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式机光驱工作原理及其改进方案

台式机光驱工作原理及其改进方案

台式机光驱工作原理及其改进方案
台式机光驱工作原理及其改进方案

1.光驱介绍及其物理原理

1.1光驱介绍

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

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

CD-ROM驱动器、DVD光驱

(DVD-ROM)、康宝(COMBO)和刻录机等。

1.2光驱的工作原理

激光头是光驱的心脏,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工作,因此在清理光驱内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激光头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半反光棱镜,

物镜,透镜以及光电二极管这几部分。

当激光头读取盘片上的数据时,从激

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透过半反射棱

镜,汇聚在物镜上,物镜将激光聚焦

成为极其细小的光点并打到光盘上。此时,光盘上的反射物质就会将照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回去,透过物镜,再照射到半反射棱镜上。

此时,由于棱镜是半反射结构,因此不会让光束完全穿透它并回到激光发生器上,而是经过反射,穿过透镜,到达了光电二极管上面。由于光盘表面是以突起不平的点来记录数据,所以反射回来的光

线就会射向不同的方向。人们将射向不同方向的信号定义为“0”或者“1”,发光二极管接受到的是那些以“0”,“1”排列的数据,并最终将它们解析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2.基本机械与电路结构和原理

光盘驱动器(以下简称光驱)主要由机心与电路两大部分组成。现将其结构原理与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2.1机心机构与工作原理

光驱的机心(这里以华硕S500/A40倍速光驱为例加以说明)主要由托盘进出机构、光盘卸载机构、光盘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光头进给机构和物镜机构等部分构成。托盘进出机构、光盘装卸机构、光盘旋转机构、夹持机构、光头进给机构和物镜机构等部分构成。托盘进出机构、光盘装卸载机构与夹持机构安装在塑料机座上。托盘通过齿条与基座上的托盘进出机构中的加载齿轮啮合。托盘电机安装在机座上,光盘旋转机构和进给机构与物镜机构安装在钢制芯座上,由后面的2个“”型软橡胶卡子与机座间以动配合方式相连接。芯座前方左右2个升降销伸入升降滑块中的2个“”形升降槽内,这样可使芯座连同主轴电机、进给

电机、旋转盘台、光头

组件等作为一个整体悬

挂在光驱机心机械总体

上。

当操作光驱控制面板CLOSE按键时(参见图1),微处理器便发出装盘指令,送到托盘电机驱动电路,产生驱动电压,使托盘电机正转,并通过皮带轮带动加载齿轮和升降齿轮反转,加载大、小齿轮与皮带轮下部小齿轮之间形成二级减速机构。由于加载小齿轮与托盘齿条啮合,使托盘由机外向机内作水平移动,当托盘移至机内行程的尾部时,托盘进出槽尾部曲槽将升降滑块上的销钉顶住左移,使升降齿条与升降小齿轮行程啮合关系,升降滑块继续左移,芯座前方左右两升降销便沿“”形升降槽从底部移至最高点,芯座随之上升,旋转盘便将托盘中的光盘抬起,升至夹持器,将光盘紧压在旋转台盘上。于此同时,升降滑块左侧端部将托盘进检测开关压合,此信息送至微处理器后,由微处理器发出制动指令,使加载电机刹车停转。

在装盘结束后,芯座升起到位,进给电机也随之上升。微处理器在检测到托盘进检测开关闭合信号后,产生一驱动电压时进给电机反转,行程伞形轮、齿条带动光头小车沿滑轨和导杆向内道(主轴电机方向)移动,以便读取目录

表等操作(此过程请参见图

2)。

当操作OPEN按钮时,

微处理器便发出卸盘指令,

送到托盘电机驱动电路,使

托盘电机反转,加载齿轮及

升降齿轮正传,升降小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使升降滑块右移,芯座前

方的左右升降销便沿“”形升降槽从顶部移至底部,芯座随之下降到位,托在旋转盘上的光盘随芯座在下降过程中将光盘送回托盘,芯座上的旋转盘与激光头下降,远离托盘。由于加载小齿轮与托盘齿条啮合,使托盘由机内向机外作水平移动,最后将托盘中的光盘送出机外。此时,托盘左侧凸坎将托盘出检测开关压合,将此信息送至微处理器,便发出制动指令,使加载电动刹车停转。

2.2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光驱的典型电路结构框图如图3光盘驱动器组成框图所示,它主要由激光读出电路、伺服控制机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层纠错与主机接口处理器、光盘装/卸载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微处理器等几大部分组成。其中激光读出电路是光驱中最关键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从光盘上读出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后送至后续电路。

光驱的伺服控制系统主要RF信号放大器、各种伺服误差提取电路、A/D转换器、数字伺服控制计算、D/A转换器、进给驱动及进给电机、循迹驱动及循迹线圈、聚焦驱动及聚焦线圈、CLV伺服、主轴电机恒线速度驱动及主轴电机等组成。它们构成了4个闭环控制环

路,实现对光头和主轴电机的各种伺服控制。

工作时,在伺服驱动电路的驱动下,主轴电机开始旋转,且进给、循迹、聚焦机-电-光系统开始工作,激光头将光盘上的“坑”、“岸”信号变换成射频信号RF后送给伺服处理和RF信号放大处理电路,一方面将RF信号中的伺服误差信号分离出来,经A/D转换、数字伺服控制计算和D/A转换后,回送到伺服驱动电路去控制进给电机、主轴电机、聚焦线圈和循迹线圈,以使光束照射到指定的信息纹上读取信息。同时,还将此RF数据信号进行记录数字“”、“”提取、DSL 削波与整形、PLL锁相、同步检测后得到每帧数据的同步信号(此信号重复出现的概率与光盘上经过光头的线速度相对应),送到CLV伺服电路,与标准的7.35kHz进行比较。当帧同步信号频率高于7.35kHz 时,控制主轴电机转速变慢,而当帧同步信号频率高于7.35kHz时,控制主轴电机转快,从而实现CLV控制。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光盘上读取的射频信号RF进行削波整形、同步、提取帧同步信号,进行CLV伺服计算,同时还进行EFM解调,将14位二进制码还原成8位二进制码,并对每帧的控制子码进行解调,得到Q子码,然后以帧为单位,对数据进行CIRC 纠错和去交织,对CD音乐,将CIRC纠错后仍然无法纠错的数据进行插补,然后数字滤波,串-并转换、D/A转换等,获得立体声音乐,从耳机中播放出来;若为程序和数据盘片,则送到后面的解码纠错和IDE接口电路,经第三次纠错后,得到扇区数据存入DRAM,主机经IDE接口,将数据从DRAM中取出送入主机。

3.传统光驱的改进型方案——吸入式光驱

吸入式光驱,指一种插入光盘后,能将光盘自动推入至光驱予设固定位置,确保转盘准确嵌插于光盘中心孔内,旋转光盘读取资料;按压专用反转按钮,机构反向运动,将光盘自动推出光驱的吸入式光驱结构。

3.1背景技术

现今读取光盘资料的光驱大都为盘式光驱,即利用载盘将光盘输送至光驱内读取,然而载盘式光驱的载盘容易在使用者放置光盘时,因放置位置不正确而产生卡盘现象,而且使用者取出光盘后,如忘记将载盘退回至光驱内时,容易撞断载盘,基于上述问题,目前已有吸入式光驱结构,此类不用载盘,直接将光盘推入至吸入式光驱结构时,其内部机构会将光盘推入光驱,就像吸入光盘一般,然而,目前吸入式光驱结构在进片定位对心光盘时,会产生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以致无法旋转转盘读取光盘上的资料,即无法准确嵌插旋转光盘于转盘上,导致无法旋转光盘读取资料,所谓定位对心,即光盘进片时,将光盘定位于一予设固定位置,使光盘中心孔对准转盘(Turntable),以便转盘能嵌插于光盘中心孔,旋转光盘读取资料。

