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藏书文化述略
- 格式:pdf
- 大小:259.55 KB
- 文档页数:3
昆曲之乡非遗之美——《中国昆山昆曲志》江苏书展首发昆曲之乡非遗之美《中国昆山昆曲志》江苏书展首发7月5日下午,《中国昆山昆曲志》首发暨推介会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举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一级巡视员邱新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秋霖;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文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牟国义、陈华;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乐江;昆山市委副书记徐华东等领导出席活动。
首发会上,崔唯航秘书长、徐华东副书记分别致辞。
左健伟主任、乐江主任、朱建忠主任向省市区相关单位代表赠书。
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二级调研员陈其弟,昆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建忠,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昆山昆曲志》主编杨守松,广陵书社社长曾学文分别分享推介,讲述志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昆山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柯军为该志出版发来祝贺视频。
活动现场,昆山当代昆剧院还表演了改编昆剧《浣纱记》(选段)。
《中国昆山昆曲志》本书编纂工作历时三载,其间五调纲目、十易其稿,用50余万字系统梳理、全景呈现昆曲兴起、发展和昆山保护、传承昆曲的历史,是昆曲源乡推出的首部大型昆曲专志。
志书设大编体,纵述千年、横分五编,符合“事以类归、类为一志”的编纂方式,首次公布昆曲起源的自然环境因素及昆曲滋育百戏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昆曲起源地理说,梳理与百戏的传承关系和向全国流布路线图,记载为昆曲作出贡献的109位人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华文化象征之一,是国宝、世粹,被誉为“百戏之师”,于2001年全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这次《中国昆山昆曲志》出版首发,是方志人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经世致用,把修史修志工作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结合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说说苏州小巷深处的私家藏书楼苏州古城,穿过喧嚣的大街,走进幽静的小巷,一座座旧居古宅,让人们追忆起往昔的人文荟萃。
在不起眼的墙门里,走出过多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隔着早已长出鲜苔的粉墙黛瓦,随处都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金侃、汪士钟、潘祖荫、顾文彬、黄丕烈、沈秉成、吴梅……他们在阅尽了人世的千山万水后,躲在小巷深处,筑一书楼作为终老的归依。
于是我用探索的目光,走进百年藏书楼,轻轻叩开扇扇神秘的门扉,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日的书香年华。
双林巷春草闲房双林巷,一条人文小巷,文征明后裔文震孟兄弟同时金榜题名的故事成为苏州人的骄傲。
巷中30号有一所老宅,宅中有书楼“春草闲房”,楼主是清代书画家金俊明和他的儿子金侃。
徐崧编写的《百城烟水》有这样的记载:春草闲房,在卧龙街西双林里,金孝章所构宅后书斋也。
公高蹈不仕,拥书万卷,炉香茗碗,日与四方名贤暨二子上震、侃咏歌其中。
住在同一条巷里的隔壁邻居,曲学大师吴梅曾经写道:“双林古巷居幽人,闲房春草时闭门。
”走进草堂,种植的花草树木有些年份了,院子不大但很雅致,青砖灰瓦,花格门窗,透过布满尘埃的窗棂缝隙朝里张望,有雨打芭蕉的寂寞。
二门前的砖雕门楼精致古朴,门楣上面题的字是清代大书法家王文治所书。
金侃和其父金俊明是以抄书闻名的藏书家,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矮屋数椽,藏书满椟,皆父子手抄书也。
”金俊明对自己爱好藏书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余赋性最淡,一切世人所热衷奔竟者举无所好,顾独好书。
然家贫授徒以糊口,安得有余资买书,势不得从友人借抄,所谓少好抄书,老而弥笃者矣。
然亦用以耗壮心,送余年耳。
非欲以矜博览夸收藏也。
”金侃的抄本和藏书散失于康熙年间,传世金氏抄本极为少见,现在都是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可以说是国宝级的。
记得他在一本书后的跋语中说,书抄完了,发现腊梅花开得正盛,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更为幽香。
我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百年前的双林巷,看见一个清瘦而孤傲的老人,享受着他的一缕梅香。
ARCHIVES &CONSTRUCTION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记忆,与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演进一路相随,与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壮丽记忆相伴而生。
2017年,昆山市档案馆新馆完成代建移交和技术交底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布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8年6月,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
