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涪陵页岩气压裂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9
涪陵页岩气田连续油管钻塞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涪陵页岩气田持续开发,加密井和上部气层井的大范围布井开采、压裂工艺不断的改变,压裂后的井筒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对压裂后钻塞施工增加了难度,如管柱下放过炮眼困难、提前自锁、遇卡风险变大等问题。
因而如何有效防范、降低钻塞期间出现问题,避免增大后期处理风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页岩气井;连续油管;钻塞前言:随着涪陵页岩气田加密井和上部气层井的大面积开发以及“密切割压裂工艺”的推广使用,在压裂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带来了压后井筒复杂情况增多的问题,给后续的钻塞带来困难。
表1 压裂情况对比从表1中看出,随着页岩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不论是井深、水平段长度、井眼轨迹、射孔簇数、桥塞类型、加砂量及压后井筒状况都和气田前期开发时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后期连油钻塞提出了新的要求。
1.压裂工艺改变后钻塞出现的问题1.1施工周期的改变压裂工艺未改变前,钻塞施工平均周期为3-5天,大部分井只需进行一趟钻塞加一趟井筒清理;采用新的压裂工艺后,钻塞作业出现下放困难、过炮眼时间增加、强磁清理次数增多等问题,直接导致施工周期延长,目前钻塞施工周期平均为7-8天。
1.2施工成本的增长因压裂工艺的改变及加密井和上部气层的开发,使得压后井筒状况及井眼轨迹都较之前变得复杂,导致水力振荡器的使用频次增加,金属减阻剂用量也从100-200L/井上升至400-600L/井,虽然在桥塞的使用上使得钻塞成本下降,但施工周期的增加,水力振荡器的使用、金属减阻剂用量的增长,导致总体的施工成本增长。
1.3返屑率大幅下降在2014-2015年间,气井水平段在1500m左右,地层能量充足,钻塞期间地层压力高,施工期间出口用8-12mm油嘴控制,井口套压平均高于10-13MPa,进口排量400-420L/min,出口排量普遍大于450L/min。
目前钻塞施工井,水平段长度大于2000m,出现多口井钻塞施工前井口无压力(甚至负压现象),水平段的增长,井内压力的降低,大部分的井口套压低于10MPa。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开发纪实焦石坝,重庆涪陵区一个山区小镇。
在这里,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被命名为“页岩气开发功勋井”。
今年3月24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计划在2017年把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国内首个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型油田。
重大突破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在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岩芯库,保存着一筒采自焦页1HF井3000多米深处的深灰色页岩。
“在焦石坝地底下,这些页岩就像一床大棉被,包裹着丰厚的页岩气。
”分公司地质专家夏维书说。
撕开这床大棉被的“第一钻”在2012年2月14日晚8时开钻。
11月2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焦石坝传来:焦页1HF井当天钻获20.3万方高产页岩气,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诞生了。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被认为是继常规天然气之后,又一种可以大规模开发的优质清洁能源。
近年来,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页岩气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甚至可能从油气输入国变为油气输出国。
在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有限,而页岩气储量相对丰富。
页岩气如果能得以大规模开发,对缓解我国天然气紧张局面、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意义重大。
2011年,我国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2012年,出台《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涪陵页岩气田为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
继焦页1HF井后,环绕其周边数公里区域内,几口评价井也相继部署开采。
2013年7月2日,焦页1—3HF井投产,测试产量20多万方/日;9月29日,焦页6—2HF 井投产,测试产量达35万方/日;10月9日,焦页8—2HF井投产,测试产量再创新高,达55万方/日。
“到这时,我们已吃上了定心丸:焦石坝区块页岩气藏不是一点,而是一片;这里不仅有页岩气,而且是高产气藏。
”江汉油田涪陵工区项目部经理习传学说。
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认识摘要: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部分气井高产水、低产气、井口压力低、高气水比的生产特征及复杂的地层和井眼轨迹情况,结合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现场试验,提出页岩气井柱塞运行初期调试方法和工作制度优化方法,提高了柱塞举升效率,保证了气井连续携液生产。
