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穿刺及活检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9
淋巴结活检穿刺的注意事项淋巴结活检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明确诊断或排除淋巴结疾病。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以下是淋巴结活检穿刺的注意事项:1.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在进行淋巴结活检穿刺之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手术史、过敏史以及药物过敏情况等。
这样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淋巴结活检穿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组织检查:在进行淋巴结活检穿刺之前,医生应对淋巴结进行仔细触诊和超声检查,以确定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外部特征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获取淋巴结组织,并避免误伤周围结构。
3. 术前准备:在活检穿刺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对相关部位进行消毒,准备必要的穿刺设备和药物等。
此外,在术前还需要告知患者有关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不适感等。
4. 无菌操作:淋巴结活检穿刺是一种无菌操作,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面罩、帽子和无菌巾等,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局部麻醉:淋巴结活检穿刺前常常需要进行局部麻醉。
医生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在操作前确保患者的麻醉效果达到预期。
6. 注意穿刺位置:医生在进行淋巴结活检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
这通常需要通过超声和触诊等手段来确定淋巴结的准确位置,以避免误伤周围血管和神经。
7. 控制出血:淋巴结活检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出血。
医生应该通过适当的方法控制和处理出血,以避免血液积聚且影响手术视野。
8. 适当穿刺角度和深度:医生在进行淋巴结活检穿刺时,应选择适当的穿刺角度和深度。
这有助于准确获取淋巴结组织,并降低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9. 观察与处理并发症:淋巴结活检穿刺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疼痛和皮肤损伤等。
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后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10. 术后护理:淋巴结活检穿刺后,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淋巴结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吧,我们的淋巴结如果出现了问题,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相信大家对于淋巴结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吧,我们的淋巴结如果出现了问题,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淋巴结的健康,一旦发现淋巴结出现问题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
淋巴结的疾病,用望诊和触诊可查知淋巴结表面皮肤的色泽和紧张度、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淋巴结的性状以及有无压痛,并结合肿大的速度以及全身症状,再参考血象和血清蛋白的变化,大致可以得出相当准确的诊断。
但是,一般地说,为了确诊常常需要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
1.淋巴结穿刺取得抽出液制作出涂片细胞学或病原学检可以协助诊断导致淋巴结肿大的有关疾病,如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虫),结核病及白血病、淋巴瘤、恶组、转移癌等。
2.操作步骤:选择适于穿刺的肿大的淋巴结→常规消毒皮肤及术者手指→用左手示指及姆指固定淋巴结→右手用18-19号针头干燥注射器针状沿淋巴结长轴刺入淋巴结内→边拨针边用力抽吸→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抽吸血液,喷到涂片上制成均匀玻片,染色镜检→术后盖以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3.注意事项:①最好在髂前穿刺,以免脂质过多,影响涂片②若未能抽出吸出物,可将针头在不同方向连续穿刺③注意选择较大淋巴结,且远离大血管④涂片前注意抽出物的性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淋巴结穿刺与活检术的护理操作规程一、淋巴结穿刺术淋巴结分布于全身各部位,许多原因可使淋巴结肿大,如感染(细菌、病毒、真菌、丝虫)、结核病、造血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等。
淋巴结穿刺取得抽出液,以其制作涂片做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可协助上述疾病的诊断。
(一)方法(1)选择适合穿刺的部位,一般取肿大较明显的淋巴结。
(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和术者手指。
(3)术者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淋巴结,右手持10mL 干燥注射器将针头直接刺入淋巴结内,深度依淋巴结大小而定,然后边拔针边用力抽吸,利用空针内的负压将淋巴结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吸出。
(4)固定注射器内栓,拔出针头后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的抽出液喷射到玻璃片上制成均匀涂片,染色镜检。
(5)术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
(二)注意事项(1)最好在饭前刺,以免抽出物中含脂质过多,影响染色。
(2)若未能获得抽出物,可将针头再由原穿刺点刺入,并在不同方向连续刺,抽吸数次,直到取得抽出物为止。
(3)注意选择易于固定的部位,淋巴结不宜过小,且应远离大血管。
(4)在制作涂片之前要注意抽出物的外观性状。
一般炎症抽出液呈微黄色,结核病变可见干酪样物,结核性脓液呈黄绿色或乌灰色黏稠状液体。
二、淋巴结活检术淋巴结的疾病,用望诊和触诊可查知淋巴结表面皮肤的色泽和紧张度、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淋巴结的性状以及有无压痛,并结合肿大的速度以及全身症状,再参考血象和血清蛋白的变化,大致可以得出相当准确的诊断。
但是,一般来说,为了确诊常常需要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活检是采取有创伤的方法取到淋巴结组织做病理检查。
取到淋巴结组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淋巴结穿刺术;②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不会激发其他淋巴器官引起异常;如果切除的淋巴结是正常的,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
1.淋巴结穿刺术如下所述。
