏肝解郁外,因“肾水养肝木”,所以应同时补肾;在肝气郁结致肝阳上亢时,会出现肝旺乘脾土,在疏肝解郁时还要健脾。

宝玉石鉴赏 之 内含物基本知识

第一节内含物概述 宝石的微观世界容纳整个自然的苍桑变化,让我们进入宝石的内部利用数百万年甚至于数亿年形成的各种内含物特征,了解宝石形成的生命历史,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形成时所发生的故事。 宝石中的内含物是在宝石生长的环境中形成的,可以反映宝石的成因,在宝石的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分天然与合成、优化处理宝石的重要特征。 一、内含物的定义 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宝石内含物和矿物包裹体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矿物包裹体指矿物中的异相物,主要是被包裹在寄主矿物中的成矿溶液、成矿融熔体和其他矿物,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地质学上也称包裹体。 2、内含物除包括上述的包裹体外,还包括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如色带、双晶纹、流纹、解理、裂隙和生长蚀象等。 3、根据内含物的物理性质,宝石中各种宝石内含物种类有: (1)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当于矿物学中的包裹体。 (2)生长带、色带,主要是微小的杂质、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的,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3)双晶、双晶面、双晶纹或线,与晶体的晶格缺陷有关,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4)解理、裂隙和裂理属于晶体机械性的破裂,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 1.鉴定宝石的种类 有些宝石中含有特定的包体,如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根据这些包裹体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类。 2.区分天然、合成及仿制宝石 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都留下了生长痕迹,正是这些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才能有效地区分它们。如根据生长色带来区分天然与合成红宝石。 3.检测某些人工优化处理的宝石 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很多,每个宝石可以由几种方法对其颜色、外观进行改造,在进行这些改造的同时,会造成新的内含物特征,给鉴定提供依据。 4.宝石质量和价格的评价 内含物的多少,颜色的深浅,颗粒大小,分布状况对宝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含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判定宝石质量的高低。 5.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 通过内含物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如生长温度、压力、介质成分等,还以通过对内含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了解宝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6. 鉴别宝石的产地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尔雅答案分

....................................................................... ....................................................................... ............ ....................................................................... ....................................................................... ............ 第一章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 【单选题】石头,学名(C),是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A、 B、 C、 D、 2 【单选题】奇石这一名称在我国古代就有,主要指太湖石“以为玩好也”,表示出具有(D)的含义。 A、 B、 C、 D、 3 【单选题】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用(C)一词来表示奇石,这一名称出自战国时期的地理着作《尚书?禹贡》。 A、 B、 C、 D、 4

【单选题】南宋时代赏石文化传人日本,日本人称为(B),在印尼、马来西业、新加坡等国则称为“雅石”,与中国奇石的同义语。 A、 B、 C、 D、 5 【单选题】(B)是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奇石文章,作者是白居易。 A、 B、 C、 D、 6 【单选题】唐代诗人(A)也是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为我们留下了着名的诗句“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一直到今天为许多人的口头禅。 A、 B、 C、 D、 7 【单选题】最早对奇石高下等次分类的是唐朝(D),他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开了唐末宋初分类品石之风的先河。 A、 B、 C、 D、 8 【单选题】我国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出现奇石鉴赏的标准是白居易的(A),他提出了“丑、形、质、色、老、势、气、灵、禅”的赏石观。

宝玉石鉴赏期末试题

一、填充题:(共 10小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都把___钻石_、_红宝石__蓝宝石___、_祖母绿____和__金绿猫 眼_誉为五大优质宝石。 2.晶体是具有构造__格子____的固体,?晶形的充分发充导致其外部晶面规 则的几何形态。内部组成质点作___不规则___排列的物质称非晶质或非晶 质体。 3.根据对称性晶体可以分为__高级_晶族、_中级_晶族和__低级晶族。 4.宝石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类型有__这些化合物中有的属于硫化物类、有的属于氧 化物类卤化物类碳酸盐类磷酸盐类_硅酸盐类_ 5.常见的致色元素有_ Ti、V、Cr、Mn、Fe、Co、Ni、Cu, 6.钻石原生矿产于___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___岩 7.软玉按颜色可分成___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__五 大类,其他过渡色可归入五大类中。 8.常见的碳的两种同质多象体是__金刚石和石墨_。 9.主要的长石类宝石有_日光石_月光石___拉长石天河石____、 10.、翡翠的透明度俗称___水头___,透明度高的称____玻璃种__,低的称__ 冰种_。 二、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间涵义与区别:(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解理、裂开、断口 1、解理 指宝石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某些固定方向裂开,并或多或少留下光滑平面的性质,其光滑面称解理面。解理是一些宝石晶体固有的性质,因此,对于那些存在典型解理的宝石晶体,可以利用解理不同的表现形式来鉴定宝石,根据宝石的解理特征选择琢型,并对宝石进行有效保养。 2、裂开 因存在聚片双晶或定向包裹体等原因,晶体在受外力作用后,沿双晶结合面或包裹体分布面 等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裂开。宝石裂开不直接决定于宝石的晶体结构,如某宝石晶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3)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五行学说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运动。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它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 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种植谷物。穑,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由也。革,变革。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润,滋润、濡润。下,向下、下行。引申为凡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 论,也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规律与根源。 行的生克乘侮是五行学说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理金生水, 和资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我”者为“母”, 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将它比作“母子”关系,故 火为木之“子”。 “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金,金克木。在相克关系中,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约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克木,则“我克”者为木,火克金,则“克我”者为火。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以金为例,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成长; 常现象。 和发展。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是事物发展的正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着相互滋生、 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这说明自然种关系称为生克制化关系。 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事物才能变化发展,这相乘和相侮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宝玉石鉴赏课结课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古代,玉广泛用于祭祀、政事、人际、装饰等方面。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而玉石器又给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本文将从玉石的发展历程及它所带来的影响介绍中国古代玉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代、玉文化、影响 中国一直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就作为美好、神圣、贵重和祥瑞的珍宝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而什么又是“玉”呢?甲骨文的玉字,像用绳子连贯在一起的一串玉璧的形状,本义当指玉器,泛指玉石。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白玉(夏商王室认可的帝王之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白玉璜、玉璧以及兴隆文化遗迹发掘的白玉块,显示了古人类的智慧与一刻一磨的劳动结晶。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装饰意义,逐步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的道路,开始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玉的温润、致密、柔和、坚韧、正义、光洁、谦和、清越绵长、表里一致、瑕不掩瑜、气如白虹等一系列特征代表了君子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德、道等完美品行,概括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把德和玉结为一体,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的玉意识,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汉代崇尚玄学、道教、皇权贵族祈求长生不老,渴望得道成仙。汉代玉器采用写实与夸张的创作方法,将人们想象中富有浪漫色彩的仙人生活与现实中有生活气息的人间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玉器的造型上,采用粗旷豪放、高度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把握对象的神韵气势,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 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 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 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 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 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 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 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 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 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 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9.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经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分 布甚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25%按碎屑粒度可以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20.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21.河流二元结构:在河流相的解剖面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 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故又称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