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课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龙船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民歌《龙船调》音乐欣赏,不仅陶冶了性情,了解中国民歌地方特色,也让同学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认识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歌是其它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培养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龙船调的历史发展。
《龙船调》原名《种瓜调》。
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
为柏杨花灯调的主旋律。
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2、学唱及表演《龙船调》。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年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我来推你吗?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三月里是春风哪咿呦喂,妹娃子去探亲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还不是我来推你吗。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3、分析《龙船调》的音乐特点和内容。
从歌词方面看,衬词中的“哪衣哟喂”、“啰喂”等以及正词中的“妹娃儿”烘托出了浓浓的地方气息。
其中的对唱部分,“金哪金儿梭,银哪银儿梭”不禁让人想起土家女儿那别具特色的服饰,明晃晃的银白首饰,活泼却不显累赘。
“妹娃儿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一句将土家族女儿火辣直率的性格展露无遗,想过河却不能过河,不急,开口大声地唱,寻求帮助。
不矜持,不扭捏。
男声部分“我就来推你嘛”以其特殊的方言乡音表现出了土家族男儿热情、憨厚的一面,一个嘛字唱出了那坚实胸膛里那颗心的别样温柔。
从整体上看,《龙船调》也采用了民歌中的常用常用手法,即用多段词的反复来叙事,也较多地运用衬词和衬腔等表现手法加强感情的表达,整首歌中关于叙事的词部分只有几句,用重复、衬词衬腔将歌拉长,是感情不断得到强化。
《龙船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其风格。
通过《龙船调》的学习能够喜欢中国民歌,从而乐于主动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
2.能够哼唱《龙船调》的旋律,能够用湖北方言说白歌中的对白。
教学重难点1.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和风格。
2.用方言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歌就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理搜集的中国民歌已经有三十多万首,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歌?同学是怎么理解中国民歌的呢?民歌简单的说,就是民间流传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歌。
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为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而即兴创作口头流传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而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更快进入歌曲状态。
二、新课1.初步体验猜一猜歌曲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歌曲?2.歌曲简介《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
这种山歌风味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3.感受歌词同学们试着一起朗读一下歌词,感觉一下歌词有什么特点。
和我们以前的歌词朗读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拗口!这是因为在这首歌曲中,用了大量的非口语化的方言衬词。
方言衬词的使用是我们中国民歌的一大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歌词是实际意义的歌词,哪些是衬词?正是这些衬词的大量使用,充分体现了歌曲土家族的地域特点。
4.学习歌曲学生熟悉歌曲,并参与学习用方言学习歌曲对白。
5.赏析复听《龙船调》视频欣赏,进一步熟悉和体验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和风格,并回答问题:歌曲的体裁是什么?歌曲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观看宋祖英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音乐会)一部优秀的民歌凝聚了无数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新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授课时间:14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行进之歌(共2课时)唱歌:一二三四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实践与创造第二单元影视金曲(共2课时)唱歌:长江之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盼望你的路途眺望你的路途伴随着你穿越竹林实践与创造第三单元天山之音(共2课时)唱歌:青春舞曲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姆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实践与创造第四单元美洲乐声(共2课时)唱歌:红河谷欣赏:拉库卡拉查凯皮拉的小火车化妆舞会实践与创造第五单元小调集萃(共2课时)唱歌: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小放牛欣赏: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实践与创造第六单元戏曲新韵(共2课时)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欣赏:沁园春、雪海风阵阵仇杀人实践与创造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教唱实践(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 四个等级。
《龙船调》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学生在《山路十八湾》的歌声中进教室就坐,并且观看李琼的MTV表演。
教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当中所描写的山路十八湾、水路九连环的地方是我国哪个民族所居住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并谈谈说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地区)教师:今天,我们就跟着这首歌曲,走过十八湾的山路,趟过九连环的水路,一起去湖北省利川土家族,追踪那里独特的风景吧!(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手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节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二、图片展示,角色对话。
1、图片出示:土家族独特的吊角楼、土家服饰等。
给图片并辅以简单的文字说明。
2、图片出示:土家族特有的龙船。
教师介绍土家族正月里划龙船的习俗,介绍艄公划船的劳动号子:(幻灯出示、引出歌词)呦喂唑啊呦喂唑!师生一起模仿艄公的划船动作(双手持桨、前后晃动身体),同时唱一唱这个劳动号子。
3、图片继续出示:一个土家的妹娃子拎着拜年的东西走在山路上,嘴巴里哼唱着一个小调:(幻灯出示、引出歌词)金那叶儿锁银那叶儿锁女同学一起哼唱这一句旋律,体会土家妹子的心情。
《一根竹竿容易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作业,学生能够:1. 了解并熟悉《一根竹竿容易弯》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感受其表达的民间文化情感。
2. 初步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歌曲表达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歌曲学习与练习:(1)学生需在家中通过音乐教材或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一根竹竿容易弯》的歌词与旋律。
(2)学生需反复聆听歌曲,并尝试跟唱,直至能够较为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3)学生需注意歌曲的节奏与音准,确保歌唱时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韵律与情感。
2. 歌曲背景与文化探索:(1)学生需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了解《一根竹竿容易弯》的创作背景及所蕴含的民间文化信息。
(2)学生需记录下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3. 歌曲表演与创作:(1)学生可自行或与同学组成小组,进行简单的歌曲表演练习,如动作编排、表情管理等。
(2)鼓励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性改编,如加入个人或小组的独唱、合唱等元素,使表演更具创意。
