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个月儿童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儿童保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了解和掌握 0-36 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0-3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免疫活性成分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母亲在哺乳前应洗净双手,保持乳头清洁。
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空气吸入,以免引起溢奶和吐奶。
哺乳后应将婴儿竖抱,轻拍其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
(二)起居护理新生儿居住的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湿度在 55-60。
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婴儿。
新生儿的衣物要柔软、宽松、透气,尿布要勤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较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三)推拿保健1. 摩腹方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婴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每次 5-10 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2. 捏脊方法:让婴儿俯卧,背部裸露,操作者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婴儿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提捏,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 5-7 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四)常见疾病预防1.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诞辰后 2-3 天出现,7-10 天消退。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消退延迟,应及时就医。
中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进行治疗。
2. 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婴儿受寒。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婴儿房间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如婴儿出现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可采用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缓解。
二、4-6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应开始添加辅食。
0-36个月发育标准及教养策略0-36个月婴幼儿的发育标准按照不同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发育:婴幼儿从0-12个月会逐渐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直立行走等;12-24个月会学会跑步、迈腿等;24-36个月会学会跳跃、攀爬等。
2.社会语言发展:婴幼儿从0-12个月会逐渐学会注视、微笑、发声等;12-24个月会学会模仿、说简单的词语、理解指令等;24-36个月会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简短的句子等。
3.认知发展:婴幼儿从0-12个月会逐渐注意到周围的人和物体,探索周围环境;12-24个月会学会模仿、玩简单的游戏、辨认物体等;24-36个月会逐渐发展出想象力,会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等。
4.情绪与社交发展:婴幼儿从0-12个月会逐渐建立起和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12-24个月会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其他孩子互动等;24-36个月会学会分享、合作以及辨别喜好等。
基于以上发育标准,以下是一些教养策略:1.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舒适、安全和干净的环境,确保他们能在有爱和关注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2.提供适当的刺激和玩具:选择适合婴幼儿年龄的玩具,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鼓励他们探索和发展各个感官。
3.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婴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亲密接触、肢体语言和声音来建立情感联系和信任。
4.鼓励语言和沟通:与婴幼儿多交流,使用短语和简单的话语与他们互动,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5.提供结构化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规律、结构化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6.培养社交技能:鼓励婴幼儿与其他儿童或成年人进行互动,教他们分享、合作和辨别情绪等社交技能。
7.给予积极反馈和赞许:及时给予婴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请注意,每个婴幼儿的发展进程和需要可能不同,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养。
序号1:引言经过36个月的宝宝的成长,儿童健康管理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传统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本文对36个月以内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总结,为家长提供参考。
序号2:0-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0-6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脐部护理、预防接种、中医药调理等方面。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中医药调理可以帮助宝宝调整体质。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湿疹、腹泻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3:6-12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饮食、睡眠、生长等方面。
中医药营养调理可以帮助宝宝获得全面的营养补充,促进生长发育。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感冒、消化不良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4:12-24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12-24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
中医药运动调理可以帮助宝宝增强体质,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龋齿、湿疹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5:24-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24-36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重点关注宝宝的情绪、社交、自理等方面。
中医药情绪调理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夜惊、哮喘等问题,中医药也有相应的调理方案。
序号6: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效果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全面发育。