(1)淋巴结穿刺取得抽出液制作出涂片进行细胞学或病原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导致淋巴结肿大的有关疾病,如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虫)、结核病及白血病、淋巴瘤、恶组、转移癌等。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你了解吗?淋巴结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人体中淋巴结约为600-700个,每一组淋巴结接受一定部位的淋巴液,维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浅表淋巴结肿大困扰着许多患者的生活,针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手段,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浅表淋巴结肿大?正常的浅表淋巴结较小,直径在1cm以内,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且与毗邻组织粘连在一起。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结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可以发现。
该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就诊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2.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有哪些?(1)感染。
急性感染多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例如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慢性感染则是细菌、真菌、衣原体、丝虫病、性病造成的,例如淋巴结结核,常发生在颈部的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发病后患者出现低热、消瘦、咳嗽、乏力等症状,少数会形成脓肿。
(2)肿瘤。
一是恶性淋巴瘤,典型代表是Hodgkin病。
二是白血病,包括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三是浆细胞肿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四是肿瘤转移,主要是胃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转移所致。
(3)反应性增生。
常见如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例如结节病、脂质沉积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3.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价值目前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种,但都不能确定肿大淋巴结的性质。
随着介入超声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成为鉴别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质的重要方法,是非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最佳方法。
对于不能确定原发灶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可为寻找原发肿瘤提供依据;对于已知原发病灶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肿瘤分型、分级、分期,为临床诊疗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霍奇金淋巴瘤ppt演示课件•霍奇金淋巴瘤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教育与家庭护理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CONTENTS01霍奇金淋巴瘤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EB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和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是重要环节。
流行病学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群。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发病率存在地域差异。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等是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地域分布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症状。
分型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霍奇金淋巴瘤可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其中,CHL又可根据细胞形态和背景细胞的不同进一步分为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富于淋巴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减少型四个亚型。
02诊断方法与标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数量。
030201对于骨骼受累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X 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破坏累及椎骨、肋骨、骨盆等。
X 线检查可发现纵隔、腹膜后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等器官的受累情况。
CT 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MRI 检查可发现颅内或脊髓内的病变。
MRI 检查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肿大的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霍奇金淋巴瘤的金标准。
淋巴结活检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特定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淋巴结穿刺注意事项
淋巴结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获取淋巴结内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在进行淋巴结穿刺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术前准备:在进行淋巴结穿刺前,需要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
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评估是否有禁忌症或需要调整药物治疗。
2. 术前禁食:一般来说,淋巴结穿刺术前需要禁食6-8小时,以避免术中的呕吐。
3. 术前洗净:术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术中监测:在穿刺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超声引导或触诊来确定淋巴结的位置。
此外,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状况。
5. 术后观察:穿刺完成后,需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肿胀或有其他异常症状。
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6. 术后休息:穿刺后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起,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7. 术后注意饮食:术后可以适量进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穿刺部位。
8. 术后随访:术后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总之,在进行淋巴结穿刺前,需要向医生了解术前准备事项,并在术后做好伤口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穿刺过程的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