三、作业要求1. 歌曲学习与练习:学生需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歌曲的学习与练习,并能够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2. 歌曲背景与文化探索:学生需认真搜集并记录相关资料,对歌曲的背景与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
3. 歌曲表演与创作:学生需积极参与表演练习与创作性改编,力求使表演更具表现力与创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成果,对学生的歌曲学习与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背景资料及文化探索记录,评价学生对歌曲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将观察学生的表演练习及创作性改编,对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意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建议。
2. 针对学生的表演练习及创作性改编,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杏花白》。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更快进入歌曲状态。
二、新课1.歌曲介绍《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一一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一一会哥哥》。
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2.初次聆听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3.跟歌词哼唱从旋律、歌词两个方面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首歌表现了一个山西男子和一个江南女子的爱情,“桃花杏花” “榆树”“爬山越岭” “你的心眼比俺多”等词汇,似乎可以让我们揭开这首歌里的古老谜底,但这样的研究和探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需在这优美的旋律里陶醉!4.小组学习歌曲四人一小组,体会歌曲情感进行排练,可以加肢体动作。
5.表演【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知音乐,提高学生对背景音乐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民歌就像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了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一、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小调集萃》——欣赏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无锡景》、《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教学目标:一、喜欢本节课所学的几首小调歌曲,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二、欣赏《无锡景》,同时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
三、通过欣赏《龙船调》《一根竹竿容易弯》在聆听与学习中体验小调的魅力,知道方言、衬词、装饰音等在民歌中的作用。
四、聆听原生态歌手、独唱及合唱的《桃花红杏花白》初步了解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并体会我国民歌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方言、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的音乐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音响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方言与同学们问好。
)老师刚才是用方言与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不习惯吧。
我们国家地域广大,方言也比较多,同学们知道或能听懂、能说哪些方言呢(学生回答)。
虽然方言不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但有些情况下方言却能增加一定的表现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歌,注意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方言。
二、初听《无锡景》听前要求:让学生注意找出有方言特色字音。
还有哪些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的,请同学们找一下:一字多音。
如“情”、“各”、“景”、“听”。
三、复听1、请同学们在认真聆听中感受歌曲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婉转的,好听的......由于江苏地处江南,江南属于吴方言区,古人有语:吴侬软语,可见江南语言的柔美,所以歌曲也如同江南小桥流水那般,有着那种细腻、优美、委婉的风格特点。
2、歌曲中都唱到了些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歌曲中我们欣赏到了许多无锡的风光景物,风俗人情,同时也听出了江南人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桃花红杏花白》1、这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歌,分别欣赏刘改鱼版、戴玉强版,听前要求学生注意体会原生态、改编、创编民歌的不同特点。
2、说一说比较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并说出理由。
3、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衬词,感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所特有的衬词,大多出现在歌尾,产生俏丽、妖媚的艺术效果。
课题《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杏花白》
《龙船调》
教学目标:1、在完成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聆听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风格,感受体验各地的民歌小调的独特风格。
2、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中的方言与衬词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系统学习,让同学们体会到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
歌的不同。
教学重点:聆听体会《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三个不同地方的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学生是否对我国民歌产生兴趣并认证聆听。
作品分析:《一根竹竿容易弯》是流行于湖南的一首传统民歌,歌名就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句法方整,语言质朴,阐明了一
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再加上衬
词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爽朗流畅,充满活力,寓意深刻。
全曲
为多乐句乐段,属于民族角调式,在四个乐句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
重复形成了七个乐句的句式结构,从而把歌曲的湖南地方风格演绎
的更加浓郁。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一根竹杆容易弯》
1、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江苏民歌《无锡景》及创作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今天我们首先来到我国的湖南省去听一听湖南民歌,感受一下湖南民歌又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简要介绍民歌出处 (展示有关湖南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对所听民歌
的出处有些了解,有助于体验与理解歌曲),湖南省民族音乐种类丰富,
异彩纷呈,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就非常盛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一首著名的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出示歌谱)
2、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看着谱子,认真聆听歌曲。
(播放方言版)
思考:歌曲的速度及风格特点?(中速、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风格)
3、复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是一首流行于湖南的传统民歌,歌词就是歌曲的第一句歌词,通过聆听大家能感受到歌曲与前面所欣赏的民歌在风格上的不同,尤其是歌词中的衬词衬腔的作用,
提问:(1)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有哪些衬词衬腔?(“那个”“哟”“呀”“嗬”“梭了一支郎当郎当一支哟”)
(2)那这些衬词衬腔在歌曲中产生了什么作用啊?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方言版的演唱。
(播放歌曲)
引导学生回答,衬词衬腔的使用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的流畅爽朗,充满活力.
