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拟祛湿降压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自拟祛湿降压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自拟祛湿降压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自拟方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45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870246.html, 自拟方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45例 作者:蔡悦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7期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胸痹痰瘀互结证的患者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患者 45例,对照组患者 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及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 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汤剂口服。疗程为 2周。分别于疗程结束后观察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8 %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胸痹;痰瘀互结证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胸闷胸痛,呼吸欠 畅,喘息不得卧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所指的冠心病心绞痛。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辩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所纳入病例均具有胸痹主症,符合中医胸痹痰瘀互结证诊断及冠心病心绞痛诊断。 1. 2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院 2010年 3月~2012年12月中医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9~73岁,平均58岁,对照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6~71岁,平均5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心绞痛严重程度及血脂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 3 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四格表资料Fisher 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采用西医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硝酸酯类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同时应用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以及调脂(辛伐他汀)等治疗, 2周为一个疗程。 2. 2 治疗组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汤剂口服,药物组成:藿香10 g,佩兰10 g,降香15 g,五灵脂15 g,延胡索15 g,丹参30 g,枳壳 10 g,陈皮10 g,茯苓15 g,甘草15 g,三七3 g,太子参20 g。水煎取汁300 ml, 1剂/d,分2次口服。2周为一个疗程。

高血压中医

1 中医对高血压病名的认识 在中医学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大部分医家认为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袁敬柏[1]收集了71位医家高血压诊疗经验的文章90篇进行分析,其中大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占88.7%,其次为“头痛”,占77.4%。 眩晕最初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病位在巓顶,且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气正纪大论》提出:“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说明眩晕与肝密切相关,肝郁木滞,气血不畅则眩晕,这也是对眩晕病位的最初阐述。《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认为风火相动致眩。《灵枢·13问篇》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卫气》言:“上虚则眩。”进一步阐述了眩晕的病机。 “头痛”最初出现在《内经》:《素问·风论》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被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描述了其临床特点,认为外感与内伤是头痛的主要病因。李东垣《东垣十书》遵从《内经》,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而且进一步将头痛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2 病因病机 眩晕在《内经》中被称为“眩冒”,病位在巓顶,病机为因虚致眩,风火相

动致眩。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张仲景认为,眩晕是过食肥甘厚味,使痰浊内阻,水饮上犯所致,提出了痰饮致眩的观点。宋代严用和于《济生方》中论述此病病机为:“肝风上攻,必致眩晕,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及其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痰,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眉棱骨痛……”提出六淫、七情致眩。《丹溪心法》中云:“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景岳全书》中发扬了这一理论。杨仁斋云:“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提出了血瘀致眩观点。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医家认为,眩晕与体虚有关,《诸病源候论》曰:“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故成眩也。”《景岳全书》言:“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综上所述,古代医家认为眩晕病的病因可归为风火痰虚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头部,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表现为在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虚中挟实,或以实为主,实中带虚等。 张文涛[2]认为,高血压病因实证为:气滞、血瘀、痰浊、水湿、风、寒、火、便秘、食积,虚证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肺虚、肾虚、肝虚、心虚。实证是有形或无形之邪阻滞于精遂脉道,气血逆乱壅滞而使血压升高,虚证则是气血阴阳亏虚时,血脉拘急来维持正常运行,又能减少阴阳耗损,所以血压升高。朱其恩等[3]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危险因素有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饮酒、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等,还与寒冷的地理环境有关,且认

