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815.84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中国希腊民主政治●识记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成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⑵顶峰的表现(内容):①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扩大参政范围);②参加公民大会;③五百人议事会;④陪审法庭成为坠高司法与检察机关;⑤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
⑶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坠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⑷评价:①奠定坠初的基础;②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③但尽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男性公民;④小国寡民。
⑸影响: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狭隘的城邦体制,坠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张。
⑹结果: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日渐衰微的希腊被北部崛起的马尔顿王国所灭。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理解罗马法的作用1、作用:罗马法是罗马①统治的有力支柱。
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②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③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缓解社会矛盾④先驱: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刻。
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
⑤渊源: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自己的法律。
⑥(对后世)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2、罗马法的核心: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理解《权利法案》1、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3、作用: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王权利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应用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1、时间:1787年2、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中的分权与制衡4、特点:①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联邦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大权);②各州享有一定自治权;③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④国家主要权力三分,互相制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铁犁牛耕(识记)(1)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可朝同一个方向翻土。
汉朝以后,铁力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深浅。
至此,我国的犁耕已相当完善。
2、都江堰和古代灌溉工具(识记)(1)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曹渠,白渠和龙首渠。
(2)曹魏:翻车,唐: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识记)(1)商朝:原始瓷器,东汉:成熟的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秘色瓷,宋朝:五大名窑(定均官汝哥,定窑出产白瓷)明清:青花瓷(明宣德年间),彩瓷,珐琅彩。
(2)瓷都:江西景德镇。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识记)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理解)(1)形成:春秋时期加速私有,战国时期正式承认。
(2)土地兼并: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买卖,强占,抵押,赏赐。
原因: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影响:两极分化,矛盾激化,影响统治。
抑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
2、重农抑商政策(理解)(1)战国时期:原因:商业危害农业统治。
措施:商鞅劝课限商。
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统治。
(2)西汉:原因:商业大贾操纵物价。
措施:汉武帝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
评价:积极作用: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利农,巩固统治。
(3)明清:背景:工商业空前繁荣。
措施:劝课农桑,鄙视工商,茶盐专卖,加征商税。
后果:影响了工商业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族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主要表明周代政治具有A.神权色彩 B.皇权色彩 C.宗族色彩 D.等级色彩2.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既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③④ B.②③C.①③④D.③④3.“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开始形成内、外朝制度C.沿袭唐代三省制度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4.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D.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6.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
”该奏折论及的历史事件包括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义和团运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 近代,西方侵略者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天津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8.某纪念徽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字样,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一英语(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第Ⅲ卷(听力)三部分,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120分内容语言知识语篇能力听力理解表达技能卷面整洁分数45分40分15分20分减2-3分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基础题)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1. ---- The trip shouldn’t take more than an hour.---- _________. It is at least three hours.A. I guess soB. That’s couldn’t be betterC. You can’t be seriousD. Absolutely2. The doctor said the child’s temperature was ________ a nd asked the parentsnot to worry.A. normalB. abnormalC. formalD. usual3. ________ at the airport for half an hour, the absent-minded professorsuddenly realized he had left the ticket in the hotel.A. WaitingB. To waitC. To have waitedD. Havingwaited4. ----The cars give off a great deal of waste gas in the streets.----Yes. But I’m sure something will be done to ________ air pollution.A. collectB. warnC. reduceD. increase5.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it is hard work, in my opinion,________ counts.A. thatB. whichC. whereD. whether6. A bank is a place ________they lend you an umbrella in fair weather and askfor it back when it begins to rain, ________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A. that, whichB. that, whereC. where, whichD. where, where7. My three-year-old brother, ________ all kinds of meat, has no appetite for any vegetables, which worries my parents a lot.A. devoted toB. addicted toC. injected withD. applied to8. He had to pause from time to time to wipe the sweat from his forehead,because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________.A. broke inB. broke upC. broke outD.broke down9. ---- How can I get the main idea of a news article quickly?---- Just look through 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 and you ________ what it is mainly about.A. will seeB. seeC. are seeingD. have seen10. ----Can you hand in your composition tomorrow?---- Sure.________ it handed in on time, I’ll stay up tonight.A.GetB. Having gotC. To getD. Getting11. 错题强化--- It’s a long time _____ I saw you last time.--- Yes, and what a pity it is since it will be a long time _____ we can see each other again.A. before; sinceB. when; whenC. since; beforeD. when; before语法规律提炼题组(一)12. He smiled politely, ________ Mary apolog ized for her careless mistakes.13. He smiled politely, ________ Mary apologizing for her careless mistakes.A. untilB. asC. withD. about词语辨析易混易错题组(二)14. She fell and ________ her shoulder, so she couldn’t go to work.15. Many soldiers were ________ in the battle and they were soon sent to the field hospital to receive treatment.A.woundedB. harmedC. injuredD. hit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题1分, 满分20分)(基础题)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5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能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2.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
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
这表明()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B.皇权曾一度削弱C.内阁权力失控D.君主集权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都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来源于皇帝,故C项错误。
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名师点睛】综合认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①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②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
③三个核心: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
3.亚里士多德记述:“用人民当权的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司法)事情,甚至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也落到人民手里了”……在议事会内部,“议事会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负责保管国家金库、档案和庙宇的锁钥和国玺,但总主席任职只一日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
