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联背景文件

模联背景文件

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

要探讨当代世界宗教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弄明白关于宗教的一切的基础性问题。我们要搞懂什么是宗教(包括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宗教问题的一般理论问题),搞明白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弄清楚宗教的兴衰变化及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客观全面的分析宗教演变的现实性因素,此外通过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宗教的存在基础做出正确的评价,清楚地认识到宗教于当今社会的不可磨灭性和存在的必要性。进而将审视宗教的眼光放于当前,放于世界,对宗教引发的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加之以对个案的回顾与分析。站在历史和现实两个阵地,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出发,对这些宗教问题的产生原因做整体性的分析,对各国和国际法中采取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状态做相对具体的阐述,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期整个国际社会能够达成两个共识:一是关于宗教存在的不可磨灭性以及对其积极作用的肯定达成共识;二是关于宗教问题如何引导解决的达成一致共识。以期让宗教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让宗教成为促进世界和谐而非破坏世界和谐的重要力量。

材料分析汇总:

一.宗教和宗教问题的一般理论。.宗教,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宗教,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社会实践。

1.宗教问题:可理解为与宗教相关的社会问题。包括宗教内部,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关系问题。

2.宗教问题的特点:长期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宗教的存在仍有它的客观基础,宗教走向最终灭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宗教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复杂性:宗教问题常常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性:宗教与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相适应。现有三大宗教都是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伴随着各个相应的帝国扩张而由其民族宗教实现世界化的。

3.群众性: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当今世界的60多亿人口中,信仰总教者占81%,其中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大约20亿,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大约11——12亿。信仰佛教的人口有三亿多。

4.国际性:世界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影响,在某些国家中甚至左右其形势和国策。而且这些宗教都有自己的国际联系,各国宗教徒经常进行密切交往,各国教界的动向往往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从而影响国际关系。

二.当代世界宗教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根源。

1.历史根源:殖民主义统治留下来的积怨和问题。

2.现实原因:冷战结束后,为过去在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掩盖下的宗教问题的爆发提供了机遇。

3.内在原因:各国制定和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4.国际政治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国际经济根源: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问题。

三.当代宗教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宗教间暴力冲突,宗教民族主义,部落冲突与仇杀,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1.宗教民族主义的产生,即借助一些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同一性,以共同的宗教理念为思想核心,以同一宗教的信徒为民众基础,推行带有明显政治化倾向的主张。当前世界范围内宗教民族主义最具典型性的的是泛伊斯兰主义。主张全世界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在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利益要求下,应该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由哈里发领导的统一的伊斯兰大帝国,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现在它主要强调伊斯兰国家在共同宗教信仰的基础

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往,强调在共同遵守统一的伊斯兰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全世界穆斯林的团结和统一。

伊斯兰国:其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兰国”。“al Shams”的意思是“大叙利亚”,即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该组织的目标是消除二战结束后现代中东的国家边界,并在这一地区创立一个由基地组织运作的酋长国。

2014年6月29日,该组织的领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这一组织打算消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温斯顿·丘吉尔在一个世纪前所创建的现代中东的国家边界,并在这一地区创立一个由ISIS组织运作的国家。每个星期,ISIS的恐怖分子们都会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实施造成大量死伤的多重暴力活动。2013年前,该组织称为“伊拉克伊斯兰国”;2013年4月9日宣布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称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即“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

2.部落冲突与仇杀。部落冲突与仇杀的典型实例当属发生在非洲大陆大湖地区的事件,这是当今世界最为野蛮最为血腥的民族矛盾冲突方式,非洲除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许多个部落,属于多族体结构,族体关系错综复杂,由于历史积怨,跨界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种族歧视,同化融合,移民难民等问题引发的民族问题很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西方殖民主义遗留的毒害。表现形式:卢旺达与布隆迪两国胡图族与图西族的部落仇杀,索马里内战等。

卢旺达部族仇杀: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遇难。7日,胡图族和图西族两大部族之间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进而演成惨烈的部族仇杀。7月19日,卢旺达爱国阵线(图西族)在取得军事胜利后成立了新民族团结政府,内战始告平息。这场持续百余天的内战使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非洲小国竟然有50万人丧生,200多万人逃亡国外沦为难民,世界为之震惊。

