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护理管理制度

【实用】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护理管理制度

【实用】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护理管理制度
【实用】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一)对高危患者在入院时护士完成压疮风险评估,并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同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落实床旁交接班制度,床栏挂警示标志。

(二)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存在风险及相关事宜、预防压疮的知识的宣教,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并签字认可。如系院外带入压疮,应记录于护理记录单,内容:疮面位置、面积、深度、局部表现等,并让家属签字认可。

(三)压疮风险评估属于高危人群,护士长应进行确认后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安排相关人员会诊,对其压疮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确定为难免压疮或可避免压疮。对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及时上报护理部。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压疮的好发部位:骶尾骨、髋骨、髂嵴、足跟、坐骨结节、左右耳廓、内外踝处、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内外侧、面颊、肩峰、肘、肩胛骨等处。

2、压疮的临床表现: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泡,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2)压疮I期:在骨隆突处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红斑,但皮肤完整,深色皮肤可能没有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和周围的皮肤不同。局部有红、肿、痛、麻木感;

(3)压疮II期:局部皮肤紫红色,皮下有硬结、有水泡易破损;表皮和真皮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充血性水疱或表浅的溃疡。

(4)压疮III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处,可见皮下组织,有坏死组织脱落,但坏死组织的深度不太明确,可能有潜行和窦道。浅表溃疡,有黄色渗液,感染时有脓液,疼痛;

(5)压疮IV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头、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出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有潜行、窦道。感染向周边、深部扩散,可深达肌层、骨面,坏死组织发黑,有臭味,可致败血症。

(6)不可分期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烂(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褐色)和痂皮(黄褐色、褐色、黑色)覆盖。

3、压疮的处理:

对处于危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包括:分析危险因素、降低压力,防止再次受压、评估营养状态、纠正皮肤不良状态、控制疼痛、避免过度的卧床休息和长期的坐位,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I期压疮:加强防护措施,定期温水擦浴,防止再次受压,使之不再继续发展,除去致病原因,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水胶体或泡沫敷料外敷,加强交接班。

II期压疮: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有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直径≥5mm)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敷料覆盖。

III期压疮:要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渗出,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对坏死组织可清创,并结合外科清创,创面新鲜后处理同二期压疮。IV期压疮:应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愈合。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压疮:先进行清创,然后根据各期特点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采取减压措施,防止再次受压。

****医院护理部

关于压疮护理管理规范

关于压疮/伤口防治的管理规范 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护理问题,更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与减少压疮的发生,通过制定压疮管理制度,实施压疮护理流程,客观量化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监控压疮防治措施的落实,达到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监控,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依据湖北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要求,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压疮护理管理规范进行第三次修改完善。 压疮管理制度 1. 护理部成立压疮管理领导小组和质控小组,科室安排压疮核心质控联络员。 2. 制定压疮风险评估表,对所有入院病人从年龄、体重、皮肤类型、控便能力、运动能力、组织营养状况、神经系统、手术创伤、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评估(Watyrlow压疮风险护理单),将评分结果记录在专用评分本上,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实行不可避免压疮申报制度,推行无惩罚上报制度。科室先 自评,对评分≥15分的病人,责任护士填写《不可避免压疮追踪表》,并且在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电话上报压疮质控小组(81112),小组核心成员接到电话后到床边查看病人,再次进行评估,确认危险程度,并提出预防压疮指导意见,并在登记本上签名确认。根据评分情况(评分≥15--19分,每2天全面评估一次;评分≥20分,每天全面评估一次)确定评估频次。

