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集分形的长沙市森林公园空间结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生态功能分区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生态功能分区
提出了基于城市、城郊生态过渡区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支持系统为统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思想,并建立了长沙市生态-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参数选取与权重确定,进行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依据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功能单元内部均质性,将长沙市划分为5类城市生态功能区:Ⅰ类区占总面积的29.47%;Ⅱ类区占总面积的32.5%;Ⅲ类区占总面积的25.95%;Ⅳ类区占总面积的9.63%;Ⅴ类区占总面积的2.45%.分区结果对长沙市发展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优点有:制图过程定量化、自动化;可在短期内产生最新专题图产品;结合GPS和RS,可以通过监测区域边界类型的变化,进行生态环境监控,为RS数据实时进入GIS系统提供了途径.
作者:曹小娟曾光明张硕辅周建飞朱华石林CAO Xiaojuan ZENG Guangming ZHANG Shuofu ZHOU Jianfei ZHU Hua SHI Lin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长沙,410086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2006 17(7) 分类号:Q149 关键词:生态功能分区城市生态系统遥感空间异质性。
论长沙市城市森林景观规划
刘浩;易小玲;胡东兵;康翔
【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7(34)4
【摘要】介绍了长沙市森林景现规划的目标与方法,及其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了未来长沙市景现规划新格局,探讨了其景现格局框架的特色.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刘浩;易小玲;胡东兵;康翔
【作者单位】长沙市林业局,湖南,长沙,410205;浏阳市林业局,湖南,长沙,410300;长沙市林业局,湖南,长沙,410205;长沙市林业局,湖南,长沙,41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2
【相关文献】
1.城市森林空间范围划分的实证与研究——以长沙市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为例 [J], 恭映璧;胡曰利;吴晓芙
2.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和发展趋势 [J], 张文东
3.浅析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以延庆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为例[J], 张立
4.象山县滨海城市森林景观规划与建设 [J], 张涛;张全幸;杨广远;蒋文伟
5.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J], 陈庄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平面空间理论的森林生态公园景观视觉评价潘诗雨1*,刘永峰2(1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41;2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摘要:从平面空间理论尝试构建景观视觉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遥感影像图、地形图及DEM数据,选取视点可见度、视线连续度、视域面积比、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机率敏感度、醒目程度敏感度6个指标,对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景观视觉定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等值区间划分。
结果表明,(1)基于平面空间理论的森林生态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主要受相对距离敏感度、视觉几率敏感度和视线连续度的影响。
(2)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视觉评价结果较好,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视觉区景观分别占到研究区景观总数的31.25%、50%、12.5%、6.25%。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策略:分级保护,有序开发;因地制宜,丰富路线;提倡特异性,兼顾均好性。
以期能为森林、湿地等生态类公园的规划指导和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建议。
关键词:森林景观;视觉评价;景观敏感度;层次分析法城市森林公园作为一种特别的园林绿地形式,是在城市原有的育林场基础上建设,也是给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林业保护、教育科普、休闲游览等功能的生态公园。
优渥的景观本底和丰富的景观资源,能为人们提供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和视觉盛宴[1]。
对城市森林公园进行景观视觉评价,不仅可以提升公园景观建设水平,更是城市林业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关景观视觉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始重点关注对景观视觉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目前,国内外视觉景观的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道路风景、滨水空间、铁路沿线景观等[3-5],主要的景观评价学派有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和经验学派等[6]。
近年来,景观评价应用研究加入了GIS软件等新生力量,章侃丰[7]利用GIS技术,识别梯田景观的视觉关键区。
第27卷 第3期2020年6月地理信息世界GEOMATICS WORLD 2020.6Vol.27 No.3基于GIS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与服务水平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李 蒙1,2( 1. 北京大学 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2.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部,北京 100871)【摘要】可达性作为城市绿地评价的重要指标愈加受到重视。
在计算方法上,GIS网络分析法以实际交通网络为基础,相比于其他直线距离测算方法,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运用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法,基于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3种交通出行方式,定量分析了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岳麓区公园绿地整体步行可达性较差,15 min 有效服务范围仅覆盖了研究区域的22.4%;社区级公园的步行可达性较差,仅有14.5%研究区域内的居民可以在15 min内到达最近的社区级公园,而基于非机动车的可达性较好,大部分居住区域的居民(占比76.2%)可以在15 min内到达最近的社区级公园;风景名胜级公园的非机动车的可达性较差,15 min可达的有效服务面积占比为30%,而机动车的可达性较好,20 min可达的服务面积覆盖了大部分研究区域(占比82.2%)。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GIS网络分析;长沙市岳麓区【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20)03-0100-07Study on the Accessibility and Service Level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GIS:A Case Study of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LI Meng 1, 2( 1.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Turenscape, Beijing 100871,China)Abstract: Accessibility,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urban green space evaluation, has received the increasingattention. In terms of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GIS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an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ccessibility to the green space in parks, compared with other linear distance measures, which has been adopted in more applications. Taking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the GIS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quantitatively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of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three transportation modes: walking, non-motor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hole accessibility of all the parks by walking is poor since that the effective service range within 15 minutes covers only 22.4% of the regions. The community-level parks have a poor accessibility by walking because only 14.5%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study region can reach the nearest community-level park within 15 minutes by walking. However, the community-level parks have the improved accessibility by non-motor vehicles because the majority residents (76.2%) can reach parks within 15 minutes.