涪陵页岩气田气井实施柱塞气举后,单井日均产气量提高0.95万方,形成了针对性的“一井一策”柱塞气举运行制度。
关键词:涪陵页岩气田;柱塞气举;运行调试;工作制度优化0 引言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采用长水平段分段加砂压裂技术,产出水均为返排压裂液,受页岩气井产量、压力快速递减的影响,涪陵页岩气田部分气井表现出产水量大、产气量低、井口压力低、气井积液严重的问题,气井间开周期变长。
为保证气井连续携液生产,2018年开始开展了10余口气井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现场试验,实现了柱塞气举在页岩气井排水采气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由于柱塞运行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柱塞制度需实时跟踪和调整,工作制度的调整是柱塞工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 柱塞气举排水工艺概述1.1 工艺原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原理是在油管内放置一个柱塞作为举升气体和被举升液体之间一种固体的密封界面,依靠地层积蓄的天然气推动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从井底上行,将柱塞上部积液排到地面。
柱塞上行时,由于柱塞阻挡了积液的下落,减少了滑脱损失,大大提高了举升效率[1]。
1.2 柱塞气举周期阶段划分根据涪陵页岩气田气井柱塞运行过程瞬时数据分析(图1),柱塞气举一个运行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关井恢复阶段:该阶段完成柱塞的下落和柱塞启动套压恢复;②柱塞排液阶段:开井气体推动柱塞及柱塞上部液体向上运行排出井口,气井积液解除,井底回压降低;③依靠气井续流排液阶段:续流阶段产量高于临界携液流量,气井能通过自身能量携液生产;④低于临界携液流量续流积液阶段:当气井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套压返高、油压降低、油套压差升高,井筒积液。
电动压裂电量
电动压裂是一种环保型的压裂技术,它与传统的柴油驱动压裂机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中石油的西部钻探为例,传统压裂车工作一小时消耗柴油300升,噪声103分贝,而一台5000型电动压裂泵,每小时耗电2400千瓦时,噪声仅为90分贝,且不产生任何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在页岩气开采中,采用电动压裂技术,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碳排放量。
例如,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采用“井工厂”电驱压裂工艺,能源消耗平均降低33%,施工效率提高71%,单井减少92吨碳排放量。
总之,电动压裂技术在节能减排、降低噪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未来压裂施工的重要发展方向。
涪陵页岩气井“套中固套”机械封隔重复压裂技术刘尧文;明月;张旭东;卞晓冰;张驰;王海涛【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22(50)3【摘要】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采用暂堵转向重复压裂工艺时施工难度大、增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调研国外页岩气井重复压裂工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暂堵转向重复压裂与机械封隔重复压裂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明确了机械封隔可完全封堵初次压裂射孔炮眼,精准控制重复压裂水力裂缝起裂,形成了“套中固套”机械封隔重复压裂技术。
在涪陵页岩气田JYAHF井进行了“套中固套”机械封隔重复压裂技术试验,在内径为115.0 mm的井筒中下入?88.9 mm套管固井,建立全新封闭井筒,并针对不同剩余储量分布采用不同的重复压裂工艺。
原井筒改造程度较高的井段,以挖潜老缝间剩余资源为目标;初次改造效果差的井段,需要恢复老缝导流能力。
JYAHF 井试验该技术后,可采储量增加0.36×10^(8)m^(3),采收率提高4.8%。
研究结果表明,“套中固套”机械封隔重复压裂技术增产效果明显,可为国内页岩气田长期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总页数】6页(P86-91)【作者】刘尧文;明月;张旭东;卞晓冰;张驰;王海涛【作者单位】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相关文献】1.扩张式酸压封隔器在尕斯油田套变井分层酸化压裂上的应用2.关于水平井封隔器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的国内外调研3.页岩气井无限级固井滑套压裂技术4.无限级滑套分段压裂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的应用5.页岩气井用新型无限级全通径滑套压裂技术先导试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涪陵页岩气体积压裂改造理念及关键技术邹龙庆张剑李彦超(川庆钻探井下作业公司)摘要涪陵页岩储层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以灰黑色粉砂质页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为主,优质页岩厚度为38m~44m,储层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矿物脆性指数高、可压性强、裂缝层理发育、含气性高等特点。