3.2创新内容

本实用新型光驱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进片时,由推杆自动推进,由推杆、第二连杆及激活杆扶正,由定位杆定位,将光盘准确定位于固定位置,确保转盘准确嵌插于光盘的中心孔,旋转光盘读取资料的吸入式光马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退片时,只要按压专用反转按钮,即可将光盘自动推出的吸入式光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进片时,可避免将不符合本实用新型读取资料规格的光盘误推入至光驱内,发生卡盘现象的吸入式光驱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一种吸入式光驱结构,在一基座上安装一机芯,机芯设有一用以嵌插旋转光盘读取资料的转盘,其特征在于:该光盘进片定位机构,主要包括:一滑动主体,设于基座,该滑动主体可上下移动;

一传动装置,设于基座,并带动滑动主体移动;

一滑动板,设于该滑动主体下端;

一推杆,设于基座,该滑动板带动该推杆动作;

一连杆机构,设于基座上端,在光盘进片过程中抵触于光盘;以及

一定位杆,设于基座相对滑动主体的另一侧,该定位杆定位光盘于对心位置。

而光盘退片机构,主要包括:

一滑动主体,设于该基座,该滑动主体可上下移动;

一传动装置,设于该基座,带动该滑动主体移动;

一连杆机构,设于基座上端,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位于滑动主体上端,一端枢接于基座且句设有弹性组件,中间滑插于滑动主体内,另一端滑插于第二连杆的导引槽;第二连杆设有一

导引槽,第二连杆一端枢接于基座,另一端设有抵触光盘的推轴及推块。

3.3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光盘进片初始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光盘自动进片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光盘进片定位对心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光盘读取资料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小光盘进片状态的俯视图。

3.4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吸入式光驱结构,在一基座10上安装一机芯30 ( Traverse )及一对应机芯30通孔的顶柱11,机芯30设有一用以嵌插旋转光盘读取资料的转盘31;机芯30前端两侧各设有一升降柱32, 33,基座10底部设有一传动装置38,该传动装置38包含一马达39驱动一齿轮组40旋转,马达39与电源间串联一常开触发开关,另外专设一安装于基座表面的反转开关,齿轮组40与滑动主体41底部侧面的一齿条42啮合,并带动设于基座10的一滑动主体41上下移动,滑动主体41上端面设有一限位槽44,而上端侧面设有一横移槽46,该横移槽46与齿条42间设有第一升

降槽48,该第一升降槽48为抖槽。

一横移主体50一端设有一滑插于滑动主体41横移槽46中的横移柱51,横移主体50侧面设有第二升降槽52,第二升降槽52为一抖槽,机芯30的两升降柱32, 33分别嵌插于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中,传动装置38带动滑动主体41向上移动时,由于横移槽46后段设有一向内的斜度,因此横移槽46将导引横移主体50向滑动主体41方向移动,此时插于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的两升降柱32, 33,将在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的引导下向上移动,故可带动机芯30向上移动,由向上移动的机芯30,将转盘31嵌插至已定位于予设固定位置的光盘中心孔97内,以旋转光盘读取资料。

接着,因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后段为向下的抖槽,所以机芯30则向下移动离开光盘,以便旋转光盘进行读取资料,此动作即为光盘进片读取资料的部分动作,光盘的进片与定位对心的详细动作,请参见图3-7的详细叙述;

同理,当光盘退片时,只要按压专用反转按钮,马达39反转,滑动主体41则向下移动,横移主体50朝离开滑动主体41方向移动,机芯30向下移动的同时由顶柱11将光盘顶离转盘,以完成退片的后续动作。此外,为了避免机芯30在升降移动时的左右晃动,位于升降柱32, 33前端的基座10上分别设有一限位板34, 36,该限位板34, 36相对于升降柱32, 33的位置处各设有一直槽35, 37,以限制升降柱32, 33仅能作升降移动。

一滑动板60,二固定孔61由滑动主体41下端的二固定柱43定

位,并固设于滑动主体41下端;滑动板60设有一定位槽63,对应于滑动板60下方的基座10处设有一推杆64,该推杆64的通孔65枢接于基座10的凸柱12上,推杆64上端面上、下分别设有一定位柱68及一推轴“,该推轴“套设一用于抵推光盘的推体67,定位柱68则嵌插至滑动板60的定位槽63中,当滑动板60移动时,定位槽63将导引推杆64摆动,推杆64还设有可匀设一弹性组件13的钩块69,弹性组件13另一端则匀设于基座10所设的一钩块14上,未插入光盘时,弹性组件13使推杆64的推轴“及套设其上的推体67位于基座10入口的右侧(如图1, 3所示)。

一连杆机构70,包含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5,第一连杆71上端设有一通孔72,枢接于基座10上端所设的一固定轴15,该固定轴15在第一连杆71之前先套置一弹性组件16,该弹性组件16两端分别句设于基座10所设的一钩块29及第一连杆71底部所设的一钩块99,第一连杆71下方凸设一限位柱73,该限位柱73嵌插于滑动主体41的限位槽44内,使第一连杆71随滑动主体41的移动而摆动,第一连杆71下端设有一导引柱74,导引柱74嵌插于第二连杆75所设的一导引槽76中,第二连杆75设有一通孔77,该通孔”枢接于基座10所设的一凸柱17,第二连杆下端设有一推轴78,推轴78套设一用于抵推光盘的推块790

一分离板54,其两固定孔55由横移主体50所设的两固定柱”定位,并固设于横移主体50上,分离板54上端底部设有一分离柱56;

一激活杆80,设有一通孔81枢接于基座10上端所设的一凸柱18,将激活杆80设于基座10上端,激活杆80另一端设有一推轴82,该推轴82套设一推块83,以对所接触的光盘施力,激活杆80上端向下凸设有一钩块84,以句设一弹性组件19,该弹性组件19容置于基座10的一容置槽20内,弹性组件19另一端则勾设于容置槽20的钩块21,激活杆80上端底部凸设一推柱85,推柱85滑插于基座10的一弧槽22中,并抵触于分离板54前端,分离板54移动时导引拨动推柱85,迫使激活杆80沿弧槽22移动,激活杆80上端还设有两固定孔86,分别嵌套于一激活块87所设的两固定柱88,以固定激活块87,该激活块87底部设有一激活柱89,激活柱89穿过基座10的一激活槽23,以激活触发开关,启动或关闭传动装置38的马达390 一定位杆90,设有一通孔91,该通孔91枢接于基座10一侧的一凸柱24,定位杆90下端侧面向上凸设一固定板92,固定板92设有一定位块93,在光盘进片时,将光盘定位于予设位置,定位杆90上端则设有一斜板94,料板94插至于基座10的容置槽25内,抵触于分离柱56,横移主体50带动分离板54移动时,分离柱56将通过抖板94带动定位杆90移动至予设固定位置,定位杆90上端中间设一钩块95,以匀设一弹性组件26,该弹性组件26容置于基座10上端的容置槽27内,弹性组件26另一端则匀设于容置槽27的钩块280 参见图3-7所示,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进片定位,读取光盘资料,以及退片的运动过程。

参见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未插入光盘时的初始状态,此时马

达39未启动,当使用者将光盘96推入光驱时,推杆64在弹性组件13的弹力(顺时针方向)作用下,使推体67与光盘96保持接触,当持续将光盘向内推动(如图4所示),光盘则推动第二连杆75的推块79与激活杆80的推块83顺时针摆动,激活杆80的摆动带动激活块87移动,激活块87的激活柱89将激活触发开关,启动马达39正转。

参见图4所述,当马达39正转驱动齿轮组40转动时,通过齿条42带动滑动主体41向上移动,同时,滑动板60的定位槽63将导引推杆64顺时针摆动,推动光盘96进入光驱,而第一连杆71在滑动主体41的导引下,拉动(顺时针方向)其下的弹性组件16,使第二连杆75逆时针方向摆动,使推块79抵触于光盘96右侧上端;激活杆80在光盘的推动下,拉伸(顺时针方向)弹性组件19,使激活杆80逆时针摆动,使推块83抵触于光盘左侧上端;上述抵触的三点只起推进及扶正作用。

