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4.92 KB
- 文档页数:2
综 述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更新与进展罗中元,蔡华勤(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2260) 摘 要: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大约有1/3~1/2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最终发展为成年性哮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和炎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已有不少新发现。
本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小儿;哮喘;治疗;更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1821072021 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观点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我国近2000万人、全世界约1.5亿人罹患此病。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儿童发病率3%~7%。
过去认为哮喘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在治疗上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
而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
除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参与外,目前认为T H亚群(Th1、Th2)的平衡失调、遗传基因、上皮细胞分泌的转录因子(核因子NF2K B、激活蛋白AP21)与细胞因子[1](白介素213、调节激活正常T细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 TES、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 otax2 in、IL29、IL212、IL216、IL218等[2])、细胞程序性凋亡,反义核酸以及共刺激因子等在气道的慢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气道上皮细胞遭到破坏,引起气道高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因而在治疗上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方法。
现笔者就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简单探讨。
2 治疗新动向2.1 抗感染药物2.1.1 糖皮质激素 激素是治疗急性严重哮喘、慢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白三烯(L T)和前列腺素(P G)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等。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17期丹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进展齐蕊涵1,张洪春2,李尤佳3,邵良碧3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3衢州市康德呼吸健康研究院摘要: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自古即有瘀血乘肺致喘的理论基础,丹参是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中。
近年来,现代现,丹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体现在的节,主要与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气道慢性炎症、抑制气道重塑及免疫调节等有关,这为其临床应用理。
关键词:丹参;支气管;血液流变学;气道慢性;气道;免疫调节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17.029中图分类号:R974;R5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17-0097-04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性,伴逆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长期的气道慢性,可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其临床为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咳、气急、胸闷等,自或凌晨发作,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支气管属于中“哮”范畴,系宿痰伏肺,因素赋异常,自饮食、情志、诱因的反作性痰鸣气喘[2]。
中即肺致的理基础,近年来从治日益受视。
上世纪80代,国广祥就曾提出痰瘀伏肺为“夙根”的观点;此后,瘀血致的病因病机被不断丰。
丹参味苦,性寒,为常用的活中药,也是从治的常用药。
本文从现代的角度,对丹参治疗支气管的机制作述,为临床治疗定的理论基础。
1丹参与血液流变支气管作时,由多种炎性细胞入血的一些物质(组胺、腺昔、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由基、溶酶体酶、前列腺素、蛋白、缓激肽)以及缺氧均会导致血管平及气管平收,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能失调,血小板聚集,血液黏滞性升高,红细胞聚集增加⑶。
血栓素B2(TXB2)为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的主代谢产物,自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气道平收。
在气道,TXB2能促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收缩、黏膜水肿而引起哮[4]。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进展近年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临床诊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目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及其诊疗进展,以期更好地保障儿童健康。
一、肺炎及其诊疗进展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在诊断方面,传统的临床症状较为主观,而影像学检查则更客观直观。
近年来,随着胸部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炎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可以通过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来确定病原体类型,从而确立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支气管哮喘及其诊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诊疗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主要是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评估患儿肺功能的状态,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外,还引入了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特点,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三、肺结核及其诊疗进展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近年来,结核菌的耐药性及变异性增加,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针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例如,引入了新的结核菌感染诊断试剂盒,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更早地发现感染。
对于耐药性结核菌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诊疗进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之一,其诊疗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传统上主要靠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但不适用于所有患儿。
近年来,引入了可穿戴式呼吸检测设备,通过记录睡眠时的呼吸信号,可以更方便、准确地诊断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