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雷达在降水测量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46.34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预测和预警恶劣天气引言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准确预测和及时预警恶劣天气,科学家和气象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改进天气预测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预警恶劣天气。
1. 天气观测1.1 气象站观测气象站是最常见的天气观测设施之一。
它们通过安装在地面或高空的仪器来监测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数据。
这些数据对预测天气非常重要。
1.2 卫星观测卫星观测系统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天气图像。
卫星通过携带各种传感器来监测云层、降水和气候变化等信息。
这些观测数据对于预测恶劣天气非常有帮助。
2. 气象模型气象模型是一种使用数学和物理方程来模拟和预测天气现象的工具。
这些模型使用观测数据和计算能力来生成天气预报。
气象模型可以分为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它们可以预测未来几小时到数天的天气。
3. 天气雷达天气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和跟踪降水情况的仪器。
雷达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降水的位置、强度和类型。
天气雷达可以提供实时的降水监测,对于预测暴雨和其他降水事件非常有用。
4. 预警系统恶劣天气的预警系统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广播、短信和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向公众发布紧急天气警报。
这些预警系统通常会提供具体的预警级别和建议,帮助人们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和财产。
5. 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预测和预警恶劣天气的有力工具。
通过分析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可以获取实时的天气现象和影响。
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预测特定地区的天气模式,提高预测准确性。
6.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气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7. 天气预测的挑战和前景天气预测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数据质量、模型参数和计算力量的限制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预测恶劣天气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天气预报,揭秘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穿着、出行、房屋建筑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天气又是一个变化莫测的存在,有时候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助。
正因为如此,天气预报就应运而生了。
天气预报通过对大气变化的观测与分析,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使我们能够提前作出相应的安排。
本文将揭秘天气预报的工作原理,让我们一起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的意义天气预报不仅对个人生活有重要意义,对于农业、交通、航空、能源等行业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我们决定今天是否出门、穿什么衣服;对于农民来说,它能帮助他们安排种植、灌溉等农作业;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它能帮助他们决定是否起飞、如何进行航线规划;对于能源公司来说,它能帮助他们做出用电量调整的决策。
可见,一个准确的天气预报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天气预报的数据来源要准确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首先需要大量的气象数据作为基础。
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站观测气象站是最基础的气象观测单位,它们散布在各地,负责观测和记录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的基础,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气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各地的天气状况。
2.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的技术,它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的气象信息。
卫星通过测量地表温度、云的形状和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等,提供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整体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数据。
3.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对降水进行探测的装置,通过发射雷达波束,测量降水的强度和分布。
它能够精确地探测到降雨的情况,为天气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都市天气监测系统都市天气监测系统是一种城市环境观测系统,通过布设在城市各处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的气象变化。
这些传感器能够测量温度、湿度、风速、雾霾程度等,为城市天气预报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与注意事项气象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观测工具,通过测量和探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可以帮助预测天气变化和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
然而,想要正确地利用气象雷达进行测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取合适的天气条件。
通常情况下,雨天和雷暴天气是进行雷达测绘的最佳时机。
这些天气条件下,云层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相对较为集中和明显,利于雷达探测和测绘。
此外,还需要确保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调试,以保证准确的测绘数据。
其次,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雷达扫描策略。
雷达扫描策略是指雷达设备在观测期间的运行模式和参数设置。
一般来说,雷达可以选择水平扫描或垂直扫描,也可以进行组合扫描。
水平扫描主要用于观测大面积的天气系统,而垂直扫描则适用于观测局部区域内的降水和气象现象。
组合扫描则可以同时获取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测绘数据,提高测绘精度。
此外,雷达测绘还需要考虑雷达波束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波束分辨率是指雷达波束在空间中的分辨能力,即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尺寸的降水颗粒。
通常情况下,波束分辨率越小,雷达的测绘精度越高。
然而,小波束分辨率也意味着覆盖范围较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与此同时,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考虑雷达的仰角和扫描间隔。