4、教师范唱
师:流畅与充满活力的旋律、浓郁的湖南地方风格,那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啊?请同学们看好歌词听老师清唱一遍,然后说出歌曲所阐述的道理。
(学生回答略),师:歌词通过运用一根竹竿、三缕麻纱、虎落平原、蛟龙困沙滩等比喻手法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众人合伙金不换,团结就是力量。
5、分析歌曲
(1)学唱曲谱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钢琴学唱一遍曲谱,并思考歌曲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学生回答略)
(2)曲式分析
师:全曲一共七个乐句,歌曲在四个乐句基本旋律的基础上,采用重复变化的方法形成了七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的曲式结构。
(3)调式分析
师:请同学们看着谱子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找出歌曲前四小节出
现次数最多的音和最少的音,听完之后由低到高排列起来。
(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略),老师引导同学们板书;3 5 6 1 2 3,歌曲最终结束在主音“角”上,引出并简要介绍歌曲调式---角调式
6、对比聆听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普通话版的《一根竹竿容易弯》,通过聆听比较,感受与方言版的有何不同(通过听辨,感受方言在民歌中所发挥的作用)二、聆听欣赏《桃花红杏花白》
1环节过渡
师:同学们,我们先后欣赏了我国江苏、山东、湖南的民歌,真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感到自豪,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再去一个地方---山西,大家了解山西省吗?
(师简要介绍山西省并展示有关山西风土人情的一些图片)山西民间音
乐丰富,无论城市乡村、男女老幼都表现出了对民间音乐的极大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2歌曲介绍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歌,原名《刘梅躲
婚》,唱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被逼嫁给一个老头而躲婚的故事,
歌曲以哭唱为主,上个世纪50年代,山西左权民间歌手刘改鱼将《桃花
红杏花白》带出太行山,带到北京,成为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中国民
歌经典。
3初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认真聆听方言版的女声独唱
思考与提问:(1)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柔和圆润、思念哀怨)
(2)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的方言演唱,更加突出了山西民歌的韵味)
师:这首歌曲速度稍慢、情绪低落哀怨,表现出了被逼婚姑娘刘梅的极
度伤感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找出歌曲中的方言、
衬词以及思考它们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复听歌曲
聆听与思考:“就”念“zou”,衬词“啊个呀呀呆”的作用?引导学生
回答。
(学生回答略)
师:方言与衬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山西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尤其是衬
词的演唱,仿佛主人公刘梅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与甜美的思念之中,
“呆”字加上波音的演唱更加舒展连贯、意味深长。
5简要介绍“开花调”
师:同学们请看歌谱,一共分为两个乐句,听老师演唱第一段歌词,感受一下这两句之间存在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师:这两句很明显具有呼应关系,音调简洁,情深感人。
像这种民间音
乐多以级进进行,间或出现大跳音程,情绪跌宕起伏,音乐感染力增强。
我们把这种民间音乐称之为“开花调”
6曲分析
师:通过聆听这首歌曲,我们能看到歌曲的旋律进行,由开始的级进到
一个“甩腔”再到级进然后结束在5上,这是第一句;第二句还是级进
到六度大跳再级进直到结束在5上,由此看出歌曲虽然两句都结束在5
音上,但给我们听着带来的仍然是具有推动感的旋律,也不难看出这是
一首什么调式的歌曲?(民族徵调式,学生回答略)
7方言模唱
师:让我们模仿着山西的方言唱一遍怎么样?注意体会歌曲的哀怨与思
念的情感。
(师生共同演唱)
三、聆听欣赏《龙船调》
1节过渡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几首民歌,我们了解到中国各具特色的文化,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具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湖北省,一起欣赏最能代表湖北民歌特色的歌曲《龙船调》。
2初听歌曲《龙船调》
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该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妹
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我来推你嘛!”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现在请同学跟老师感受一下用湖北方言表演出来的感觉。
(采用方言演唱),因为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3歌曲简介::《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歌舞曲,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生动画面。
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
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4再次聆听:
思考:
(1)哪一句最具有山歌的风味?聆听开头第一句音乐。
师:这句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有明显的山歌特点,这种山歌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
(2)你能找出歌曲中最长的衬词吗? 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 那阳雀叫啊捎着鹦哥啊捎着鹦哥。
师:歌词里衬词很多,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衬词是最长的这句它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更有生活气息,请同学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5模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6小结: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