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杨正明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59
低渗透油藏储层多尺度裂缝的建模方法研究刘建军;吴明洋;宋睿;黄刘科;戴小军【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9)004【摘要】低渗透油藏储层中流体的流动是一个横跨致密基质、天然裂缝、水压裂缝、井筒的典型多尺度力学行为.明确油藏储层中裂缝的尺度分级,建立精确的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探究多尺度之间的级联耦合作用过程和内在联系,是低渗透油藏渗流研究的关键,也是实现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根据复杂学科的多尺度关联方法及油藏多尺度裂缝建模的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提出了油藏中多尺度裂缝的尺度分级标准,总结归纳了多尺度关联方法和低渗透油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分析了按连续介质思想和离散介质思想构建的几种代表模型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层裂缝多尺度建模的建议,并指出了低渗透油藏多尺度裂缝建模研究的趋势.【总页数】14页(P90-103)【作者】刘建军;吴明洋;宋睿;黄刘科;戴小军【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武汉轻工大学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23;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相关文献】1.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J], 顾少华;刘月田;范乐宾;魏俊;程道伟2.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J], 郝明强;侯建锋;胡永乐;刘先贵;杨正明3.随机建模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早期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砂岩储层为例 [J], 孙致学;张玉修4.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 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赵彬5.特低渗透油田油藏渗流机理及储层开发特征方法研究——评《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方法》 [J], 王宝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再谈启动压力梯度李传亮;朱苏阳【摘要】启动压力梯度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实验假象.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导致的一些错误结果,证明了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若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当地层中未注入流体时,压力却可以升高,这违背了科学原理;地层将不存在静平衡压力,而是存在压力梯度不为0的压力分布,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地层压力将永远恢复不到原始地层压力,显然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地层压力分布将出现动边界奇点,数学上将不能自洽;油气运移将无法进行,也就不会有油气聚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流体静止时将具有抗剪切能力,违背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3(025)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力学;启动压力梯度;压力分布;动边界;Darcy定律【作者】李传亮;朱苏阳【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0 引言笔者2008年发表了“启动压力其实并不存在”的观点[1],由此拉开了启动压力梯度学术大讨论的序幕[2-5]。
大量的室内实验测量到了启动压力梯度,但谢全等[6]精心设计的室内实验却没有测量到。
其他专家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应用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研究[7-8]。
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分析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的原因,以期与同行达成共识,也期望该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
1 渗流模式(1)Darcy渗流当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符合Darcy定律时,被称作Darcy渗流,该类渗流的指示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中的虚线部分)。
Darcy渗流的本构方程[9-10]为式中:V为渗流速度,m/ks;k为岩石渗透率,D;μ为流体黏度,mPa·s;p为压力梯度,MPa/m。
图1 渗流指示曲线Fig.1 Flow index curve in porousmedia由式(1)可看出,Darcy渗流不需要启动压力梯度。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篇一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与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高台子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其储层特性和渗流规律的研究对于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进行评价,并深入探讨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二、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1. 储层地质特征高台子油田位于盆地中,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储层主要由砂岩、碳酸盐岩等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内发育有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如粒间孔隙、溶洞等,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2. 储层物性评价通过对储层的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到储层的物性参数。
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为后续的渗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评价储层的物性时,还需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
3. 储层类型划分根据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等特点,将高台子油田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开采难度和开发策略,因此需要对各类储层进行详细评价,为后续的开采提供指导。
三、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1. 非线性渗流理论概述非线性渗流是指渗流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
非线性渗流研究涉及多孔介质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以及流场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高台子油田这类复杂储层,非线性渗流现象尤为明显。
2. 非线性渗流模型建立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非线性渗流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性质等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中的渗流规律。
3. 模型参数求解与验证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实验室试验数据,对非线性渗流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和验证。
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非线性渗流理论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1. 优化开采策略根据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结果,可以优化油田的开采策略。
