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文献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学认识及指导意义
谷燕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3(21)8
【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基于经脉络属关系,阴阳、表里、通守、藏泻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不但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变化上亦互相影响。
经过后世医家的研究及发展,该理论已经成为中医整体观念中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7-8)
【作者】谷燕燕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卫生学校,264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阴阳理论中“一分为三”观点在中医学中的指导意义
2.中医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意义
3.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4.中医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意义
5.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研究概况
王科闯;杨宇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30)2
【摘要】从肺病及肠、肠病及肺,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对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30篇。
【总页数】4页(P170-173)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研究;综述
【作者】王科闯;杨宇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
【相关文献】
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J], 缪江;颜延凤;杨旭
2.“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研究概况 [J], 李风森;庞辉群
3.“肺与大肠相表里”在针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急性肺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J], 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张卫东;戴建良
4."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概况 [J], 贾君君;陈旭;解秸萍
5.肺主肃降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探讨 [J], 张小虎;古继红;区永欣;陆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肺对大便的调节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郑秀丽;杨宇;唐洪屈;王宝家【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13(0)2【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
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
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
"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总页数】2页(P429-430)【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病治肺;肺气;肺津;便秘;泄泻【作者】郑秀丽;杨宇;唐洪屈;王宝家【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J], 黄贵华;罗媛媛;许光兰;韦义展;王庆高2.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索调节肠道微生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J], 高广飞3.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加味桔梗汤从肺论治骨科术后气滞型便秘临床研究 [J], 石雷;张立新;李立华;王迪4.基于"肺合皮毛"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肠道菌群与痤疮关系探讨 [J], 刘路;田甜;王林嘉;李晓;倪夕秀;徐韬;赵凌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黏膜免疫的关系 [J], 徐倍琪;陈晖;顾佳;谢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主肃降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探讨张小虎;古继红;区永欣;陆健【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08(26)9【摘要】目的:探讨肺气肃降运动与"肺与大肠相表里"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提供更多思路。
方法:豚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卵蛋白致敏法造模)。
观察各组豚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放免法(RIA)检测各组豚鼠小肠组织匀浆中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光镜下定性观测及半定量分析豚鼠小肠SP、VIP神经元、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豚鼠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P<0.05)、小肠组织匀浆中VIP含量显著升高(P<0.05),SP含量明显降低(P<0.05),SP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表达明显减弱(P<0.05),VIP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表达明显增强(P<0.05)。
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功能主要由肺气的肃降运动体现和完成,二者有密切相关性,提示中医治疗哮喘、肺气肿等以肺失肃降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时,在常规肃肺降气法基础上,如患者伴有便秘、大便干结等症状,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考虑辅助使用通里攻下、润肠通便、益气润肠、顺气行滞等法加强疗效,可选用方药有大小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黄芪汤、六磨汤等。
【总页数】4页(P2059-2062)【关键词】肺;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性;应用【作者】张小虎;古继红;区永欣;陆健【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肺主肃降与水液代谢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J], 张小虎2.“肺与大肠相表里”在针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急性肺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J], 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张卫东;戴建良3.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肺癌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李晶;方灿途;孟金成;庄娟娜;邵红伟4.肺主宣降与"肺为水之上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探讨 [J], 张小虎;陆健;古继红;区永欣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宣肺降浊方治疗IBS-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肠轴的影响 [J], 李博林;杨倩;梅建强;杨铸锋;郭子敬;杜姚;赵丹阳;杜朋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在外感发热中的应
用
黄贵华;罗媛媛;许光兰;韦义展;王庆高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2)005
【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中医学从整体观诊治疾病的体现,为外感发热从肠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对发热的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保持消化道乃至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的作用机理,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对外感发热进行论治.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机体的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肠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4页(P439-441,459)
【作者】黄贵华;罗媛媛;许光兰;韦义展;王庆高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3
【相关文献】
1.蒿芩清胆汤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J], 左明晏;许从莲;杨毅
2.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 [J], 梁
军; 苑宏宇; 刘俊希
3.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冯爱连
4.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痤疮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及其中医治疗 [J], 王锦慧;傅宏阳;戴璐忆;曹毅
5.基于"肺合皮毛"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肠道菌群与痤疮关系探讨 [J], 刘路;田甜;王林嘉;李晓;倪夕秀;徐韬;赵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王仲霞;刘汶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2006(25)7
【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
本文试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内分泌物质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机理研究,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页数】3页(P438-440)
【关键词】肺;大肠;表里关系;现代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作者】王仲霞;刘汶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2;R977.5
【相关文献】
1.“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J], 陈莉云;熊旭东
2.“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J], 李丽;陈宪海
3.“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其中医客观化研究的现状 [J], 周冰
4.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通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鲁尔旦; 王真
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通腑理肺法"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J], 刘访;曹波;李志;董聿锟;卢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常雯茜;徐占兴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6(025)004
【摘要】加强患者肠道管理是临床治疗重症肺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医药在肠道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理论根源,并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基础.故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其历代的发展应用及现代医学实验等对肺肠的关系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本治法,确立了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应用的基本依据.进而从泻下法治疗肺疾的历史渊源、应用目的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泻下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重点提出了中药灌肠是该应用中的典型代表,是“从肠论治”重症肺炎中最主要的手段.为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更好指导医疗临床实践.