参见图5所示,在滑动主体41的导引下,推杆64将光盘96完全推入至光驱时,抵触于定位杆90的定位块93,而推杆64则定位在光盘96的下部,连杆机构70与激活杆80抵触于光盘96上端,如此即可将光盘96定位至予设位置,使光盘96的中心孔97对准机芯30的转盘31;此时,滑动主体41仍继续往上移动,则横移主体50的横移柱51将被滑动主体41的横移槽46导引至后段抖槽,并带动横移主体50朝滑动主体41方向移动,由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导引两升降柱32. 3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机芯30向上移动,由光驱上盖机壳顶住光盘,使转盘31恰可准确插入至光盘96的中心孔

97内。

当滑动主体41往上移动将转盘31顶入光盘96时,推杆64此时的位置,因定位柱68移动于定位槽63的直槽内,所以位置不会改变,而第二连杆75亦因第一连杆71的限位柱73移动于限位槽44的直槽内,也不会改变第二连杆75的位置,另外,横移主体50在横向移动时,分离板54的分离柱56因定位杆90前段为直线段,所以不会带动定位杆90改变其位置。

参见图6所示,转盘31在旋转光盘96读取资料前,必须使接触光盘96以固定位置的推杆64、第二连杆75、激活杆80与定位杆90退离光盘96,才不会刮伤光盘96;此动作完成的过程如下,此时,滑动主体41仍在继续往上移动,滑动板60随滑动主体41移动,使定位槽63后段抖槽导引推杆64移动离开光盘的下端,而第一连杆71的限位柱73将在滑动主体41限位槽44后段斜槽的导引下,使连动的第二连杆75退离光盘96上端右侧;由于横移主体50朝滑动主体41方向移动,使分离板54往右边方向移动,且由分离板54前端推动激活杆80的推柱85,使激活杆80退离光盘;同时,由分离板54的分离柱56带动定位杆90的斜板94,使定位杆90退离光盘96;因为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后段为向下倾抖的抖槽,所以将导引机芯3。往下移动脱离光盘,至此,激活杆80方脱离触发开关,使马达39停止运转后,方可由转盘31旋转光盘96读取资料。

使用者欲使光盘退片时,只要按压专设的退片功能钮(专设的反转按钮),激活马达39反向转动,带动滑动主体41往下移动,此时,

第一升降槽48与第二升降槽52将导引升降柱32, 33先升起、后下降,运动程5序完全与光盘进片定位程序相反,最后,顶柱11将光盘96顶离转盘31后,由连杆机构70的第二连杆75向外推动光盘96,将光盘推出光驱外。

参见图7所示,为了避免使用者将小光盘98插入至本实用新型所造成的卡盘问题,例如使用8公分光盘,当小光盘推入至本实用新型的光驱内10偏向左侧,无法完全推动激活杆80激活触发开关,故无法完成进片读取光盘98的后续动作,因此,在小光盘98进片定位时,可避免卡盘的现象,而且激活杆80在弹性组件19拉力的作用下,会将小光盘98顶出,不会卡于光驱内;此外,当小光盘98推入至本实用新型偏向右侧时,则会顶到第二连杆75,此时,第一连杆71在下端弹性组件16顺时针方向的弹力作用15下,将带动第二连杆75逆针旋转移动,将光盘98推出,同样可避免小光盘98卡于光驱内。

附图

袋收尘的工作原理及检查内容

袋收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检查内容 主讲: 一、收尘设备的种类: 凡是能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的设备都简称收尘器。收尘器的分类如下: 1、按粉尘从气体中分离的原理分有: ⑴、利用颗粒本身的重力:如:沉降室。 ⑵、利用颗粒运动的惯性力:如百叶窗式收尘器。 ⑶、利用颗粒的离心力:如旋风收尘器等。 ⑷、利用水对颗粒喷淋洗涤作用:如泡沫收尘器 ⑸、利用物料对颗粒过滤作用:如袋收尘器、颗粒层过滤器(某 种过滤用物料颗粒)。 ⑹、利用电场对颗粒分离作用:如电收尘器。

2、还可按干式、湿式分类。 二、收尘设备的效率: 收尘效率是表示收尘性能特点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作用收尘器的主要依据。收尘效率可以用总收尘效率和分散度收尘效率两种形式表示。 1、总收尘效率:是收尘器所收集下来的粉尘重量与进入收尘器的粉尘重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可以用重量法或浓度法进行计算。 ⑴、重量法计算效率:设进入收尘器的粉尘重量为G1,从收尘

器灰斗收集的粉尘重量为G 2,则这台收尘器总收尘效率为: ⑵、浓度法计算收尘效率:一般不便于用重量法计算时,可以在收尘器前、后定点处取样,根据收尘器前、后的气体含尘浓度,用下面公式计算收尘效率: 2、分散度效率:仅用收尘器的总效率表示收尘器的能力是不够的,因为粉尘中所含颗粒是由大小不同粒径的颗粒组成的,各种收尘器收集不同粒径颗粒的能力是不同的,例如:沉降室与袋收尘器相比,前者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是它通常只能收集50μm 以上的颗粒,对细小颗粒的收集很低,可是袋收尘器对1~5μm 的颗粒却有较高的收集能力。因此在选用收尘器时不能只考虑收尘器的总效率,还要按照具体情况考虑收尘器的分散度效率。具体计算如下: h= ×100% 式中:h ——总收尘效率% G 1——进入收尘器的粉尘量kg/h G 2——收尘器灰斗收集的粉尘量kg/h G 2 G 1 h= ×100% 式中:g 1——入收尘器前气体含尘浓度g/m 3 g 2——出收尘器后气体含尘浓度g/m 3 g 1-g 2 g 1 hp= ×100% 或 hp= ×100% 式中:hp ——收尘器分散度% h ——收尘器总效率% R 1——进入收尘器的该组颗粒占总重量的百分比 R 2——在收尘器收集的粉尘中,该组颗粒所占重量百分比 R 3——在净化后气体中,该组颗粒所占重量的百分比 R 2×h R 1 R 1 – R 3 (1-h) R 1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比照相技术历史时间短,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最重要的媒体。 由于互联网在新世纪的崛起,使得传统的媒体技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应运而生了新的多媒体技术。而多媒体技术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表达,又增加了交互互动功能,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信息工具。 在多媒体技术中,最先获得发展的是图片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生成速度高生产效率高,加上应用门槛较低,因此一度是互联网上最有吸引力的内容。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技术的制作加工门槛逐渐降低,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同时由于视频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的先天优势,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那么我们就对视频信息技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模拟时代的视频技术 最早的视频技术来源于电影,电影技术则来源于照相技术。由于现代互联网视频信息技术原理则来源于电视技术,所以这里只做电视技术的介绍。 世界上第一台电视诞生于1925年,是由英国人约翰贝德发明。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电视拍摄、信号发射和接收系统。而电视技术的原理大概可以理解为信号采集、信号传输、图像还原三个阶段。 摄像信号的采集,通过感光器件获取到光线的强度(早期的电视是黑白的,所以只取亮度信号)。然后每隔30~40毫秒,将所采集到光线的强度信息发送到接收端。而对于信号的还原,也是同步的每隔30~40毫秒,将信号扫描到荧光屏上进行展示。 那么对于信号的还原,由于荧光屏电视采用的是射线枪将射线打到荧光图层,来激发荧光显示,那么射线枪绘制整幅图像就需要一段时间。射线枪从屏幕顶端

