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10
设施园艺学—园艺栽培设施第一章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4学时)从设施条件的规模、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技术水平可将设施分为四个层次:1.简易覆盖设施主要包括各种风障、阳畦、温床、小拱棚、遮阳覆盖等简易设施。
结构简单,建造方便,造价低廉,多为临时性设施。
主要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矮秆作物的季节性生产。
2.普通保护设施指塑料大中拱棚和日光温室。
结构比较简单,环境调控能力差,栽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较不稳定。
一般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设施,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园艺栽培设施,在解决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现代温室指能够进行温度、湿度、肥料、水分和气体等环境条件自动控制的大型单栋或连栋温室。
用玻璃或硬质塑料板和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配备,由计算机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调节环境因子,满足生长要求,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4.植物工厂这是园艺栽培设施的最高层次,其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作物在大型设施内进行无土栽培和立体种植,所需要的温、湿、光、水、肥、气等均按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最优配置,不仅全部采用电脑监测控制,而且采用机器人、机械手进行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流水线作业,完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但是植物工厂建造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只有少数温室投入生产,其余正在研制之中或为宇航等超前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第一节简易保护设施一、风障1.结构冬春季节设置在栽培畦北侧的挡风屏障。
风障由篱笆、披风草及土背组成,篱笆由芦苇、高粱秆、竹子、玉米秆等夹制而成,高2-2.5m;披风由稻草、谷草、塑料薄膜围于篱笆的中下部;基部用土培成30cm高的土背。
2.性能依靠其挡风作用来减弱风速,使风障前气流稳定,充分利用太阳热能,提高气温和地温,降低蒸发量和相对湿度,造成适宜的小气候条件。
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如幼苗的安全越冬,春播蔬菜提前播种,提早果菜定植期,以提前上市。
设施园艺设施园艺(protected cultivation)是指在不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雨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
又称:不时栽培、反季节栽培、错季节栽培、保护地栽培等。
设施园艺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作用1、育苗2、越冬栽培3、早熟栽培4、延后栽培5、炎夏栽培6、促成栽培7、软化栽培8、假植栽培9、无公害栽培10、种株越冬贮藏或采种我国设施栽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数量较大,质量较差2、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3、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4.生产面积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发育不健全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3、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4、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5、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6、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7、培养设施农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地膜覆盖的效应(一)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地表盐分集聚2.对近地面小气候的影响增加光照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二)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 1. 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及加速营养生长 2. 促进作物早熟 3. 促进植株发育及提高产量 4. 提高产量品质 5. 增强作物抗逆性(三)其他效应防止杂草节省劳动力节水抗旱不同覆盖时期,不同覆盖形式等,增温效果不同。
春季低温期比夏季高温期好。
高垄覆盖与宽形高垄比平畦覆盖与窄形高垄效果好。
东西延长的高垄比南北延长的效果好。
晴天比阴天效果好。
无色透明膜比有色膜增温效果好。
早春季节比其它季节效果好; 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效果好;喜温性作物比耐寒性作物效果好;果菜类、根菜类比叶菜类效果好;与大小棚结合效果好;既“盖天”又“铺地”比单纯“铺地”效果好。
地膜技术要求整地施肥做畦盖膜连续进行地膜覆盖的应用1 蔬菜及果树的露地2春早熟栽培3 温室或大棚中蔬菜、4花卉和果树的栽培5园艺作物播种育苗塑料大棚的结构(一)竹木结构单栋大棚立柱拱杆拉杆压杆棚膜铁丝门窗(二)钢架结构单栋大棚(三)钢竹混合结构大棚(四)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缺点:造价高;优点:重量轻、强度好、耐腐蚀、易于安装拆卸、中间无柱、采光好、作业方便;结构规范标准,可大批量工厂化生产。
设施园艺一、名词解释1、设施园艺:指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等特定设施,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农业。
2、现代温室:通常指能够进行温度、湿度、肥料、水分和气体等环境条件自动控制的大型单栋或连栋温室。
3、植物工厂:这是园艺栽培设施的最高层次,其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4、温室:可以人工调控环境中温、光、水、气等因子,其栽培空间覆以透明覆盖材料,人在其内可以站立操作的一种性能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
5、日光温室:大多是以塑料为采光覆盖材料,以太阳辐射为热源、靠最大限度采光、加厚墙体和后坡,以及防寒沟、纸杯、草苫等一系列保温御寒设备以达到最小限度地散热,从而形成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减弱不利气象因子影响的一种我国特有的保护措施。
6、温室效应:指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条件下,设施园艺内获得与积累的太阳辐射能,使设施内的气温高于外界气温的一种能力。