在布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挖掘、展示档案资料,始终坚持文化引领、以史鉴今,努力办好新时代展览。
一、以档为典,挖掘传统文化,书写中国精神做好展览,确定主题是关键。
我们跳出了过往展览的板块框架,如“领导关怀”“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乡贤名人”和“综合荣誉”等,而是以时间为轴线,撷取昆山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构筑昆山悠久记忆,细数昆山文化点滴。
展览取名“玉出昆冈——昆山历史文化档案陈列”,这是数次专家座谈的结果,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翻开昆山历史的浩瀚卷册,位于卷首的是6000年前的远古社会,先祖在阳澄湖畔、玉峰山下生息劳作,缔造了璀璨的史前文明。
在这片丰饶而精致的土地上,人文渊薮,名士代起,诞生了文章冠世的“二陆”,迎来了智慧独绝的祖冲之,也孕育出“百戏之祖”昆曲。
历代进士,荣宗耀祖;三贤美名,千古流芳。
我们通过源远流长的文字记载,丰富翔实的珍贵典籍,发挥档案跨越时空薪火相传的记忆功能。
区别于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我们以档案的形式,通过考古报告、旧志古籍、名人著作、画像、书画等载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除了为人熟知的昆曲之源、昆山三贤外,我们还精选了两个人物,设为“史海遗珠”。
一是费信,他作为翻译官随郑和下西洋团队四下西洋,著有《星槎胜揽》,详细记述海外40余个邦国地貌风情,是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
二是郑若曾,他绘制沿海图本纂辑成《筹海图编》,其中福建沿海图中将钓鱼岛纳入明朝海防区域内,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铁证。
除图文介绍外,展柜陈列载有他们人物传略的方志和著作古籍。
近现代昆山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弘扬路径探析现代时期的昆山,迅速接受了上海这个开放性最强的大都市的辐射影响,呈现出“走出去” “请进来”的良好态势。
昆山涌现出来的经济文化的“大繁荣”,不能不说和人才有关。
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提升一个地方文化、科学、教育、社会事业发展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近现代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弘扬,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从几方面简要阐述。
标签:文化资源;特征;现代性一、近现代昆山名人文化资源的总体特征(1)名人来源多途径化。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昆山的名人资源都是自产自销性质的。
在近现代,外来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昆山本土的人才储备。
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李平书,他率先拆除了象征保守封闭的昆山城墙,把一个封闭、落后的城市变成一个开放的城市。
他在昆山发展了现代工业,创办了樾阁学堂、昆新垦牧公司、女子学校等,将先进的工业文明带到了昆山。
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曹亚伯,还有曾任昆山县长的彭百川,定居昆山的国民党元老柏文蔚先生……这些从不同地方来到昆山的名人,带来了先进的、开放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思想,为开蒙启智促进昆山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2)名人走出去之后的“反哺”率高。
昆山名人走出去之后,接受了外界文明之光的影响,拓宽了眼界,提升了学问,将其所得反馈故乡并且影响了故乡。
这样的人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著名的建筑大師——昆山俞楚白先生,回乡设计了民国著名建筑中山堂,重建正阳桥,还修建了民国风格的庭院建筑,在家乡留下了很多建筑遗迹。
著名翻译家赵元益、赵诒琛父子,在正仪镇下塘建“古香深处”书房以及花园,重刻各种宋元善本、抄本,还将从国外带回的部分译著和“高斋”藏书一起并入“古香深处”藏书室,培养后进,对推动当地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名人的影响力远播。
以锦溪朱文熊为例。
朱文熊对汉语拼音改革方面的贡献是全国性的。
朱文熊在留日期间于1906年出版《江苏新字母》一书,为苏州话拟定了一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他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中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标音的第一人。
苏州私家藏书的历史渊源
陈建忠
【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苏州的私家藏书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典籍,在推动学术研究和促进文化繁荣方面,作用不可低估.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是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陈建忠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苏州私家藏书楼寻踪
2.“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欢”——苏州城乡私家藏书的传统与历史文脉传承
3.都市背影中的文化碎片:苏州私家藏书楼
4.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上)
