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

单选题

1(4分) : 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时间词语等只能放在“被”字前面,不能放在其后。A: 对

B: 错

2(4分) : “把”字句动词后面不能带()。

A: 时间补语

B: 结果补语

C: 可能补语

D: 动作补语

3(4分) : 所谓(),就是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主要用来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词。比如“男”、“女”、“ 良性”、“ 黑白”、“ 彩色”等。

A: 动词

B: 形容词

C: 区别词

D: 名词

4(4分) : ()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 吗

B: 呢

C: 吧

D: 啊

5(4分) : 都、全、只、总共、一共都是()。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6(4分) : ()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A: 动词

B: 形容词

C: 离合词

D: 区别词

7(4分) : 互相、悄悄、亲自、赶忙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8(4分) : 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教授语法和学生学习语法。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9(4分) : “散步”、“ 睡觉”、“ 游泳”、“ 起床”、“鼓掌”、“ 唱歌”、“ 跳舞”等,这类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叫()。

A: 离合词

B: 静态动词

C: 持续动词

D: 终结动词

10(4分) : ()的意义比较空灵、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因此它的学习和掌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A: 实词

B: 虚词

C: 名词

D: 动词

多选题

1(4分) : 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可以分为()。A: 性质形容词

B: 状态形容词

C: 正向形容词

D: 负向形容词

2(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有()。

A: 语法的实用性

B: 语法的规范性

C: 语法的稳定性

D: 语法的可接受性

3(4分) : 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有()等。

A: 不明语义

B: 语义重复累赘

C: 使用对象有误

D: 不辨感情色彩,褒贬失当

4(4分) : 留学生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法偏误有()等。

A: 引证性成语的偏误

B: 体词性和谓词性的混淆

C: 及物和不及物的混淆

D: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

5(4分) : 一般的理论语法著作介绍疑问句的类型时,一般说有()。

A: 是非疑问句

B: 特指疑问句

C: 正反疑问句

D: 选择疑问句

判断题

1(4分) : 关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非动作性及物动词都不可以充当“被”字句的谓语。

A: 对

B: 错

2(4分) : “是……的”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是”前加“不”,构成“不是……的”格式。A: 对

B: 错

3(4分) : 英语中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都要放在句首,而汉语则不同,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句中位置都和同句法成分的非疑问代词是一样的,即如作主语则在句首,如作谓语则在主语后,如作状语则在动词前,如作定语则在名词前等等。

A: 对

B: 错

4(4分) :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很少,即使在同一堂课,也不能只使用同一种方法。多数情况下是几种方法都用,或者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A: 对

B: 错

5(4分) : 在语义上,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包含了程度的语义,所以在语法上就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和程度补语的补充。

A: 对

B: 错

6(4分) : 有时疑问代词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反问、任指(泛指)或者虚指。A: 对

B: 错

7(4分) : 无论是什么教学语法都应该是规范语法,即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是不合乎语法的。

A: 对

B: 错

8(4分) : 从学习方法上看,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具体的交际语境,学习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理论。

A: 对

B: 错

9(4分) : 所有名词性成分可以进入“还……呢”格式。

A: 对

B: 错

10(4分) : “学校旁边有银行”和“学校旁边是银行”两者都是存现句,所以没有区别。A: 对

B: 错

单选题

1(4分) : 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时间词语等只能放在“被”字前面,不能放在其后。A: 对

B: 错

2(4分) : “把”字句动词后面不能带()。

A: 时间补语

B: 结果补语

C: 可能补语

D: 动作补语

3(4分) : 所谓(),就是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主要用来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词。比如“男”、“女”、“良性”、“黑白”、“彩色”等。

A: 动词

B: 形容词

C: 区别词

D: 名词

4(4分) : ()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 吗

B: 呢

C: 吧

D: 啊

5(4分) : 都、全、只、总共、一共都是()。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6(4分) : ()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A: 动词

B: 形容词

C: 离合词

D: 区别词

7(4分) : 互相、悄悄、亲自、赶忙都属于()。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8(4分) : 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教授语法和学生学习语法。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9(4分) : “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这类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叫()。A: 离合词

B: 静态动词

C: 持续动词

D: 终结动词

10(4分) : ()的意义比较空灵、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因此它的学习和掌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A: 实词

B: 虚词

C: 名词

D: 动词

多选题

1(4分) : 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可以分为()。A: 性质形容词

B: 状态形容词

C: 正向形容词

D: 负向形容词

2(4分)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有()。

A: 语法的实用性

B: 语法的规范性

C: 语法的稳定性

D: 语法的可接受性

3(4分) : 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有()等。

A: 不明语义

B: 语义重复累赘

C: 使用对象有误

D: 不辨感情色彩,褒贬失当

4(4分) : 留学生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法偏误有()等。

A: 引证性成语的偏误

B: 体词性和谓词性的混淆

C: 及物和不及物的混淆

D: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

5(4分) : 一般的理论语法著作介绍疑问句的类型时,一般说有()。

A: 是非疑问句

B: 特指疑问句

C: 正反疑问句

D: 选择疑问句

判断题

1(4分) : 关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非动作性及物动词都不可以充当“被”字句的谓语。

A: 对

B: 错

2(4分) : “是……的”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是”前加“不”,构成“不是……的”格式。A: 对

B: 错

3(4分) : 英语中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都要放在句首,而汉语则不同,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句中位置都和同句法成分的非疑问代词是一样的,即如作主语则在句首,如作谓语则在主语后,如作状语则在动词前,如作定语则在名词前等等。

A: 对

B: 错

4(4分) :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很少,即使在同一堂课,也不能只使用同一种方法。多数情况下是几种方法都用,或者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A: 对

B: 错

5(4分) : 在语义上,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包含了程度的语义,所以在语法上就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和程度补语的补充。

A: 对

B: 错

6(4分) : 有时疑问代词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反问、任指(泛指)或者虚指。A: 对

B: 错

7(4分) : 无论是什么教学语法都应该是规范语法,即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乎语法的,什么是不合乎语法的。

A: 对

B: 错

8(4分) : 从学习方法上看,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具体的交际语境,学习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理论。

A: 对

B: 错

9(4分) : 所有名词性成分可以进入“还……呢”格式。

A: 对

B: 错

10(4分) : “学校旁边有银行”和“学校旁边是银行”两者都是存现句,所以没有区别。A: 对

B: 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