3.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当今世界,一些民族在谋求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或者要求民族自治乃至独立的过程中,遭到所在国家的反对和遏制,运用政治手段难以奏效时这些民族的极端主义者越来越多地借助了军事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或者组织武装力量进行公开抗衡,或者通过各种暴力恐怖活动进行干扰和破坏,借以达到民族分离和自治的目的,或增加政治谈判的砝码,这便是旧恐怖主义。但是自以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策划并实施了笼罩浓厚宗教色彩的“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中的宗教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焦点。诸多学者认为,恐怖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与旧恐怖主义以民族主义及社会革命为目标不同,新型恐怖主义主要以极权主义的宗教意识形态为基础。恐怖主义的这种新变化使民众对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人认为“911”事件是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斗争,反对恐怖主义就是与伊斯兰教的一场斗争。

四.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力造成的危机。假如原始的自然界对人类是充满善意的,那最初人类的意识中也就难有那神秘的苦难。如果自然界没有雷鸣电闪、地震、狂风和暴雨,只有鲜花、阳光和春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恐惧自然不存,宗教的产生也将难以想象。当人类还匍匐在自然的淫威之下颤栗不止时,自然力在人类生活中造成的危机已成了宗教产生的温床。

2.社会力所造成的危机。社会力所导致的危机即包括社会生产力低下所导致的人类的生存物质危机,剥削社会制度所导致人权危机,战争摧毁人类精神及物质依赖所导致的社会危机以及瘟疫的广泛传播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危机。若没有社会力所导致的危机,神学宗教的产生亦是同样的不可想象。当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对社会力的恐惧必然产生相应地屈从和崇拜。

3.宗教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的现象,它必须流行在人群中,并代代相传,所以人群的崇拜与信仰心理亦是宗教产生的必要因素之一。

综上,宗教的产生一定是在人们危机四伏或陷入危机的时刻,它可以说是人们在危机中的一剂心灵的慰藉。它是人类危机意识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要阶梯。

三大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基督教,是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一神论宗教。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福音派教会统称的新教,以及东正教会、天主教会.该教相信耶稣宣传的天国福音、耶稣为赎去亚当与夏娃的人类原罪被钉死十字架、耶稣复活、升天以及基督再临、末日审判等神学思想。

基督教起源公元1世纪,相传耶稣与其十二使徒开始在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2世纪前后,天主教会建制。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赦令,信仰合法。后狄奥多西一世定为国家宗教、普世牧首行政、大公裁判司法、罗马教皇立宪三权分立,并依罗马教廷为中心,成为欧洲中世纪最大宗教。

11世纪东西教会大分裂,因帝国解体后的差异发展,形成东正教为首的东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为首的西方基督教。16世纪西方基督教宗教改革,又由马丁·路德、慈运理、约翰·加尔文奠定新教[更正教]基础。基督徒组成的三大宗教政治势力确立,且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传入世界各地。

20世纪,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成立。截至21世纪初,基督徒超过二十亿人,约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世界三大宗教,并在中国五大宗教占据两席。而天主教会为首的教会,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教育、医疗和慈善机构。

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的古莱什部族人穆罕默德所复兴。公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

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德里苏丹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伊斯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乃至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

佛教: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相当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宗教发展的历程(由原始宗教崇拜到成熟的宗教体系):

宗教的发展与社会客观条件的发展相适应,其大体先后经历了原始宗教,神学宗教,世俗宗教三个阶段。

1.原始宗教: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原始宗教指存在于

人类社会中最初的宗教历史形态,它是宗教史上最原始的结构形式。由于这

种宗教的形态是以非人为的自然方式产生和存在的,因而也称之为“自然宗

教”。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使得原始人的自身力量远远不能和

自然的力量相抗衡。人完全被大自然所主宰,这就决定了人在力图征服自然

的同时,只能更多的屈服于自然的压力,对这种异己的力量更加敬畏而又更

加依赖。这就是宗教产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

在人类进化的初期阶段,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都十分低下,不仅尚未形

成独立于自然的最初的自我意识,还不能对诸多的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

阐释。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更多的借助于幻想和想象去解释自然,解释自己

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对于世界的虚幻反映和愚昧观念,从而把许多的

事情都归诸于神灵的力量,于是产生了最早的宗教。

伴随着人类进化的历程,原始宗教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归纳起来原始宗教有拜物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多神崇拜等诸多形式。这些不同的宗教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产生的自发性。原始宗教并不是个人或社会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创立的,而是自发产生的。