本文系统总结了涪陵页岩气体积压裂改造理念及关键特色技术,即以综合地质评价为改造基础,以大型体积压裂为储层改造理念,以水平井及多级压裂为技术保障,获取最大的储层改造体积,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
涪陵页岩气体积改造理念及关键技术为前期27口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未来中国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页岩气涪陵体积改造水平井分段压裂前言四川盆地是我国页岩气最富集有利区,主要勘探区域为威远、长宁、富顺-永川、昭通、涪陵地区,层系为志留系龙马溪组、寒武系筇竹寺组,其中,涪陵区块位于川东高陡褶皱带万县复向斜的南扬起端包鸾一焦石坝背斜带焦石坝构造高部位,川东南涪陵地区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借鉴北美海相页岩气体积压裂改造经验,通过对涪陵区块页岩储层岩心资料、测井数据、岩石力学参数等资料综合分析,建立页岩储层综合可压指数预测模型,实现储层改造评价;借助页岩储层大型体积压裂改造理念,应用水平井及分段压裂技术,进行涪陵地区页岩气开发[1-4]。
截至2014年5月17日,在涪陵页岩气田280平方公里一期产建区,已开钻页岩气井82口,完钻47口,投产27口,平均单井日产气量在11万方以上,涪陵页岩气体积改造理念及关键技术为前期27口投产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1. 储层地质特征1.1气藏基本特征涪陵页岩气区块主要目的层位为龙马溪组地层,埋藏深度为2400~3500m,优质页岩厚度为38m~42m,岩性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天然裂缝及层理发育。
页岩储层孔隙度4.3%~6.2%,渗透率0.02mD~0.04mD。
岩心分析显示:该区块在龙马溪组底部和五峰组含气性良好,有机质类型为Ⅰ型,有机碳含量大于3%,热成熟度大于3%,属于过成熟储层,地层压力系数1.35。
涪陵页岩气田“井工厂”技术I. 引言- 涪陵页岩气田概述- “井工厂”技术的重要性II. “井工厂”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技术原理和基本流程- 技术适用条件和局限性III. “井工厂”技术的主要工艺和设备-洗砂器、置换器、清洗器、气药泵等关键设备介绍- 每个设备的功能和作用IV. “井工厂”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中的应用实践- 实际推广过程中的工程案例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V. 结论与展望- 总结“井工厂”技术的优缺点- 展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注:这是提纲,不是论文。
实际论文中需要对每个章节进行细化,给出具体例子、数据支持等。
I. 引言气田开采技术一直是油气工业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页岩气田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气田类型,其采气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涪陵页岩气田作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先行者,其“井工厂”技术在破解页岩气井产能低、井网稀疏等工程难题方面受到了广泛赞誉。
本文将介绍涪陵页岩气田“井工厂”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主要工艺和设备及其在涪陵页岩气田中的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II. “井工厂”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条件“井工厂”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井下设备的组合实现井下多个作业环节的一体化作业的集成技术。
其核心是将清洗、掏沙、杀菌、压裂、静液压裂等井下作业环节集成在同一个装置中,实现一次下井、多次作业。
“井工厂”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井口设置装置,通过管道输送液体和气体分别对井底管道进行冲洗或清洗,达到清理管壁上的泥沙、防止管内污染和生物生长等目的。
同时,在井口加装一个气药泵,通过气液混输将石英砂压入井底砂层,增加砂砾嵌入石英砂和砂砾孔隙度,提高油气储存和渗透性。
“井工厂”技术的适用条件包括:(1)工程对象为含油、含气页岩气藏;(2)井壁砂层孔隙度较小,需要通过清洁井壁泥和增加砂砾填充孔隙度进行提高产能;(3)井网稀疏,需要通过一次下井多次作业的集成作业来提高井网利用率;(4)需要对井下环境进行杀菌,避免生物生长导致管路阻塞,影响井的产能。
页岩气压裂技术页岩气是一种质量类似于天然气的燃气,它是从页岩中提取出来的。
而页岩气的提取需要进行压裂技术,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控制裂缝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让页岩气自然流出,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
什么是页岩气压裂技术?页岩气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压力施加到岩石层上,使其形成断裂并释放出页岩气的技术。
这个过程需要钻取井控制器,把压力渗透到岩石层中,压力会使得页岩开裂成毛细管间隙,释放出天然气从而随着岩石层的孔隙流向井眼,在管道中输送。