4. 实施压疮会诊制度,对外院带入或已发生的压疮,责任护士应在24h内填写压疮上报表。如需协助处理,填写护理会诊单。 5. 压疮质控小组对外院带入或已发生的Ⅱ°及以下的压疮每周追踪治疗转归情况,对Ⅲ°及以上的压疮,每三天追踪一次,了解治疗转归情况。 6. 总值班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查看压疮登记本,并核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7. 护理部及小组领导成员每月不定时组织抽查,了解全院压疮防控情况。不可避免压疮或压疮发生报告流程,责任护士评估计分≥15分或已有压疮,立即报告护士长并签名,当日报告经治医师,24h 内报告护理部或压疮质控小组,现场查看组织会诊,定期检查。 建立压疮护理小组组织机构和网络 一级网络——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二级网络——压疮、伤口护理领导小组 三级网络——压疮伤口护理核心小组成员 质控小组成员 压疮护理领导小组职责 1、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对压疮/伤口小组成员提供持续的压疮、伤口护理的培训,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专科护理知识及护理质量。 2、与各科室紧密联系,与主管医生、护士密切配合,负责全院疑难压疮、伤口的评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为临床护士解决压疮、伤口护理方面的疑难问题。

压疮风险评估表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压疮风险评估表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制定压疮风险评估表,指导护理人员加强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预防,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制度,选择Braden量表作为危险因素预测工具制定压疮风险评估表。对住院高危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采取防范措施。结果:应用风险评估表减少了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增强了护 理人员对预防压疮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结论:压疮风险评估表有较好的 临床指导作用。 【关键词】压疮;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7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isk assessment Scale for nursing staff to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decubitu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Braden Scale, The high-risk patients with decubitus were assessed and prevented with appropriate measure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Scale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decubitus, and enhanced nurse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safety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Scale is effective to guide nursing staff to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decubitus. . 【Key words】 Decubitus; Risk assessment; Safety management; Nursing 压疮又名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很容易引起感染, 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1]。压疮发 生率已成为医院评审中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敏感性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护理 质量,我院于2009年《压疮风险评估表》,实施3年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制订《压疮风险评估表》 以Braden量表作为危险因素预测工具,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部分。最高分23分,最低分6分,15~18分为低 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非常危险。评分 ≤14分时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立 即评估;13~18分的患者每周评估一次;≤12分的患者每天评估;病情变化时及 时评估。当患者病情恶化、大手术或转科时重新评估。 2.临床应用 2.1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业务能力 通过医院不良事件分享及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相关资料的学习,提高了护理人 员重视和预防压疮的安全意识。 2.2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2.2.1压疮发生的原因压疮发生的原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及压 疮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皮肤皱褶、吸烟、认知功能损害[2]、疼痛、情绪紧张、活动障碍、失去知觉、严重营养不足等。压力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原因,局部 组织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形成压疮害[3];患者皮肤与床铺的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产生均可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 碍而发生压疮;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酸 碱度改变使皮肤表面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极易破损。 2.2.2压疮好发部位压疮好发部位:仰卧位时枕骨粗隆、肩胛骨、肘部、骶 尾部及足跟处;侧卧位时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内外侧及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1) 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 报告制度和程序: 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并在24h 内报告护理部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 3)会诊制度: ①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外科会诊并提供指导。 ②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外科伤口护理。 ③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5)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

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的防范管理规定流程

压疮的防范管理规定流 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 (一)三级监控制度 1.责任护士的监控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在2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体检,根据压疮的评估条件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 2.护士长的监控护士长根据压疮的评估条件,核实责任护士的评估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院前压疮的转归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护理措施,使护理措施更合理、有效,并将评估表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的监控护理部在收到压疮评估表后,护理部质控员于24小时内到病房进行访视。核实上报的情况是否与访视情况相符;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对潜在的问题提出有关的注意事项,切实保证压疮护理措施到位。 (二)压疮申报制度 对于已发生的压疮和难免压疮均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三)严格执行交班制度 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班并做好记录。 (四)奖罚制度 院外带入炎性浸润期以上压疮治愈,给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加分;发生在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将按比例扣质量分,与每月奖金挂钩。 (五)护理会诊 对创面较大、较深,长时间难愈合的院前压疮或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六)考核及培训制度 各护理单元和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的考核和培训,同时也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护理措施达到护患共识。 压疮的认定与报告制度 (一)发现压疮后,首先评估压疮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评估压疮的严重程度。 (三)压疮事件发生后的处置

