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6.22 KB
- 文档页数:2
保护地花卉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保护地栽植花卉、蔬菜最主要的害虫是白粉虱,危害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达30%以上。
实践证明,采用适宜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节省开支,提高花卉、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危害症状:以成、若虫集中在寄主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造成作物叶片褪色、发黄、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
且危害时分泌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可传播病毒病。
白粉虱寄主范围较广,有24目47科214种植物。
保护地花卉、蔬菜受害最严重的是仙客来、金桔、杜鹃、月季、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和豆类等。
发生规律。
在棚室内一年可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
卵可在菊科等植物或杂草上越冬。
翌年春后,从越冬场所向阳畦和露地花卉、蔬菜逐渐迁移扩散,7-8月成虫密度增长较快,8-9月间危害严重,10月中下旬以后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开始向温室等保持地迁移,继续繁殖危害。
成虫具有趋嫩性,常聚集在寄主植株上部叶片背面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产卵位置随之升高。
因此,形成了不同虫态、不同虫龄的垂直分布型。
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不善于飞翔,在邻近虫源的花卉、蔬菜田先点片发生,然后逐渐蔓延。
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1-27℃,30℃以上卵和若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培育无虫苗是关键。
育苗前,要将育苗棚室内外的残株杂草清除干净,并用药剂熏杀残余成虫,避免在原有白粉虱的棚室内育苗。
在育苗棚室放风口挂防虫网,可防止外界成虫迁入。
同时在苗床上方挂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出现的白粉虱,或喷施爱福丁等药剂防治,均可培育出“无虫苗”,再定植到无虫的棚室中或露地。
2.合理布局。
清理田间环境,防止白粉虱寄生和相互传播,避免与瓜类、豆类及番茄混栽,有利于减少相互传播,同时应随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避免其虫卵、若虫寄主。
3.摘除老叶并销毁。
铲除棚室中的杂草,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田间作业时可适当摘除被害枯黄老叶,并作烧毁或深埋处理。
白粉虱相关知识针对前期很多农民反映芥菜出现白粉虱的情况,现简单介绍一下白粉虱的一些知识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简称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形态:成虫:体长0.90~1.50毫米,翅展2.4毫米,体小,体浅黄色,翅白色披有白色蜡质粉,喙发达,触角短丝状,雌雄均有翅。
卵:长椭圆形,长0.20~0.2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褐色,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长椭圆形,扁平,淡绿色,体周围有白色放射状蜡丝。
1龄0.29毫米,2龄0.37~0.39毫米,3龄0.51~0.52毫米,4龄(为蛹)0.70~0.80毫米。
蛹:椭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或淡褐色,蛹壳背面覆盖有白色蜡丝,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习性:室内:北方温室内常年为害。
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内各种虫志都有。
成虫一般不大活动。
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对黄、白色有趋向性。
白粉虱一般都在上部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
室外:1 白粉虱在室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
在保护地各种虫态均能安全越冬并继续危害。
2 翌春和初夏随着蔬菜的移苗,白粉虱传到室外荫棚或露地蔬菜上。
春末夏初是露地白粉虱种群数量上升时期,夏季有所下降,秋季又迅速上升。
10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而减少,并飞往温室。
成虫适宜活动温度为25~30℃。
3 白粉虱喜欢群集于叶背面危害,在同一植株上,上部叶片有新产卵,下1层为近孵化的卵,再下1层为初孵若虫,最下层多为伪蛹和刚羽化的成虫。
4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防止方法:1. 25%扑虱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因为药是使昆虫蜕皮致死的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所以施药后3—4天才能见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天敌昆虫及益虫无明显影响,药残效期可维持20—30天。
2 25%灭蝇猛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杀伤天敌丽蚜小蜂,每7天一次。
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对大棚草莓来说,白粉病是主要的病害。
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它都可能会发生。
大棚盖膜之后,这种病的危害更为突出,对草莓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大家知道硫磺是草莓白粉病的克星吗?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吗?马上给大家揭晓。