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出射线,一直到屏幕底端。然后继续从顶部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射,来显示下一幅图像。但是射线枪扫描速度没有那么快,所以每次图像显示,要么只扫单数行,要么只扫双数行。然后两幅图像叠加,就是完整的一帧画面。所以电视在早期都是隔行扫描。 那么信号是怎么产生的呢? 跟相机感光原理一样,感光器件是对光敏感的设备,对于进光的强弱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压。然后再将这些信号转换成不同的电流发射到接收端。电视机的扫描枪以不同的电流强度发射到荧光屏上时,荧光粉接收到的射线越强,就会越亮,越弱就会越暗。这样就产生了黑白信号。 那么帧和场的概念是什么? 前面说到,由于摄像采集信号属于连续拍摄图像,比如每隔40毫秒截取一张图像,也就是说每秒会产生25副图像。而每个图像就是一帧画面,所以每秒25副图像就可以描述为帧率为25FPS(frames per second)。而由于过去电视荧光屏扫描是隔行扫描,每两次扫描才产生一副图像,而每次扫描就叫做1场。也就是说每2场扫描生成1帧画面。所以帧率25FPS时,隔行扫描就是50场每秒。 模拟时代在全世界电视信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电视场的标准有很多,叫做电视信号制式标准。黑白电视的时期制式标准非常多,有A、B、C、D、E、G、H、I、K、K1、L、M、N等,共计13种(我国采用的是D和K制)。到了彩色电视时代,制式简化成了三种:NTSC、PAL、SECAM,其中NTSC又分为NTSC4.43和NTSC3.58。我国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式中的D制调幅模式,所以也叫PAL-D 制式。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百科“电视制式”来详细了解。 另外你可能会发现,场的频率其实是和交流电的频率一致的。比如我国的电网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而电视制式PAL-D是50场每秒,也是50Hz。这之间是否有关联呢?可以告诉你的是,的确有关联,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去研究。如果确实不懂的同学可以@我。 彩色信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刻录机的工作模式介绍

刻录机的工作模式 刻录机的读盘工作原理与光驱相同,实际上刻录机的刻录模式与光驱的读盘模式也差不多。目前主要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恒定线速度(CL V)、恒定角速度(CAV)、局部恒定角速度(P-CAV)、区域恒定线速度(Z-CL V)。 一、恒定线速度(Constant Linear Velocity,CL V) 恒定线速度是指刻录机在运行中,总是以一定的线速度(传输率)来运转,这样在读内圈时,由于半径小,刻录机就要加大马达的马力来提高转速以获得与外圈相同的线速度。其读写扇区固定不变。(在CDSPEED中可以理解为读速不变转速逐渐减小) CL V 工作图解: 图片1 该技术是早期光驱的标准技术,一般在12速以下光驱中使用。目前由于光驱已经达到40速或者更高,转动速度通常在7200转以上,在如此高的旋转下,读内外圈时经常改变马达转速,会严重影响光驱寿命。所以现在的光驱已经不再采用该技术了。 而刻录机则不然,大部分刻录机依然采用CL V模式进行工作,主要是因为CL V刻录速度稳定,激光可

以以固定的功率来刻录盘片,能够保证刻录品质。所以目前复写就采用CL V工作模式的居多。 二、恒定角速度(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CAV) 恒定角速度是指该刻录机在运行时,总是以一定的角速度运行,无论是读外圈时还是读内圈时,马达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这样在读内圈时就要改变提高线速度(传输率)以使内外圈保持一致。其读写扇区外圈一定比内圈大。(在CDSPEED中可以理解为转速不变读速逐渐提高) CAV工作图解: 图片2 在光驱中采用CAV工作模式,只有在读光盘外圈时才能基本达到其标称速度。 而在刻录机中改变传输率就意味着改变激光功率。所以刻录机基本不采用该模式进行刻录。 三、局部恒定角速度(Partial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P-CAV) 局部恒定角速度是将上面说到的CAV和CL V合二为一,理论上是在读内圈时采用CAV模式,转速不变读速逐渐提高,在读外圈时读速不变转速逐渐减小。实际上它是在随机读取时,采用CL V,一旦激光无法正常读取数据时,立即转换成为CAV。在刻录机中一般采用该技术用于读取。(在CDSPEED中可以理解为转速不变读速逐渐提高到读速不变转速逐渐减小) 这三种工作模式是目前刻录机和光驱普遍采用的工作模式,该三种模式的比较请看后面的几种格式的比较。 四、区域恒定线速度(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ZONE-CL V)

光驱工作原理

一.光驱的基础知识 在谈如何挑选优秀的光驱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有关光驱的一些概念。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CLV和CAV。光盘和硬盘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硬盘的的盘片是被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成为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分为了若干的扇区,文件就是被保存在这些扇区内,因此,硬盘的盘片总是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这就是CAV。但是,由于盘片具有一定的半径,这就势必会引起扇区在盘片内外圈的疏密程度不同,对读取数据造成了很大的不遍。 CD-ROM是采用一个连续的旋转形的轨道来存储数据的(有点类似音轨的概念),这些轨道被分成相同尺寸,相同密度的区域,因此,使盘片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光盘上的数据是以相同的密度存放的,因此在读取光盘的时候就要采取恒定的线速度,这就是CLV。恒定线速度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光驱在读取内外圈数据时盘片的旋转速度会大为不同,这就需要光驱的主轴马达不断改变旋转速度以适应读取数据的需要。读者可以想到,频繁地变换速度势必会引起马达寿命的减少。但由于早期的光驱,主轴马达速度不是很快,因此没有什么大关系,随着光驱速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变换马达速度对于光驱寿命影响的问题就日益严重起来,因此,目前的高速光驱都采用了CAV技术,即盘片一恒定的线速度转动。虽然这样做延长了光驱的寿命,但在读取内圈数据的时候,实际的传输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高档的光驱又采用了CAV和CLV结合方式。这种方式在读取内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AV方式,而在读取外圈的时候就采用CLV,这样一来,光驱的性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选购光驱的时候,应当尽量选用采用CAV/CLV技术的光驱。 光驱的传输速度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单倍速光驱的传输率是150KB/s,40倍速的光驱传输速度就是40 X 150KB/s,所以,速度越快的光驱,其传输速度就越快。光驱的传输模式对传输速度也有影响。目前的主要模式有PIO和Ultra MDA/33(UMDA33)两种。相比起来,UMD模式的光驱CPU占有率更低,并且可以提高提高I/O系统的速度等等。此外,光驱的寻道时间以及缓冲区也影响着光驱的性能。寻道时间就是指激光头在接受到读取数据的命令后将光头调整早技术数据的轨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因此,光驱的寻道时间是越短越好。缓冲区(Buffer)对于光驱的性能影响也较大。缓冲区大的光驱在读取文件时其速度优势明显,在购买的时候应选购Buffer较大的产品,不过采用大容量Buffer的光驱价格普遍比较昂贵。目前主流光驱均采用128KB的缓冲区。光驱的接口分为IDE和SCSI两种。采用SCSI接口的光驱性能优势明显,它具有更小的CPU占用率,更稳定的传输速度等。但SCSI接口的光驱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家庭选购光驱还是选择IDE接口为好。 随着万转光驱的出现,光驱主轴马达速度已经达到了非常快的速度。因此在读盘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震动以及噪音。为了应付这些负面影响,厂商可以说

布袋除尘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布袋除尘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布袋除尘器结构组成由:除尘器出灰斗、进排风道、过滤室(中、下箱体)、清洁室、滤袋及(袋笼骨)、手动进风阀,气动蝶阀、脉冲清灰机构等。 布袋除尘器工作原理:布袋除尘器是基于过滤原理的过滤式除尘设备,利用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过滤布将气体中的粉尘过滤出来。 除尘过程:含尘气体由进气口进入中部箱体,从滤袋外进入布袋内,粉尘被阻挡在滤袋外的表面,净化的空气进入袋内,再由布袋上部进入上箱体,最后由排气管排出。 大型脉冲长布袋除尘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新型高效长布袋除尘器是在常规短袋脉冲除尘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它不仅综合了分室反吹和脉冲清灰的特点,克服了普通分室反吹强度不足和一般脉冲清灰粉尘再附的缺点,而且加长了滤袋,充分发挥压缩空气强力清灰的作用。是一种除尘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维修方便的大型除尘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建材、矿山、化工等行业。 性能特点 进、出口风道布置紧凑,气流阻力小。 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技术,清灰能力强,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能耗少,钢耗少,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可靠,经济效益好。适用于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电力轻工行业的烟气除尘。 箱体采用气密性设计,密封性好,检查门用优良的密封材料,制作过程中以煤油检漏,漏风率很低。 布袋除尘器的工作机理是含尘烟气通过过滤材料,尘粒被过滤下来,过滤材料捕集粗粒粉尘主要靠惯性碰撞作用,捕集细粒粉尘主要靠扩散和筛分作用。 滤料的粉尘层也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果的优劣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滤料 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几种分类 脉冲除尘器按滤袋不同直径、每室滤袋的不同布置、过滤面积的不同,分成三种不同的系列,以室为单位组合成排,分成单排列和双排列。 只有双排布置,滤袋尺寸为130X6000。脉冲喷吹压力一般设计为低压(0.2-0.3Mpa)。 只有双排布置,滤袋尺寸为160X6000。脉冲喷吹压力为高压(0.4-0.5Mpa)。

