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410.97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的特性和废水净化研究
白素贞;陈纯
【期刊名称】《河南化工》
【年(卷),期】2005(22)6
【摘要】用增值性和选择性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絮凝活性物质微生物B-1,用B-1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性能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pH值为7.0~8.0,最佳絮凝温度为35 ℃左右,絮凝过程中最优投加量为20~25 mL·L-1;Ca2+、 Mg2+等离子对其絮凝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B-1还对多种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白素贞;陈纯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
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所产絮凝剂的特性研究 [J], 邱忠平;杨立中
2.南充市污水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特性的研究 [J], 彭兰慧;何革生;黄盖群;高辉
3.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J], 李婵娟;严鹤松
4.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J], 刘丽萍;朱虹燕
5.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的研究 [J], 黄雅玲;强微;邱成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郭嘉昒;柴涛;王敏;李玉平【摘要】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0(030)011【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絮凝剂产生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作者】郭嘉昒;柴涛;王敏;李玉平【作者单位】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四川成都,61010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絮凝剂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以及食品生产和发酵工业等。
传统絮凝剂一般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3类〔1〕。
其中许多无机絮凝剂和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良好的絮凝效果和较低成本,已经被广泛应用。
然而,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和潜在的二次污染问题〔2〕。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代谢产物,被称为第三代絮凝剂,其优点〔3〕:高效性、安全无毒性、无二次污染、用途广泛、脱色效果独特、投放量相对少、去除效率高。
近年来,生物絮凝剂受到极大关注,是一种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絮凝剂。
笔者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到一株高活性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了研究。
恒温振荡培养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箱,无菌操作台,光学显微镜,721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万用电炉。
生物絮凝剂分泌菌的分离、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王学选;贾建慧;聂麦茜;吴蔓莉【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39)001【摘要】经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了三株絮凝效果好的菌株,NⅠ7,NⅡ4,NⅢ2.并对该三株菌分泌代谢絮凝剂的生长条件、絮凝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三株菌在生长的同时,能够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物质于其胞外.它们产絮凝剂的最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8.原水pH值对三株菌发酵液絮凝活性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三株菌发酵液对酸性水样中高岭土的絮凝率均小于碱性条件下;NⅠ7、NⅡ4和NⅢ2所产絮凝剂投加量分别达到2、2、和3 ml/(100ml水样)时,对水样中高岭土产生的SS絮凝率可达90%或更高.CaCl2的加入能够提高三株菌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率,1%CaCl2的在100 ml水样中最适投加量在3.5-5 ml范围内.【总页数】5页(P127-130,135)【作者】王学选;贾建慧;聂麦茜;吴蔓莉【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市政建设监理咨询公司项目管理部,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市政建设监理咨询公司项目管理部,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的实验研究 [J], 秦芳玲2.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性能 [J], 张旭;徐恒;邓宇;袁媛;张辉;胡国全3.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J], 刘江红;吴康宁;戴红霞;徐瑞丹;刘丁榕;裴志斌;刘彩丽4.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J], 盛艳玲;张强;盛艳茹;王化军;李诚斌5.天然碱碱泥分离用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J], 卢文玉;张通;张冬艳;田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絮凝剂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絮凝剂特性
周杰;张苓花;王运吉
【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5)004
【摘要】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经富集、分离得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Z-052,其发酵液对高岭土的絮凝效果达90%以上.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该株菌进行鉴定,其核苷酸序列与Diaphorobacter nitroreducens的同源性为98%,登录号AB076856.1,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属于Diaphorobacter属.Zn2+离子对絮凝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絮凝剂在100℃沸水中加热35 min絮凝活性下降小于5%.Z-052絮凝剂对活性炭、土壤、酵母等固体颗粒悬液的絮凝活性分别达到95.1%、80.4%和72.4%.