”据此判断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轮番而治C.权力分散D.集体管理【答案】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名师点睛】全面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1)主权在民。
静海一中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30分)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基础题一、选择题: 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请将答案按序填涂到答题卡上1.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 B.负责地方行政C.监督监察百官 D.拥有世袭权利2.《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秦以前玺为皇帝独有B. 秦代以金玉为印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3.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制度是A.汉朝内外朝制 B.隋朝三省六部制C.唐朝科举制 D.明朝的内阁制4.“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开始实行于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5.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交付兵部、户部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6.直接某某是古雅典某某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的形成有关的是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五百人会议的设立 D.频繁的海外殖民活动7.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8.《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5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5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中国政治制度、反侵略求民主西方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理论100分数50分50分减2-3分第Ⅰ卷基础题(共85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淡薄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
兼并了六国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天下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D.行省制度5.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7.小明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做了一个比较表格,请问何处有误( )君主专制制度设置目的特点明成祖内阁A。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
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
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2、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4、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答案
1-5DBDBD 6-10BDCCB 11-15ACABD 16-17AD
18.(1)秦始皇。
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4分)
(2)加强君权;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4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由专制到民主.(6分)
19.(1)1934年,瑞金;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7分)
(2)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领指挥得当;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的大力支援和支持等。
(答出两点即可)(8分)
20.(1)“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分)
(2)重工业。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分)
(3)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分)
(4)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二:经济特区的设立。
主要推动因素: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
(8分)。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
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休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
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3、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D.君主立宪有待完善4、院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
这一规定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5、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伐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文) 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
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影响B. 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 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D. 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4、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是指()A. 运输货物开始商品化B. 运输动力发生变化C. 出现了专门运输的商人D. 南北方运输工具趋于相同5、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有()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③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④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A.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B.在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全面萎缩C.发展迅速,水平较高D.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7、造成下列图中C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识记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识记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皇帝制度的创立特点:①一人独尊;②皇权(政治、经济、军事等)总揽;③皇位世袭;④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中央官制①、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坠高官职。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②、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然而,对于军事大事的决策,一般是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坠后由皇帝裁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2●识记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①秦朝废除分封制度②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经过朝廷上的激烈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郡。
③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④作用:①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巩固统一;③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3★应用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吥断加强和完善。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识记行省制度⑴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命题人:田雪审题人:郑桂红主管领导:李文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5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5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5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A.山东B.山西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A.南朝时期B.唐朝前期C.唐朝后期D.北宋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夏朝到春秋时期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0、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2、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23、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D.发展种植园2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25、.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A.黑奴、黄金B.黑奴、茶叶C.黄金、枪支D.烟草、丝绸2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理)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5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5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5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3.“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学识—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学识—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考试成绩—品行、学识—门第声望 D.门第声望—品行、学识—考试成绩4.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5.某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个条约应该是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7.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C.是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5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3.“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4.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田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5.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6.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 宗法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周王室与地方封国郑之间的矛盾,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所以与宗法制没有关系,排除A。
西周末年,天子的权力就在逐渐削弱,周平王东迁,周朝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更加趋于式微,排除B。
题干反映周王室与地方封国郑之间的矛盾,作为地方政权的郑国挑战中央政权的权威,违背了分封制规定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的义务,所以说明分封制遭到冲击,C项正确。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的说法错误,这一时期仍然是贵族政治,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 汉语对长辈和晚辈的称谓,非常强调突出辈分,注重“尊卑有序”,常会出现有些年龄大的人称呼比自己小得多的人为“爷”“叔”等现象。
