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工大马原复习资料

北工大马原复习资料

北工大马原复习资料
北工大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划分唯物唯心】

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4.列宁物质定义以及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万世万物的共同特征: 客观实在性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了能动反映和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与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与运行不可分割

6.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7.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联系与发展

9.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方法

10.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与斗争性(对立属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 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特殊性:各个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两点论: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这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第二章

10. 认识的本质

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活动具有客观性、创造性

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择】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三个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结构: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中介

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 实践关系(最根本),认知关系,价值关系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1)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是认识活动的目的

(4)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又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13.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

真理是标志主观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这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绝对性】: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性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反应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包含。

【相互依存】: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一定程度上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互包含】:(1)真理绝对性与于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2)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决定性。任何真理和谬论都有本质的区别

14.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4.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世界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机器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即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选择者:

马克思之前是英雄史观,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引领历史潮流的是社会的少部分人也就是精英阶层,英雄性的人物。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普通的劳动者才构成了历史活动的主体,决定着影响着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17.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它所影响的社会发展过程也发生了变化

→正确认知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式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依据.

第四章

17.商品二因素【概念,背】

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关系。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离开商品就不存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只有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立性表现在: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价值就必须放弃

使用价值;要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放弃价值。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时间空间上是统一的,不可分割。另一方,二者分别反应劳动的不同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18.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价值量靠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衡量。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子。

**19. 商品价值量决定及其变化

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局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

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有关。

20.货币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1. 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表现形式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22.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特点:使用价值: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使雇用工人的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2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2.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使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2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26.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最基本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是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雇用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生产方式:通过资本家对劳动的剥削,通过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买卖来实现。22. 资本积累及其后果【概念】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投入到扩大在生产。进而资本扩张。

第五章

26. 垄断及其产生原因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7. 金融寡头【背概念】

金融资本: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操控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 经济领域:“参与制”----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2) 政治领域: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构成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统治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9.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积极

→提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消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3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六章

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4.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建立在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精简版马原

北京工业大学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北京工业大学2014马原复习大纲范文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席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地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2. 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4. 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是在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①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到底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VS 唯心主义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VS 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把握,是在回答思维是否依赖物质,是在探讨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唯物主义立场(物的社会性、实践性是马哲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不仅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物质”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表示人的社会实践的行为和结果的外在特征的形容词,比如:物质生产、物质力量、人的物质关系、物质生活条件、人的物化,等等。 3.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实践是区分马哲和其他哲学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区别于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在于其社会性和实践性,强调物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世界方法的特点在于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关系、活动、过程中去把握事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把握事物。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世界的方式。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最新马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 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马原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 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 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

马原课堂感受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时间飞逝,很快马原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很留恋。在短暂的十六周上课过程中,我不仅仅从王老师的激情讲授中学到了有关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更从老师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介绍中感受到了老师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一种十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东西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慢慢钻研,慢慢体会,慢慢理解,慢慢消化。为了写读后感曾经拜读过《资本论》的某些篇章和网络上面一些大家对此篇章的看法,还跟同学们探讨过这些问题,不料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就从经济学的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望老师见谅。 喜欢王老师的课,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将课本内容生动的、连贯的展示出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抽象化,您总是能用合适的讲解方法更易于我们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经济现象,使我们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更到位。有一个朋友很喜欢经济学总会跟我念叨一些东西,久而久之便也对这方面有了一些兴趣,上了您的课,感觉自己在您的引领下慢慢的进入了一个物质的、抽象的经济世界,慢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对劳动价值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

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产出自己的产品材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仅有一般性的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其他的生产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价值,也就是说,从价值形成角度考虑,劳动形成或凝结成价值是有条件的。 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人们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和财富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其次,我还大致的了解了世界物质性原理。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因为世界是物质的所以才有了我们脑海中的意识,意识又分对与错。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因此是先有的物质后有的意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而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在大跃进时期有个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而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讲

马原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 (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 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 (1)不正确 (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 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 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论述题 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北工大马原资料2015

马原 1.什么事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有其后各个时代、各个名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论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造了唯物史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革命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答: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4.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 (1)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 (2)思维能不能正确的认识存在 5.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 答: 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能动性:(1)有目的性,计划性 (2)创造性 (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2021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很开心,考研通过,努力就是有回报,更鼓不变的道理。 政治: 其实不管你考啥专业,都要考政治。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每个考生在复习阶段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学政治有啥用?最直接来讲,学完政治以后,每晚7:00~7:30,当你换台换到CCTV1时,你变得有兴趣了。不要奢求政治考试什么时候能取消掉,因为就算考研只考一门,那也会是政治。具体自己感悟,我怕被查水表。 其实政治不叫政治,叫“思想政治理论”,它包含了五大块: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大块)、毛中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史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修与法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看着内容挺多,实际上,内容真不少……然而,保守估计有1000多个知识点,考试就考三十多题,说明政治更是一门有技巧性的学科。【书籍介绍】 李凡的《政治新时器》足够你三个月的复习量,它们可以保证你在前期打好基础。《政治新时器》是必不可少的复习资料。,侧重于对经典题目的把握,以及对基本概念的考察,是一位务实的老师,今年大题全被押中。 英语: 单词很重要,最好用《一本单词》,真题肯定要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作文,初期的话我一般是读背专八的作文,很长,也很有条理性,字词和句型的使用都很高端【起码在我这个作文土鳖看来是这样的,如果你是英语专业的,请自动忽略我】,读背只是第一步,毕竟专八作文的行文模式不适合考研作文,所以下一步就是改写。运用专八作文中的观点和你觉得很好的句型将其改写为适合考研思路的文章,然后就妥妥的成文了。第三步就是真题作文。刚开始我是一周写两份真题作文,基本上是三天一篇(一大一小),写完就对照范文,取长补短,读背。后期到了考前将近一个月的时候,基本每天都会写,有时看蛋核英语微信的视频解析。由于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词汇和句型,所以每天都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花费时间。

最新马原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2/6 经济学 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二重性: (1)具体劳动: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 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理解: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 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另一种答案: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答:依据: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 起的作用不同 意义: 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 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答: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人的身体的生产和再生产,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有哪些? 答:特点: ①.竞争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竞争手段: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③.竞争范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政治政治和社会领域。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和职能是什么 答: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哲学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答:辩证的否定观,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 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 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 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 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4.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六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六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D.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主义思想 ( ) 3.“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 )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 )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 )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A.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进程 ( )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 B.资本主义才是正道 ( ) C.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D.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过时了 ( ) 6.无产阶级要使自己获得最终解放就必须:() A.让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 ( ) B.让无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 ( ) C.让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 ( ) D.解放全人类(√) 7.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无产阶级的需要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范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 论述题 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4、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 C.科学实验 (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 )

B.不可知论学派 ( )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 )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 ) D.唯心主义阵营 (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

北中医马原重点

马原重点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同时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4.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发展规律 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3.唯心主义的两种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 4.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P29) 8.(理解+记忆)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P30)(材料)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9.(理解+记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P31)(材料)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 元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