【总页数】4页(P235-238)
【作者】周杰;张苓花;王运吉
【作者单位】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所产絮凝剂的特性研究 [J], 邱忠平;杨立中
2.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产絮凝剂的条件及其发酵生理研究 [J], 黄玉柳;马光庭
3.成团泛菌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 [J], 韩敏;杨劲峰;葛伟
4.一株产絮凝剂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絮凝剂特性分析 [J], 赵伟伟;王秀华;孙振;黄倢;朱岩松;史秀秀;付军;杨从海
5.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 [J], 程金平;郑敏;张兰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3卷 第1期江西科学Vol.23 No.12005年2月JIANGXI SCIE NCEFeb,2005文章编号:1001_3679(2005)01_0021_04收稿日期:2004-09-16;修订日期:2004-09-29基金项目:江西省环保科研项目作者简介:黎 俊(1971)),男,讲师,1994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黎 俊,林 波(南昌大学环境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摘要:从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0%以上的菌株8株。
其中编号为LA6的菌株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99%以上。
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接种量0.5ml/50ml,种龄8h,温度30e ,摇床转速为160r/min,培养时间72h 可达最高絮凝活性。
以高岭土和CaCl 2作为助凝剂的LA6培养液对含亚甲基蓝10mg /l 的溶液的脱色率10min 可达到90.32%。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筛选中图分类号:X 703.1;703.5 文献标识码:AScreening of Bioflocculant_Producing BacteriaLI Jun,LI N Bo(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29PRC)Abstract:Eight strains of bioflocculant_producing bac teria are isolat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soil samples.Their culture broths possessed the high ability to flocculate kaolin suspension in the presence of 10g/l CaCl 2.Based on the flooculating activity,the strain LA6is singled out,whose culture broth boasts the greatest flocculating ac tivity after 72hours of cultivation in the fitting medium.Key words:Microbiology flocculant(MB F),Flocculating activity,Screening 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混凝剂,是一类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粒径10-3~10-7c m)凝聚、沉降的物质。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性能研究
周本军;林波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08(026)001
【摘要】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总页数】5页(P67-70,83)
【作者】周本军;林波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9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的实验研究 [J], 秦芳玲
2.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J], 潘多涛;刘桂萍;刘长风
3.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J], 刘江红;吴康宁;戴红霞;徐瑞丹;刘丁榕;裴志斌;刘彩丽
4.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J], 盛艳玲;张强;盛艳
茹;王化军;李诚斌
5.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性能研究 [J], 魏明宝;任屹罡;郑先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结构独特、生物可降解、无毒无害等优点,是一种环保型的水处理药剂。
为获取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需要对产生细菌进行筛选和研究。
研究在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水产品养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从自然界中收集多种微生物,通过试管筛选和涂布分离法分离高效细菌,针对其结构和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选出一种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菌株。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菌群分析:从自然界收集多种微生物,进行菌群分析,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2.微生物分离与筛选:采用试管筛选和涂布分离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筛选出高效细菌。
3.菌株鉴定和结构分析:通过鉴定学和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高效细菌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
4.菌株代谢特征分析:研究代谢途径和产物组成,了解细菌的生长条件和活性。
5.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并性能研究:采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出的高效细菌,利用培养液提取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处理废水中的性能表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细菌的筛选和研究,具体包括:1.微生物菌群分析:采用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测序,对自然界中收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分析。
2.微生物分离和筛选:采用试管筛选法和涂布分离法进行微生物细胞的分离和筛选。
3.菌株鉴定和结构分析:采用鉴定学和生化试验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4.菌株代谢特征分析:采用色谱等技术对菌株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5.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性能测试:采用培养基培养细菌,提取微生物絮凝剂,并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处理废水中的性能表现。