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60例临床观察

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服化痰活血方汤剂,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连续治疗4w,观察化痰活血方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化痰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患者治疗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化痰活血方;痰瘀互结;高血压前期;临床观察 高血压前期是由JNC-7指南提出的,血压水平在收缩压(SBP)120~139/舒张压(DBP)80~89mmH范围内,是临床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亟待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前期,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3年2月~8月就诊于我科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8.8±6.8)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39.2±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1.2.1.1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依据JNC-7指南制定,即收缩压(SBP)120~139/舒张压(DBP)80~89mmH。 1.2.1.2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1] 主症:头重或痛。次症:头重如裹或头痛如刺,胸脘痞闷,胸痛心悸,纳呆呕恶,身重困倦,手足麻木。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主症具备一项,次症具备两项,并结合舌脉。 1.2.1.3症状改善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2]。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加服化痰活血方汤剂,组方如下: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当归20g、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5g、甘草6g,水煎30min,早晚分服,1剂/d。连续观察4w,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临床症状。 1.2.3统计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高血压自然降压种方法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少吃盐。发表在2008年8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对1.1万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引发高血压的众多因素中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和死亡;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每日食盐超6克,高血压找上你。 减压。多项研究表明,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听音乐放松30分钟,可以降低血压。 限酒。 专家建议,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研究表明,当长期大量饮酒者限制酒精摄入量时,其血压水平明显降低4 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在美国农业部制定的膳食参考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4700毫克钾,因此大多数人需要在日常饮食中补充钾。 补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 每天一斤奶。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白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蓝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血压,美国农业部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12 00毫克的钙,为此大概需要饮用500—750克牛奶。 不要小瞧马铃薯。即便是一个小马铃薯,也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地骨皮胺更可使血压降低,西红柿中也含有少量的地骨皮胺8 血糖高者选甜菊。为期一年的双盲研究发现,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是90/60-139/89,理想血压小于120/80,达到或超过140/90为高血压,130/85为高正常血压或临界高血压。 在正常范围内,血压值有年龄、性别的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血压比年轻人的高,男性的血压比女性的要高,例如100/60是年轻女性的理想血压,110/70是年轻男性的理想血压,中年男性应该达到120/80,老年人士应该是130/80,服用降压药的人士血压降至120/80为宜。高血压自然降压16种方法 方法/步骤1少吃盐。每日食盐超6克,高血压找上你。2减压。多项研究表明,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此外,有研究发现,每天听音乐放松30分钟,可以降低血压。3限酒。专家建议,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研究表明,当长期大量饮酒者限制酒精摄入量时,其血压水平明显降低。4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在美国农业部制定的膳食参考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4700毫克钾,因此大多数人需要在日常饮食中补充钾。5补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6每天一斤奶。牛奶、酸奶、奶酪、豆腐、白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蓝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血压,美国农业部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为此大概需要饮用500—750克牛奶。7不要小瞧马铃薯。即便是一个小马铃薯,也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地骨皮胺更可使血压降低,西红柿中也含有少量的地骨皮胺。8血糖高者选甜菊。为期一年的双盲研究发现,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9多吃芹菜。芹菜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放松、血管扩张,进而调节血压。坚持每天吃4根芹菜,可以使血压下降12%—14%。10多吃鱼。鲑鱼、金枪鱼、鲱鱼、鲭鱼、比目鱼等含有丰富的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欧米伽—3脂肪酸,即DHA和EPA。如果您不爱吃鱼,可食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蛋类、人造黄油或花生酱,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鱼油胶囊。11多吃核桃。核桃、亚麻籽、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压。12正确使用调料。正确使用调料,像茴香、薄荷、黑胡椒、罗勒、龙蒿、白英和藏红花等,不仅可以为食物提鲜,还可减少食盐的使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13每天一瓣蒜。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大蒜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指出,600—900毫克的大蒜粉末约含3.6—5.4毫克的大蒜素,而一瓣鲜蒜中大蒜素的含量可达5—9毫克。14多吃菠菜。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研究发现,每天至少补充1000微克叶酸的成年女性,其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低于每天补充200微克者。15广泛社交。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善交往者的血压往往比社交广泛的人高30毫米汞柱。16每天一块黑巧克力。每天一块黑巧克力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降低血压,有利心脏健康。