②信仰的社会性。这种宗教不是属于个人或少数人,而是集体的或全民的。

③对象的特殊性。某一种原始宗教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或几个氏族。例如每个氏族有自己的守护神。

④内容的自然性。由于自然力量的强大,使原始宗教所涉及的主要是影响原始人生存的自然界和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些事物和现象。

⑤目的的功利性。原始人的祭祀活动不是为了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是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因为当时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而根本无暇顾及到来世的幸福。

⑥祭祀的操作性。在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中,动作多于言语,操作多于祈祷,这是其祭祀具有操作特性的具体表现。

2.神学宗教:

神学宗教的产生相应社会背景:

①阶级的出现。阶级的出现使特权阶级逐渐地把传统宗教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强化宗教的正统性,以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被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积极地创建新的宗教。在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努力下,原始宗教逐步为新的人为的宗教形式所取代。

②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的形成开始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经过一系列的兼并、联合等途径,逐步形成了按地域关系的部落联盟,这为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国家是民族管理和统治的工具。民族—国家的出现为信仰的统一提供了条件,民族的共同的生活构成了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的社会基础,成为推动宗教统一过程的主要力量。另外,民族的管理即国家统治也要求统一的意识形态。

③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加剧使许多人脱离了生产劳动而成为专业的神职人员,专门管理宗教事物。他们逐渐地发展宗教教义,完善教仪,为神学宗教的产生准备了人力条件。

④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随着人的生产活动的发展,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逐渐的将宗教神学进一步的理论化,使神灵一元化。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立新的宗教信仰。

世俗宗教

在世界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神学宗教也达到了它的顶峰,然后走向衰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宗教由神学化向世俗化发展。这是由于新的社会阶级力量的出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主政治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的。世俗宗教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相对于前两者来说,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神权的弱化,政权的强化。

②宗教的自由化和宽容性。

③在教礼教义中,神性神道的弱化和人性、人道的强化亦变得明显。

五.当今世界宗教的存在基础。

历史基础:宗教源起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宗教的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宗教的演变也始终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宗教的涉及范围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其更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切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让宗教在全世界最广泛群众头脑中和人类最广泛领域里扎下了深深地根,这便是当今世界宗教的历史基础。

社会基础:宗教最初的产生正是因为当人类的力量不得不屈服于自然,不得不屈服于不公的阶级统治,才会极力寻求信仰的力量为自己所承受的苦难做出最完美的解释。而宗教的演变与升级也正是因为社会存在着那些广大的受压迫者才会始终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和利用以政治统治的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当今的社会仍是不完美的,备受压迫也正让宗教信仰者对他们的信仰更加虔诚的信服。

宗教信仰的特殊力量性:无论人们的物质状况怎样,也不管对技术革新的向往和对现代化的关心程度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人都必须在个人的独立意识支配下,在温馨的家庭和和睦的人际关系中渡过人生。对于这种情况和情感的充实,科学和技术能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宗教的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精神观念,它为人们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在为了把握人生而给予人生以解释和评价时,它才具有意义。宗教能够给予人生以最广大的意义,在解释和构筑人生方面。宗教能够给予人生以最广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信仰已经脱离了最初产生的原因,这是其即使在人类生存环境已经极度完美,世界已趋于极度公平的状态下都可能是具有存在意义的重要表现,这种表现超乎国家和阶级的表现,这种存在长远于国家与阶级的存在,这最终极有可能是与世界共产主义共同存在的特殊状态。

六.宗教存在的必要性(功能):