5.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普知识浅谈千百年的阅读文化——藏书阁藏书阁Collection Pavilion●●●●千百年的文化,不变的是阅读之根本古代藏书楼和藏书发展历程中资源共享意识的发展官府藏书历史悠久,因为有政府的强力支持,所以藏书丰富、设施完善。
历代官府藏书都只限于在皇室成员和政府官员之间流通,不对社会开放,所以极大地削弱了其利用价值。
寺院藏书则主要是为宗教传承服务的,只在僧、道及信徒之间流通。
私家藏书不同于官府藏书,也不同于寺院藏书,从出现私人藏书家,到出现私家藏书楼,一直到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整个发展历程中都伴随着资源共享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资源共享最关键的的作用就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那么资源共享意识在古代藏书史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保护书籍孔子的后裔孔鲋,秦末儒生,博通经史,为避秦始皇焚书之灾,收其家中《论语》、《孝经》、《尚书》等书,藏于祖堂旧壁中,到鲁共王欲广其宫坏孔子宅时,方使各典籍的原貌重现世间,其功不可没。
私人借阅东汉蔡邕,因赏识“建安七子”的王粲,将所藏赐书及秘阁抄书六千余卷相赠,成为使书尽其用的后世表率。
据二十四史之《晋书》记载:晋代范蔚藏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
又据二十四史之《南齐书》记载:南齐崔慰祖藏书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明朝开始,抄书、刻书流行。
明清之交时的叶奕每见人有秘册,必借归抄录,至夜不休,又与钱曾相互传录各自所得。
朝廷捐赠捐赠图书是为了让图书有更多的人去阅读。
南宋,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宫廷藏书处秘书阁的官职,金兵南侵时返乡隐居,筑双清堂、千岩亭,藏书万余卷。
绍兴十三年(1143),南宋朝廷设秘书省,诏求遗书于天下,陆宰献书达1300余卷。
明代诗人左宗郢将370种积书悉数捐与府学,以资学者。
清朝,马日琯、马日璐兄弟藏书颇富,乾隆年间四库开馆,后人马裕献书776种。
汪如藻、邓大节、袁枚、汪启淑等亦有献书于朝廷之举。
玉出昆冈昆山文化漫谈心得体会玉出昆冈昆山文化漫谈心得体会篇一:昆山市情题库昆山市情题目一、单选题1.昆山最早建制是。
(A)A.秦朝B.汉朝C.春秋时代2.有“中国第一水乡”、“中国第一民间博物馆之乡”、“中国第一石板街之乡”、“中国第一蟹乡”之称的古镇分别是。
A.周庄、锦溪、淀山湖、巴城B.周庄、锦溪、千灯、巴城C.周庄、千灯、锦溪、巴城3. 南北朝时,科学家祖冲之曾任昆山县令。
我市把哪一天定为“祖冲之日”?A. 4月14日B .3月14日月14日4.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昆山先贤是A.顾炎武B.朱柏庐C.归震川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其中一名昆山籍航天英雄是?A.景海鹏B.翟志刚C.费俊龙6.“昆山之路”精神核心内涵是。
A.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B.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C.领先、率先、争先7.我市哪个乡镇被列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A.张浦镇B.千灯镇C.周市镇8.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会展活动。
20XX年举办了第几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
A.五届B.第四届C.第三届9.目前我市大力推进快速交通系统建设,构建以为格局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其中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延伸段将于20XX年9月建成通车。
A. 六纵六横三环四高B.三环四轨四高C. 三环四轨五高10.昆山撤县设市是哪一年?年年年11.我市第一家外资企业成立于。
年年年我市因给予“外来移民”提供教育、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等基本服务的创新举措,获得。
A.最佳宜居奖B.联合国人居奖C.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奖13. 我市东靠国际大都市上海,西靠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域面积平方公里。
年是昆山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少周年?周年B. 24周年 C. 25周年年10月昆山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20XX年6月国家批准其转型为。
A.国家级综合保税区B.国家级出口加工区C.国家级高新区16. 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什么试验区,该试验区在两岸产业技术交流、商品检验检测、产品认证、技术标准等领域交流合作都将享受支持政策。
在昆山寻觅遗落的文化作者:越声来源:《小演奏家》2017年第04期曾经有人问我,昆山除了锦溪、周庄,还有其他值得欣赏的地方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昆山有许多值得去的地方,我相信对旅行者来说,畅游昆山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文化发现之旅。
”昆山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为吴王豢鹿狩猎之地,故又名“鹿城”。
昆山人杰地灵,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爱国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著名教育家朱柏庐等都是昆山人。
昆石、琼花、并蒂莲是昆山“三宝”,而古朴静谧、小桥流水的古镇周庄以及锦溪、阳澄湖等湖光水色更是昆山的骄傲。