温室大棚在冬天和初春、深秋运行时,为了减少散热,降低加温成本,经常长时间关闭通风口,以减少外空气交换确保棚内温度。
其直接的后果是温室通风条件差,室内空气湿度高,使得室内病害的发生量急剧增加。
为了控制病害,又不得不频繁地使用各种农药,甚至不惜使用高毒农药。
使用病菌可能产生抗药性,使用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草莓的农药遗留,给产品的安全性造成隐患。
硫磺熏蒸器工作原理硫磺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杀虫剂,先人们就使用硫磺防治害虫,它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对白粉菌科的真菌孢子和螨类具有选择毒性,对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菌害及蚜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虫、红蜘蛛等虫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硫磺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高纯度的硫磺粉末(有的做成饼状)用电阻丝或灯泡加热直接升华成气态硫,均匀分布于相对密封的温室大棚内,在作物各个部位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可以起到杀死和防止病原菌,从而达到保护作物,保证其正常生长的作用。
能防治各种真菌性病害,对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特效,还可以用于杀菌杀虫剂,防治蚜虫﹑白粉虱、菜青虫、小叶蛾、介克虫等虫害,并且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冷库灭菌,也可用于粮库除霉。
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用硫磺熏蒸是一种治疗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方法,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买电动硫磺罐,每亩平均悬挂10-12个罐。
预防白粉病发生,可以每周,或10天熏一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如果已经有了白粉病,要加长熏蒸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熏蒸选择在晚上,第二天早晨进行通风。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讲的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的方法和,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粉虱,粉虱,因成虫色白,身体被覆一层白色薄粉,故亦称白粉虱。
因为粉虱的成虫喜栖息在植株顶端新叶上产卵,比较容易被雨水淋到或冲击,成虫遇水翅膀容易被水粘附于叶片,或寄生菌类增多,而被寄生死亡。
故雨季不易造成灾害。
但干旱季节,就有大发生的可能。
常见白粉虱种类烟草粉虱除危害烟草外,尚可危害500种以上植物,如圣诞红、胡瓜、番茄、茄子等。
温室粉虱因其在温室内发生特别严重,故叫温室粉虱。
螺旋粉虱因产卵时卵堆成螺旋状,故叫螺旋粉虱。
其吐粉量比上述两种粉虱为多,故被其危害的叶面,有如撒上白粉状。
粉虱形态习性及危害成虫:个体甚小,体长约1.5—2.0毫米,翅白色,覆有蜡粉。
卵:长椭圆形,有柄,长0.2—0.5毫米,多产于叶背,竖立状,亦有蜡粉,初为黄绿色,后变为黑色。
幼虫:体呈淡黄绿色,一龄体长约0.25—0.5毫米,扁平、长椭圆形,固定后开始分泌白蜡粉物。
二龄体长约0.38—0.7毫米,扁平、卵圆形。
三龄体长约0.54—0.8毫米,扁平、渐成盾形。
蛹:亦称为四龄幼虫,体长约0.8—1.0毫米,白色到淡褐色,通常背面生有11对蜡质刚毛状突起。
以温室粉虱为例,在温室内一年约可发生10代。
发育最低温约5°C,最高温约在40°C。
在25—26°C时,卵期约6—7天,幼虫有四龄,第四龄又称假蛹。
一龄期约3—3.5天,二龄期约2.5—3.5天,三龄期约2.5—3.5天,假蛹期约6—10天。
成虫寿命约12—58天,平均30天。
完成一世代约需一个月的时间。
成虫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每一雌成虫可产卵数约100—200粒,最多达420粒。
喜产卵于植物的嫩叶背面,极少产在叶片正面或茎上。
所产下的卵分布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成虫一面把口器刺入叶片组织内,一面以口器插入点为圆心转动虫体产卵,所以产下的卵分布呈半圆形或圆形,每圈约有15—30粒卵。
另一种是散产,排列不规则。
初孵化的第一龄幼虫有爬行现象,但范围有限,固定后即不再爬行,于固定点刺吸危害。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瑰、一品红等大棚作物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出现,在笔者非洲菊生产地调查过的农户中,100%的存在白粉虱危害。
许多农户认为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要给允重视。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昆明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白粉虱的繁殖和过冬。
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在防治中杀卵显得很重要,可是绝大多数农药只杀成虫,不伤害卵和蛹。
因此白粉虱对农药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地方效果可能很差。
据国外研究,要清除一场较重的虫害,至少需要每3~4天喷一次农药,连续喷10~12次。
白粉虱的卵、高龄若虫和伪蛹对温度和农药的抗逆性强,一旦作物上各种虫态混合发生时,防治十分困难,可见,白粉虱比一般的害虫更难防治,更容易死灰复燃,不断循环危害。
白粉虱的虫口密度具有呈指数上升的特点,在白粉虱感染的初期,仅有点片发生,表面看来植株并无什么损害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
但白粉虱传播病毒,削弱植株生长势,严重影响出货品质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之中,一旦蔓延开来,就可能造成在温室内多年循环危害,难以彻底清除。