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员到科室核查。然后以相关规定时间内通报到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通报应包含压疮事件的人、事、时、地、物、导致因素、伤害程度、处置措施等,而后继续检测评估患者发生压疮事件后身体及心理影响。 2.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表 (1)在“压疮来源”一栏中,科内发生的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 (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如果专科要填写科名;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3)根据皮肤压疮危险性评分表及分期,按要求填写。 3.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4.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或记录叫有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6.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每月质控成绩挂钩。 7.对可能发生皮肤压力伤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压疮风险评估处理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处理、报告制度 一、压疮风险的评估: 对所有新病人入院后2小时内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评分标准:最高23分,<16分为高危患者,≤12分为极易发生压疮患者。<12-16分每周评估;≤12分每周评估2-3次;院内发生的Ⅰ、Ⅱ、Ⅲ期压疮或院外带入的Ⅲ期压疮,须班班评估;ICU病人每日评估;如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且24-48小时再评估1次。 二、报告与处理: 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评分≤12分,护士应填写《压疮上报评估追踪表》并及时报告病区护士长、上报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应于24小时内、科护士长于48小时内查看患者,检查监控压疮护理措施是否得力,给予相关指导,并在报表上签名。 2、评分<16分应按照《压疮风险评估记录单》系统落实预防压疮的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病区护士长每周监控1次并在《压疮风险评估记录单》备注栏签名。 3、院内发生的Ⅰ、Ⅱ、Ⅲ期压疮或院外带入的Ⅲ期压疮,须第一时间报告病区护士长,并在24h内填写《压疮上报评估追踪表》上报科护士长;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于72h内填写《压疮上报评估追踪表》报告科护士长。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记录单》系统落实预防压疮的措施,Ⅰ、Ⅱ期压疮由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师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须请专科护理小组或外科医师会诊并提供指导处理意见。 5、对上报的已发生压疮和高危患者,科护士长每周监控1次。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组织会诊,对发生的压疮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6、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记录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压疮风险评估记录单》填写完整后科室保存。 7、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病区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科护士长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科护士长或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科护士长或专科护理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科护士长或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docx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第一条压疮风险的评估 一、评估流程 (一)压疮危险人群使用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24 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当评分(>12≤16)分,无需上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病情阶段评估,由病区护士长定期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直至危险解除。 (二)当评分≤ 12 分,责任护士及时报告护士长, 24 小时内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护士长亲临指导,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会诊。科室根据病情 进行阶段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护士长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 (三)符合难免压疮条件者需在压疮发生之前填报“难免性压疮”申 请表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核实确认并指导科室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四)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病人; 2、瘫痪及感觉障碍病人; 3、水肿; 4、疼痛病人大小便失禁病 人、高热病人;5、意识不清和使用镇静剂病人;6、糖尿病病人和晚期肿瘤病人;7、限制活动:石膏固定、手术、牵引;8、病情危重患者;9、因疾病造成强迫体位者。 二、评估频次:所有高危人群患者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内完成,此后评分≤ 12 分者及重症护着每日评估一次,(> 12≤16)分者每隔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到正常范围;长期住院患者第一个月内每周

评估一次,之后每月评估一次;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第二条压疮的上报流程 一、发现院外带入压疮或者院内压疮时,需在 24 小时内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压疮护理记录及 Braden 压疮危险评估表),报告科护士长。 二、对于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由护士长负责进行指导和跟踪措施 的落实情况。 三、对于院外带入Ⅲ度压疮、院内发生所有级数压疮及疑难病例有科 室组织会诊、讨论、指导换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四、临床质控组定期跟踪核实。 五、院内及院外压疮均需填写压疮评估表、观察记录表、护理记录, 患者出院或死亡时将评估单入病历。 六、科室需建立压疮上报登记册,记录上报至护理部的所有高危患者 及院内发生、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相关信息及转归情况。 第三条压疮护理质量管理 一、院外压疮管理发现患者入院时有压疮,病区责任护士应对压疮进行评估,确定其分期,第一时间通知病区护士长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各种表格上报护理部,认真落实压疮质控组制定的防治措施,未填写各种表格、未上报视为未进行有效预防,与科室护理质量奖金挂钩。 二、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一)、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大量腹水、心力衰竭、手术采取强制体位> 2 小时等病情需要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