中医药能够及早发现宝宝的体质问题,及时进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序号7:总结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0-36个月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涵盖母乳喂养、营养调理、情绪调理等方面,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0-36月儿童家长健康知识0-36个月儿童家长健康知识引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于儿童的健康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0-36个月儿童的健康知识,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儿童的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一、均衡饮食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家长应确保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
膳食要包括五大类食物,即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和奶制品。
此外,应避免给婴幼儿添加盐、糖或油脂,以免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合理喂养0-6个月的婴儿主要以母乳为主食,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来源。
家长应坚持母乳喂养,并遵循喂养频率和方法。
6个月后,可以逐渐添加辅食,如米粉、果泥等。
在添加辅食时,要注意食物的煮熟程度和大小,以防止儿童窒息。
三、适度运动儿童的适度运动对于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适合他们年龄的运动,如爬行、跳跃、游泳等。
同时,要确保运动场所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四、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的好习惯。
此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打扫卫生,减少孩子接触细菌的机会。
五、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监测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
家长要按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项目。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六、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并为他们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此外,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
七、心理健康关怀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尽量提供安全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八、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一、营养指导:1.婴儿期(0-12个月):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如无条件喂养母乳,可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2.幼儿期(12-36个月):加强配餐均衡,多样化食物种类,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偏食。
二、睡眠指导: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注重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3.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的情绪刺激。
三、环境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污染;2.避免暴露于有害辐射源,如电视、电脑等;3.安全防护,避免儿童受伤。
四、情绪管理指导:1.注重照顾儿童的情绪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鼓励儿童表达情感,提供适当的情绪释放方式;3.避免过度依赖儿童保持母子分离。
五、常见疾病预防指导:1.防止感冒: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避免过度接触病原体;2.预防腹泻:定期洗手,避免饮用不洁水源,注意食品安全;3.预防疫苗相关疾病:按时接种疫苗,遵循免疫程序;4.预防意外伤害:保持儿童活动空间安全,避免尖锐物品、电源插座等危险因素。
六、活动指导:1.合理安排儿童的活动时间,保证适当的锻炼;2.促进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培养社交能力;3.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游戏,培养团队意识。
七、中医调理:1.了解儿童的体质特点,根据体质调整饮食习惯;2.按摩保健:适量进行婴幼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3.中药调理: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中医师指导下的中药调理。
附件:1.《0-36个月儿童营养需求表》2.《儿童安全防护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儿童卫生保健法》:我国修订的儿童卫生保健领域的法律,强调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
2.《儿童安全法》:我国制定的法律,保护儿童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
0-36月龄儿童中医保健0-36个月的婴幼儿是生命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他们的身心健康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保健作为传统的医学系统,对于婴幼儿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就0-36个月龄儿童中医保健进行探讨,旨在为家长和保健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首先,关于婴幼儿的饮食保健。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饮食的选择和营养的摄取尤为重要。
中医强调营养的平衡与多样化,建议在婴幼儿的饮食中包括各类食材,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营养需求。
此外,中医重视合理搭配食材,遵循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原则,比如夏季可多吃清凉的食物,冬季则可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季节特点来合理调配饮食,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次,关于婴幼儿的睡眠保健。
良好的睡眠对于婴幼儿的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睡眠的质量和环境对身体的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多给予宝宝足够的睡眠时间。
此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婴幼儿的睡眠。
中医推拿按摩经络,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理婴幼儿的身体机能,从而帮助他们入睡。
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按摩方法,但需注意力度和技巧,避免对宝宝造成不适。
再次,关于婴幼儿的心理保健。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非常敏感和脆弱,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呵护。