仰角是指雷达波束与地平面的夹角,而扫描间隔则是指雷达在不同仰角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
合理的仰角和扫描间隔可以提高雷达的测绘范围和精度,避免遗漏和重复观测。
另外,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还需要注意雷达信号的处理和解释。
雷达信号是通过接收和解码回波信号得到的,其中包含了降水的类型、强度和位置等信息。
在处理雷达信号时,需要注意降水的多普勒频移、回波衰减以及功率分布等因素,以准确地解读雷达测绘数据。
最后,气象雷达的测绘方法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数据质量控制是指对雷达测绘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异常和干扰数据,得到可靠和准确的测绘结果。
怎样预测暴雨和预警措施引言在当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其中包括暴雨。
暴雨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研究和预测暴雨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暴雨预测方法和预警措施。
暴雨预测方法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来探测降水的设备。
通过分析雷达回波的特征,可以预测降水的强度和位置。
对于暴雨的预测,气象雷达可以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
雷达回波的强度和特征可以反映降水的发展趋势,如暴雨云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跟踪雷达回波的移动,可以预测暴雨的路径和时间。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方程和观测数据的数学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大气运动和天气现象。
通过输入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模型可以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对于暴雨的预测,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可以模拟大气中的湍流和降水发生的过程。
通过分析模型输出的降水预报,可以了解暴雨的可能性和强度。
卫星观测卫星观测是一种通过卫星传感器测量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物理量的方法。
对于暴雨的预测,卫星观测可以提供大范围的降水信息,并跟踪降水云团的形成和演变。
卫星观测还可以提供有关大气环境条件和气候系统的信息,这对于预测暴雨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预警措施发布预警信息根据暴雨预测结果,气象部门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向人们提供即将发生的暴雨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应对措施,减少暴雨造成的损失。
加强监测和观测监测和观测是预测暴雨的基础。
为了提高暴雨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加强气象雷达、卫星观测和气象站的建设和运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降水和天气现象的监测,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密度。
这将为暴雨预测提供更可靠的基础数据。
加强社会防灾意识暴雨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暴雨造成的损失,需要加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对暴雨风险的认识。
第 4 期 2012 年 8 月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NO.4 Aug.,2012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及雨洪应用研究进展陈垚森 1,任启伟 2,徐会军3(1.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10;2. 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5;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摘 要:多普勒天气雷达具有测量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可获得大面积定量降水数据,具有较好的时空代表性。
基于国内外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资料的应用研究成果,从雷达数据质量控制、联合雨量计校正、耦合天气雷达的应用等方面,对应用研究进展与最新动态进行综述。
结果表明,虽然当前雷达探测降雨的精度仍较低,应用深度也不够,但是随着应用研究的深入,雷达将不断实现其具有的强大优势。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雷达估测降水;雨洪;数据质量控制;联合雨量计校正;雷达耦合应用中图分类号:TN959.4;P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05(2012)04-0010-08收稿日期:2012-06-27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1022)作者简介:陈垚森(1987-),男,福建安溪人,硕士,主要从事 GIS/RS 应用及多普勒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研究。
0 引言定量估测降水一直是天气雷达应用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雷达技术开始在气象部门应用,至今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雷达估测降水发展非常迅速。
1959 年Battan [1] 首次提出雷达气象学概念,并对那一时期雷达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作了概述。
由此,多普勒天气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逐步发展成为专门学科。
在天气雷达应用研究的早期,就发现雷达估测降水的潜力,并对联合雨量计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进行了大量研究 [2]。
第六部份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点;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第一章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份和功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要紧部份组成:雷达数据搜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处置器(PUP )。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碰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途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缘故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份能量被散射,另一部份能量被吸收而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散布的不均匀性(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途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2/3730/776.0T e T P N +=波束直线传播波束向上弯曲波束向下弯曲000=><dz dN dzdN dzdN三、了解雷达气象方程其中Pr 表示雷达接收功率,Z 为雷达反射率,r 为目标物距雷达的距离。
Pt 表示雷达发射功率,h 为雷达照射深度,G 为天线增益,θ、φ表示水平和垂直波宽,λ表示雷达波长,K 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 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PRF, c 为光速,PRF 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识别错误。
