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5.5)--选择育种
- 格式:pdf
- 大小:326.81 KB
- 文档页数:29
概念:1、选择育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一种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
是人类最早的育种方法,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以单株为单位,在自然变异基础上进行的。
2、重组育种:又称有性杂交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交后代之中,获得遗传性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
根据亲本亲缘关系的亲疏分为近缘杂交育种有远缘杂交育种,种内杂交属近缘杂交育种,种属间的杂交为远缘杂交育种。
3、杂交优势育种:利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杂交优势现象。
在园艺植物中进行品种选育即杂种优势育种,又称为杂种优势利用育种,园艺植物中的蔬菜和草本花卉较为常见,果树上不用。
4、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生物和化学等因素诱变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数倍性增加),通过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
诱变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育种手段。
5、离体培养育种:植物离体培养即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接种于人工的培养基上。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6、育种目标: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说,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应具备一系列性状指标。
7、分子育种: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或种质资源的创造的过程,这是分子育种。
分为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8、有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9、无性繁殖: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10、种质: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凡是携带种质的载体都叫做种质资源。
第三章选择育种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正确理解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的概念及其原理。
2.掌握选种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实生选种的方法。
2.芽变的特点及细胞学、遗传学基础。
难点:选种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芽变的转化与选择。
教学内容:选种的概念和意义选种的基本原理实生选种:概念、选种方法、选种程序、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芽变选种:芽变的概念、特点、细胞学与遗传学基础、芽变选种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一、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 selection ):是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种,是指对现有植物繁殖的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根据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植物的选种通常被称为实生选种;无性繁殖植物的选种则称为芽变选种。
二、选择与选择育种的意义1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主要依靠三种力量(三要素)——遗传、变异、选择;变异是进化的动力,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又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
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于定向地改变种类群体的基因频率,促进生物不断地进化,产生对自然条件高度适应的新的类型、变种乃至新的物种。
适者生存人工选择的作用则是选择合乎人类需要的某些性状的变异,并促进其继续发展成为更加符合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品种。
定向选择2 .选择虽不能创造变异,但具有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生物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如单瓣花 e 重瓣花选优汰劣可排除劣株对优株的干扰,加速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化。
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得到开始选择时群体内没有的变异类型,因此,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3 .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改良方法,为丰富我国的园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良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品种的类型:(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或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
种质创新:人们利用各种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成的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
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植物资源(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保存方式:(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1.选择:利用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2.纯系学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3年提出的一种遗传学说。
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3.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5.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遗传力: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7.广义遗传力(H B2 ) :基因型方差(V G)占表现型方差(V P)的百分率。
H B2 = V G / V P×100%= V G / (V G + V E ) ×100%8.狭义遗传力( H N2):基因加性方差(V A)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H B2= (V G- V D- V I)/ V P×100%。
V D为显性方差(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V I为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
9.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10.选种程序: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原材料搜集、优系选择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_王小佳_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1.选择:利用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2.纯系学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3年提出的一种遗传学说。
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3.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
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5.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遗传力: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7.广义遗传力(H B2 ) :基因型方差(V G)占表现型方差(V P)的百分率。
H B2 = V G / V P×100%= V G / (V G + V E ) ×100%8.狭义遗传力( H N2):基因加性方差(V A)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H B2= (V G- V D- V I)/ V P×100%。
V D为显性方差(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V I为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
9.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10.选种程序: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原材料搜集、优系选择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1.简述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和繁殖优良品种,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 生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4)人工选择的理论及方法;(5)主要目标性状的鉴定、遗传规律;(6)各种育种方法与应用;(7)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鉴定)、推广。
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改良品种的遗传素质与群体构成,培育出高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或新的类型。
并且在繁殖与推广新品种的过程中,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提供量足、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2.根据你掌握的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的知识,谈谈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人工选择的方向。
进化结果是更适于生产,更是人类的需要。
人工进化比自然进化速度快。
二者的方向不完全一致。
遗传改良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特性:(1)特异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品种内个体间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整齐一致。
(3)稳定性:经过繁殖,品种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
(4)地区性: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
(5)时间性:每个品种又有一定的寿命,即使用期限。
要不断创造符合需要的新品种来更换过时的老品种。
(6)局限性:每个品种都会存在某方面的缺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符合生产、加工或消费要求。