7、棚温逆转:在有风的晴天夜间,温室大棚表面辐射散热很强,有时棚室内气温反比外界气温还低,这种现象叫做“逆温”8、遮阳网:国内产品多以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是经加工制作编织而成的一种轻量化、高强度、耐老化、网状的新型农用塑料覆盖薄膜。
9、防雨棚:是在多雨季节的夏、秋季,利用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扣在大棚或小鹏的顶部,任其四周通风不扣膜或扣防虫网,使作物免受雨水直接淋洗。
10、阳畦又叫冷床,是由风障畦发展而来的,将风障畦的畦埂增高,成为畦框,在畦框上覆盖塑料薄膜,并在薄膜上加盖不透明覆盖物,这样简易保护设施即为阳畦。
11、抢阳畦:是北强较高、南墙较低的一种阳畦。
12、槽子阳畦:结构形式与抢阳畦大致相同,只是它的南墙较高,基本与北墙相似,似槽型。
故名槽子阳畦。
13、温床:14、砂田栽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粗砂或鹅卵石、大小不等的砂石分层覆盖土壤表面,保墒、升温快、防杂草,种植白兰瓜,称为“沙田栽培”15、无纺布覆盖:又称不织布,由聚乙烯醇、聚乙烯等为原料制成的短纤维无纺布,有由聚丙烯、聚酯等为原料制成的长纤维无纺布,分别有17、20、30、50g/m2的不同规格品种,除具有透光、保温、保湿等功能外,还具有透气和吸湿的特点,被用来替代传统色秸秆等覆盖防寒、防冻、防风、防虫、防鸟、防旱和保温、保墒功能,实现冬春寒冷季节保护各种越冬作物不受寒害或冻害的一种覆盖新技术。
设施栽培实施方案一、引言。
设施栽培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设施栽培实施方案,帮助农户和农场提高设施栽培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选址与准备。
1. 选址,选择设施栽培的场地应当充分考虑土壤肥力、地势高低、水源情况等因素。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
2. 土壤准备,在选定的场地上,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平整,以确保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符合作物生长的需要。
三、设施建设。
1. 温室选型,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温室类型,包括塑料温室、玻璃温室等。
2. 设施布局,合理规划温室内的作物种植布局,确保每种作物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空间。
3. 设施配套,在温室内配备灌溉系统、通风设备、遮阳网等设施,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四、作物种植。
1.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质种子,确保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播种管理,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做好播种后的管理工作。
3. 生长调控,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浇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五、管理与维护。
1. 温室管理,定期清理温室内的杂草和杂物,保持温室内的整洁和通风。
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 生产记录,建立作物生长的档案记录,包括播种时间、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记录等,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六、收获与销售。
1. 收获时机,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确保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包装与销售,对收获的作物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处理,然后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七、结语。
设施栽培是一种高效、节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1篇一、引言园艺设施工程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园艺作物生长环境进行人工调控,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满足市场对园艺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艺设施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园艺设施工程技术的概念及分类1. 概念园艺设施工程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园艺作物生长环境进行人工调控,以达到提高园艺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技术体系。
它包括设施结构设计、环境调控、栽培管理、设备选型、材料应用等多个方面。
2. 分类(1)按设施结构分类:温室、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等。
(2)按环境调控分类: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土壤等。
(3)按栽培管理分类: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按设备选型分类:通风设备、遮阳设备、灌溉设备、施肥设备、温湿度传感器等。
(5)按材料应用分类:建筑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栽培基质等。
三、园艺设施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1. 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园艺设施工程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荷兰、以色列、日本等。
这些国家在设施结构、环境调控、栽培管理、设备选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园艺设施工程技术体系。
2. 国内发展现状我国园艺设施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在设施结构、环境调控、栽培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设施工程技术体系。