电脑光驱修复技术及方法

电脑光驱修复技术及方法 电脑光驱由于经常读盘产生的摩擦,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会出现不能读盘,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光驱不读盘的可能原因与解决方法!如果一个光驱不读盘,我们首先加电并放入一张正版的碟片后看看面板灯有没有闪烁,有没有“达、达、达”的声音,如果有,那么我们可以断定是激光头与主轴承之间的感应器坏了。因为当我们放入一张光盘时,光头首先需要通过感应器定位,如果感应器坏了,那么光头就不停地寻道,从而出现“达、达、达”的声音。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只要打开光驱的外壳,以LG光驱为例,在主轴承的旁边凹进去的地方有一个铅笔芯粗3MM长的细柱,它要与位于光头上相对位置的白色的塑料片的前端相吻合。如果是接合不上,您可以用胶或其它物体小心地把白色的塑料片的前端加长,问题会得到解决。 如果面板灯亮并且没有异响,那么打开外壳在加电后放入光盘,观察主导电机的工作情况,如果主导电机无动作,就要先检查主导电机的电源供给是否正常、电机的传动皮带是否打滑、断裂。状态开关是否开关自如,因为如果开关不到位,主导电机得不到启动信号也不能启动。判断光驱是电路有故障,还是激光头有故障,可以放入一张质量好的正版光盘,应该有下述动作发生: 1,激光发射管亮(红色),光驱面板指示灯亮; 2,激光头架有复位动作(回到主轴电机附近); 3,激光头由光盘的内圈向外圈步进检索,然后回到主轴电机附

近; 4,激光头聚焦透镜上下聚焦搜索三次,主轴电机加速三次寻找光盘。 如果以上动作发生后,激光发射管熄灭,主轴电机停转,则光驱控制电路和伺服电路正常,有可能是激光头组件有故障。否则,请检查光驱控制电路和伺服电路是否正常。 对于DVD的激光头,一般都有二个发光管。要是二个发光管都正常,发的光应为纯红色光,也称为全光,可以读普通CD盘,也可以读DVD盘。如果光色偏暗偏白,说明有一个发光管坏,那么后果是不读DVD盘或不读普通CD盘。如果是激光头的故障,那您可就惨了! 如果光驱比较老,可以考虑换新的了。因为激光头是光驱内最精密的部分,也是最贵的部分,个人一般无法修复! 对于LG的DVD光驱控制电路和伺服电路,如果主轴承不转,要检查轴承与电路板之间的数据线(右图上)连接是否完好,电路板上连接处到驱动芯片之间的电路是否畅通。如果光头自检时发出了红色的光,但是不寻道,那么看看控制光头进退的步进马达与电路板的连接线(右图下)是否连接好,连接处到驱动芯片之间的电路是否通畅。最后检查是否为驱动芯片损坏。 如果一切正常,仍然不读盘,请检查一下激光头到电路板的数据线是否松动?用万用表测一下上次我们说的中间的server(那个大的)芯片是否损坏! 再说光驱的读盘差。对于普通的CD-ROM,首先要检查光盘托

光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光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光驱的基本机械结构 要想用好光驱,增长其使用寿命,那么我们必须首先要了解光驱的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特别是要深入了解一下光驱的内部结构,特别是易损部件和光头组件的结构是十分有必要。 光驱的内部结构从理论上来讲,无论是以前的CD光驱、DVD光驱还是如今主流的DVD刻录机,大致都是相同的。主要结构都是由激光头组件、驱动机械部分、电路及电路板(电源电路、前置信号处理电路、聚焦/循迹/径向/主轴伺服电路、光电转换及控制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等)、IDE解码器及输出接口、控制面板及外壳等部分组成。其中激光头组件、驱动机械部分是在维修光驱时需要重点了解的部分,因为许多光驱故障都来自这两个部位。 1、光驱的驱动机械部分 主要由3个小电机为中心组成:碟片加载机构由控制进、出盒仓(加载)的电机组成,主要完成光盘进盒(加载)和出盒(卸载);激光头进给机构由进给电机驱动,完成激光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平滑移动,以快速读取光盘数据;主轴旋转机构主要由主轴电机驱动完成光盘旋转,一般采用DD控制方式,即光盘的转轴就是主轴电机的转轴。 2、光驱的激光头组件 各种光驱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部件,主要种类有单光束激光头、三(多)光束激光头、全息激光头等几类。它实际是一个整体,普通单光束激光头主要由半导体激光器、半透棱镜/准直透镜、光敏检测器和促动器等零部件构成。 二、日常工作中常见光驱故障解析 1、光驱故障分类 光驱最常见的故障多半是由于操作不当所引起的,这类故障不会损坏光驱的任何部件,只要正常的设置后便可以继续使用。 在光驱的硬件故障中,最常见的故障是机械故障,其次才是电路方面故障,而且电路故障中由用户调整不当引起的故障要比元器件损坏的故障多得多,所以在拆解或维护光驱设备时不要随便调整光驱内部各种电位器,并且在拆卸光驱时要注意防碰撞及静电对光驱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dvd光驱不读盘及笔记本光驱不读盘的处理办法

dvd光驱不读盘及笔记本光驱不读盘的处理办法 dvd光驱不读盘及笔记本光驱不读盘的处理办法:很多网友使用光驱时都出现DVD光驱不读盘,笔记本光驱不读盘的情况,这个问题是由很多原因导致,下面我爱电脑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大家作具体分析和完善的处理 台式机dvd光驱不读盘的处理办法 一,.光驱激光头老化了。无法读取数据 你可以调高激光头的输出功率,在激光头卡座后面有一调节螺丝,慢慢的旋转大概15度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转15度,反复试直到可以读片。。。 二,电脑中病毒,光驱在注册表里被恶意屏蔽掉了 在“我的电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rsion/Polices/xplorer中的“NoDrivers“的二进制值是否是光驱的值。正常情况下没有该项,也可将该项值改为“00 00 00 00“(01 00 00 00为A,04 00 00 00为C,FF FF FF FF为隐藏所有驱动器)。 注意;现在有的病毒专门更改注册表,使光驱盘符丢失,。有的病毒不会使光驱盘符丢失,但是会禁止光驱读盘,什么样的光盘也不能读,但却能够用光盘启动。 三,激光头积尘太多,使读碟能力变差了。 如果你会如下操作,卸下光驱,打开它,用药棉球蘸无水酒精或蒸馏水擦拭几下激光头(平行擦拭,不要转圈擦。不要用清洁剂——它会形成一层膜),干燥二十分钟,再装好。可以使光驱再为你工作一段时间。普通用户没有动手能力,拆开清理可能会难以复原,建议买一个清扫光头的光盘来用,一般卖碟的地方都有的买的。 四,长期不用,光驱的传动机构,运动构件缺少润滑,使转速变低或根本转不动的情况。可能是激光座滑动轴没油或被卡住了。清洁金属轴再加点油。你放进碟片后,注意听是否有转动的声音,或是有其它异常的声音,就可以判断了。 五、光驱的驱动是否安装正确。或者它的驱动程序损坏了。 通常在WINDOWS中都自带了光驱的驱动,不需要另外添加。如果光驱的驱动程序安装的不是它自己的驱动程序,也会出现光驱丢失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是添加了所谓的“优化”、“加速程序”或者其他程序。这时可进入安全模式将“设备管理器“中的“CDROM“选项删除,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让系统自己发现新硬件重新安装光驱的驱动即可。 六,光驱现在不值钱了,而且很少用到。因为一般的软件都可以从网上下载的。所以,修理费用高的话,就没有修理的价值了。自己动手搞吧,死马儿让你医活了,那是非常振奋

