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120.27 KB
- 文档页数:6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随着人们对能源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采储过程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在吉林油田中,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大增加了油田产量,也为其他类似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的原理该技术是利用二氧化碳的高压和压缩性质,将其注入油藏岩石缝隙中,达到提高储层内压力,促进油气向井口流动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油田内的水、油和杂质等杂质抽取出去,然后再通过高压气体注入的方式将CO2注入到岩层中。
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通过压裂技术破碎储层的岩层,增加储层的渗透性,使得原本被困在储层之中的油气得以顺畅地流动至井口。
二、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目前,在吉林油田中,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2019年,吉林大庆油田挖掘了一口总储量达到8200万吨的油井,通过采用该技术并配合节能降耗技术,使得油井的产量达到每天800吨,相比较于之前的400吨,增产了一倍之多。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的,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其他油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该技术在未来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三、结论二氧化碳蓄能压裂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能源开采技术,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不断完善。
在吉林油田中,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其他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油田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该技术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该技术的优势该技术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该技术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实现高效、低成本、环保的储气库建设和调峰能量储存。
同时,它在处理废气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对于稳定大气环境、降低碳排放,保障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2.提高采收率采用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油藏中的压缩气体,充分发挥废气利用作用,同时压力的改变也会促进储层内的油气向井口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减少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CO2流体性质及压裂应用CONTENS CONTENTS一、CO2流体性质二、CO2干法压裂三、CO2泡沫流体结构四、CO2泡沫流体特征1)概述是一种无色、无臭略带酸性的气体,分子量为在标准状况下,CO244.01,非极性分子;不能燃烧,易被液化;CO2具有氧化性:钠、镁、铝燃烧,粉尘爆炸。
二氧化碳在油田上应用于采油,是基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低,易于压缩,可以超临界态或液态输送,较其它气体如氮气、甲烷易于膨胀、降粘、萃取石油,从而获得较高的石油采收率,因而得到油田上的广泛应用。
2)相态临界点(31℃,7.38MPa),三相点(-56℃,0.52MPa);液态:常规液态、过冷液态;超临界状态CO2:密度接近液态CO2,可压性增强,扩散性增强7~24倍,粘度降低,溶质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表现出气态物性。
CO2流体性质及压裂应用1 CO2基本流体性质3)密度常温常压下密度约为空气密度的1.53倍;1m3液态CO2=546m3气态CO2;液态、超临界CO2密度大约为常温常压清水的0.9~1.2倍;CO2压裂注入过程中5%体积增加。
1 CO2基本流体性质2 4)粘度CO2粘度在储层环境下约0.03~0.10cP;滤失高、携砂性能差。
CO 2流体性质及压裂应用1 CO 2基本流体性质4)粘度exp(0.45979 3.1613)exp(0.01214 3.32542)0.000910115cr crT PT P 温度升高提升CO 2分子动能,降低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液体流动性增强;压力增强则会降低液体的流动性;温度的影响比压力的要更为明显。
5)溶解性标况下的水中溶解度体积比大约1:1;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大而降低。
5)溶解性高压CO 2饱和水溶液pH大约为3~4;调节酸碱度。
CO 2水溶液pH5)溶解性压力越大对CO2在饱和烷烃中的溶解度提高越明显;CO2在饱和烷烃中溶解度随烃链长的增加而减小;CO2能有效降低表皮系数,减小钻完井对地层井口附近渗透率的影响。
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油气新法宝
苏石工
【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
【年(卷),期】2012(005)003
【摘要】许多专家认为,占我国油气储量50%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成为“重头戏”。
然而,页岩气开发有难度,地层中的液态水和固相颗粒易造成岩层孔道堵塞,页岩气中的黏土遇水会膨胀。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认为,目前非常规及低渗油气藏的开发面临3个难题: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苏石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4
【相关文献】
1.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非常规油气藏 [J], 杨红英
2.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J], 张驰;陈航
3.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J], 王毅博;王熙;柳愿
4.致密油藏超临界二氧化碳吞吐开发特征实验研究 [J], 张越琪;苟利鹏;乔文波;鱼耀;王庆珍;陈明;于莹;张茂林