四、研究目标1.筛选出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微生物细菌。
2.对高效微生物菌株的鉴定和结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组成。
3.制备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4.得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为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绿色、有效的新型水处理药剂。
第卷第期年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章编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成分优化李剑王拯谢春娟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摘要!通过菌种富集分离纯化从天然土壤中筛选出三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正交实验找出了最佳培养基成分比例经优化后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培养基正交实验絮凝活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新型水处理剂自从世纪年代日本学者在酚酞酯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现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培养液以来日本在微生物絮凝剂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我国是世纪年代才开始有关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阶段还未出现大规模工业应用本研究从天然土壤中筛选出三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的培养基成分进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对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菌的絮凝活性的影响实验部分主要仪器设备电热恒温培养箱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沉淀机电子天平压力蒸汽灭菌锅材料与方法培养基的成份培养基的成份如表所示表培养基种类及成份编号培养基种类培养基成分蒸馏水中灭菌条件肉汤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培养基酵母膏马丁培养基蛋白胨葡萄糖自然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葡萄糖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硝酸钠氯化钾菌种的筛选菌种来源兰州交通大学某花卉培养基地内肥沃土壤筛选方法将土壤样品取溶解于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后各吸取分别接种于已编号的含培养基的锥形瓶中于恒温振荡培养后取接种入新培养基如此反复进行几次直到絮凝率提高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剑男广州番禺人硕士研究生第期李剑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成分优化幅度不大为止而后选择絮凝效果较好的培养基做成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并将其富集培养液稀释后用平板划线法进行菌种分离再将培养皿里长出来的单菌落接种入斜面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如此反复几次直到纯化出的菌落单一不出现异类菌落为止絮凝活性的测定在比色管中加入高岭土悬浊液的及培养液上清液加上盖子上下颠倒次后静置取处上清液并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用可见分光光度计于处测量其吸光度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其絮凝率絮凝率式中为原高岭土悬浊液上清液处的吸光度值为处理后的高岭土悬浊液上清液处的吸光度值结果与讨论富集培养实验将土壤样品接种入培养基于恒温振荡培养后接种入新的培养基如此反复培养次取每次培养液于的高岭土悬浊液自然沉淀后上清液在处的吸光度值为中测定其絮凝活性结果如表所示表富集培养数据培养基类型第次富集絮凝率第次富集絮凝率第次富集絮凝率第次富集絮凝率第次富集絮凝率第次富集絮凝率从表可以看出和培养基经次富集培养后絮凝活性较高则极有可能筛选出絮凝活性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于培养基虽然也有一定的絮凝效果但絮凝活性不高分离难度较大故选择及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实验菌种分离!纯化经过对及富集培养液的菌种分离纯化得到了三株絮凝活性较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菌落外部特征如表所示表菌落外部特征编号特征米黄色表面凸状半透明有粘性球状生长快革兰氏阳性菌白色椭圆潮湿较粘稠革兰氏阴性菌乳白色圆形半透明有光泽极粘稠表面微凸生长快革兰氏阴性菌!及对高岭土净化实验将接种入其富集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后放入的离心沉淀机中后取上清液其对高岭土净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无论从投加量还是沉淀时间来看的絮凝活性都比和好而且的生长快极有必要对其培养基成分进行研究优化其培养基成分配比使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图投加量与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的关系图絮凝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对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实验采用培养基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考查各成分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在其他培养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改变培养基成分的投加量做正交实验找出培养基成分的最佳配比本培养基共种成分为了简化实验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表因素与水平见表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结果见表表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水平淀粉硝酸钠氯化钾表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结果实验号因素淀粉硝酸钠氯化钾絮凝率第期李剑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基成分优化从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结果表中分析组配比实验中第组的絮凝效果最佳达到可达从极差影响分析可见影响絮凝率的培养基成分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淀粉氯化钾硝酸钠即最佳组合为即淀粉氯化钾硝酸钠结论利用肉汤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了及三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它们在投加量为沉淀时间为时对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均达到以上在对培养基成分正交实验中找到了影响絮凝活性的培养基成分因素的主次顺序和最佳水平组合即为经培养基成分优化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到参考文献!胡勇有高健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环境科学进展王镇王孔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微生物学通报-。