中医药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6-14T13:22:14.6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作者:赵欣廷 [导读] 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中期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中期的类型病 赵欣廷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市 300400 摘要: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中期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中期的类型病,本文从论述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病因机理入手,并介绍中医学在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并分析主要方法的特点,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提供用药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痰湿壅盛;高血压 引言 高血压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占高血压病患者的90%以上。高血压的病症因人而异,常见的就是头晕、头痛,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眩晕病”。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常见原发性高血压中期的类型病,中医学在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 1 病因机理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火、痰、虚、瘀”六邪,其导致肝脾肾功能失常,痰湿壅盛型高血压主要涉及到其中的痰、虚和瘀。脾虚造成湿气积聚成痰浊,生痰阻止气血运行,气血失和,出现眩晕、头痛等病症,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病发症是,可表现痰湿内阻、痰热瘀互结的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多方面的因素造成高血压的发生。当个体受到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情志刺激,可导致脏腑气血失调,在饮食方面没有节制,对于偏嗜过度,或者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胃失调,聚湿生痰。同时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劳逸过度会损伤心脾,造成心脾不足,从而气血两亏,内生痰湿。过度劳动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过度安逸会造成人体气虚,所以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不健康的。在个人体质方面,痰湿体质的人多存在肥胖症现象,肥胖症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年龄也是患疾病的一大重要因素,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气血不足、气虚、气於,所以老年人应该适当的加强身体锻炼,来保持脏腑的功能正常运行。 因此,结合古今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产生机理的认知,治疗此病因应先从健脾治脾出发,进行祛痰化痰,最终达到气血两足,阴阳平衡,进一步达到血压明显降低,以致恢复正常。 2 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从根本上对人体体质进行调节,帮助人体恢复阴阳平衡。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有很多的方法,有中医疗法,还有西医疗法,也有二者联合使用的,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医学心语》卷四中写道有“湿痰壅遏者,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可见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从古至今祛痰化风,健脾祛风之功效。王磊[1]利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壅盛型高血压,不仅可以降压,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袁瑞华[2]在利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时发现,它可有效改善临床患者病症,同时还具有很好的调脂作用。目前在治疗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其它药物一起用使用,效果更加明显。我国很多医学学者都对联合药物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陈利群选择合泽泻汤加味,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改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李小兵[3]选择合玉屏风散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用来化痰健脾,玉屏风散用来调节机体免疫力,二者联合使用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对机体的免疫机能有一定调节作用。王佳涛[4]选择合用卡托普利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卡托普利可以促进血管扩张,从而发挥降压效应。周红梅联合硝苯地平片一起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谭耀根[5]选择合用温胆汤治疗,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二者使用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在中医治疗方法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应用较为广泛,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小陷胸汤加味和温胆汤加味单独应用疗法。小陷胸汤加味清热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痰热内结型高血压。董桂英[6]利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时发现,其在改善高血压症状和水平都有一定的作用。王晓燕利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痰热互结型高血压,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叶穗林[7]利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瘀型高血压,发现它可以很好的控制血压,在降低ET水平和升高NO水平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还可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甚至恢复患者部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徐际夏[8]在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瘀证高血压是发现,血管内的ET和NO互相调节,二者动态平衡维持血管张力。 上述方法都是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属于内治法,还有许多外治法。如埋线、敷贴、药枕等。田元生[9]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通过穴位刺激,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进而使血压恢复正常。魏虹[10]利用敷贴法治疗高血压,穴位敷贴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无论哪种外治法,都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来达到临床效果。 3总结 不同疗法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效果有差异,但都是以去湿化痰,生津健脾为中心,是想通过调整患者的人体机能,进一步达到降压效果,同时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疗法的疗效,应该取长补短,让药物发生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磊,王海月,刘红军.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J].吉林中医药药,2016,6(30):478-479. [2]袁瑞华,吴清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50例[J].河南中医,2016,11:1919-1920. [3]李小兵,卢军敏.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玉屏风散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免疫失衡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6:950—951. [4]王佳涛.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用卡托普利治疗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J]中国中医急症,2001,6:364-364. [5]谭耀根.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3(6):74-74. [6] 董桂英,李泉红,江宁.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93-94.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核心提示: 1 祖国医学对痰瘀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中老年人肝肾亏虚,筋骨得不到濡养;脾失健运,湿邪内停,外湿易侵,久生痰浊,痰湿聚结,流注关节;加之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致筋脉受损,瘀血积聚,或更兼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痹。在该病的病变过程中,无论是正虚还是外邪,最终必导致痰浊、瘀血。而痰饮和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能共同致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湿,痰浊停滞更致血瘀。痰瘀同病,单祛其痰则瘀化,专攻其瘀则痰难消,唯痰瘀兼驱方可奏效,祛痰可助化瘀,化瘀有助于祛痰。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化痰祛瘀,即活血行瘀、化痰通络。因此,本病以正气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其中心病机为痰湿内阻,所以“化痰湿消瘀血”为治痹之关键。但临证须辨痰瘀轻重,痰重瘀轻则祛痰兼行瘀;瘀重痰轻者,行瘀兼祛痰。 2 化瘀祛湿法对骨性关节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众所周知,血瘀与血液流变性有密切关系。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内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变化,从而影响骨性关节炎微循环的灌注而加重病情。通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电泳指数上升,聚集能力减弱,变形能力增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血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采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性,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恢复骨关节供血,有利于骨关节的修复[2]。痰证也出现血液流变性变化,呈现高“粘”、“聚”的理化特性。痰证、痰瘀相兼证共同表现为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硬化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反映血液黏滞性、浓稠性、凝固性及聚集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痰证更突出地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的异常升高,反映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3]。因此,从痰瘀治疗骨性关节炎,更有利于改变骨性关节炎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论证,以化瘀祛湿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可改善静脉瘀滞状态,是治疗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本病针对气血、痰湿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因素,采用化瘀祛湿法及类似治法治疗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雷波等[4]从瘀血痰湿论治,内服祛瘀化痰汤治疗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1.7%。严培军等[5]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水立法,药用:川芎15g,丹参10g,红花10g,鸡血藤15g,半夏10g,白芥子6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 10g,牛膝12g。疼痛甚者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肿胀甚者加泽兰10g,泽泻10g;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偏血虚者加当归10g,白芍10g;寒盛者加威灵仙15g,桑寄生10g;湿盛者加薏苡仁10g,虎杖10g。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76例,临床治愈62例,好转10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率 95.45%。对痰、瘀、水互阻而致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能起较好的治疗作用。金兑炫[6]用化痰祛瘀法,使用基本方药:制半夏10~20g,制南星20~30g,透