这反映了A. 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B. 宗法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C. 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D.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答案】B【解析】“长辈和晚辈的称谓”体现的是宗法制下的辈分关系,注重“尊卑有序”体现的是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这是体现在称谓上面的,故选B;A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点睛:宗法制在古代的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
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1.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两者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影响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2.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3.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4.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5A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6. 1874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
商困民穷,势已岌岌。
”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7.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8. 右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9. 1918年列宁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机密★启用前2016 年天津市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第 I 卷1至6页,第 II 卷7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地点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势必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 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2.本卷共 32 题,每题 2 分,共 64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
1.“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人这类盼望亲人相聚的情结由来已久,与之形成有亲密关系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有史学家以为,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供给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是指:A.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B.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完全除去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换了地方的踊跃性D.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完全除去了地方盘据的隐患3.某同学的历史讲堂笔录中有“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等词语。
据此判断,该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古希腊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的法律C.古希腊的人文主义D.意大利的文艺中兴4.近代史上,英国找到了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方法。
该方法是:A.联邦制B.民主共和制C.君主专制制D.君主立宪制5.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
武汉义旗天下应,颠覆专制共和兴。
”此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海战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6.下是 2015 年 9 月 3 日北京兵式上,最令人感的均匀年 90 的老兵方。
斗月中,能体老兵抵抗外侮的丰功是:A.北伐B.南昌起C.井斗争D.抗日出征7.20 世 50 年月,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政策中,此后成解决国与国之的基本准的是:A.“一倒”B.“别树一帜”C.和平共五原D.不盟8.小平在 1979 年指出:“我不再用解放台湾个提法了,要祖国一,我将尊敬那边的和行制度。
静海一中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命题人:审题人:学校把关人: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30分)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基础题一、选择题: 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请将答案按序填涂到答题卡上1.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负责地方行政C.监督监察百官D.拥有世袭权利2.《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秦以前玺为皇帝独有B. 秦代以金玉为印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3.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制度是A.汉朝内外朝制B.隋朝三省六部制C.唐朝科举制D.明朝的内阁制4.“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开始实行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5.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交付兵部、户部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6.直接民主是古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的形成有关的是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五百人会议的设立D.频繁的海外殖民活动7.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权利法案》D.美国1787年宪法8.《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9.右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A.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C.法国的《人权宣言》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0. 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中,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 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C. 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12.下列有关19世纪晚期英、德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君主是国家元首B. 内阁对君主负责C. 国王可解散议会D. 专制色彩浓厚13.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多样性的政治文明》14.“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15.“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这则材料节选自近代中国签订的一则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
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去抗议了1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18.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回蒙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山城重庆从偏远小城发展为今天的西部重镇,重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之一。
下列有关重庆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十九世纪中期,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B.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在重庆通商的条件,深入中国内地侵略C.作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二战中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之一D.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代表曾在此进行和平谈判20.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人们的“心思”都去关注下列哪一事件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1.下列四幅图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①南昌起义②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③五四运动④井冈山会师A.①②③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22.“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
”这个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23.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上海守军抗击日军百团大战纪念碑民兵大摆地雷阵回民支队在训练A.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B.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C.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D.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抗战2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主要理由是:A.改变了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B.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这里“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指的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南京大屠杀C. 中华民国成立D. 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27.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28.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键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29.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来源是①法国启蒙思想②德国古典哲学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主张①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②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③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④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1.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B.在无产阶级准备未成熟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做保证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32.2007年11月,在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周年的历史学术年会上,历史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3.十月革命的创造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34.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C.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D.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案例35.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第Ⅱ卷提高题(共30分)36.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图一和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5分)材料二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