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scenic-level parks by non-motor vehicles is low that the effective service range within 15 minutes distribute in 30% of the regions. The scenic-level parks have a good accessibility by motor vehicles that the effective service range within 20 minutes covers most of the regions (82.2%).Key words: urban park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GIS network analyst; Yuelu District in Changsha city引文格式:李 蒙. 基于GIS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与服务水平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20,27(3):100-106,1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002)资助作者简介:李蒙(1993-),女,河南商丘人,研究助理,硕士,主要从事生态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
湖南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李维忠;侯德山;周晓辉;段剑秋;谢沛然;李贵【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22(49)4【摘要】通过对湖南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11个典型树种模式样方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植物多样性与空间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调查区植物较丰富,样地内共出现71种植物,其中乔木植物24种、灌木植物20种、草本植物27种;乔木层中的杉木、樟树、枫香、木荷在调查区占有明显优势,其重要值大于8%。
各林层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排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样地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75 2,属弱度-中度混交范围,样地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28 8,属中庸等级,样地林分的平均开敞度为0.240 2,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不足状态。
总体上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不足状态,应采取间伐、补植相结合的措施,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使林分生态效益得到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果为森林公园的林分提质改造及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53-59)【作者】李维忠;侯德山;周晓辉;段剑秋;谢沛然;李贵【作者单位】湖南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4【相关文献】1.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加快旅游业发展2.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加快旅游业发展3.三峰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4.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动植物多样性资源监测概况5.后旅游扶贫时代下湖南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聚集分形的长沙市森林公园空间结构研究-旅游管理
基于聚集分形的长沙市森林公园空间结构研究
仇维佳
以长沙市11森林公园为例,运用聚集分形理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森林公园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具有较强的中心性作用。
按照测算分析结果对长沙市森林旅游的开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
长沙依山带水,风景秀丽,素有“山水洲城”之美誉。
长沙森林资源丰富,品质较高,风光秀美,山河壮丽。
受气候、季节、政策、游客偏好等因子的影响,长沙市森林旅游对地域空间具有差异性。
因此优化森林旅游空间结构,已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森林旅游得到很大的发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得到科学的普及和直观的评价,享受全面的、全新的森林旅游服务。
森林旅游开发极大地挖掘除了森林资源的潜力,满足了游客们的健康、绿色、休闲的需求。
国外主要研究旅游区域、城镇、交通空间结构及结构模型。
国内研究主要为实证研究。
方世敏认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主要由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流、旅游网络和旅游体系五个要素构成;黄远水等研究了3A级以上旅游景区区域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类型;毛端谦等对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研究了空间整合研究;杨洪等对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的空间结构格局进行了研究;李芬等研究了扬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并提出了整合建议。
本研究对长沙市森林公园进行聚集分形研究,以期对长沙市森林旅游的开发、
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聚集维数分析方法
按照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型,景区(点)系统各景区(点)根据自相似围绕中心景区呈集聚性分布,且回转半径r与景区(点)系统的半径呈线形比例,可确定作为景区(点)数目N的函数与回转半径r的关系:
式中,Rs为平均半径,ri为到中心景区的重心距,S为景点个数,...为平均,D为分维。
聚集分维的测算方法,先测算出各景区(点)与中心景区的欧氏距离ri,通过公式(2)转化为平均半径Rs,再改变S得到一系列Rs值,将所得到的数据绘成双对数坐标图,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聚集维数D。
三、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长沙市11处森林公园(截止2014年底),所有的空间数据来自于森林公园的官网、GoogleEarth等(11处森林公园名录及代码见表1)。
(二)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
根据聚集维数的计算方法,算出长沙市的森林公园的空间距离,通过公式算出
中心景区到周边景区平均距离Rs,从而得到相关数据,再描绘出双对数坐标图,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聚集维数D。
由图1、2可知,以这两个中心景区的D值都明显小于2,说明长沙市森林公园围绕中心景区呈聚集态分布,中心景区的中心作用较强。
由图1可以看出,当以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测算中心时,其聚集分维值为1.1232,说明以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长沙市森林公园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非常强,以中心景区向周边森林公园密度衰减速度较慢。
由图2可以看出,当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测算中心时,其聚集维数值为1.3949,说明以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长沙市森林公园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次之,较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聚集性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聚集分形的方法长沙市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确定长沙市森林公园具有明显的分形特点,对于长沙市今后的森林旅游的建设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分形模型只就各森林公园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测算,对其他的旅游市场、森林公园的开发、发展情况等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今后的森林旅
游开发和研究中应当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二)建议
通过对于长沙市森林公园的聚集维数的测算,对长沙市森林旅游提出以下建议:
1、长沙市的森林旅游应以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协同周边的森林公园,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大长沙市森林旅游的聚集度和吸引力。
2、发展森林旅游时,应当注重与其他森林公园的联系,包吃同质景区之间的差异性,打造长沙市森林旅游精品路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属于湖南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
3、现今社会注重康体养生,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开发康体养生的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出具有长沙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们的健康、绿色、休闲的需求。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