为什么需要压裂?对于很多新的能源资源,压裂技术是必需的。
在过去,无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都是相对易于提取的,并且它们的质量特性在化学和物理层面都相对简单明了。
但是,页岩气的提取却不一样,它躲藏在深层岩石的毛细管中,不像传统油气沉积岩石储层原有天然孔隙,需要通过压力液体将岩石撕裂,并得出其中的页岩气。
因此,压裂技术就成了页岩气提取的必要手段。
在压裂的过程中,利用压力液体将岩石撕裂并重新排列,从而因此将包含在其中的气体释放。
但是,压裂液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对于大多数气田或油田开采,需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方可开始开采。
压裂技术的步骤压裂液注入岩石,使岩石撕裂和排列,并释放出页岩气。
将生产管道安装到井口并连接到吸气装置。
岩石撕裂和排列产生的空间一旦形成,挤压液体会流进空间中,从而使得岩石撕裂程度得到不断加深。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裂缝的大小和方向,以便更容易地提取出页岩气。
使用的压裂液主要由水、砂子和化学药品组成。
这些砂子可以防止岩石再度收缩进裂缝,并增强了岩石的承重能力。
且这些化学药品可以增加所使用的水的流动性,以便更加容易地填满岩石的缝隙和孔隙,使裂缝尽可能的深入。
当然,另一方面,压缩了岩石之后,需要尽可能的释放所有的压裂液,以便让岩石能更快速的回复到原状。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快速的释放压缩的液体,才能更快地释放出更多的页岩气。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压裂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必须遵守。
小粒径支撑剂在涪陵页岩压裂中的应用及分析李玥【摘要】涪陵页岩储层改造主要采用混合压裂+组合加砂模式.其中,小/中/大粒径支撑剂的综合作用不仅是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关键因素,也是不同尺度裂缝系统形成有效支撑的重要保障.在页岩复杂缝网中,一方面可利用小粒径支撑剂好携带、粒径小的优势进入远端尺寸较小的分支缝中进行支撑,以提高整个裂缝系统的导流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小粒径支撑剂打磨射孔孔眼和梳理裂缝弯曲程度,减小摩阻,降低压力消耗,提高缝内净压力,利于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结合地质特征、压裂工艺需求及现场实践情况,对涪陵压裂用小粒径支撑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类支撑剂具有降低摩阻、封堵微裂缝和支撑分支缝等作用,对于促进页岩储层复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页岩;小粒径;支撑剂;封堵;降滤;复杂缝网【作者】李玥【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与常规气藏压裂相比,目前涪陵页岩压裂主要以复杂缝网为改造目的,在复杂缝网中会形成很多尺寸大小不等的微裂缝,随着裂缝的不断延伸,远端裂缝的尺寸越来越小。
在压裂过程中需要加入不同粒径的支撑剂进行分级支撑,建立裂缝的高导流能力来保障涪陵页岩气的长期稳产。
涪陵页岩气压裂一般采用组合粒径支撑剂,即80/100目、40/70目及30/50目支撑剂的组合模式,对复杂缝网进行分级支撑,主要是用中/大粒径支撑剂支撑主缝系统形成高导流能力通道,小粒径支撑剂对支缝甚至微缝系统进行远端支撑,从而保证整个缝网系统的导流能力。
笔者结合涪陵页岩气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针对小粒径支撑剂的工艺适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为压裂支撑剂选择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指导和依据。
页岩压裂裂缝起裂及延伸扩展机理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一是具有施工规模大、液量大、加砂量多、排量高、砂比低等特点;二是压裂液滤失量大,容易产生脱砂、对砂比的提升较敏感;三是加砂的目的不是实现裂缝的支撑,而是要增加缝内流动阻力,以达到增加缝内净压力并实现裂缝转向。
涪陵页岩气田主要动态监测技术概论
韩为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7)2
【摘要】页岩气井经过大型水力分段压裂改造后,产层缝网发育程度、段产气能力不均衡,生产中存在压力递减速度较快、持续返排等特征。
为了气田高质量发展,除
了完成常规动态监测资料录取外,涪陵页岩气田还优选重点井,持续有效地开展气田
动态监测资料专项录取工作,形成了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压裂裂缝实时监测、井
间连通性监测等关键核心技术,为气田生产问题解决、开发规律研究以及开发方案
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韩为
【作者单位】中石化重庆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51
【相关文献】
1.页岩气水平井快速地质导向技术研究——以涪陵页岩气田平桥、江东区块中深层为例
2.页岩气储层综合表征技术研究进展r——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
3.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首次应用
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
5.页岩气立体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四川盆地涪陵页