寻觅“百戏之祖”的踪迹说到昆山,不得不说诞生在这块富庶土地上的昆曲,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昆曲的前身叫“昆山腔”,是一种民间曲调,明朝中叶魏良辅集南、北声腔之长加以改造,使“旧声泛艳”形成了一种新的唱腔——水磨腔。
以昆曲为唱腔,演出综合宋元以来戏剧舞台表演艺术遗产中的精粹,创造出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戏剧就是昆剧。
昆剧的第一个剧本是与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陆杨人梁辰鱼所著的《浣纱记》。
昆曲风行久长,尤其在知识分子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具有独特的魅力。
从音乐角度来说,昆曲的曲调舒缓婉转,尤其是水磨腔(即“耍花腔”)使音乐形象丰满、深邃而又高雅,配用笛、箫、笙、琵琶伴奏,欣赏起来余音袅袅,极富音乐美感,善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昆曲演唱的剧目除了元杂剧,更多的是明清传奇,剧本本身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而为适应昆曲腔调而改编的唱词也是字字锤炼、句句生香,具有极高的文学品位;从戏曲表演方面来说,昆曲的特色是融歌、舞、诗、画于一体,风格优美,舞蹈性强,极富感染力,即使没有布景、道具,光凭演员表演也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昆曲之后各剧种的诞生都汲取了其精华,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的诞生及在全国的流行,说明了昆山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在昆曲渐趋式微、濒临衰落的时期,在昆山依然可以听到清丽的昆曲,见到与昆曲有关的东西,当地市民会用自豪的口吻谈论昆曲。
挖掘和探寻昆山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作文《探寻昆山的美好》
嘿呀,要说昆山,那可真是个有好多宝藏的地方呢!
记得有一次我去昆山的亭林园玩。
哇塞,那里面可热闹了。
一进园门,就看到好多棵大树,那树干粗得哟,感觉我都抱不过来。
我就沿着小路慢慢溜达,路边的花儿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好看极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一个湖边,湖水可清啦,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小鱼游来游去。
我当时就想,这些小鱼在水里肯定特别自在快乐。
接着我又爬上了马鞍山,哎呀,那台阶可陡了,我爬得气喘吁吁的,但当我站到山顶上的时候,那景色呀,真的是太美啦!能看到整个昆山城的风貌,那高楼大厦,那绿树成荫,真的让我特别感慨。
从山上下来后,我还去看了昆曲表演,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虽然我不一定全听得懂,但那种韵味真的让我陶醉其中。
这就是昆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像昆曲这么美的艺术;还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亭林园就是很好的代表呀!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挖掘更多关于它的美好。
我以后还会去昆山,继续探寻它的秘密,发现更多让我惊喜的东西呢!这就是昆山,真的太棒啦!。
元代杭州西湖书院藏书刻书述略
西湖书院是元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今天的杭州,历经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个朝代的历史发展,屡次经历兴衰,至今仍极具历史价值和现代文化价值。
《元代杭州西湖书院藏书刻书述略》,记载了西湖书院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刻书,其中包括著名的儒家经典,如《孟子》《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以及早期佛教经典《金刚经》《楞严经》等,以及元代文学著作,如《南渡记》《石头记》《金瓶梅》等,以及后世增补的书籍,如《山海经》《钓鱼台记》《宋史》等。
西湖书院的藏书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藏书中所保存的著作,颇受中国哲学家推崇,它们是构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书中保存的书籍,记载了经典文学的基本思考模式,为后人提供了思想资源,开启了文化传统的终极奥义。
此外,在刻书的过程中,也从技术层面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活动。
西湖书院的刻书,也在技术层面上有着重大的价值,从技术层面看,西湖书院的刻书技术是元朝刊印技术的先声,其书刊结构、大小、像素等都属于历史上最为高明的水平,这些书籍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在今天被众多书迷和收藏家所青睐。
西湖书院的藏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文化的藏书大全,它不仅记载了历史,更记载了文明。
藏书的书籍,是西湖书院历史上最为完备的文学藏书,也是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为光辉的一页,其中蕴含着
无数历史遗迹及文学瑰宝,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项值得珍惜和珍藏的文化财富。
因此,元代杭州西湖书院藏书刻书述略,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本难得的宝典,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价值至今依然未衰,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值得深思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