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志留系泥岩盖层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模拟及其研究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83.01 KB
- 文档页数:5
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张永安;李峰;陈军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8(16)1
【摘要】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该类岩层多为软岩与硬岩相间,呈互层状产出,层间结合力弱.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扭曲褶皱强烈,多中高倾角,结构面发育,有泥化现象.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张永安;李峰;陈军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昆明,65004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昆明,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4
【相关文献】
1.川东北地区红层水岩作用的时效性试验研究 [J], 魏鹏;王运生;吴俊峰;王晓欣;徐鸿彪
2.龙泉山地区中生代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实验研究 [J], 韩丽芳;王运生;王晓欣;孙耀明;吴峻峰
3.三溪村红层水岩作用的时效性试验研究与应用 [J], 胡云鹏;冯文凯;杨少帅;吴刚;谢吉尊;乔莹莹
4.红层地区滑坡滑带处水—岩(土)相互作用研究 [J], 陶叶青
5.水岩作用下红层泥岩蠕变特性 [J], 肖欣宏;王静;谢小帅;陈华松;周家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一、本文概述基于上述资料,《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着四川盆地志留纪地层中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机理,特别是针对龙马溪组底部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四川盆地这一特定区域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揭示其构造演化历史、地层分布特征以及页岩的空间展布规律,着重探讨了龙马溪组页岩烃源岩的生烃作用历程及其与页岩气成藏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的成藏地质背景,重点关注了盆地内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作为烃源岩的特殊属性及其对页岩气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结合四川盆地独特的构造格局、复杂的断裂与褶皱构造特征,以及较高的地温梯度等有利地质条件,本文首先梳理了盆地的地质历史与构造演化过程,其次详细阐述了龙马溪组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厚度等因素,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促成了页岩气的有效生成与长期稳定保存。
文中还特别评估了威远、泸州、宜宾和自贡等地的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利页岩气成藏区带的识别标志和评价标准,为今后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策略。
二、四川地区地质背景四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独特,跨越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扬子地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等。
这一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为四川地区的页岩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川地区的地层发育齐全,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为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地层基础。
志留系地层是四川地区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位之一。
志留系地层在四川地区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且富含有机质,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构造方面,四川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
这些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地层的展布和变形,还为页岩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特别是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构造活动,对四川地区页岩气的成藏起到了关键作用。
东南太平洋富稀土沉积早期成岩过程研究及其指示意义李杰军;刘洪娜;王小静;李力;石学法【期刊名称】《海洋学报》【年(卷),期】2024(46)2【摘要】富稀土深海沉积物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近年来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稀土元素(REY)和钇(Y)元素的富集过程很可能发生在沉积物-海水界面(SWI),但目前针对富稀土沉积物的早期成岩过程研究较少。
本研究采集了东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两个站位的沉积物短柱,解析了REY在SWI的早期成岩过程及其对REY在沉积物中富集机制的影响。
孔隙水中较低的Fe、Mn和较高的Mo、U、V浓度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处于氧化环境。
对比底层海水中REY,孔隙水中的REY呈中稀土(MREE)富集特征。
沉积物中REY的主要富集相态为磷酸盐相,而孔隙水中REY及其配分模式可能受控于沉积物中磷酸盐的含量。
本研究表明,在稀土元素早期成岩过程中,原本与铁锰相等其他相态结合的REY重新进入到孔隙水中,最终被磷酸盐相吸附和埋藏,早期成岩过程是深海沉积物中REY富集的重要机制。
【总页数】12页(P40-51)【作者】李杰军;刘洪娜;王小静;李力;石学法【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1【相关文献】1.太平洋西部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2.深海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的Ba循环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3.水库现代沉积过程沉积磷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研究4.云贵湖泊现代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微量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研究5.北黄海BS24岩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组成对北黄海晚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的指示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徐勇;吕成福;陈国俊;杨巍;仲佳爱;薛莲花;沈怀磊【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5(34)6【摘要】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压压汞法、低压氮气吸附法、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微观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页岩排驱压力比较高,孔隙分选差,退汞率极低,说明孔隙与喉道非常不均一;页岩比表面积为12.330~29.822 m2/g,平均为20.132m2/g;孔体积为0.015 9~0.0947cm3/g,平均为0.044 5cm3/g;平均孔径为3.484~12.473nm,平均为7.400nm;主体孔隙为中孔,存在一部分的微孔和大孔,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表明孔隙形态以墨水瓶形孔和狭缝状孔为主。
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孔、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裂缝6种类型,其中原生残余孔、次生溶蚀孔可达微米级。
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均会影响微观孔隙发育,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有机碳、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孔体积呈减小趋势;适宜的热演化程度是纳米级孔隙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页数】8页(P108-115)【关键词】页岩;龙马溪组;孔隙结构;高压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影响因素【作者】徐勇;吕成福;陈国俊;杨巍;仲佳爱;薛莲花;沈怀磊【作者单位】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海油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相关文献】1.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靳雅夕;蔡潇;袁艺;吴宇2.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与美国Fort Worth盆地石炭系Barnett组页岩地质特征对比 [J], 曾祥亮;刘树根;黄文明;张长俊3.川东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J], 单中强;王馨;王庆之4.四川盆地及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生物地层及其储集层特征[J], 王红岩;施振生;孙莎莎5.页岩吸附性能及孔隙结构特征——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J], 薛华庆;王红岩;刘洪林;闫刚;郭伟;李小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泥岩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的膨胀变形规律1. 引言1.1 概述泥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石,由于其良好的工程性质和广泛应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其中,泥岩的膨胀变形特性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扩展,对于泥岩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膨胀变形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1.2 研究背景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泥岩膨胀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性水化学环境下。
然而,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含水体系和岩土接触长期受到不同类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泥岩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的膨胀变形规律。
1.3 研究意义通过全面了解泥岩在不同水化学环境条件下的膨胀变形规律,可以为地质灾害评估、地下工程设计以及桥梁、隧道等土木结构物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该信息对于开展泥岩膨胀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文旨在分析和论述不同水化学环境下泥岩的膨胀变形规律。
首先介绍了泥岩的基本特性,包括其成分、结构以及水化学性质。
然后,详细探讨了泥岩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水化学环境下的膨胀规律。
接下来,通过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并解释了不同水化学环境对泥岩膨胀行为的影响。
最后,给出结论和展望,展望未来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所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
2. 泥岩的基本特性:2.1 成分和结构: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碎屑颗粒和有机质等组成。
其中,粘土矿物是主要的成分之一,其含量通常在30%到50%之间。
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膨润土、伊利石和高岭石等。
此外,泥岩中还包含一些非骨架型颗粒,如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这些颗粒与粘土矿物共同构成了泥岩的骨架结构。
2.2 水化学性质:泥岩的水化学性质是指其在水环境下的化学反应特性。
当泥岩与水接触时,会发生吸水膨胀过程,这是由于泥岩中的粘土颗粒具有吸湿膨胀的特性所致。
此外,泥岩还能通过电解质离子交换来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从而影响其力学行为。
2.3 膨胀变形机制:泥岩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膨胀变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