5.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缬草油气相指纹图谱研究 [J], 周颖;李桥;方颖;刘焱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难点与新技术发展方向作者:姜海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3期[摘要]从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来看,我国这方面的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怎样才能够加快页岩气的产业发展步伐,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不断努力及探索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因此,分析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现状具有时代意义。
在分析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为页岩气的开发与勘探提供相关参考。
同时,结合当前国内页岩气开发现状,提出了页岩气开发的相关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开发;新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049-01页岩气主要是指存储于暗色泥页岩或者高碳泥页岩当中,以吸附或者游离状态为主要形态的天然气聚集物质。
在页岩气藏当中,天然气主要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或者砂岩地层当中,这主要是天然气产生之后在源岩层中聚集获得的。
其具有明显的“原地”成藏特点,或者游离在基质孔隙、裂缝当中,甚至吸附在有机质或者黏土矿的表层,当在对应条件的作用下,将聚集成藏,最终达到可开采的水平。
1、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现状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核心技术不足也是我国需要面对的一大现实情况。
由于我国在勘查开发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彻底掌握一些核心技术,不太了解页岩气的富集特点及成藏机理,对页岩气勘查开发中一些实验分析不太熟练,使得我国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法满足页岩气勘查开发所需,这对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影响。
我国还不能充分应用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对监测微地震技术体系以及水平井钻井技术体系等的掌握与应用。
比如说,我国在监测微地震技术体系的应用上就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监测压力的施工技术、检测设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限制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的主要问题即为缺乏核心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非常规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研究”(沈忠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发言整理:潘存焕)(2012年8月,西安,贡献给大家共享) “2012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于2012年3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下面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早上好。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非常规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研究”。
下面就四个问题跟大家汇报。
第一个问题绪论: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重新发现整装大庆、胜利、辽河这样整装大型油田的机会不会太多,这是世界上所有地质家公认的。
我们现在进军深海,将来可能在南海深海部分找到整装的油田,这是将来我们的主战场之一。
其次,就是注意我们近10年来所发现的天然气资源。
每一年有4亿到5亿吨储量的增长,但基本上70、80%都是低渗特低渗油气藏,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在近期发现的油气资源里面,天然气的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还有致密天然气等等。
大家知道我们的常规天然气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且目前的产量距离我们现在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最近几年来我们地质家在非常规天然气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现在已经查明的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的储量远比我们常规的天然气储量要大得多。
至少从目前资源量来看,不完全的统计,至少要大3到4倍到5倍。
而且,还会继续增长。
估计在今后50年,甚至100年我们在天然气上会主要依靠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今后的主战场第一个是低渗透气藏,第二个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所以,这是我们今后的两大主战场。
第二个问题:开发低渗油藏,再开发非常规油气藏,遇到的主要问题什么?主要是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低渗油藏都非常坚硬,难钻。
还有一部分不是很难钻,比如页岩层,但它的渗透率很低是最大的困难。
钻井工程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整个开发的估计成本有70、80%花在钻井上。
这样下来我们的效益非常低。
第二个最大的问题,这种低渗气藏,或者非常规天然气藏,空置率一般在50%左右,因为它的渗透率极低。
这么低的渗透率,在钻井的过程里面极容易受到伤害,要把他恢复过来,不像我们常规中的高渗透气藏,这完全不一样。
我们钻井的人员,和我们搞开发的人员要注意,我们原来在开发常规气藏的技术,在进入20世纪以后,从现在开始,后面要开发这样一些资源,不管钻井也好,产油也好,流程也好,都要发生极大的变化。
很多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有的时候完全不适应,有的时候部分不适应。
因此,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就要寻找新的技术。
第三个问题,就是丰度低,单井产量低,采收率低,开采周期长。
每口井的产量并不高,且采收率低。
美国现在开发非常规的天然气这个部分,采收率究竟多高?我们好象没有看到比较确切的数据,总的来讲比我们现在常规的油气藏采收率要低。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常规的办法来钻井,开采,必须寻找新的开采或者开发技术,包括从钻井开始。
第三个问题: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来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是近期可以走通,可以转变成生产力的一种新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过4年到5年的初步探索和一系列的初步实验,我们现在可以跟大家说:很有可能并可走的路径,而且近期可以走通,可以转变成生产力的一种钻井或者开发方案,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来开发非常规油气源。