压疮的防范管理制度 (一)三级监控制度 1.责任护士的监控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在2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体检,根据压疮的评估条件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 2.护士长的监控护士长根据压疮的评估条件,核实责任护士的评估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院前压疮的转归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护理措施,使护理措施更合理、有效,并将评估表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的监控护理部在收到压疮评估表后,护理部质控员于24小时内到病房进行访视。核实上报的情况是否与访视情况相符;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对潜在的问题提出有关的注意事项,切实保证压疮护理措施到位。 (二)压疮申报制度 对于已发生的压疮和难免压疮均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三)严格执行交班制度 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班并做好记录。 (四)奖罚制度 院外带入炎性浸润期以上压疮治愈,给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加分;发生在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将按比例扣质量分,与每月奖金挂钩。 (五)护理会诊 对创面较大、较深,长时间难愈合的院前压疮或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六)考核及培训制度 各护理单元和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的考核和培训,同时也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护理措施达到护患共识。 压疮的认定与报告制度 (一)发现压疮后,首先评估压疮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评估压疮的严重程度。

(三)压疮事件发生后的处置 1.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员到科室核查。然后以相关规定时间内通报到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通报应包含压疮事件的人、事、时、地、物、导致因素、伤害程度、处置措施等,而后继续检测评估患者发生压疮事件后身体及心理影响。 2.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表 (1)在“压疮来源”一栏中,科内发生的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 (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如果专科要填写科名;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3)根据皮肤压疮危险性评分表及分期,按要求填写。 3.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4.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或记录叫有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6.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每月质控成绩挂钩。 7.对可能发生皮肤压力伤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患者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患者皮肤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1.发现患者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科室均要在24小时内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电话报告,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时间顺延。 2.认真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根据评估结果提起预警并制订防范措施。 3.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早期恢复,并准确记录。 4.经评估患者属于高危、难免压疮人群,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片区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5.患者已经发生压疮,但为了预防其他部位继续发生压疮,除外填写“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仍需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 6.患者转科时“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并保存在病历中。 7.科室出现疑难高危压疮病例,可向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申请全院会诊,管理组24小时内组织压疮组成员及片区护士长到现场进行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单由管理组备案。 8.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9.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0.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及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压疮防范知识培训,提高预防水平,强化上报意识。

难免压疮申报制度 1.科室对危重者及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达到难免压疮条件,属于难免压疮高危患者。 2.护士长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一式二份,并向护理部申请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进行会诊认定。 3.经会诊后的难免压疮患者,应按要求填写“Braden压疮风险监控记录表”,护士长及科护士长认真落实、跟踪、监管并记录在案。 4.高危难免压疮患者,科室要认真落实会诊意见,向患者/家属告知并履行签字手续。 5.解除监控后将难免压疮申报表填写完整,科室、护理部备案。 附: 难免压疮申报条件 1.必备条件: ①Braden评分:分(≤12分) ②强迫体位/被动卧位,造成强迫体位/被动卧位的原因: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循环衰竭、肾衰竭、意识障碍、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疼痛等。 2.其它条件: 高龄≥70岁、血清蛋白<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高热(体温≥39℃。 难免压疮申报条件:必备条件+其它条件2项或2项以上

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管理制度及流 程 1 2020年4月19日

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5 0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管理规范 (1) 二、压疮风险评估制度 (3) 三、压疮预防制度 (5) 四、压疮预防指引 (6) 五、压疮创面护理操作流程 (7) 六、预警风险/压疮患者追踪记录 (8) 七、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9) 八、BRADEN评分标准说明 (10) 九、BRADEN压疮风险评估护理措施单 (11) 十、病人难免压疮知情通知书 (12) 十一、病人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 (13) 十二、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 (14) 十三、病人难免压疮申报表 (15) 十四、压疮登记表 (16) 1 2020年4月19日