作用:(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改进产品品质;(3) 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 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5) 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 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综述园艺植物育种的历史,并在正文中标注出文献来源。
查阅文献5.目前我国园艺植物育种与育种先进国家的差距如何?育种的趋势是什么?差距:(1)育种工作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2)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3)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存在差距(4) 产学研结合尚不紧密趋势:(1)逐步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育种体系。
(2)避免低水平重复,密切产学研结合,扬长避短,开创育种工作新局面。
(3)制定明确的育种目标,提高育种的技术水平、育种效率和种子质量。
(4)加强种子管理,逐步净化种子市场第二章 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1.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与粮、棉作物有何异同?相同点:(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抗逆、抗病虫(4)适应机械化园艺植物育种有特点,有不同方面(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4)重视品种的兼用性2.以一个主要园艺作物为例,分析其主要育种目标有哪些?如西红柿,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品质优良(3)适应性强(4)抗病虫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机械化生产第三章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1.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一个国家或研究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其保存、特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其育种效果的决定因素,也是衡量其育种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种质资源正在流失,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2.起源于中国的园艺植物有那些?蔬菜:韭菜、大白菜、茼蒿、山药、荸荠、大豆、金针菜、萝卜、慈菇、茭白等。
果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栗、猕猴桃、柑桔类、枇杷、龙眼、荔枝等。
观赏植物:银杏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松、珙桐属、观光木属;百合属、龙胆属、绿绒蒿属、萱草属的多个种;梅花、桂花、菊花、荷花、中国水仙、牡丹、黄牡丹、芍药、月季花、香水月季、栀子、南天竹、腊梅、金茶花、翠菊。
3.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哪些?(1)就地保存: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
(2)种质圃保存: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存。
(3)种子保存(4)离体保存:是在适宜条件下,用离体的分生组织、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
(5)基因文库保存: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种质材料的总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断随机连接到载体上,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构成各个DNA片断的克隆系。
4.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有哪些方面?(1)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搜集(2)种质资源的保存(3)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4)种质资源的创新(5)种质资源的利用5. 简述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和育种关系。
(1)自花授粉植物群体特点:长期自交,各个体基因型基本纯和,遗传性较稳定,性状较一致。
育种途径:杂交育种:采用连续单株选择法; 一代杂种育种;选择育种(2)异花授粉植物群体特点:不同基因型多为杂合体,个体间差异大。
育种途径:一代杂种育种;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采用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母系选择法等。
(3)常异花授粉植物群体特点:群体内杂合株率较高,变异较多。
育种途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一代杂种优势育种(4)无性繁殖植物群体特点:群体基因型和表现性整齐一致。
育种途径:芽变选种;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技术第四章 引种驯化1.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引种,即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不同点:(1)简单引种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驯化引种是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2)引种驯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引入植物对引入地由不是适应到适应的一个过程,在时间上比简单引种要长些。
(3)简单引种一般引入接穗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而驯化引种必须采用种子(或实生苗)。
2.引种驯化对我国的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1)丰富并改变了品种结构(2)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3.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1)引种材料的品种试验(2)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测(3)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4)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5)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等成功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第五章 选择育种1.怎样理解选择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选择不仅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正如美国著名育种学家布尔班克(L. bulbank)所说:“关于在植物改良中任何理想的实现,第一个因素是选择,最后一个因素还是选择”。
2.分析有性繁殖植物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取适用的选择方法?(1)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为提高选择效果可进行单株选择法;当结合生产进行品种提纯复壮时,为大量获得生产用种,可采用混合选择法。
(2)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品种选育时常通过控制自交和单株选择的方法,次数可多些。
实际中可根据生产需要及种子繁殖系数大小采用混合选择法可两种方法相间应用且进行多次。
(3)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① 单株—混合选择法:适用于原始群体性状差异不很明显的品种;对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始群体,可采用混合—单株选择法。
②母系选择法:选择程序与自花授粉植物多次单株选择法相同,只是不进行异花授粉的隔离,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③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由多次单株选择法演变而来,在每代的每一当选单株(株系)中种子分为两份,一份播在株系圃中进行比较试验,不设隔离,另一份播在留种区留种。
解决在同一圃地内,既要进行系统间比较,又要解决隔离留种的困难,避免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④剩余种子法(半分法):由单株选择法演变而来,将每一入选的单株种子分为两份:编号相同,一份播于比较圃地,另一份贮藏。
在株系内,选出的优株并不留种,下一代只播种当选系统的贮藏种子。
避免不良株系杂交对优系的影响,省掉了隔离区及其设施,节省人力物力。
⑤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性状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形成几个集团,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于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及与对照品种间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
集团内可以自由授粉,集团间要设置隔离。
简便易行,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集团内性状一致性提高较混合选择法快。
3.芽变选种中应如何分析变异,筛除饰变?(1)直接鉴定:检查遗传物质,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但难度较大。
(2)移植鉴定:排除环境影响,简便易行,但需时间、人力物力多。
(3)综合分析鉴定:剔除显而易见的饰变,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芽变分析的依据如下:①变异性状的性质②变异体的范围大小③变异的方向④变异性状的稳定性⑤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第六章 有性杂交育种1. 如何确定园艺植物多亲杂交时亲本配组的先后顺序?参考答案:多亲杂交时亲本配组的先后顺序受性状遗传力强弱的影响,性状遗传力较强的亲本先参加杂交,性状遗传力较弱的亲本后参加杂交。
2. 有性杂交育种中,系谱法、混合法和单子传代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参考答案:(1)系谱法 优点:对F2进行了优良单株的选择,为后代分离出理想基因型个体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可以对F5或F6各株系的历史和亲缘关系进行考证。
缺点: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很大。
(2)混合法 优点:分离世代群体大,不会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选择效率高,方便简单;自然选择条件下,易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
缺点: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高代选择工作量大;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选择工作量大,占地较多;入选株系亲缘关系无法考证。
(3)单子传代法 优点:减少了F3-F5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节约土地和人力;各代群体规模较小,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 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保证了同时有大量性状差异较大的株系供比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