一株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王国惠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2006(33)5
【摘要】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菌株WJ-100.该菌株产絮凝剂的适宜pH为6.5,适宜温度为25℃~40℃,摇床速度为80~240r/min;Na+、K+、Ca2+、Fe3+均有较好的促絮凝作用,Ca2+尤为显著;WJ-100以多种糖类为良好碳源,絮凝率达99.2%、99.8%甚至100%;该菌株在高岭土悬液pH2.0~10.0范围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WJ-100在较大的pH、温度、碳源、摇床速度、搅拌速度等范围内均具有很高的絮凝活性,显示出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107-111)
【作者】王国惠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J], 江慧华;马森;方继敏
2.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J], 罗平;罗固源;邹小兵
3.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 [J], 魏明宝;叶长明;任屹罡;杨艳琴;赵继红
4.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J], 郭嘉昒;柴涛;王敏;李玉平
5.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絮凝实验 [J], 黄玉柳;马光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微生物絮凝机理的介绍,就絮凝效果实际应用在几类废水中的实例进行效果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为絮凝剂的水处理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水处理应用絮凝剂以其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废水处理以及用水给水和脱泥脱水等领域中,絮凝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本身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成为行业内被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选择微生物絮凝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又可以起到有生物降解的作用,并且同时又具有高效和安全无毒的特性[1]。
我们通过研究活性污泥中产生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系列纯化筛选工序,进行对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1、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优化实验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设备:蒸汽高压灭菌锅、净洁工作台恒温电热水浴锅、、生化物培养箱、加热多头磁力搅拌器、恒温台式振荡培养箱、光分光度计、生物显微镜、冰箱、酸度计、电子天平、快速干燥远红外恒温箱等。
实验选取材料:菌株选用通过选取备用菌液用市某曝气池中污水处理厂活性一种污泥作为菌液,另一种自然生长的为空气中的菌株。
培养基选用过程:先分离培养基: 高氏1号赔养放线菌培养基;牛肉膏蛋赔养细菌白陈培养基;培养马丁氏基赔养真菌。
为通用发选培酵基培养筛养基: 硫酸钱o. 2 g、加蒸馏水到1000mL葡萄糖2o g,磷酸二氢钾2g磷酸氢二钾Sg氯化钠o. >g尿素0. 5 g酵母粉0. 5 g, 保持pH =7. 0纯化及筛选分离菌种方法:筛选菌种步骤:先采样及预处理,下一步培养增殖,接着选培养择,再分离纯化菌株,最后进行初筛-纯化-复筛-高效絮,完成菌种分离。
絮凝率的测定过程:上清液用722型分光将沉淀后絮凝的于波长550毫米处测光度计其吸光度,以絮凝剂不加,含有百分之十的CaC12溶液的高岭土悬浊液作对照,絮凝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絮凝率=(A一B)/A X 1000 %式中:A对吸光度的照液;B-絮凝清液沉淀后上光吸度。
第28卷第5期 2o08年9月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mber.2008
口化学与材料科学 JOURNAL OF DAQING NORMA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条件优化 刘江红,孟丽丽,芦艳,郭成 (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X-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实验共分离纯化出纯种菌株 19株,经絮凝试验筛选得到有絮凝能力的菌株9株,复筛得到3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分别命名为M一2、 M一3、G一3。以M一3为例,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通气量等对菌株絮凝性能 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面、黄豆面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M一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 ̄C,培养基初始pH值 为8.5,培养时间为36或60小时,摇床转速为160 r/min。 关键词:絮凝剂产生菌;筛选;絮凝条件;絮凝性能 作者简介:刘江红(1966一),女,黑龙江绥化人,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从事环境生物技术和水处理研 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型生物絮凝剂研制和应用”(1153005)。 中图分类号:X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165(2008)05—0089—04收稿日期:2007—12—18
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是一类可使溶液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聚集、沉淀的物质。目前絮凝沉降技 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给水、废水处理和污泥脱水等领域,絮凝效果主要取决于絮凝剂的选择…。传统的絮 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和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近年来得 到了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型絮凝剂研究开发的热点。微生物絮凝剂是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中的 重要种类,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 I4]。目前土壤和活性污泥被认为是筛选和分离絮凝剂产生 菌的最好源泉 ],尤其是活性污泥,它是絮凝剂产生菌的主要来源,因为活性污泥本身就是以絮凝性细菌 为中心形成的各种微生物的聚集体 ]。所以本实验也是主要以活性污泥中絮凝剂产生菌为研究对象,对 絮凝剂产生菌进行筛选、纯化,并对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