四、园艺设施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1. 高效性园艺设施工程技术通过人工调控,使园艺作物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2. 经济性园艺设施工程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可持续性园艺设施工程技术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自动化园艺设施工程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章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目的要求]:了解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理解设施栽培园艺作物主要种类的划分依据,掌握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基本内容]:第一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1.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2.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3.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第二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技术要点[教学重点]: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五章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简介第一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一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主要种类(一)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近几年,世界蔬菜的产量大幅度增长,2002年世界蔬菜的总产量为8.03亿吨,比1980年增长了1.5倍。
中国、美国、印度、意大利和土耳其是世界主要的蔬菜生产大国,年均蔬菜生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
我国是世界蔬菜第一生产大国,从1980年到2002蔬菜年产量增加了大约6倍,蔬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
200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1520万hm2,总产量4.24亿吨,出口创汇20.3亿美元,进出口顺差19.6亿多美元,位居所有农产品之首。
200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1772万公顷,总产量5亿多吨,人均蔬菜占有量300多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2009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841万公顷,总产量达6亿多吨。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例如,荷兰是世界上温室生产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现代玻璃温室生产蔬菜和花卉的面积2001年已达到了1.2万公顷,温室种植每平方米平均产量番茄为52千克,甜椒24千克,黄瓜63千克;果菜大多为一年一茬基质栽培。
加拿大的温室面积2100公顷,其中一半以上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日本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了51万公顷。
我国目前菜田面积约2000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的面积2000年已突破140万公顷,比1981-1982的0.72万公顷增加了193.8倍。
设施蔬菜的人均占有量1980-1981年只有0.2千克,1999-2000年增加到了59千克,增加了290多倍。
2005年末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97.4万hm2 ,与2000年相比增长66%。
2009年面积达到335万公顷,现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蔬菜设施栽培改善了其赖以生存的小气候环境,为蔬菜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使蔬菜生产能够抗灾保收、周年供应,并提高了蔬菜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蔬菜生产的设施栽培过程中,夏季遮荫降温技术设备的改善,反季节和长周期栽培技术成果的应用,设施环境和肥水调控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工授粉技术的应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等综合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等,将使蔬菜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二)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种类:(1)茄果类:辣椒、番茄、茄子。
(2)瓜类:黄瓜、瓠瓜、西瓜、南瓜、西葫芦、苦瓜、丝瓜等。
(3)豆类:菜豆、扁豆、豇豆、毛豆、豌豆(4)白菜类: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等。
(5)甘蓝类:花椰菜、青花菜(6)绿叶菜类:芹菜、莴笋、苋菜、茼蒿等。
(7)葱蒜类:大蒜、大葱、韭菜。
(8)薯芋类:土豆、芋。
(9)多年生蔬菜:芦笋、香椿。
(10)食用菌类: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
(11)其它蔬菜:藕、茭白、萝卜、甜玉米,以及荠菜、蒌蒿、蒲公英等一些野生、半野生蔬菜。
二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主要种类(一)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果树设施栽培可以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调节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生态环境条件,人为调控果树成熟期,提早或延迟采收期,可是果树四季结果,周年供应,显著提高果树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设施栽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治果树花期的晚霜危害和幼果发育期间的低温冻害,还可以防止病虫鸟害。
可使一些果树在次适宜或不适宜的地区成功栽培扩大果树的种植范围。
作为果树栽培的一种特殊形式,设施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果树集约化的发展,小冠整形和矮密栽培的推广,工业化为种植国陆续提供了日益强大的资金、材料和技术上的支持,加上果品淡季供应的高额利润,促进了果树设施栽培的迅猛发展。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设施果树已形成促成、延后、避雨等栽培技术体系及相应模式,成为新世纪果树生产最具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发展高效农业新的增长点。
1.国外生产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韩国、美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俄罗斯及其联邦国家等设施果树栽培发展较多。
日本的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大,设施种类及所栽培的果树种类也较多,2000年其设施果树面积已达12494公顷,且以葡萄面积最大,约占61%。
意大利是欧洲南部地中海北部的一个国家,具有发展果树设施栽培较好的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目前有几万亩的葡萄和桃,桃大多数采用温室提早成熟,少部分延后到12月成熟,而葡萄大多数则采用在9月初大棚覆盖的延后栽培,一般推迟到圣诞节采收。
也有部分杏的温室栽培多采用自花授粉的品种。