高血压正确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正确地治疗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已达亿人.各种“根治高血压”药品地虚假广告宣传吹得很神,“两个月血压恢复正常,扔掉降压药”,“彻底清除血栓”,“吃了,想吃啥吃啥”等等.这些广告地内容,您信吗?看看专家如何点评各种高血压虚 假广告. 虚假广告一 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认可治疗高血压地纯中药降压药,开创中医药走向世界之先河. 专家点评: 拉大旗作虎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来就没有推荐过任何中药降压药,这样说完全是无中生有.祖国传统医药学地宝库中地确有一些中药可以改善高血压地症状,但是因为其效果和缓,安全性高,多靶点效应,所以更多是用于改善高血压治疗中地 危险因素和症状,而不是直接作为降压地药物. 虚假广告二 可以强化人体自身基因抵抗力,修复病变基因缺陷,从而达到完全治愈高血压地 目地. 专家点评: 距离临床应用还有较大距离,高血压地治疗上也从未听说过这样地基因疗法.“人体基因因子”、“强化自身基因抵抗力”等纯粹杜撰地术语,暴露了其毫无科学根据地事实.所谓地基因药物,完全是没有治疗效果地“骗子药物”.

虚假广告三 头痛、头昏、耳鸣、潮热、胸闷、乏力、失眠、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逐步消除. 专家点评: 与之相关地头痛、头晕等症状地确可以随之消失,但像这种包治百病地说法值得 怀疑,连性功能障碍都治得好地抗高血压药有些过于神奇.可能就是添加了其他壮阳成分地药物,其药物相互作用和安全性是值得商榷地. 虚假广告四 不需终身服药是该药地特点.从此停服此药及其他任何降压药物,血压将不再回升.一般患者只需服用~个疗程就可康复停药. 专家点评: “不需终身服药”地说法地确很能“忽悠”不少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治疗并没有所谓地捷径.一般来说,确证地高血压患者目前还都需要终身服药,这是很明确地.随意停服抗高血压药,或者迅速减药、停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更糟.如果服药后血压下降达标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而不应断然停药.针对患者地血压较正常血压值偏高,通过生活干预或者中药地治疗,是可以达到血压恢复正常地,因为这类患者血压值偏 高不多,使用西药降压地话,副作用可能比较明显,并且患者尚处于疾病早期可预防 阶段,使用中药来控制引起高血压进展地危险因素,是可靠地选择. 中华预防医学会一位专家告诉笔者:高血压病地治疗不光需要病人长期坚持按照 医生地医嘱要求服用降压药,还需要病人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和对疾病地认识.如果只重视降压达标,不关注危险因素和生活干预,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地风险仍然很高.只有在改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地情况下,并坚持服用降压药以及其他控制心脑血管风险 地药物,这样才能够延缓高血压进展,减少中风和心梗地发生.笔者也采访了国内中成药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地专家,他表示康弘药业按照“血脉同治”理念研发生产地松 龄血脉康胶囊,就是高血压治疗地纯天然药物,其可以通过干预“血”和“脉”中地多种危险因素,达到显著改善症状,延缓高血压进展地作用. 此外,专家建议: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饮食上要求低补、戒烟、限酒 地原则,保持清淡均衡地饮食,多食高纤维食物、减少进补、限制甜食和高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豆制品、瘦肉、公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 地蔬菜,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地吸收,超重者还要逐步减轻体重.(杨阳)

明清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认识沿革及其进步