光盘启动的原理

一光盘启动的原理 一光盘启动的原理 1 光盘启动的历史 可启动CD-ROM(或称可引导光盘)的概念早在1994年(辉煌的DOS年代)就被提出来了,当时CD-ROM还是PC机的一个昂贵的附属设备(CD-ROM加声卡在当时被成为多媒体套件,带多媒体套件的电脑被成为多媒体电脑),而且在DOS平台下实现光盘引导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要在载入DOS之前就必须检测到CD-ROM,而这一点,当时从软件上是无法实现的,惟一的解决之道就是修改电脑主板上的BIOS(或是SCSI与IDE控制器上的BIOS),使之在硬件级而不是软件级首先识别CD-ROM,并自动加载CD-ROM上的启动引导器(存放在CD-ROM上特定区域的一段特殊代码,用以控制CD-ROM的启动)。1995年1月25日,Phoenix Technologies与IBM联合发表了可启动CD-ROM格式规范(Bootable CD-ROM Format Specification)1.0——El Torito规范,该规范中定义了可启动CD-ROM的数据结构与映像数据的配置及光盘制作的一些详细说明。实际上,该规范也隐含地制定了能够读取可启动CD-ROM光盘的BIOS的规范,使得符合El Torito规范的可启动CD-ROM在电脑上能够正常启动。如果可启动CD-ROM有了,但在电脑上无法读取,岂不还是白搭?随后,Phoenix又独自或联合其他厂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可启动CD-ROM 的规范和标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1月11日COMPAQ、Phoenix与Intel联合发布的BIOS启动规范(BIOS Boot Specification)1.01,该规范为BIOS厂家提供了制造支持可启动CD-ROM的BIOS的标准。 2 原理 El Torito规范定义了CD-ROM中启动映像(bootable image)的配置,还提供了有关可启动CD-ROM的制作与结构的一些详细说明。这些说明的技术性很强,要想弄得很明白需要花费一番大力气。但我们的目的是制作出符合El Torito规范的可启动CD-ROM,所以没有必要在理论上了解那么多,很多现成的烧录软件以能够帮助我们制作出完美的单启动CD-ROM。 (1)BIOS首先检查光盘的第17个扇区(sector 17),查找其中的代码,若发现其中的启动记录卷描述表(Boot Record V olume Descripter)。 (2)它就根据表中的地址继续查找启动目录(Booting Catalog)。 (3)找到启动目录后(*.bin),再根据其中描述的启动入口(Boot Entry)找到相应的启动磁盘映像(Bootable Disk Image)或启动引导文件。 (4)找到启动磁盘映像后,读取其中的数据,并执行相应的开机动作。 (17个扇区=>>启动记录卷描述表)=>>(启动目录=>>启动入口)=>>启动磁盘映像 相对于单重启动CD-ROM而言,多重启动CD-ROM的启动目录中包含多个启动入口,指向多个启动磁盘映像。图1所描述的多重启动配置是El Torito规范所描述的多重启动映像配置,但由于多重启动CD-ROM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较少,目前大多数主板的BIOS对此支持得不是很好。在这类主板上,用遵循El Torito规范所制作的多重启动CD-ROM往往只能引导第1个(默认启动出口所指向的)启动映像,而其他的启动映像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相继研究出了一些办法来实现CD-ROM的多重启动,目前最流行的办法是“非模拟”(软盘、硬盘)式BIOS模拟法。其工作原理与El Torito规范所描述的单重启动映像配置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默认启动的不是软盘映像,而是1个启动引导文件,该启动引导文件引导光盘启动,再由它去查找其他的启动磁盘映像或引导文件,根据配置文件列出启动选项共用户选择

台式机如何安装光驱呢

台式机如何安装光驱呢 台式机想要安装一个光驱来放光盘!用什么方法安装好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台式机安装光驱方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台式机安装光驱方法一 1,电脑光驱根据接口一般分台式电脑用光驱,笔记本电脑用光驱,通用外置光驱三大类。 2,安装最方便的是USB接口的外置光驱,即插即用。台式电脑型与笔记本电脑型都需拆机。 3,台式电脑机箱侧板可向机身后推移打开,打开前需拧离固定盖板的手拧式大螺丝,然后开盖。 4,靠近机箱前面板的顶部有空槽位,可把机箱前面板厂家预留的光驱位的塑料盖板拆下,接着

5,把塑料盖板后面的含网眼的屏蔽钢板折弯拧断拆下,露出光驱位空槽。从光驱包装盒里取出 6,光驱,把光驱塑料前面板朝向你的身体,光驱含有数据线与电源线接口的背部面向机箱内部, 7,端平光驱,对准光驱位窟窿,平推进去。一手在机箱前推着光驱进去,一后伸进打开的机箱 8,伸手接应。探着头到机箱侧面看着光驱左侧跟右侧,厂家预留的螺丝孔跟机箱光驱位的固定 9,光驱的螺丝孔正好位置对应,就停止平推或平拉。找来螺丝刀(启子)与4颗对应孔径与螺纹的 10,螺丝,对准螺丝孔,拧进去并拧紧螺丝,把光驱固定住。光驱左侧跟右侧各2颗。固定好了 11,光驱后,接着找到机箱电源块,一个大铁块,有个最大的风扇,象个大蜂窝,从里伸出很多

12,电线,你需找一个闲置的SATA电源线,形状象一张宽宽的鸭嘴,插头内部象个横的字母L。 13,把插头插到光驱后背的同样大小与正反的插座上。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对,不要硬插导致损坏。 14,另找一段SATA数据线,比刚才介绍的SATA电源线窄,外形相同。SATA数据线如法炮制, 15,一头插光驱后背SATA数据线插座,一头连电脑主机板上的SATA2插座,主机板是机箱里最 16,大一块电路板,取来手电筒照照,找到SATA2插座,把SATA数据线联通光驱与主板后就可。 17,接着盖好机箱左侧跟右侧的盖板,拧好固定盖板的螺丝,插回所有原来连着的线,就算完成。 18,笔记本电脑安装光驱的办法,原理是相同,但拆解笔记本是每种机型各不相同的。很难形容。 19,有从键盘开始下手,然后找到破绽开始逐一分解的。

布袋除尘器工作原理

布袋除尘器 一、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由灰斗上部进风口进入后,在挡风板的作用下,气流向上流动,流速降低,部分大颗粒粉尘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被分离出来落入灰斗。含尘气体进入中箱体经滤袋的过滤 净化,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 净化后的气体经滤袋口进入上箱 体,由出风口排出。 随着滤袋表面粉尘不断增加,除 尘器进出口压差也随之上升。当除 尘器阻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系统 发出清灰指令,清灰系统开始工作。 首先电磁阀接到信号后立即开启, 使小膜片上部气室的压缩空气被排 放,由于小膜片两端受力的改变, 使被小膜片关闭的排气通道开启, 大膜片上部气室的压缩空气由此通 道排出,大膜片两端受力改变,使 大膜片动作,将关闭的输出口打开,气包内的压缩空气经由输出管和喷吹管喷入袋内,实现清灰。当控制信号停止后,电磁阀关闭,小膜片、大膜片相继复位,喷吹停止。 脉冲阀是脉冲袋式除尘器关键 部件,其使用寿命是用户最为关 心的问题。公司可根据用户的需 求提供进口滤袋和脉冲阀。脉冲 阀的主要品牌为MECAIR 、 ASCO 、GOYEN 。 二、清灰比较 清灰方式是决定袋式除尘器性 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清灰方式 对袋式除尘器进行分类,基本型 式主要有:机械振打清灰方式、 反吹清灰方式反吹、振打联合清 灰方式、脉动反吹清灰方式、脉 冲喷吹清灰方式。低压脉冲袋式 除尘器属于脉冲喷吹清灰方式。