英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较少,不到全部温室(3万亩)的0.5%,以樱桃设施,栽培面积较大,但果树工厂化栽培的研究最为先进,科研人员利用温室设施把果树条插在像树杈一样的橡胶管子上,管子输送树果生长、结果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这些果树枝条便能像在树上一样正常开花结果:而且产量很高,一年能收获3—5次,收获时在胶管中输送脱落素,果实便自行脱落并被机械收获。
荷兰果树设施栽培受花卉业冲击,目前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海牙地区,但仍居欧洲第一位。
罗马尼亚目前已发展果树温室3.3万亩,仅次于荷兰。
韩国保护地栽培历史较短,目前已有设施果树1.8万亩,其中香蕉4971亩,菠萝2400亩,柑桔780亩,其它1.0万亩,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各洲岛。
澳大利亚的水果较为便宜,近年来为了提高果树的生产效益,也发展了较多的设施果树。
比利时的果树设施栽培主要以草莓为主。
以色列的果树设施栽培主要以草莓、葡萄和杏为主重点研究了设施果树的节水问题。
另外,保加利亚、美国目前已注重了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
2.国内生产现状:国内生产现状: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 世纪50 年代,80年代开始发展,初以草莓促成栽培为主,90年代后,设施栽培的种类渐多,规模渐大。
2006年国的果园面积1.5亿亩, 2005年全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达5万余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河南等省市。
以草莓(约占60%) 、葡萄(约占20%) 、桃、油桃为主,杏、李、樱桃、柑橘、枣、无花果为辅。
设施类型以日光温室为主,塑料大棚为辅。
生产模式以促早栽培为主,延迟栽培为辅。
设施栽培草莓, 经济效益可比露地高7.5~16.7 倍, 葡萄高1~2 倍, 桃高2~3 倍。
山东省是设施果树栽培面积最大(2万余公顷)、种类最多、技术最先进的省份,主要种植草莓、樱桃、葡萄、油桃、李和杏等,果品产量近亿千克,50%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和东北地区。
主要生产形式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3.存在问题与对策:科研投入不足,总体技术含量不高。
9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少数中高级科技人员开始从事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但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科研资助的却很少。
政府部门对果树设施生产资助相对较大,而对果树设施生产所必需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开发资助严重不足。
这种投资比例的严重失调,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致使投资回报率低,而且使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果树设施生产总体上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生产模式单一,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效益迅速下降。
目前,我国果树设施生产基本上都采用促早栽培一种模式,销售所生产果品是唯一的获利方式,虽有少量延迟栽培,但尚未脱离露地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加之所采用的树种品种主要是桃和葡萄的早熟和极早熟品种,上市时期比较集中,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效益迅速下降。
各地应找出自身的生态优势,研究开发和推广相应的栽培模式、生产技术和经营渠道,开发并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领域与份额。
生产经营产品单一,市场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到目前为止二,我国果树设施生产经营产品单一,获利渠道狭窄,市场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
实际上,果树设施栽培不仅可以生产反季节果品,而且可以生产反季节观赏果树——盆栽盆景果树,特别是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进行盆栽盆景果树生产,市场广阔,获利丰厚。
此外,将反季节果品、异地果品、盆栽盆景果树生产与科研推广、大中专院校园艺专业的教学、高中低等农业职业教育、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及中学生物学教学、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满足多领域、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拓宽经营与获利渠道,化解市场风险,创造高额的社会经济效益。
丰富的树种品种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以桃和葡萄为主,品种则以极早熟和早熟为主,树种和品种类型少,产品品质差,上市集中,价格不高,这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果树设施生产的健康发展。
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杏、李设施快速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并逐步推广樱桃、猕猴桃、柿、枣、梨、苹果等果树的设施栽培技术:在品种选择上,除了要求外观、内在品质好,生产性能好以外,还要根据不同生产模式的特殊要求,选择专用配套品种,除早熟、极早熟、极晚熟品种外,还可选择中晚熟高档品种。
同时,注重研究开发热带、亚热带果树设施栽培技术,在北方进行常绿果树生产,拓展生产经营的树种品种数量,满足消费者多品种、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创造高额生产效益。
温室结构不够合理,性能较差。
目前,除少数农业企业和部分科技力量较强地区的温室结构较合理,性能较好以外,多数农村温室结构不够合理,性能较差。
在温室设计建造上,主要表现在温室朝向不合理,前、后屋面角小,墙体及后坡厚度不够,前屋面弧度不合理,外保温层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等,从而导致了温室采光不良,升温、保温、蓄热、降温效果不良,温室强度不够,操作不便等。
良好的栽培设施是果树设施生产的重要基础条件,生产者在建造温室时,要请有关专家进行温室设计,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升温时间过早。
落叶果树为适应冬季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秋季即进入休眠状态,只有在冬季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后,才能解除自然休眠。
处于自然休眠状态的果树,即使给与适于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
因此,果树设施栽培中,必须在果树解除自然休眠后,才能揭苫升温。
我国北方进行落叶果树设施栽培,开始揭升温的时间一般应在“冬至”前后,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所用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及所采用的加速或打破自然休眠的技术措施,调整并确定具体的揭苫升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