宗教的整合功能:即指宗教具有能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各种势力,集团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作用,并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宗教的整合功能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特定的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上帝、神或其它,同时这种特定信仰能在不同的社群或个人中唤起强烈的认同意识,这种意识越强烈,则其整合的功能就体现得越充分。宗教的整合功能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宗教组织和体现宗教意识的礼仪。宗教信仰、宗教组织与宗教礼仪这三大宗教的基本要素的共同作用,使宗教的整合功能得以产生和体现。这种整合作用有正负两种不同的社会效应,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都有实例体现。

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一般来说,纵观人类各种世俗道德,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定的宗教根据,并与社会过去或现在的宗教文化联系在一起。如中国的道德观念就一直深受儒家的深刻影响;而欧洲许多国家的道德被称为是来自于基督教的上帝,阿拉伯世界则把伊斯兰教作为社会道德的根本基础。另外,宗教可以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因为宗教信仰所具有的强大坚定性和影响力,成为道德教育的媒介物,它把道德义务从应急的社会调节水平提升到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上帝意志的高度,使道德准则具有了命令的意义。

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

1.它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加强和神化现存的统治方式,从思想意识层面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例如,在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君权神授”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大行其道,皇权的神化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旋律,统治者利用宗教的这一功能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它运用超自然的神圣力量来训化叛逆,使社会具体阶层的既定秩序得以持续,并利用人类脆弱的天性使之屈服于命运的摆弄。成熟的宗教都有一套成熟的礼仪,它可以培养和加强教民的遵从意识,同时对教外人士也有一定的威慑力,尤其是当一种宗教成为国教,或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时,则更具有非常的强制力。与此同时,宗教又有教理和教义,从情感和理智的角度向人们阐释现存制度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这都加强了宗教的社会控制能力。

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

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鸦片除了有毒,还有镇痛与麻醉的功效。宗教可以被认为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孤苦绝望者的精神家园。”因此宗教就像一个“避风港”,这就是宗教

的心理调节功能。宗教通过特定的信仰将人们在心态上的不平衡调整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和谐有益的适度状态。

七.部分国家的宗教政策及国内的宗教态势。

新加坡:

宗教状况: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各类宗教信徒约占全国10 岁以上人口的86 % ( 1卿年的人口普查结果).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多元宗教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导致流血冲突与战争的事件及见不鲜, 然而, 新加坡的情况却与此不同. 那里各种宗教长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的多元宗教政策

.

新加坡政府多元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信仰自由, 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信仰的宗教; 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鼓励宗教组织和教徒在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社会和人民造福; 促进与实现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容忍与节制; 坚决反对宗教千涉和介入政治,实现宗教与政治的严格分离。

.从几十年以来的实践看新加坡政府的多元宗教政策是成功的, 它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中国:

宗教状况: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其信教的总人数在3亿左右。中国信仰宗教的状况跟世界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绝对数字是不小的,但相对比例还不是很高。现阶段中国宗教总体形势较好,宗教处于相对和谐稳定的状态。宗教发展持续快速,整体趋热化;宗教格局受到冲击,倾向动态化;信众结构出现变化,渐趋均衡化;宗教问题明显增多,更加复杂化。

中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原则,其蕴含着丰富的含义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美国:

宗教状况:宗教是美国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与欧洲宗教衰落的情况不同,宗教在美国建国后持续增长:1776年去教堂的人数只有17%,到1850年翻了一倍,20世纪初期超过一半,现在已经超过60%。调查显示,接近80%的美国人属于基督教的各种教派(1990年时是90%)。剩下20%信奉多种多样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其他宗教,还有非特定宗教的人群及无神论者。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宗教色彩最浓。其原因在于宗教在维系美国社会的道德秩序、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救济帮助贫困民众、稳定社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宗教具有突出的三个特点:新教是美国宗教中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宗教教派众多,美国宗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美国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结合。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虽然实行了政教分离,但宗教对美国政治仍然产生很大影响,宗教与政治不但从来没有分离,而且一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事业服务

美国的宗教政策: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确立一种国教和禁止宗教自由,宗教自由是美国立国的基础,为保证一切宗教都享有同等权利,就必须实施政教分离,不设国教”。