中医强调积极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沟通和互动来建立与婴幼儿的情感联系,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感。
此外,中医认为婴幼儿的情绪与饮食、睡眠和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家长可以通过调整这些方面来帮助宝宝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比如,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和作息时间,提供适当的活动和游戏,以便促进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发展。
最后,关于婴幼儿的疾病预防。
中医注重疾病的防范和预防,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因此预防传染病尤为重要。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健康的成长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定以下技术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1. 0~36个月儿童:指出生后0~36个月的婴幼儿。
2.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为儿童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综合性服务。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提升0~36个月儿童的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2. 原则:(1)科学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基于科学、临床实践和经验,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更新。
(2)个体化:根据每个儿童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服务计划。
(3)安全性:服务过程中应保证儿童的安全,注意药物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综合性: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服务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对儿童的身体发育、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评估。
2. 中医药干预:针对儿童的特定情况,采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干预,包括针灸、推拿、草药服用等。
3. 膳食指导: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需求,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包括饮食结构、食物搭配和食物制作方法等。
4. 心理健康管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游戏、音乐和亲子互动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5. 接种疫苗:根据国家的免疫规划,提供儿童疫苗接种服务,同时结合中医药调理,增强免疫力。
6. 家庭养生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养生知识和健康管理方法,帮助家庭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管理要求1. 人员要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者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和中医药学专业背景,并接受相关培训。
2. 设备要求:提供服务的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具备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备和器材。
3. 服务记录:对每一次服务进行记录,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健康评估结果、干预方法和效果等。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一、基本概述1.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应用中医保健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2 中医保健的原理中医保健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通过推拿、按摩、食疗等手段来调节儿童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月龄阶段指导2.1 0-3个月2.1.1 新生儿护理- 婴儿洗浴:温水洗澡,避免使用过多的肥皂和洗涤剂。
- 母乳喂养:按需喂养,确保婴儿充分摄取足够的营养。
- 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1.2 脐血管的护理- 脐带脱落后,保持脐部干燥,避免感染。
- 定期观察脐部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2.2 3-6个月2.2.1 引导宝宝开始进食辅食- 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辅食,如米粉、果泥等,逐渐引入宝宝的食谱。
- 注意辅食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2.2.2 开始适当的运动- 让宝宝爬行、翻身等,促进宝宝的运动能力的发展。
- 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宝宝的休息。
2.3 6-12个月2.3.1 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定期完成疫苗接种,遵循医生的建议。
- 给宝宝提供新鲜、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2.3.2 注意宝宝的口腔保健- 定期给宝宝擦拭牙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避免让宝宝吃太多含糖的食物,预防龋齿的发生。
2.4 12-24个月2.4.1 建立适当的饮食习惯- 给宝宝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和肉类等。
-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饱食或不足。
2.4.2 发展宝宝的社交能力- 鼓励宝宝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发展社交能力。
- 学习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2.5 24-36个月2.5.1 适量进行户外活动- 让宝宝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 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
2.5.2 定期健康检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
- 完成必要的体检和相关检查。
0-36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作为新生儿家长,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始终格外关注。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显得格外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大家共享关于0-36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一、月龄特点分期的孩童中医保健知识在0-36个月的宝宝成长阶段,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中医药保健上也需因时制宜,对症施治。
从初生婴儿到36个月的幼儿,每个月龄段都有其特点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初生婴儿(0-1个月)初生婴儿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生儿黄疸、情绪不稳、睡眠不规律等问题,中医药保健主要是通过调理母体,帮助母乳分泌和促进新生儿器官的发育成熟。