明清时期痰瘀互结理论与临证运用综述 关键词: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治疗、 目的意义:明清时期痰瘀互结理论受到很多医家的重视,在理论认识上比古人有很大的进步,本综述旨在对明清时期中医医家们对痰瘀互结理论的认识和临证治疗进行归纳,了解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包括其他病性病位的致病作用特点,从而掌握痰瘀互结证的复杂征候表现,也把握医家们的治疗经验,将复杂的的证候分解为较为单一的、相对容易认识的证候要素进行研究,从而指导现代疾病中有关痰瘀互结证的研究,为临床中遇到痰瘀互结证提供更多借鉴和治疗的新思路。 1 痰瘀互结证的概念 痰指“痰浊”,是津液代谢异常、水湿停聚、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1]瘀指“瘀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征。阻滞经脉与脏腑之内,均可做瘀血。离经之血或排于体外可见,或存于体腔,或停滞肌肤,无论何种,总有血液停聚成瘀。[2] 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和致病因素,他们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在某种致病条件下有分有合,可以相互转化。 痰瘀互结证指的是在痰瘀互结病症的形成发展过程由痰证的临床表现又有瘀的临床表现所组成的一系列复杂的证候群。也有人明确的也指出:痰瘀互结证同义词为痰瘀内阻证、血瘀痰凝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刺痛,肢体麻木,痿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的证候。津液与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为血,渗于脉外为津,“津血同源”为痰瘀相关的生理基础,“痰瘀相关”源自“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为血,渗于脉外为津,两者相互影响,而痰和瘀分别是机体水液、血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一种病理产物的生成必然为另一种病理产物的产生创造条件。各种原因导致得血液运行障碍,瘀滞不行,气不流通,升降失职,水津不布,痰液由生,最终相互搏结为患。因此,痰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痰瘀同源”。 2.痰瘀互结理论发展的过程 2.1 明清以前对痰瘀互结理论的认识

高血压_病程记录20170311220600

2017年02月28日14时18分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李淑静,性别女,年龄69岁,以"间断头晕30年,复发伴加重2天。"为主诉,以"眩晕病"为诊断,于2017年02月28日12时50分经门诊收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伴意识模糊、视物旋转、头痛、四肢无力,就诊于"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予以扩冠、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无遗留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 症,2天前劳累后出现头晕,伴两颧潮红,自行服用"血塞通分散片"后症状未见缓解,今为进一步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眩晕病"为诊断收入我科,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头晕,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3次/晚。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70/90mmHg,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片 10mg tid""美托洛尔片12.5mg bid",目前血压控制在120/90mmHg左右;"冠心病"病史5年,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未服用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四肢关节屈曲变性,间断疼痛,未服用药物;40年前因"卵巢囊肿切除术后"有输血史;"慢性乙型肝炎"病史40年;"胆结石"病史30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结核等其他慢性传染病病史;家族中母亲有"肝炎"病史,后因"肝癌"去世。 2、四诊情况:头晕,伴两颧潮红,间断心慌,心前区疼痛,神志清,精神一般,面色少泽,形体适中,查体合作,呼吸平稳,无鸡胸龟背,虚里搏动应手,腹部未触及徵瘕痞块,无呻吟、太息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纳一般,眠差,大便可,小便多,3次/晚,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 3、体格检查:T:36.4℃,P:94次/分,R:19次/分,BP:12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多导联T波倒置;随机葡萄糖6.7 mmol/L。 二、拟诊讨论:

高血压病最佳治疗

高血压病最佳治疗(HOT)的研究及其启示 诸骏仁 最近,一项名为高血压病最佳治疗(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HOT)的临床研究已经完成[1]。此研究历时6年,纳入研究对象达18 790名,在31个国家进行,参加的研究者近2 000名,病人的平均随访期达3.8年,是迄今为止已完成的高血压研究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二三十年来已有了有效降低血压的手段,但一直未解决的问题是: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究竟应降到怎样一个水平最合适,并能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一方面高血压病人虽经降压治疗而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仍较多,因而要考虑到已用的降压治疗不足;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提出存在J形曲线现象,即:在有缺血性心脏病时降压至8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可能有害,HOT研究主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HOT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降压治疗可以使血压降到我们所需的目标水平。当经过降压治疗,舒张压从开始的平均105 mm Hg 下降20~25 mm Hg时,心血管危险性随之降低,到平均82.6 mm Hg左右时,可以使心血管危险性降低30%,舒张压进一步降低,收益则并不再增加;与此同时,当收缩压从平均170 mm Hg下降26~30 mm Hg时,心血管危险性也随之而降低,到平均138.5 mm Hg左右时,心血管危险性降低22%,收缩压进一步降低收益也不再增加。由此,血压控制能带来最大益处的血压值可以定为139/83 mm Hg。在HOT研究的病人中,有3 000多例伴有缺血性心脏病,这些病人降低血压后显示同样收益而并未发现心血管危险性的增加,因而在舒张压降至70~90 mm Hg范围内未见到J形曲线。在降压治疗时给小剂量阿司匹林(75 mg/d),与安慰剂相比显著减少了主要心血管事件,其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减少达36%,阿司匹林未增加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但非致命性出血则多出一倍。 在已分析出亚组研究的结果中还发现:随降压治疗使血压下降,病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HOT研究中的1 50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血压降低后心血管事件的减少胜于不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用同样测量血压的方法,在家中和在诊所中测得的血压值并无差别,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病人积极降压同样受益。 上述HOT研究的结果对我们认识高血压病和治疗高血压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HOT研究所找出的最佳血压水平比过去我们日常诊疗中所做到的水平要低,这一结果为高血压设置目标治疗血压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在HOT研究公布前发表的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曾提出:降压应达到并保持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

痰瘀互结证的辨治体会金妙文

痰瘀互结证的辨治体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妙文 南京市级机关医院胡炜 “痰”与“瘀”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两类不同病理因素,但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每常兼夹复合为病,成为一种新的特质的病理因素,其病理特征为痰瘀互结,其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称之为痰瘀互结证。古代文献中虽未明确提出“痰瘀互结”之称,但有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论和实践,由来已久。现代研究证实:“痰证”与“瘀证”有着共同的生物化学基础。临证从“痰瘀互结”论治一些疑难病重症,常获显效。是中医病机学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津血同源,如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脉内者为血,布微于经脉之外者为津液,赖脏腑的气化作用,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说明血以津液生,津以血液存。故在病理状态下,津凝则为痰,血滞则成瘀,痰聚则血结,血凝则痰生,以致互为因果同病,杂合为患,以而为痰瘀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1、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要点 痰瘀互结证辨证关键首重苔脉 痰证的舌象,多从舌苔反映:患者苔多白厚或黄,化热则苔黄腻;瘀的舌象,多从舌质反映;患者舌质多暗紫或有瘀点、瘀斑;另若此类患者阳气不足,表现在舌象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痰证的脉象,以滑脉或弦脉为常见;瘀证的脉象则以涩脉为主。痰瘀互结证之脉象可见弦、滑或沉涩,并视痰瘀之侧重不同而有别:痰胜于瘀者,其脉以滑或弦为主;瘀胜于痰者,其脉则以涩为主。 痰瘀互结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1.2.1 疼痛疼痛是痰瘀互结为病最常见的症状。《张氏医通》云:“痰挟死血,随后攻注,流走刺痛。”痰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此疼痛多部位固定,或刺痛,或持续性阵痛,且疼痛较顽固。疼痛的具体部位常为痰瘀聚集之处:如痰瘀聚于心则胸痹心痛;聚于肝则胁痛;聚于胞宫则痛经;聚于经络则关节疼痛拘急……其中疼痛呈刺痛,固定不移者,常偏于瘀痛;疼痛重着缠绵,经久不愈,偏于痰阻致痛。但临床运用中两者很难绝对分开。