沙特阿拉伯:

伊斯兰教是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在沙特阿拉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85%,什叶派穆斯林占15%。教徒一天必须祷告五次,祷告时当地人都必须要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必须穿黑袍。

沙特阿拉伯国内严重存在侵犯宗教自由问题,沙特阿拉伯禁止除伊斯兰以外的各种宗教信仰自由活动。任何公开表达宗教信仰的方式,都遭到禁止。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沙特王室承诺允许其他宗教信仰团体私下进行宗教活动。但是,宗教警察继续逮捕、关押和迫害私下进行宗教活动的其他宗教信仰信徒。此外,宗教极端势力通过恐怖打击的手段压制宗教信仰自由,遭到宗教极端势力组织压制的宗教信仰自由已经不仅局限于沙特境内。

八.关于宗教问题的国际法规(相关条例)。

《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第一条

1、人人皆应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这项权利应包括信奉自己所选择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个别或集体地、公开或私下地以礼拜、遵守教规、举行仪式和传播教义等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2、任何人不得受到压制,而有损其选择宗教或信仰之自由。

3、有表明自己选择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其所受限制只能在法律所规定以及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秩序、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必需的范围之内。

第二条

1、任何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都不得以宗教或其他信仰为理由对任何人加以歧视。

2、本宣言中“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不容忍和歧视”一语系指以宗教或信仰为理由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偏袒,其目的或结果为取消或损害在平等地位上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享有和行使。

第三条

人与人之间由于宗教或信仰的原因进行歧视,这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侮辱,是对《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否定,因而应该受到谴责,因为这样做侵犯了经《世界人权宣言》宣布并由有关人权的各项国际公约加以详细阐明的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同时也为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设置了障碍。

第四条

1、凡在公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生活领域里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行使和享有等方面出现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歧视行为,所有国家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及消除。2、所有国家在必要时均应致力于制订或废除法律以禁止任何此类歧视行为,同时还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反对这方面的基于宗教或其他信仰原因的不容忍现象。

第五条

1、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权根据他们的宗教或信仰,并考虑到他们认为子女所应接受的道德教育来安排家庭生活。

2、所有儿童均应享有按照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意愿接受有关宗教或信仰方面的教育的权利;不得强迫他们接受违反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意愿之宗教或信仰的教育,关于这方面的指导原则应以最能符合儿童的利益为准。

3、所有儿童都应受到保护,使其不受任何形式的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歧视。儿童所受的教育应贯彻谅解、容忍、各国人民友好、和平、博爱和尊重他人的宗教或信仰自由等精神,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应奉献自由的精力和才能为其同胞服务。

4、对不在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照管下的儿童,在宗教或信仰问题上也应适当考虑到他们所表示的意愿,或任何其他可证明他们意愿的表示,关于这方面的指导原则应以最能符合儿童的利益为准。

5、儿童接受有关宗教或信仰的教育,其各种做法决不能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或全面发展,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可参照本宣言第一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六条按照本宣言第一条并考虑到第一条第三款的规定,有关思想、良心、宗教或信仰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应着重包括下列各种自由:

(A)有宗教礼拜和信仰集会之自由以及为此目的设立和保持一些场所之自由;

(B)有设立和保持适当的慈善机构或人道主义性质机构的自由;

(C)有适当制造、取得和使用有关宗教或信仰的仪式或习惯所需用品的自由;

(D)有编写、发行和散发有关宗教或信仰的刊物的自由;

(E)有在适当的场所传播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F)有征求和接受个人和机构的自愿捐款和其他捐献的自由;

(G)有按照宗教或信仰之要求和标准,培养、委任和选举适当领导人或指定领导接班人的自由;

(H)有按照自己的宗教和信仰的戒律奉行安息日、过宗教节日以及举行宗教仪式的自由;(I)有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与个人和团体建立和保持宗教或信仰方面的联系的自由。

第七条

本宣言所列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应列入国家立法中,务使实际上人人都能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第八条

本宣言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对《世界人权宣言》和有关人权的各项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任何权利有所限制或克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