【总页数】3页(P647-649)
【作者】常雯茜;徐占兴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7
【相关文献】
1.基于攻下法对VAP治疗中抗生素耐药的影响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 [J], 陈波
2.HPLC法在测定番泻总苷胶囊中番泻苷A B含量中的应用 [J], 张苗;顾燕
3.应用泻肺通腑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成向进;林朝亮;朱红林;张会哲
4.泻肺通下法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J], 冯关力;张毅
5.“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J], 耿欢;游丽娇;杨小芳;孙芳园;雷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探讨慢性肺系病
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董可欣;冯文烨;吴蔚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2
【摘要】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
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
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
笔者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指导下,提出慢性肺系疾病合
并功能性便秘的病机涉及肺失宣肃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致肺气上逆、脾失健运、肾精亏损、气血两虚、久病瘀滞等方面,治疗当以“肺肠合治”为总则,辅以健
脾益肾、补气养血以扶本虚,行气化瘀以祛实邪,并据此整理临床常用方药,系统总结了本病的中医诊治思路。
【总页数】5页(P204-208)
【作者】董可欣;冯文烨;吴蔚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
【相关文献】
1.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通腑理肺法"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2.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加味桔梗汤从肺论治骨科术后气滞型便秘临床研究
3.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差异
4.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循经穴位按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便秘临床研究
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便秘的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文献整理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
这种表里关系,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在生理与病理等方面肺与大肠二者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因此为临床中许多治疗原则及具体用药皆以此理论为依据。
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方面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说明:
一、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联系:
首先中医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
再者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
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
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
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
另外,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
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
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机理研究
1、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肺、气管由肠的前肠发展而来,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
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这可能成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的结构基础。
2、从体内气体排泄途径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
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
如肺的排泄气体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而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
此时若使用药物排便并排出气体,使肠道气压下降,不但对肠道组织和功能恢
复有利,而且可减轻肺部排泄气机的负担,间接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肺部病变的好转。
3、从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看,大肠内的细菌与毒素如果大量繁殖增加并吸收入血,通过肠源性内毒素导致肺损害。
有报道表明,以大剂量内毒素静脉注射于大鼠时,可引起急性肺损伤。
4、从解剖生理学角度看,肠源性内毒素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并经肺动脉和毛细血管首先到达肺脏,而后才经左心房和动脉灌流到其他脏器,所以肺脏受内毒素的影响较大。
5、从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来看,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两者都是组成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的途径影响到另一处。
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通过文献整理,基本可归纳为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三种治法:
1、脏病治腑
有学者在临床治疗肺心病发作期中,运用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麦味地黄汤和增液汤加减配合西药对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有效。
因此,其认为哮喘发作期因肺失肃降,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导致腑气不通,肠道壅实又导致阳明浊气上冲,进而影响肺的肃降使哮喘加重。
故采用通腑法治疗发作期哮喘,腑气得通,气机逆乱得以平息,痰饮积滞得以降泻,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恢复。
同时其他学者以加味宣白承气汤直肠滴注治疗痰热腑实型肺性脑病,直肠给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药物运送到全身,使腑气通而肺气肃、心窍开、痰热自除。
2、腑病治脏
相关文献认为年轻患者的习惯性便秘是由于气机郁滞,大肠蠕动缓慢而引起。
因此可从调理肺部气机入手调整大肠气机,使肺气的宣肃功能得以恢复;大肠的排浊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即中医的提壶揭盖法,利用这一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获得良效。
而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则是因肺气虚而引起,治疗则以补肺气为主,促进大肠蠕动功能,气足则便得以通。
同时肺之肃降与大肠传导息息相关,肺为水之上源,水液代谢有赖于肾的气化,采用宣肺降气、益肾通便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甚佳。
3、脏腑并治
部分文献认为在治疗肺炎高热兼有便秘的患者中,如果采用宣上通下的治法,宣通肺气,腑气下行;反之腑气通畅,又利于肺气宣通,有釜底抽薪之效。
在治疗气胸兼便秘的患者中,胸腔闭式引流术俨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时用力过度使气胸复发。
因此叮嘱病人出院后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已是必然之事。
又如痰热阻肺的实喘,因肃降失司往往下累大肠造成肠壅便秘,传导不畅
而宿垢不去,积热内充而产生腹胀,热浊不降反而循经上犯,形成恶性循环互为因果,因此应肺肠同治。
从以上临床实践中论证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关系。
通过以上文献整体发现,无论中、西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中,都充分印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它
的实用性,因此通过掌握这一理论,能更好提高我们的临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