以下是几种清灰方式的对比: 三、技术特点 ⑴采用淹没式脉冲阀,启闭迅速,自身阻力小,对于 6 米~8 米长的滤袋,喷吹压力仅0.15 ~0.3MPa ,就能获得良好的清灰效果。 ⑵清灰能力强。清灰时滤袋表面获得的加速度远远大于其它类型的袋式除尘器,清灰均匀,效果好。 ⑶过滤负荷高。因有强力清灰的保障,即使除尘器在较高的过滤风速下运行,其阻力也不会过高,一般为1200 ~1500Pa ,与反吹风除尘器相比,同等过滤面积,脉冲袋式除尘器有更大的处理风量。 ⑷检查和更换滤袋方便。滤袋的安装和换袋方便,无需绑扎。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箱体内部,操作环境好。 ⑸设备造价低。由于过滤负荷高,处理相同烟气量所需过滤面积小于反吹风袋式除尘器,因而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 ⑹先进的控制技术。以PLC 可编程控制器为主机的控制系统对除尘器清灰、进口烟气温度、清灰压力等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功能齐全,稳定可靠。 四、技术性能 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技术性能主要体现在处理风量、出口含尘浓度、设备阻力及滤袋的使用寿命等几个方面。 ⑴处理风量 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能处理较大风量的粉尘从而减少过滤面积,使设备小型化,节省投资。在满足除尘对象的情况下,可根据清灰方式、粉尘性质、滤袋材质等确定适宜的过滤风速。 ⑵出口含尘浓度 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出口含尘浓度完全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甚至可达到10mg/m 3 以下。 ⑶设备阻力 除尘器的阻力ΔP 是与风机的功率成正比,这是与风机能耗有直接关系的指标,涉及除尘系统的运行费用问题。除尘器的阻力与装置结构、滤料种类、粉尘性质、清灰方式、过滤风速、气体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将除尘器阻力控制在1200 ~1500 Pa 范围之内。保证从滤布上迅速、均匀地清掉沉积的粉尘,并且不损伤滤袋和消耗较少的动力。 除尘器阻力由三部份组成:ΔP=ΔP 1 +ΔP 2 +ΔP 3 其中:ΔP 1 ——机械阻力

【免费下载】驱动的工作原理

驱动的工作原理 一.DOS 时期在窗口概念还没出现的时代,驱动出现就已经诞生。早期的BIOS通过常用的软件中断开放 驱动程序的服务,如磁盘管理和键盘等。最初的DOS操作系统允 许用户通过配置congfig.sys文件将新的驱 动程序加载进操作系统内核。那个时代的用户一定深有体会,为了能让《仙剑奇侠传》有音乐效果,我们 都曾不厌其烦地摆弄过DOS恼人的声卡驱动程序。由于这样的驱 动安装方法过于繁琐,因此程序员便将相 关的驱动程序直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开发出软硬结合的程序。 二.Windows 3.x 时期早期的Windows仍然是运行在实模式状态下,充其量不过是增强版本的MS-DOS Shell而已,因此DOS和BIOS的驱动仍然最为重要。Inter 80286处理器的出现,使Windows能在保护模式中 运行管理16MB内存空间,依靠在保护模式和实模式之间的切换来完成系统需求,我们把这种运行模式称之 为Windows标准模式。Inter 80386处理器的问世使Windows 进化到增强模式,这是虚拟设备的概念逐渐形 成。对应用程序而言虚拟机就像独立的个人电脑,拥有自己的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硬件。实际上经过所 谓的虚拟化,数个虚拟机还是共享相同的硬件。

三.Windows 95 时期Windows95终结了DOS实模式的历史,是真正独立的32位操作系统。Win95使用数 种不同的驱动驱动程序模型。在操作系统中,程序必须通过系统内 核上的驱动来控制硬件,而这些驱动必 须完全符合操作系统对驱动加载、连接、读写的规定,并且使用相 关系统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函数来控制。Windows 95的驱动程序类型以VXD为中心VXD又称虚拟设备驱动。它不仅适用于 硬件设备,还能虚拟出不存在的"软件设备",如虚拟光驱。所有运行Windows的程序都分为两个保护级: Ring0和Ring3。系统进程运行于Ring0级,这个保护级的程序拥有完全的系统控制权限,可对所有的系统 资源进行访问与管理;普通应用程序运行与Ring3级,不允许对系统资源进行直接访问且很多操作系统也 受到限制,如果程序强行访问的话,Windows就会给出出错提示 并强制结束——我们会经常看到某些程序 运行中出现"常规保护错误"等错误提示,也就是这个原因。所有的Ring3级程序在Windows下都受到80× 86保护模式的严格"监视",使应用程序无法进行高级的操作,不过,VXD能使应用程序具有扩展操作系统 的能力,开发人员通过让运行于Ring3级的普通程序加载具有 Ring0级的VXD,从而实现底层控制。不幸的

激光头原理和结构

激光头原理和结构 1. 前言 自从1982年直径12cm的数字音频光盘CD问世以来,数字视频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k)一直是新一代光盘的一个梦想,虽然在几年前出现了VCD,但是对于光盘来讲,技术上没有改变,只是对数据进行了压缩,画质也只是VHS水准,不过是过渡性产品,在国外没有形成市场。 数字图象信号具有在被编辑时画质不劣化,容易被计算机处理等优点,所以能记录2小时以上高画质的数字图象的光盘,已经让人盼望已久。最近几年,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技术,薄型化光盘基板技术,对物透镜的高数值径NA化技术等的进步,使光盘的记录密度高密度化成为可能,同时数字连续可变画面压缩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使长时间高画质的连续可变画面收录在一光盘里成为可能。 在以上这些技术基础被奠定之后,世界上的十家大企业共同制定了新世代数字视频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k)的标准,既在和原有CD同样尺寸下,记录容量为原来光盘7.5倍4.7G,并采用高画质的MPEG2数字信号压缩式,使之能够存储135分的电影。 DVD播放机主要是由光学头和MPEG2解码器两个关键技术组成的,其中MPEG2解码器由于是通用标准,目前开发出芯片的厂商不下十几家,而光学头的技术还主要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 光盘技术就是一束被聚焦到回折界限的最小激光束照射到盘面,由于记录着信息的盘面的凹凸对光的反射不同,就可以读出盘上的信息。 对于光学头来讲,它特有的技术有如下几个: a. 通过利用被聚焦到回折界限的最小激光束,穿过0.6mm的透

明塑料层,从凹凸信息面取出信号。 b. 使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使用数值径NA为0.6的对物透镜,把激光束聚焦为由波长决定的回折界限为止的最小光束。 c.光盘外形的误差和不同光盘交换时带来的对物透镜的焦点位置在光盘信息记录面的位置变化,还有光盘回转时光盘面上下振动也会引起焦点位置变化,为了对焦点位置变化进行自动补正,必须把能够以精度为正负1μm对焦点位置控制的误差检出机能和控制用的伺 服机构藏在光学头里。 d.光盘的形状中心和光盘的回转中心之间的偏心补正,还有对于在轨道间距为0.74μm的轨道上,精度正负0.1μm控制激光束对轨道的追迹控制用误差检出机能和控制用的伺服机构藏在光学头里。 在这里对于光盘装置系统,能满足以上要求的光学头的基本光学系,对物透镜OL(object lens),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准直透镜CL,和其他一些光学头用的光学部品的原理及设计进 行说明。 2. 光学头基本原理 2.1.光学头的基本光学系和光学部品的收差 光学头是DVD系统的最大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基本原理图如下