岩气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钻井完井►doi:10.11911/syztjs.2020039涪陵页岩气田加密井钻井关键技术刘衍前(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一公司,湖北潜江 433100)摘 要: 涪陵页岩气田加密井多处于页岩气压裂区且井网部署密集,导致钻井溢漏等井下故障多发、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确定难、压裂液侵入造成井壁坍塌及卡钻、防压裂干扰井眼轨道设计难度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钻井技术难点,从压裂区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模型建立、合理钻井液密度窗口设计、防压裂干扰井眼轨道设计、加密井防漏堵漏和溢漏同存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形成了适用于涪陵焦石坝主体区块的加密井钻井关键技术。
该关键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应用31口井,平均水平段长1 933.25 m,平均钻井周期52.38 d,平均机械钻速10.31 m/h,较前期加密评价井机械钻速提高了15.3%,钻井周期缩短了10.7%。
涪陵页岩气田加密井钻井关键技术为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其他页岩气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页岩气;加密井;压裂;干扰;钻井液密度;井眼轨道;涪陵页岩气田中图分类号: TE2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890(2020)05–0021–06Key Drilling Technologies of Infill Wells in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LIU Yanqian(The No.1 Drilling Company, Sinopec Jianghan Oilfield Service Corporation, Qianjiang, Hubei, 433100, China) Abstract: Infill wells in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shale gas fracturing area with dense well pattern, resulting in many drilling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and frequent overflows and leakages, difficulty in determining reasonabl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window, borehole collapse and sticking caused by fracturing fluid intrusion, and high difficulty in designing borehole trajectory to avoid fracturing interference, etc.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echnica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stablishing a formation pore pressure calculation model for fracture zones, reasonabl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window design, anti-fracturing interference borehole trajectory design, leakage prevention and plugg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imultaneous overflow and leakage in infill wells, etc., forming the key drilling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infill wells in the Jiaoshiba main block of Fuling. The key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31 wells in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 with an average horizontal interval of 1 933.25 m, an average drilling cycle of 52.38 days, and an average ROP of 10.31 m/h. Compared with previous infill evaluation wells, the ROP was increased by 15.3%, and the drilling cycle was shortened by 10.7%. The key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infill wells in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hase II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of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 and also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hale gas fields.Key words: shale gas; infill well; fracturing; interference; drilling fluid density; hole trajectory; Fuling Shale Gas Field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地表属山地喀斯特地貌,海拔300.00~1 000.00 m[1–4]。