因此,在日常花卉生产管理和引进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白粉虱的检查和防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二)白粉虱的检查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
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
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
温室花卉作物中,最吸引白粉虱并且危害严重的是:非洲菊、六出花、报春花、一串红、大丽花、天竺葵、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木槿、铁线莲、茼麻、茄科植物、耧斗菜,杜鹃花。
白粉虱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方法一、适用对象: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二、危害作物: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三、危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四、信息素引诱剂特点:❖只针对目标昆虫、高度专一。
❖许多还是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自然天敌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
❖在经济损失之前检测到虫害的发生。
❖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确保作出正确的害虫防治策略。
❖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措施。
❖选择最佳的喷施农药时间。
❖评估直接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经济、操作简单、省时。
五、配套诱捕器选择:粘胶板(黄色、白色等)使用换色粘胶板可以双重诱杀白粉虱,增加诱捕器效果,尤其在低密度虫口明显。
六、使用方法:将黄色粘胶板撕开,将白粉虱引诱剂用钉书机钉在黄板两孔中间。
将粘胶板用随附的塑料扣扣住,剪开诱剂的塑料封口。
挂在作物枝叶间隙。
七、建议用量及维护:❖监测用量:1套/亩。
❖防治用量:每亩10- 20套。
❖定时检查诱捕虫数,粘虫板粘满虫时,需清理或更换。
八、保存方法:1.信息素产品易挥发,因此,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
2.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 粘胶应避免暴晒。
3.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
九、注意事项: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使用不同种害虫的粘板时,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信息素引诱的是成虫,所以诱捕应在低密度时开始,逐级随虫口密度的上升,增加用量,长期使用,预防未然。
温室虫害有哪些温室虫害的防治温室虫害是指在温室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各种有害昆虫。
随着现代温室农业的飞速发展,温室虫害给温室种植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温室虫害的防治已成为温室种植业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温室虫害进行介绍,以及它们的防治措施。
1、白粉虱:白粉虱是温室中常见的害虫。
它会攻击叶片,吸取叶汁,导致叶片表面出现白树脂状物质,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有:喷洒杀虫剂和黄色粘球捕虫器。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甲胺磷和氢氧化钾等,不过喷洒杀虫剂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对环境和植株造成伤害。
2、蚜虫:蚜虫也是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产量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有:定期检查植株,发现蚜虫要及时清除,可以使用肥皂水清除,或者喷洒红辣椒水、甲醇溶液等,也可以使用甲氨蝶呤等杀虫剂。
3、粉虱:粉虱和白粉虱相似,也是靠吸取植物汁液生存的。
它们主要靠翅膀在空气中依靠风力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有:使用粘虫板等物质进行诱捕,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但使用农药时要注意调整浓度,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4、螟蛉:螟蛉主要靠吃害虫的卵和幼虫为生。
它们能对白粉虱等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人工放螟蛉的方法进行防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施药时间不能过晚,否则会影响成虫的产生。
5、叶蝉:叶蝉对温室作物的危害较小,但它会分泌蜜露,促进黑斑病的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有:黄色粘板、飞贼、天敌等。
使用天敌时要注意时间,不能仅仅走过场,否则不能对叶蝉进行有效的控制。
总之,温室虫害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其次,要根据虫害的进攻情况及时进行防治;最后,要注意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