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实际渗流情况调整井网部署和注采比等参数,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致密油读书笔记-邹才能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确定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确定储集了多少油气。
油气聚集方式包括单体型、集群型、准连续型与连续型4种基本类型。
常规油气包括单体型和集群型,其中单体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集群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于较难识别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分布。
非常规油气包括准连续型和连续型,平面上呈大面积准连续型或连续型分布。
准连续型油气聚集,包括碳酸盐岩缝洞油气、火山岩缝洞油气、变质岩裂缝油气、重油、沥青砂等;连续型油气聚集是非常规油气主要的聚集模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煤层气、浅层生物气、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等。
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包括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一般储集层以纳米孔喉为主,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
致密砂岩气(tightsandstonegas)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
通常情况下,这些措施包括压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
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层。
北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德克萨斯南部EagleFord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致密油已成为北美页岩气之后又一战略性突破领域。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杨正明根据低渗透储层特性,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和渗流理论,提出了4 个新的低渗透油田储层评价参数。
即:用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比率来表征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流体赋存特征;用启动压力梯度和有效驱动因子来表征低渗透油田的动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姚泾利林森虎、景东升等将致密油定义为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或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流动模型刘文超;张世明;刘晓燕;王君【摘要】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不仅考虑其渗流特征,还考虑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建立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流动模型.引入渗透率模数表达介质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结合低渗透情形下的非达西运动定律,推导出裂缝、溶洞与基岩同时发生形变、裂缝和溶洞同时向井筒供液的双渗流动数学模型,并求解,根据数值结果绘制试井样板曲线,同时对油藏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0(017)003【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三重介质;变形;非达西渗流;低渗透油藏;井筒储集;表皮效应;试井【作者】刘文超;张世明;刘晓燕;王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属于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油藏[1-3],具有明显发育的裂缝和溶洞。
但是,该油田油井投产初期没有产能,经过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这些地质特点和生产特征表明,该地层具有明显的三重介质特征和低渗透率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对于三重介质油藏的研究比较成熟,取得不少成果[4-13],但是对于低渗透三重介质油藏的研究却较少。
该研究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性的影响[14-15],建立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的双渗流动模型,并通过全隐式稳定差分格式求得该模型的数值解。
利用该数值结果绘制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的试井样板曲线,并对油藏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1.1 物理模型假定流体在基岩系统孔隙介质中不流动,只向裂缝和溶洞系统供给液源。
流体通过裂缝和溶洞系统克服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流入井筒,考虑基岩向裂缝、基岩向溶洞以及溶洞向裂缝的窜流,且均为拟稳态窜流。
3种介质在地层压力降低时发生变形,可以通过含渗透率模数的状态方程来描述[11-12],其假设条件为[11-13]:(1)三重介质油藏为低渗透油藏,裂缝和溶洞的初始渗透率不高,其中的液体流动均为单相层流动,符合低渗透情况下的非达西运动方程[15]:式中:vr为基岩中流体的渗流速度,m/s;K为基岩渗透率,μm2;μ为流体黏度,mPa·s;p为地层压力,MPa;r为径向距离,m;λB为启动压力梯度, MPa/m。
化学驱数值模拟器UTCHEM(6.0)及其应用
卢祥国;在原典男;米山武司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1999(018)001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化学驱数值模拟器UTCHEM的主要功能、数学模型及其在岩心驱替实验数据历史拟合方面的应用,以此验证模拟器的适应性.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卢祥国;在原典男;米山武司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日本国早稻田大学;日本国早稻田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特低渗透油藏三维三相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器研制与应用 [J], 于荣泽;卞亚南;王凯军;杨正明;姜瑞忠
2.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模拟器的构建 [J], 王洪;万齐林;尹金方;丁伟钰
3.化学驱数值试井在大庆聚合物驱油区块的应用 [J], 朱波
4.化学驱数值试井在大庆聚合物驱油区块的应用 [J], 朱波
5.UTCHEM化学驱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小井距ASP先导试验区数模跟踪应用研究[J], 顾鸿群;陈建国;潘前樱;伍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2胜利低渗探明储量12.2亿吨,其中已开发储量8.55亿吨,其中一般低渗透动用储量6.09亿吨,分布在现河、东辛、河口、纯梁、临盘等采油厂[2]。
油田开发后期,注不进、采不出、含水升高、液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
低渗透油藏年产油量不断攀升,已成为新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为胜利油田产量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增动用储量以滩坝砂、砂砾岩为主,无论是动用储量,还是新建产能,砂砾岩和滩坝砂所占的比例都大幅上升,此类油藏埋藏深,补充能量更加困难。
1 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均把渗透率小于50×10-3μm 2的油藏定义为低渗油藏[2]。
结合渗透率、开发方式,胜利油区低渗油藏可细分为3大类:将渗透率为10×10-3~50×10-3μm 2的油藏定义为一般低渗油藏,适合行常规水驱开发;将渗透率为3×10-3~10×10-3μm 2的油藏定义为特低渗油藏,通过技术适配可注水注气开发;将渗透率小于3×10-3μm 2且需通过大型压裂开发的油藏定义为致密油藏[3]。
胜利油田低渗油藏中埋藏深度大于 3000m的储量约占53.4%,储量丰度低;储层敏感性强,非均质性严重;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40%左右[2]。
低渗储层开发过程中的压敏降渗、边界层增阻、喉道控流等特性易造成注水压力高、微裂缝水窜等问题。
经过持续攻关已形成精细水质工艺、仿水平井注水、活性剂降压增注、高压增注、注采井距连通等技术,但开发过程中出现注入量低、采出液量低、有效期短、难波及有效驱替等问题,其中典型技术难题如下:(1)注水井注入压力高。
基质缝孔细小、储层敏感性差导致“注不进、采不出”。
(2)驱油有效性差。
井间压力传导效率低,未形成有效驱替,细小孔喉处油难泄出,基质裂缝处的水窜降低采出程度。
(3)渗吸采油效率低。
对油井注水采取渗吸吞吐作业,多轮渗吸后采油效果差。
(4)井距难确定,有效作用机理不明确,未形成经济有效的低渗油藏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