涪陵页岩气试气施工节点控制及QHSE要求胜利井下西南工程项目部2014年8月1日目录一、接收设计和现场勘查(项目部技术、生产组负责) (1)二、施工准备(项目部生产运行组负责调度协调) (2)三、现场配液(配液站负责) (8)四、连续油管输送射孔(外协单位) (10)五、压裂施工(压裂队) (15)六、泵送桥塞射孔:(测井公司) (18)七、连续油管钻塞(外协单位) (21)八、放喷求产试气(试气队) (24)涪陵页岩气试气施工节点控制及HSE要求(连续油管输送射孔、分段压裂、泵送桥塞射孔、钻塞、试气)一、接收设计和现场勘查(项目部技术、生产组负责)1 接收设计:项目部技术装备办公室接收甲方设计,核实装备能力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项目部生产运行办公室编制运行计划;1.1 组织试气、压裂、连续油管设备;1.2 确定试气、压裂、连续油管、射孔队伍、环保治理单位及人员配备;1.3编制运行计划表,初步确定各工序运行时间。
2 勘察现场:现场勘查行驶道路、井场环境、井口和试气流程安装情况,井场条件符合Q/SH0270-2009的 6.1条款规定。
2.1行车路线规划:按照公路级别由高到低优化车辆通行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动迁距离;2.2通行条件:全程道路宽度不得低于3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8m,道路桥梁涵洞以及其他横跨物限高不低于4.5米,道路桥梁限重不低于45吨;2.3 井场条件:满足压裂设备设施布局和流程安装面积、井场坚实、平整;落实井口(包括套管头)规格型号(试压情况)、井内介质状况、水源水质等;2.4做好记录,及时上报项目部生产运行办公室,如需整改要向甲方提交书面申请;2.5形成完整踏勘报告,及时向相关作业方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交底;2.6长途施工必须详细罗列具体行车路线安排、路线风险提示、食宿地点及联系方式等。
3 绘制布局图:绘制现场设备布局示意图,标明各设备摆放位置,提交项目部技术装备办公室审核。
4 审核运行计划表: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完善压裂运行计划,提交项目部审核并组织实施。
涪陵页岩气田:高山打深井图片说明: 钻井队正在焦页30号“井工厂”钻井平台进行起钻更换钻头施工。
图片说明: 焦页30号平台实施国内页岩气开发首次“井工厂”钻井施工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涪陵建成我国首座50亿方页岩气田立下“汗马功劳”。
(均本报资料照片)图片说明: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公司进行“井工厂”压裂施工。
本报记者郑蔚赵征南近日,由中石化承担的“3000型压裂机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页岩气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我国而言,该技术成功推动了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进程。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商业化开发页岩气的国家。
预计到2017年,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有望建成百亿立方米大气田,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一座千万吨级大油田。
早在三年前,本报就开始关注“页岩气”。
当时,国际国内舆论对页岩气产业褒贬不一,有的断言“页岩气革命”为世界提供了低碳清洁能源,将终结高油价;也有的认为页岩气革命“只是个泡沫”;还有的指出“中国人均占有土地和水资源的数量远逊于美国”,所以美国能开采页岩气不等于中国也能开采页岩气……记者迫切想知道的是:页岩气,究竟能给中国能源带来什么? 我国发展页岩气产业,又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日前,记者得以前往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采访。
在涪陵的武陵大山里,新时期“能吃苦、善总结、要争气、敢创新”的“铁人”们,全力以赴向地下“索气”,跨过了那一个个原来看似中国页岩气产业难以迈过的坎。
“从毛细血管抽血,难”涪陵,这座被长江和乌江拥抱的江城,过去因榨菜为人们所熟知。
现在,随着页岩气进入商业开发,涪陵又亮出了一张新名片———页岩气。
“常来涪陵,福气来临”,这句涪陵区的旅游宣传口号,名副其实。
出涪陵城区向东,不知历经山路几十道弯,记者来到了涪陵气田的所在地焦石镇。
之所以叫“焦石”,因为这里漫山遍野都能见到岩面风化呈黑色的岩石,似烧焦状。
在焦石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基地,公司副经理刘尧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页岩气是一种清洁新能源。