2 2020年4月19日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管理规范 (一)、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1、压疮风险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急性病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48h评估1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1个月内每周评估1次,之后每月评估1次;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和程序: 一旦发现有压疮危险的病人,要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并做好交接班,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1、健全的培训计划:压疮评估表的理解与应用;压疮预防措施. 2、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3、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和压疮上报患者,病区或 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 2020年4月19日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 1、压疮报告流程

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

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 (一)定义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一)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平卧位:枕部、肩位:枕部、肩胛、肘部、骶尾部、足跟 俯卧位:面颊、耳廓、肩峰、膝部、足趾、乳房(女性)、生殖器(男性)。 侧卧位:耳部、肩峰、肋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截石位:肩胛、肋部、坐骨粗隆、腘窝、足跟 (二)高危患者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自主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时 间受压。 2、老年人:>70岁。 3、肥胖者:加大了承受部位的压力。 4、身体衰弱、营养不佳者:受压处缺乏保护。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一、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患者入院或入科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依 据Bar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从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 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属于压疮高 危人群,评估方法见《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二、对压疮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1、若压疮评分≤18分,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应积极采 取预防措施; 2、若压疮评分≤12分,提示患者为压疮高危人群,填写《压疮 高危人群报告表》,请造瘘治疗师会诊,依据造瘘治疗师提出的指 导性意见实施预防措施。 三、皮肤压疮报告制度 1、护士发现患者发生皮肤压疮时,无论是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 来,应立即报告护士长; 2、依据护理会诊制度,填写《皮肤压疮会诊单》提请皮肤会诊; 3、造瘘治疗师接到会诊单后4小时内评估患者、提出指导性意 见; 4、病区护士填写《皮肤压伤观察表》,落实会诊意见、积极采取 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5、在压疮发生24小时内,同时填写《皮肤压疮护理报告单》上

报护理部; 6、护理部质控老师于24至48小时到科室核查。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一、患者信息 病区________ 床号________ 病案号_____ ___ 年龄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入院日期诊断________ 二、评估条件(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请在相应条目前打钩) □被迫体位 严格限制翻身□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 □高龄≥70岁□心力衰竭 □营养缺乏 □呼吸衰竭 □极度消瘦 □偏瘫 □高度水肿 □代谢紊乱 □大、小便失禁 □骨盆骨折 □感觉障碍 三、评估表 * 评分≤12分,提示患者为高危人群,填写《压疮高危人群报告表》,并请专科会诊 四、预防措施

压疮预防、报告及处理制度

压疮预防、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压疮预防制度 1、压疮风险的评估: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分: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改良式诺顿评分表)。 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当班护士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改良式诺顿评分表》完成初次评估,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14分)时,应每三至五天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压疮的预防 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有压疮风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②保护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③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①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②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同时应补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 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3、发现有皮肤压红等压疮先兆及时处理:翻身后受压部位用赛肤润按摩受压部位。 4、早期运动 对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的患者,视全身情况开始进行独立的功能性上肢运动,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压疮报告处理制度 1、有发生压疮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通过评估,预计发生压疮不可避免的。责任护士填写《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与压疮小组共同制定干预措施,按《压疮预警、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的评估 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 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 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 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 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 报告制度和程序 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 要逐级上报 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 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 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 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 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 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3 会诊制度 ①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 导。 ②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 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 ③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 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 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 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 均要使用《压疮 伤口 护理单》。 5 压疮的处理 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 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6 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 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及时准确记录。 7 病人转科时 《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 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 伤口 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 《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 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 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 难免压疮 实行三级报告制度。①申报条件 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 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②申报程序 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 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 批准后登记在册。③跟踪处理 对批准的病例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组织院内护理会诊 制订预防措施 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 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 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防范压疮管理制度