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可是可估量它的正确位置)。
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 )之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
换句话说,当目标物位于Rmax 之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 之内的某个位置,咱们称之为‘距离折叠’。
天气雷达在降水测量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
2018-08-06T09:59:11.117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3期 作者: 杨海平
[导读] 摘要: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
粒子后向散射回雷达天线。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
降水或云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
摘要: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粒子
后向散射回雷达天线。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降水
或云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
关键词:电磁波、降水粒子 、遥感
1
雷达降水测量原理
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粒子后向散
射回雷达天线。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降水或云的
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依照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发射与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就可计算得出目标物到雷达的直线距离;再
通过雷达天线扫描转动经过的方位角和雷达天线仰角以及目标物至雷达的距离,依此可以计算出目标物在空间中位置。还可以对返回的电
磁波信号强度进行测量,用雷达气象方程式来计算出目标物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针对降水粒子时,可以将气象方程式简化为如下的样
式:
公式中:是指被接收到的平均功率;C是由雷达本身影响决定的雷达方程常数,它与雷达机的发射功率、发射波长、雷达天线增益、发
射波束宽度等固定参数有关;是降水粒子相态的构造函数,同降水粒子的介电常数有关,通常情况下水的数值是
0.93,冰的是0.18;r是被
探测物到雷达的距离;
Z是被探测物的雷达反射因子,相当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累加和数,表示为,常以为基准的分贝表
示,记为
dBz,可以应用气象雷达方程式根据平均接收功率求取。因为降水粒子的直径不是均一性分布,在实际使用场景中通常用它的一般
形式:
公式中A和b为经验常数,根据降水类型和地理环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在各种已知的Z~R关系式中,A在16.6~730范围内浮动,b在
1.16
~2.87范围内浮动。所以,测定出降水团的反射率因子Z,就可以计算出降水强度R和它的分布。
2
雷达测量降水应用介绍
天气雷达自其出现以来,估测降水量一直是它的重要应用目的。按照不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雷达估算降水量的方法大体上可
以分成
2类:一类是通过雨量计单点上的精确测量结合雷达估测降水的强度;一类是直接使用Z和R的关系来计算降水强度和估算降水分
布。前面一种适合在短时场景中应用,后面一种更加适合在长时段气候场景中应用。
结合雷达与雨量计共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基于对雨量计在单点上精确测量降水的认知,校准雨量计可以尽可能缩小雷达和雨量计在
观测站点上测量的误差,用客观分析方法在空间中提出校准场,以此进一步得到一个降水分析场。
Brandes(1975)引入“Barnes客观分析
法
”估算降水量,Kiostinen和Puhakka通过加入距离因子对Brandes的方法进行了改进,Coller提出了科学的分区域校准方法,引入了与降水
类型相关的校准因子。在国内,气象局组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也大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方法,一样的提供了雨量计测量值的参数输入接
口,用于拟合反演计算出本地最佳的雷达方程经验系数,这一算法也可以不断进化完善。
另一个方法是使用雷达回波的统计学特征和降水之间直接建立函数关系,这样就能避免使用雨量站资料,这种方法在缺少地面观测
站或者进行大规模气候研究时很有帮助。早在几十年以前,
Byers就知道在对流风暴体积和它的降水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大于某各阈值
的雷达回波面积和面积平均雨强有很强的相关特性。
Resonfeld经过对该阈值与强度分布的敏感性分析后认为深对流云系造成了更强的降
水,对应一个大的阈值和斜率,也告知了按照回波顶高不同的分类统计可以获得更好的相关性,就这样产生了新算法
“HART法”。Cheng等
使用英国雷达网对锋面降水而不单单是对流性降水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改进了这一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仅从大于某个阈值的降水局部面
积比率就可以计算出面平均雨强,这对卫星估算降水有很大借鉴意义。
不论使用哪种降水估算方法,降低估算误差是同一个追求目标,也是天气雷达在灾害性天气探测预报中的关键所在。为了削减它的
误差影响,需要逐一地消除各个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一方面订正
ZR关系式。另一方面提高雷达性能来探测收集更多云的物理信息。这样
双极化偏振雷达就出现了,它除了能获得云雨团中强度信息外还能探测到云雨粒子的相态信息。因此,双极化偏振雷达可以用来确定雨滴
谱,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区域降雨量的测量能力和改进预警预报能力。
3
天气雷达降水探测展望
传统的大暴雨监测预报依靠的是在关键观测点和集水区布设稠密的雨量计站网估计降水分布,这种方式存在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1、
经济效益问题。雨量计只能在点上精确测量降水,降水是具有高度空间分布特性的物理量,因此,一个雨量计所能代表的区域是非常有限
的,要准确测量一个区域内的降水分布情况是必须布设非常密集的雨量计站点网,目前在实际操作上还不现实;
2、维护维修问题。即使在
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和城市,虽然人员支援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不是问题,但也很难做到及时维护维修所有雨量计,更何况是那些人口密
度低、技术人员数量欠缺的地方特别是在郊区、海上、山区等,雨量计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都是相当的困难;
3、工作效益问题。雨量测量站
大致有人工站和自动站两种,人工站存在的人员读数误差,自动站存在的因为未及时保养维护产生的计量误差,以及将所有雨量测量站的
数据及时传送到地区内的统计中心的网络建设等等的问题。
与传统的雨量计站网方式估测降水分布不同,遥感方式估测降水分布可以实时的连续的监控广大地区范围里的降水情况分布,不论是
在经济效益、维护难度还是工作效率上都很大的好于雨量计布设站网的方式,所以,遥感方式估测降水量在大暴雨观测预报中会有可以预
估的较好应用前景,特别是指雷达估测降水,一直以来都是灾害性天气现象观测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比较于进行降水的测量,利用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短时降水预测预报的水平提高的就慢了。目前在这方面提升预报水平的方法有,一
种是
“多种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即在应用雷达资料的同时将之和自动观测站资料、雨量计资料、气象卫星、探空观测资料和模式输出的成
果等综合集成并且加入人的预报经验与之融合,采用人机深度交互的方式产生终端预报产品。二是雷达资料与科学数值模型的组合,使用
中尺度的数值模式与雷达资料的互相作用成为的应用,模式输出种类的雷达外推方法一定会高效地在各方面提高短时预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柏 《天气雷达及其应用》 气象出版社;
[2]
焦中生 沈超玲 张云 《气象雷达原理》 气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