光驱修理

DVD光驱能弹出托盘,但不读盘是怎么回事? 标签:光驱dvd光驱托盘驱动器光盘 回答:1 浏览:14646 提问时间:2008-11-02 15:29 当我把光盘放入光驱,光驱指示灯亮,也能听到光盘旋转的声音,但屏幕上没有光盘的信息,过一会光驱指示灯熄灭,我点击G盘(光驱盘),提示我:请将磁盘插入驱动器G 还想问一下,DVD影碟机的光头和光驱的光头是一样的吗? 相关资料:光驱弹出或关闭.exe 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 低抛高吸_1976 [文曲星] (1)光驱挑盘的故障排除方法如下: 光驱跳盘一般是由于光驱的激光头脏或老化。首先用酒精将光驱的激光头擦拭一下,一般情况下可以解决挑盘的故障。如果还挑盘只能调整激光头的功率(如果调整不当将造成光驱报废)。调整激光头功率时,使用小十字螺丝刀,向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5-10度,最好结合万用表测量电位器的电阻值,调至原阻值的2/3即可。 (2)光驱不读盘的故障排除: 光驱不读盘一般是由于光驱的激光头脏了或老化所致。光驱不读盘故障排除方法为清洗光驱的激光头,如果不行更换光驱。 (3)“我的电脑”中找不到光驱或刻录机的图标的故障排除: “我的电脑”中找不到光驱或刻录机的图标,一般是由于光驱或刻录机的驱动程序损坏、光驱或刻录机与电脑接触不良所致。“我的电脑”中找不到光驱或刻录机的图标故障排除方法如下。首先检测光驱或刻录机与电脑接触不良,重新安装光驱。如果光驱或刻录机接触良好,则可能是光驱或刻录机的驱动程序损坏,接着重新启动电脑到安全模式,启动后再重新启动到正常模式,如果故障依旧可以通过恢复注册表来修复故障。 为什么我的DVD光驱间隔性地不读盘? 问:我的DVD光驱间隔性地不读盘了,有时候好盘都读不出来。最近则干脆不认盘,灯闪几下就灭了,DOS里也启动不了。我该怎么办啊? 答:读盘能力变差或无法读盘,是光驱最常见的故障。首先要检查光盘托架上面的光盘臂的压力是否够大,光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光盘臂的压力逐减小,导致盘片在光驱里打滑,当然读盘能力不好了。可以在光盘转动时轻轻地按压光盘臂,如果有所改善,就可以断定光盘臂的压力太小,不足以夹住盘片。调整时可以将光盘臂轻轻向下折动或将光盘臂根部的小弹簧取出拉长后再装入就可以了。

光驱的工作原理

光驱的工作原理 激光头是光驱的心脏,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工作,因此在清理光驱内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激光头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半反光棱镜,物镜,透镜以及光电二极管这几部分。当激光头读取盘片上的数据时,从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透过半反射棱镜,汇聚在物镜上,物镜将激光聚焦成为极其细小的光点并打到光盘上。此时,光盘上的反射物质就会将照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回去,透过物镜,再照射到半反射棱镜上。此时,由于棱镜是半反射结构,因此不会让光束完全穿透它并回到激光发生器上,而是经过反射,穿过透镜,到达了光电二极管上面。由于光盘表面是以突起不平的点来记录数据,所以反射回来的光线就会射向不同的方向。人们将射向不同方向的信号定义为“0”或者“1”,发光二极管接受到的是那些以“0”,“1”排列的数据,并最终将它们解析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在激光头读取数据的整个过程中,寻迹和聚焦直接影响到光驱的纠错能力以及稳定性。寻迹就是保持激光头能够始终正确地对准记录数据的轨道。当激光束正好与轨道重合时,寻迹误差信号就为0,否则寻迹信号就可能为正数或者负数,激光头会根据寻迹信号对姿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光驱的寻迹性能很差,在读盘的时候就会出现读取数据错误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读音轨的时候出现的跳音现象。所谓聚焦,就是指激光头能够精确地将光束打到盘片上并受到最强的信号。当激光束从盘片上反射回来时会同时打到4个光电二极管上。它们将信号叠加并最终形成聚焦信号。只有当聚焦准确时,这个信号才为0,否则,它就会发出信号,矫正激光头的位置。聚焦和寻道是激光头工作时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我们所说的读盘好的光驱都是在这两方面性能优秀的产品。目前,市面上英拓等少数高档光驱产品开始使用步进马达技术,通过螺旋螺杆传动齿轮,使得1/3寻址时间从原来85ms降低到75ms以内,相对于同类48速光驱产品82ms的寻址时间而言,性能上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光驱的聚焦与寻道很大程度上与盘片本身不无关系。目前市场上不论是正版盘还是盗版盘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点偏移以及光介质密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当光盘高速旋转时,造成光盘强烈震动的情况,不但使得光驱产生风噪,而且迫使激光头以相应的频率反复聚焦和寻迹调整,严重影响光驱的读潘小过于

袋收尘器的工作原理

袋收尘器的工作原理 一、收尘设备的种类: 凡是能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的设备都简称收尘器。收尘器的分类如下: 1、按粉尘从气体中分离的原理分有: ⑴、利用颗粒本身的重力:如:沉降室、0625、2625等。 ⑵、利用颗粒运动的惯性力:如百叶窗式收尘器。 ⑶、利用颗粒的离心力:如旋风收尘器:0325、2305等。 ⑷、利用水对颗粒喷淋洗涤作用:如泡沫收尘器。 ⑸、利用物料对颗粒过滤作用:如袋收尘器、颗粒层过滤器(某 种过滤用物料颗粒)。 ⑹、利用电场对颗粒分离作用:如电收尘器。 2、还可按干式、湿式分类。 二、收尘设备的效率: 收尘效率是表示收尘性能特点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作用收尘器的主要依据。收尘效率可以用总收尘效率和分散度收尘效率两种形式表示。 1、总收尘效率:是收尘器所收集下来的粉尘重量与进入收尘器的粉尘重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可以用重量法或浓度法进行计算。 ⑴、重量法计算效率:设进入收尘器的粉尘重量为G1,从收尘 器灰斗收集的粉尘重量为G2,则这台收尘器总收尘效率为:

当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时,气体中大于滤布网孔的尘粒被阻留而与气体分离,一般滤布网孔是在10~20微米,若起毛网孔将在5~10微米,所以一般5微米以上的粉尘可以分离出来。那么小于滤布网孔的粉尘,含尘气体通过滤布因碰撞到滤布失去本身的惯力,而粘附在网孔进气侧的表面上。由于粉尘向横向方面堆积,在纤维之间产生架桥现象,使滤布进气侧在工作几分钟后形成一层粉尘膜,这粉尘层是由微小颗粒构成,又能起到改善滤布的过滤作用,气体中的0.5微米甚至0.1微米的微尘几乎也能被过滤下来。 ㈡、常见的袋式收尘器: 前面对袋收尘器滤袋要求作了介绍,而袋式收尘器的收尘效率好坏也同清灰能力、风速有关,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袋式收尘器在清灰方式上的分类: 1、机械自动振打式袋收尘器: 这类袋式收尘器用机械带动凸轮等装置,周期性地按组轮流振打滤袋,同时用机械方法控制有关风门,让干净空气反向吹入滤袋,使积尘很快掉落,所以其操作较稳定,收尘效率能经常维持在98%以上,过滤的风速一般为2-3m/min,我们分厂主要是烘干皮带系统采用: 在选用振动清灰应考虑的一点是清灰时间间隔不能太短,因为如果清灰所需要的时间占运行时间的一个相当大的部分,则编织物停止过滤的时间将占的太多。主要是让滤袋获得能够产生最佳的“S”形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将粉尘脱落下来。 2、反向气流清灰式袋收尘器: 有两种使用反向气流清灰的情况,一种用于外侧过滤的滤袋,滤袋清洁侧用金属栅条等支撑着,使滤袋保持一定的张力,使用这种清灰方法,滤袋承受的屈曲极小。使用的滤布不要用毛毡。另一种是用于内侧有灰尘层的滤袋,这种清灰要求滤布强力在11-45公斤之间,大了挂袋困难,小了袋子就会松驰。清灰时可能使滤袋下端固定处的编织物屈曲很历害,容易造成滤布破损。为了防止滤袋坍陷以后滤布挤在一起,要用骨架把滤袋撑起来,就能让脱落下来的灰尘不受阻碍地自由落入灰斗。反吹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即可。 进行反吹气流清灰有好几种,有的是在每个分隔室设置阀门,只用一台风机反吹;(我们分厂使用的反吹气流式袋收尘器就是这种),有的是每个分隔室有它自己的反吹风机,有的是用移动装置对圆筒形或平板形滤袋挨个反吹,(也就是气环式喷吹的袋收尘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