高血压病中医外治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外治方案 一、肾气亏虚型 1、中药沐足 高血压沐足Ⅰ号方(邓老沐足方): 组成:牛膝30g、川芎30g、天麻15g、钩藤1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 方法:加水2000ml煎煮,浸泡1小时后,大火煮开,小火再煮30分钟,水温 40℃~45℃,赤足泡药中,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次30分钟,每天1 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天,做第二疗程。 2、耳穴压豆 耳穴:肾、枕、皮质下、肾上腺 方法:①将胶布剪成0.5cm×0。5cm得小方块,将磁珠粒或生王不留行子或 白芥子或六神丸贴在胶布中央备用。 ②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贴有药子得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③贴压后用手指按压穴位半分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5次,每次10 分钟,使患者感胀痛及耳郭发热。 ④每次贴一只耳朵,每隔2天换贴1次,双耳交替,症状较重者可双耳同时贴。 15次为一疗程。 3、穴位敷贴 穴位:涌泉、太溪、太冲穴 方药: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1份 方法:清醋调成糊状,外敷穴位,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②敷药后要注意固定,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③能引起皮肤发泡得药物不宜贴敷面部。 ④对刺激性强、毒性大得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 过大,贴敷时间2-4小时为宜,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⑤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患者,使用药量 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与有无不 良反应。 ⑥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得药物。 ⑦皮肤过敏得病人不宜使用本法、 二、痰瘀互结型 1、中药沐足 高血压沐足Ⅱ号方:

(云鹊网)基层高血压管理认证考试(答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基层高血压管理认证考试答案 (云鹊网) 1、以下哪项是8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C、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 2、血压测量前30分钟,应去除可能会影响血压的因素,包括 D、以上都是 2、以下关于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D、测量时可与医生交谈,以缓解紧张情绪 3、以下血压测量的要点中,错误的是 D、若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测量第3次,取读数高的两次的平均值记录 4、患者首诊确认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后,应建议患者多长时间内复查? B、4周内2次 5、下列哪种血压测量方式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A、诊室血压 5、下列哪种血压测量方式是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 B、家庭自测血压 6、某患者,男,62岁,体检时测得血压值为162/96.需要进行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D、以上都是 7、以下关于高血压的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D、快速降压 7、以下关于平稳降压的策略和好处错误的是

C、鼓励患者使用短效制剂,以随时调整药物,保持平稳降压 8、某患者,男,36岁,体检首次检出高血压,一个月内非同日三次测量后确诊,此患者应何时启动非药物治疗? C、立即 9,、某高血压患者,男,32岁,BMI为29,医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鼓励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的摄入,要求其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B、6克 10、戒烟、减体重、湿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及腰围控制的目标是 B、BMI<24,腰围男<90,女<85 10、某高血压患者,男,43岁,身高173,体重78,此患者的BMI为 A、BMI为26,偏高 11、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其合适启动药物治疗? D、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12、严重肾功能不全导致高血钾的高血压患者禁用下列哪种降压药? 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3、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适用的降压药物是 B、β受体阻滞剂 14、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可选择的降压药物种类是 D、以上都是 14、高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C、头痛、坏不水肿 15、某高血压患者,男,35岁,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Ⅱ级。心电图示:心率96次/分,心房颤动。该患者适合使用的药物包括