涪陵页岩气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刘尧文【摘要】涪陵页岩气田地处山区,地下暗河溶洞发达,人口密集,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环境保护问题.结合涪陵页岩气田地表自然环境特征和页岩气开发工程特点,分析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油基钻屑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钻井和压裂污水循环利用及页岩气田开发绿色环境管理模式等技术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涪陵页岩气田的绿色开发技术体系.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绿色开发技术体系后节约土地62.1%,钻井和压裂污水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含油率低于0.3%,二氧化碳减排64.47×104 t,实现了页岩气田开发零污染.研究认为,涪陵页岩气田绿色开发技术对我国页岩气田规模化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页岩气;环境保护;油基钻屑;污水处理;噪声污染;涪陵页岩气田【作者】刘尧文【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管理部,湖北潜江433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92自开发页岩气以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和环保政策来规范管理页岩气开发,但环境问题仍然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短板,如美国在开发初期的环保立法落后于技术创新,导致近年来环境问题集中出现,延缓了开发步伐。
我国对页岩气田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绿色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在地下水保护、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大气污染物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技术甚至处于领先水平[1_3]。
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主要集中在涪陵页岩气示范区、长宁_威远页岩气示范区、云南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和延安陆相页岩气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示范区。
其中,长宁_威远页岩气示范区进行了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重点的清洁生产技术探索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云南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和延安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也进行了高效开发模式的有益探索。
《我国第一次采用工厂化压裂建设涪陵气田》建设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日输气280万方创新高202x 年100亿方涪陵百姓网讯(夏斐然)“坚决完成国内首次‘井工厂’模式压裂试气施工任务完成”标语在重庆涪陵焦页9号平台内的施工现场内,显得十分庄严,人们仿佛看到大庆精神“铁人王进喜”就在身边……今天(22日)上午,重庆涪陵区科协科普30名科技人员一行,正在听取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焦页分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振兴的现场介绍,中国第一次“井工厂”模式压裂试气施工工艺技术取得圆满成功,对加快提高涪陵页岩气建设速度、降低成本、完成产能50万方页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利用国内首台轮轨式钻机实现了流水化工程作业,使钻井周期从过去的100天缩短到70天左右,生产设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同美国页岩气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第一个百万级涪陵页岩气气田将于202x年,在重庆涪陵焦石片区100亿立方米(方)建成。
到今天下午,焦页9号平台3号井正式输气,将达日产280万方,创涪陵历史最高产量,为重庆地区特别是涪陵白涛工业园区,提供了页岩气燃料和原料。
最终到达日产1000万方产量的中国第一个百万级涪陵页岩气气田。
涪陵页岩气202x年将达产能20亿方、202x年50亿方、202x年,100亿立方米(方)。
专家称,页岩气是一种天然气,比天然气干净环保,不需要脱硫,直接可用。
一个年产能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据悉,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建设中第一次采用“井工厂”模式压裂试气施工工艺技术,于4月14日成功运行。
以往压裂施工都是单井作业,一套机组需要8到10天时间,随着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规划的实施,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分公司提出了“井工厂”模式压裂施工的设想,即采用单井施工时1.5倍的压力及配套设备,同时对两口井进行交替压裂,这种压裂模式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一倍工作效率,并减少过去设备搬迁往返产生的费用,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