(一)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物理特性。
大家看一下这个图,这是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图,上面有两个点,有一个三相点,第二个点是临界点。
三相点指出了二氧化碳什么温度压力下是固体,是气体,还是液体;第二个就是临界点,关键问题在临界点上。
我们把二氧化碳的温度增加到31.1度,压力加到7.300兆瓦,在超临界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接近于流体,黏度相当于气体。
黏度很低就易于流动,这对我们搞钻井搞采油人是一个很大优势。
大家看一下这个表:中间这一行就是超临界流体,密度是0.2到0.9;黏度是0.03到0.1,黏度接近于气体(气体是0.02)。
它的扩散性系数大于液体,而密度接近于液体。
这有什么好处?带来两个好处,密度相当于液体就可以提供必要的很大的开发油气的功率,可以带动底下的井底马达旋转。
这种超临界的二氧化碳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密度接近于液体,第二,黏度接近于气体,第三,扩散系数大于液体,第四,表面张力接近于零。
这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到母岩,不管是什么岩石,只要它的空间大于二氧化碳的分子,比分子大,这个二氧化碳就很容易钻进去。
越小的时候进的越快。
说明这个超临界二氧化碳打进去以后,不用加多大的力量,它就成为了一个无孔不入,很快深入到你的孔隙里面去的东西。
这种性质决定了该项技术具有钻速高、地层不受损害、最终采收率高的优点。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四个优势第一个,解决了坚硬地层的钻速问题。
对于坚硬地层,用清水,用我们一般的钻头来钻,就很难。
用二氧化碳来钻就很快了,大家看一下为什么快?左边是代表用清水来钻,右边这个是代表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来钻,上面一块岩石是花岗岩,下面是页岩,我们知道花岗岩是最硬的岩石,页岩是最难钻的岩石,这两个最难钻。
首先看用清水和二氧化碳钻花岗岩的效果:二氧化碳钻的这个沟槽,轮廓较为清晰,破碎体积较小。
我们再看看它们的破碎坚硬压力,用清水是75,用二氧化碳是50。
二氧化碳的破碎压力相当于清水的67%。
我们看看页岩,页岩用清水钻的破碎压力是124,用二氧化碳钻时只有55,破碎压力之比是0.44。
说明,我们用二氧化碳钻井的时候,对于难钻的岩石,像花岗岩、页岩这样的东西,都可以获得好的效果。
特别是页岩层,钻速一般可提高到2-3倍。
这已经是一个很不小的数字。
这是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储层不易被污染。
大家知道,低渗和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在钻井过程中是很容易被污染的。
搞采油的人都知道,在钻井过程里面,在正常过程里面,我们的外来固体侵入到油层孔隙里面,把油堵起来,我们把这个就叫污染。
而我们超临界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把温度降到一定值就会变成液体,加到最后的临界温度时,就成为具有液体的密度、气体的粘度这样一个东西,它既为气体,又为液体,他怎么污染损害油气藏,他根本没有损害的条件。
所以,这是我们在钻井方面求之不得的。
这样看来,实质上它对油气藏没有任何污染。
第三个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它可以提高单井产量。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单井产量现在很低,我们现在采取钻分支水平井、钻辐射水平井、复杂条件下结构井,使我们的单井产量一下子提高了,最多可达到直井的5、6倍。
这取决于水平段的长度,或者分支段的长度。
用这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更容易控制水平段和分支段的长度。
最右边这个图,最适合钻辐射水平井,向周围辐射可以打一系列的水平井出去。
周围都辐射,其他办法就很难做到。
第四个优势,可以提高采收率。
目前各油田的采收率只有20%多,最高30%多,大庆40%到50%。
一般情况下,还有三分之二的油剩在地层中拿不出来。
如果我们现在开发低渗油气藏,开发我们的非常规油气藏的话,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
大部分油气拿不出来。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油气藏里面的吸附气置换出来。
这张图里是天然气甲烷对母岩的亲和力和二氧化碳对母岩的亲和力,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对母岩的吸附强度高,基本上是3到5倍的甲烷的吸附强度。
也就是说,假设这里面甲烷就是我们的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我们把二氧化碳打进去,那么,吸附在颗粒和有机碳上面的气体,会很容易的被二氧化碳所置换,把气体赶出来。
它的置换强度相当于3到5倍。
这个是任何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找不到的最好的东西了。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采收率的贡献,一个是置换,第二个就是驱替,就是我们去赶它。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表面张力等于零,黏度非常小,扩散系数很大。
因此这个超临界二氧化碳打到地层里面,他就成了无孔不入,越是小的地方它越进去,越快进去。
进去以后,就把里面的气体赶出来了,这个不是置换,是把这个东西驱赶走。
我们现在注水,注水也是去赶,但是注水要困难很多。
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压力要比我们注水压力小得多,当然就会提高效率了。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采收率的贡献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他的溶剂化能力很强,可以把近井地带的重油组分,和一些渣子吸收掉。
你想,如果把近井地带重油组分和有机渣子去掉,使近井地带畅通,就改善了油气通道。
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化学流体有这么一个好的作用。
第四个问题:结论与建议结论:第一条,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钻速高,成本低。
第二条,不受污染。
第三条,得到的采收率高。
第四条,容易钻各种复杂的结构井,他可以钻各种各样的径向水平井。
建议:我们现在碰到所有的气藏,都是用水力压裂。
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大家千万不要用水力压裂,虽然水力压裂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但是水力压裂过程里面带来无穷的后患。
所有油气藏近期或以后一段时间内都用水力压裂,如果我们这个压裂改成用二氧化碳压裂,二氧化碳用临界也好,用超临界更好,不用超临界就用普通的二氧化碳压裂,这个效果会对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因为时间关系,上面讲的这些问题,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