只有采取有效且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治,才能遏制温室虫害的发生,确保温室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482020年增刊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控技术林兴华,韦丽莉,汪金蓉(临沧市植保植检站,云南临沧677099)摘要:文章阐述了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形态特征、识别、危害特点以及无公害防控技术措施,为生产上防控2种粉虱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危害;识别;防控近年来,随着临沧市设施蔬菜面积的增加,粉虱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集危害,并分泌大量密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V病的大发生;同时以传播病毒方式造成间接危害,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近年来粉虱危害呈上升趋势,且多为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混合发生、混合危害更加猖獗。
已成为制约、影响临沧市蔬菜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
过去一直认为,临沧市的粉虱是温室白粉虱,直到2015年9月4—6日,浙江大学师生一行6人到临沧市采样、调查,经请教、交流才温室粉与烟粉合发生害。
据浙江大学师生介绍并查阅资料,现将2种粉虱的识别及无公害防控整理如下:1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区别1.1烟粉虱和白温室白粉虱的相同点分类地位相同:2虫均属同翅目粉虱科害虫。
危害特点相同:均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蕭,甚至枯死;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等途经危害作物。
2虫均为渐变态昆虫,若虫分4个龄期,4龄末期称为伪蛹。
1.2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的区别1.2.1寄主范围不同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世界性、多食性害虫,寄主包括74科600多种植物;除危害十收稿日期:2020-09-30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外,还可危害玉米、棉花、花卉、豆科作物等。
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达121科898种(含39变种);除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外,还可危害花卉和观赏植物,多种菜地杂草也是重要寄主。
1.2.2危害能力不同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化、褪绿班驳及卷叶。
并且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
白粉虱用药大全转载▼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4.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烟碱类:烟碱类是防治同翅目害虫的主流杀虫剂。
1.吡虫啉英文【通用名称】(imidacloprid)如海正吡虫啉、一遍净、蚜虱净、大功臣、康复多、必林等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
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
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噻虫嗪中文通用名阿克泰英文名称 Thiamethoxam 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对象有效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害虫。
如各种蚜虫、叶蝉、粉虱、飞虱等。
3.啶虫咪;啶虫脒;(E)-N-[(6-氯-3-吡啶基)甲基]-N-氰基-N-甲基乙酰胺用途:与吡虫啉属同一系列,但它的杀虫谱比吡虫啉更广,主要对黄瓜、苹果、柑桔、烟草上的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烟粉虱学名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
异名B.gossypiperda Misra、B.10ngispina Preisner et Hosny.分布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北美等国。
寄主棉花、烟草、番茄、番薯、木薯、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锦葵科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
烟粉虱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
蛹长0.55一0.77mm,宽0.36一0.53mm。
背刚毛较少,4对,背蜡孔少。
头部边缘圆形,且较深弯。
胸部气门褶不明显,背中央具疣突2—5个。
侧背腹部具乳头状突起8个。
侧背区微皱不宽,尾脊变化明显,瓶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 m)。
盖瓣近圆形。
尾沟0.03—0.06mm。
生活习性亚热带年生10—12个重叠世代,几乎月月出现一次种群高峰,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
若虫3龄,9—84天,伪蛹2—8天。
成虫产卵期2—18天。
每雌产卵120粒左右。
卵多产在植株中部嫩叶上。
成虫喜欢无风温暖天气,有趋黄性,气温低于12℃停止发育,14.5℃开始产卵,气温2l一33℃,随气温升高,产卵量增加,高于4 0℃成虫死亡。
相对湿度低于60%成虫停止产卵或死去。
暴风雨能抑制其大发生,非灌溉区或浇水次数少的作物受害重。
防治方法(1)培育无虫苗育苗时要把苗床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先彻底消毒,幼苗上有虫时在定植前清理干净,做到用做定植的棉苗无虫。
(2)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当每株棉有粉虱0.5—1头时,每株放蜂3—5头,10天放1次,连续放蜂3—4次,可基本控制其为害。
(3)注意安排茬口、合理布局在温室、大棚内,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有条件的可与芹菜、韭菜、蒜、蒜黄等间套种,以防粉虱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