2. 1-6个月婴儿这个阶段的宝宝主要需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消化系统问题,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中医药保健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按摩和针灸疗法。
3. 6-12个月幼儿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发育,但也面临着感冒、发热、湿疹等问题。
中医药保健需要从调节宝宝的杂食、健脾胃等方面入手,多为宝宝进行一些中医药浴。
4. 12-24个月幼儿在这个阶段,宝宝的体质逐渐形成,但也面临着夜惊、夜啼、易激惹等问题。
中医药保健需要从调节宝宝的作息时间和膳食结构入手,辅以一些中医药调养5. 24-36个月幼儿这个阶段的宝宝逐渐脱离了婴儿期,开始进入幼儿期。
但依然需要关注着宝宝的免疫力、大小便形状等问题。
中医药保健则需从食疗、穴位按摩等方面着手。
二、孩童中医药常用保健方法在0-36个月的宝宝中,中医药保健方法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膳食调养、中药浸润、推拿按摩、针灸、中草药治疗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能够有效地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并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膳食调养膳食调养是中医药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疗调养和补养膳食。
对于不同月龄段的宝宝,需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宝宝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儿童是家庭中的宝贝,对他们的健康,家长们都格外关注。
在0到36个月的宝宝成长过程中,中医保健指导内容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0到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的内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宝宝。
1. 饮食保健: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的饮食对于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孩子身体发育旺盛,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要求相对特殊。
家长要注意婴儿的喂养方式。
0到4个月的婴儿一般以母乳为主,养育期内尽量避免添加辅食。
4个月后可以逐渐添加适量的米粉、糊状食物和果汁等。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中医认为过食较冷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因此应限制食用冷饮和冷食。
2. 睡眠保健:良好的睡眠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在晚间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睡眠时间,保证其充足的休息。
在0到3个月的宝宝中,一天需要大约1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可分为几次短暂的睡眠,3到6个月的宝宝则可逐渐缩短睡眠时间,每天需要大约14个小时的睡眠。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室温适宜、床铺干燥,避免使用过多的床上用品。
此外,中医认为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睡眠过多影响晚上睡眠。
3.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适当的穴位按摩有益于婴幼儿的健康。
对于0到36个月的宝宝来说,中医饮食养生中的"推拿"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婴儿的手掌、足底和头部等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婴儿的消化和正常生长。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家长要使用适量的力度,注意保持手的干净和温暖,确保按摩的频率和时间适宜。
4. 中药保健:中医药在儿科保健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0到36个月的儿童出现一些常见的小病小痛时,家长可以考虑使用中医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比如,在婴儿断奶时容易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调理。
另外,中医还强调体质的调养,通过对宝宝的体质进行判读,可进行相应的中药调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社区0到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儿童健康管理是社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0到36个月的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儿童身体健康和良好发展,社区应建立儿童健康管理规范,提供全面、持续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社区0到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医疗机构应建立每位儿童的健康档案。
档案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出生史、家族史、生长发育情况、接种疫苗情况、体格检查记录等。
医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和更新儿童的相关信息,并做好保密工作。
二、定期体格检查社区应定期进行儿童体格检查,推荐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
体格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视力、听力等项目,以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进行乳房、生殖器官等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三、科学喂养指导社区医务人员应给予儿童家长科学的喂养指导。
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合适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方法。
并给予膳食搭配、添加辅食、断奶等相关信息,帮助家长做好儿童的营养补充和饮食管理。
四、疫苗接种计划社区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制定儿童疫苗接种计划,并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医务人员应向家长详细介绍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途径和注意事项,并及时记录接种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如早产儿、免疫缺陷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接种计划。
五、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社区医务人员应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提供早期干预。
通过观察、询问和评估,判断儿童在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水平,并针对问题提供相应的训练和干预。
及早发现和干预发育障碍,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发育结果。
六、常见疾病预防和常识宣传社区医务人员应向儿童家长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常识,如感冒、腹泻、中耳炎等。
指导家长掌握合理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勤洗手等。
并提醒家长及时就诊和处理常见病,避免症状加重或引发并发症。
七、心理与行为发展引导社区医务人员应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引导。