杨关林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经验总结

杨关林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5-12-10T10:05:44.02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李峥1 杨关林2通讯作者 [导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胸痹心痛是指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心脉气血阻闭不通而出现的以胸痛彻背。 李峥1 杨关林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甚或心痛持续不解,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依托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2013CB531704),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 【关键词】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脾胃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64-02 Professor Yang Guanlin treatment of chest pain from the splee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Mutual clinical lessons Li Zheng1 Yang Kuan Lin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2) 【Abstract】chest stuffiness first appeared in "Golden Chambe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chest pain Toru back, back broke our hearts, even heartache continued puzzled, equivalent to modern medicin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basic pathogenesis Blockage of heart yang.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re from the body upright deficiency, caused phlegm, blood stasis caused to stay together. Professor Yang Guanlin committed phlegm chest pain syndromes characterized b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relying on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973 Program) (project number: 2013CB531704), for chest pain phlegm syndro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rom the stomach to proceed with insights, use the decoction of the spleen qi, blood expectorant and other therapies, while focusing on patients with mental and emotional factors of climat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use, known for its significant effect on Kyorin. 【Keywords】chest pai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pleen 胸痹心痛根据其临床特点隶属于西医冠心病的范畴。胸痹心痛是指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心脉气血阻闭不通而出现的以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甚或心痛持续不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杨关林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致力于,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依托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2013CB531704),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杨关林教授根据《金匮要略》谓胸痹“阳微阴弦”的脉理,以及《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的理论确定胸痹的基本病机是本虚(阳微)邪实(阴弦)。临床工作中发现本虚以脾气虚而致心脉失养为多,是发病基础。邪实是指痰浊、瘀血为主,是胸痹病理因素。其病位在心,以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杨光林教授认为,新病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治宜标本兼顾,临床以益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止痛为基本治法,尤重健脾、活血、化痰,指出“脾气升则浊气降,血滞行则心脉通”为治疗原则,体现寓补于通,攻补兼施的治疗特点。 2 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研究 近年来,痰瘀互结证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认可。瘀指瘀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征;痰指痰浊,是人体津液不归正途的病理产物。冠心病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虚则气虚、阳虚、气阴两虚;实则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根据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杨关林教授提出了冠心病“痰瘀相关”理论,同时应用健脾、活血、化痰等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不俗的疗效。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 冠心病发病的始动因素是心气不足,由气虚生痰致瘀分析,始终贯穿于疾病发生、变化的全过程[1] 。徐莲香调查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结果显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从基本证型来看,冠心病三大证中,气阴两虚为虚证的基本证型,气虚痰浊为虚实相兼证的基本证型,而实证中以痰瘀阻滞为基本证型[2]。罗卫平对260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中发现,痰瘀互阻型占其所调查所有冠心病患者的21.7%[3],另有研究表示,稳定型心绞痛病机以标实为主,并且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最低,痰浊壅塞、气滞心胸组患者次之,此结果从内皮功能角度证实了中医“ 痰瘀”理论中痰与瘀的关系,并为今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辨证分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足见痰瘀互结证的重要性。 3 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 3.1 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五脏之中,脾属土居中,“运化水谷,化津液以灌溉肝心肺肾四脏”(《类经?卷五》),“五脏之气,皆绕于脾”(《嵩崖养生全书?卷六》),“人身五脏六腑非脾胃不养”(《圣济总录?卷六》),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篇》)。由上脾脏象理论研究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则又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为后世医家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开创了先河。 3.2 从脾胃论治的具体治法举例 3.2.1 益气健脾,活血通脉法 冠心病患者久用行气化瘀之品损伤心气,或饮食不节、思虑劳倦伤脾,导致脾气不足,宗气大虚,累及于心,而致心气虚馁,鼓动血脉不利,日久必致心脉瘀阻。此证常见胸部隐痛,时作时止,每遇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心悸,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舌暗淡,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结代。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脉。方选异功散合益气通脉煎剂加减。脾五行属土,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异功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