《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一、为了让每个孩子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为指导家长、抚养者和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工作者科学地开展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工作,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机构对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指导水平,为0到36月儿童提供早期发展指导服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特制订《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是建立在国内外对0到36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发展指导研究的基础上,依据0到36月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
三、《指南》为人口计生系统实施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提供指导,也可为家庭科学育儿提供参考。
四、0到36月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一)顺应原则尊重0到36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关注儿童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创设适宜的环境,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
(二)关爱原则重视儿童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赋予亲情和关爱,尊重儿童的意愿,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
(三)生活原则在儿童早期发展实践中,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价值的指导内容,将指导贯穿在一日生活之中,丰富儿童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原则提供安全、可操作、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活动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特点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五)融合原则0到36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和养育工作放在首位。
保育与指导工作应紧密结合,做到以保为主,保中有教,保教合一;指导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
(六)差异原则重视0到36月儿童在生长与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关注多元智能,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指导,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0-36个月婴幼儿语音发展阶段指南英文版0-36 Month Infant and Toddler Speech Development Stage GuideInfancy is a crucial period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From the moment they are born, babies are already absorbing the sounds and rhythms of the language spoken around them. As they grow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speech also progresses. In this guide, we will explore the various stages of speech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from birth to 36 months.0-6 Months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life, babies are primarily focused on listening and learning the sound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They begin to coo and babble, imitating the sounds they hear around them. By the end of this period, most babies can recognize their own name and respond to familiar voices.7-12 MonthsBetween 7 and 12 months, babies start to experiment with more complex sounds and syllables. They may begin to say simple words like "mama" or "dada" and understand basic commands. They also start to use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o communicate their needs and wants.13-18 MonthsBy 13-18 months, toddlers are expanding their vocabulary and can say several words. They may start to combine words to form simple sentences like "more milk" or "big dog." They also begin to understand simple questions and directions, although their speech may still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for those outside of their immediate family.19-24 MonthsAt 19-24 months, toddlers are rapidly expand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 They can now say more words and use simple phras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ey also start to use pronouns like "I" and "you" and can follow two-step commands. Their speech becomes clearer, and they may start to engage in simple conversations with others.25-30 MonthsBetween 25 and 30 months, toddlers continue to refine their language skills. They can now speak in longer sentences and use more complex vocabulary. They start to ask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more elaborate conversations.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improves significantly during this period.31-36 MonthsBy the age of 31-36 months, toddlers have developed a wide vocabulary and can speak in full sentences. They can tell simple stories,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more detailed conversations with others. Their speech is now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they can express themselves effectively.In conclusion, the first 36 months of a child's life are crucial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By understandi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speech development and providing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 parents and caregivers can help their infants and toddlers reach important milestone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0-36个月婴幼儿语音发展阶段指南婴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年龄阶段体重、身长发育表(0-12个月)
各年龄阶段体重、身长发育表
各年龄阶段体重、身长发育表
备注: 体重计算
0-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6+月龄*0.25
备注: 身高计算(0-12个月=平均增加25CM)
备注:4-10个月为乳牙萌出的时间,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各年龄阶段体重、身长发育表
12-24个月宝宝
身高:12-24个月=平均增加10CM
各年龄阶段体重、身长发育表
体重:2岁-青春期=年龄*2+8 身高: 2-12岁=年龄*7+75CM
附注:
语言发育歌诀:“一哭、二笑、三咿呀、六认生熟、七爸妈,九懂再见、十模仿,一周岁后把话讲”
附注: 运动发育歌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站,一岁能走会说话”。
0-36个月儿童健康服务记录表 主讲人: 郝改清 冯晓丽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一般是7天、14天、28天进行访视。
新生儿是指出生28天以
内的儿童。
1、 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亲的信息必须填写完整,并询问母亲妊娠
时的疾病情况、助产机构名称、出生时的情况按选择项目填写。
2、 出生孕周______周(看产妇的孕产妇手册)填写方法:先填孕妇怀孕的周数,再加天数,
7天为一周,小于7天填写天数。
3、 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按胎儿生后1分钟APgar 评分判断。
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
分。
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中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5分钟内评分判断结果多与预后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5、 听力筛查不能开展,填(3)
6、 新生儿出生体重_____kg (公斤),出生身长____cm (厘米)(体检表介绍)
7、 体温:正常:36.0-37.0℃
呼吸频率:40-50次/分(新生儿40-50次/分,1岁内30-40次/分,1-3岁20-30次/分,4-7岁20-25次/分)
脉率:120-160次/分钟
8、 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如下图
记录方法如:1.5x1.5cm -
前囟,新生儿出生时约1.0-2.0cm ,不写单数;1-1.5岁闭合;最迟不超过1.5岁。
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脑积水。
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
9、 眼、耳、鼻、口腔、心肺、腹部、四肢活动度、颈部包块、皮肤、肛门、外生殖器、脊
柱、脐带,逐项检查填相应顺序号。
若有异常填异常情况,并填序号。
10、转诊:填顺序号,若有转诊必须将原因、机构科室填相应表格
11、指导:填1、2、3、4
12、访视日期、下次随访日期、地点、本次随访医生签字,均要填写完整。
二、1岁以内、1-2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1、体检时间分别在:满月、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30月。
若有方格内画横线表示此项不填。
2、体重、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都是卧位测量身长>
(此项标准评价为中等,低于此标准为下等,高于此标准为上等。
)
3、出牙数(颗):婴幼儿从4个月-10个月开始出牙,1岁以内6-8颗,2岁以内18-20颗,乳牙共20颗,10个月不出牙为先天性缺钙。
4、户外活动_______小时/日:
婴幼儿期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
5、服用维生素D_______IU/日:<为了预防佝偻病,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基础,新筛是早诊断的手段,3-28天了解新生儿是否进行新筛。
新生儿筛查工作是指:A苯丙酮尿症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补充V-D的范围是3岁以内婴幼儿,小儿经常户外活动晒太阳,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较弱,故冬春季易患佝偻病。
新生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或冬春季出生的婴儿可进行预防佝偻病指导,从生后2周-1月开始每日口服400-800IU,连续服用;3个月以后逐渐减量,1岁后停用。
如果钙剂类乳品有含维生素D的就不必要另外添加,以防V-D过量服用导致意外中毒。
注意:钙、V-D建议在吃奶后半小时服用,以利于吸收。
6、发育评估以体重、身长、面色、囟门闭合进行综合评估,符合要求为通过,有一项不达标为不过。
7、两次随访问患病情况:指从上次随访至本次随访期间的患病情况。
无则填1,有则填2,如填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各项病名。
如在上级医院治疗需在转诊内填写原因、机构及科室。
三、3岁儿童健康检查:
1、体重单位改为kg(公斤)。
2、体格发育评价:以体重、身长对比标准各项进行评价
低体重为低于标准体重,消瘦为低体重与正常范围之间的体重,发育迟缓为体重、身长均不达标,肥胖为体重高于标准值的体重。
3、体格检查同1岁以上儿童
4、发育评估:以体格检查项目为标准①行为: 正常为通过,填1;有一项为不正常为不过,填2;②社交: 能与人交往为通过,填1;反应迟钝为不过,填2.
5、幼儿期患病情况:是1-3岁期间发病情况的总结,有什么病填什么
6、过敏史:如吃鸡蛋就呕吐、腹泻、皮肤潮红、开花季节闻花气喘等情况或药物过敏,按实际过敏情况填写
7、转诊:2-3岁期间转诊的情况(同1岁)
附件:
1、高危孕产妇因素:⑴年龄<18岁,或≥35岁⑵身高≤1.45米⑶自然流产≥2次;早
产史≥2次⑷难产史⑸巨大儿分娩史⑹贫血<60g-100g/L>⑺心脏病⑻糖尿病⑼乙肝
病毒携带者⑽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⑾高血压⑿慢性肾炎⒀艾滋病,梅毒,淋病⒁
畸形骨盆⒂臀位、横位⒃羊水过多或过少⒄子痫⒅胎心<100次/分,≥160次/分⒆
多胎
2、体弱儿管理:
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
①早产儿(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多胎儿;过期产
儿(胎龄≥42周);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有出生窒息史儿;难产及手
术产儿;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儿;母孕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中度及中度以上贫血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新生儿;生母呆、傻、盲、聋的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
在新生儿期以后为体弱儿
管理。
②Ⅱ°及Ⅱ°以上的佝偻病患儿
③中度及中度以上的贫血患儿
④反复感染儿(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哮喘病、先心病
⑤营养不良患儿
⑥生长监测中体重连续3次或3次以上不增或下降的婴幼儿
3、叶酸发放服用范围及要求:
①孕前三个月至孕后三个月,剂量为每日1片(0.4mg)
②叶酸高危人群的正确认识及发放:
叶酸高危人群:指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畸形的妇女和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的妇女,
每人每日剂量为4mg。
③每瓶叶酸发放后都应按311模式进行随访
311模式:3天随访2次,1周随访1次,1月随访1次,每月必须上报两渡中
心卫生院妇幼科各村的领取花名、服用花名及各种登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