高州市中医院 防范压疮管理制度 一、评估对象 对于皮肤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伤口(受压部位)、大小便失禁,心功能不全、休克、昏迷、营养不良紊乱、高龄(65岁以上),消瘦、水肿等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底下、自我认知障碍的病人;上述患者进入手术室或转科时需再次评估。 二、评估方法 使用《Waterlow危险评估表》进行评分。 三、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1、怀疑深层组织损伤: (1)皮下软组织受压力及(或)剪切力损伤,局部变成紫色或褐红色;表皮原整或呈现充血的水疱,该部分组织在之前可能有疼痛、坚实、柔软、潮湿或与毗邻组织相比,会有较暖或较冷的情况出现。 (2)进一步描述;在深肤色的病人,也许难以发觉深层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演变也许由一个在暗黑色创伤上的薄水疱开始,创伤也许进一步演变由薄焦痂覆盖,即使给予适当的治疗,伤患处也许会有急速转变至暴露皮下组织。 2、一期压疮 (1)完整的皮肤下出现局限不可变白的赤红范围,通常在骨隆突出,深色的皮肤可能看不见变白的情况,但其肤色或与周围的皮肤不同。 (2)进一步描述;该部分组织在之间可能有疼痛、坚实、柔软、潮湿或与比邻组织比较,有较暖或冷的情况,第一阶段的损伤在深肤色的病人,也有难以发觉。此情况可预见于高风险的人士。 3、二期压疮: (1)表皮及部分真皮部分组织缺失;表现为无腐肉的、红色或粉红色基底的开放性浅层溃疡。也可表现为表皮完整或破开已爆裂的满含血清的水疱。 (2)进一步描述,表现为有光泽的或干固浅层溃疡,无腐肉或瘀伤。这阶段的状况不应该用于描述皮肤撕裂、粘贴胶引致的烙印、会阴皮炎、渗渍或表皮脱落,瘀伤表明怀疑深层组织的损伤。 4、三期压疮: (1)全层缺失,伤口可见到皮下脂肪组织,但未达骨骼,肌腱或肌肉。也许存在腐肉,但不遮蔽组织破损的深度,潜坑和管道赤可存在。 (2)进一步描述,第三期压疮的深度因该部位的解剖结构而不同。鼻梁、耳朵和足踝没有皮下组织,溃疡可以是浅层的。相反,大量脂肪聚积的区域可能出现极深陷的溃疡。不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作者:————————————————————————————————日期: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评估: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预测压疮风险;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急性病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 4 8 h 评估 1 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 1 个月内每周评估 1 次,之后每月评估 1 次;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压疮风险上报告制度和程序:一旦发现有压疮危险的病人,要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并做好交接班,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1、健全的培训计划:压疮评估表的理解与应用;压疮预防措施; 2、制定明确的压疮预防指引: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 3、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和压疮上报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 (三)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1、压疮监控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伤口小组,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完善的压疮上报、会诊、处理制度;定期开展压疮发生率、患病率调查;压疮预防与治疗效果的跟踪。 2、压疮会诊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①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疑难病例会诊:对压疮上报患者必要时由造口治疗师或伤口小组成员到床边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对疑难病例组织伤口小组成员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②不可避免压疮(又称难免压疮)定性会诊: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伤口小组组织 2 人以上的会诊,对其压疮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确定为难免压疮或可避免压疮。 3、掌握压疮处理原则:应用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处理伤口;根据伤口清况合理选用敷料;正确选择伤口清创方法,确保安全;伤口细菌培养取样方法正确;掌握转介医疗处理的指征。 4、准确填写压疮评估与护理记录单:压疮记录内容必须与评估相符;能突出专科特点,如压疮的分期、部位、大小、潜行、窦道、基底情况、渗出液情况、周围皮肤情况等。 5、正确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因素:全面评估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定解决方法。

压疮管理制度51299

压疮管理制度 一、压疮管理组织架构 1、一级管理—护理部负责对全院的压疮监控、会诊、指导及管理。 2、二级管理—病区护士长,负责对本病区压疮患者的监控和管理。 3、病区管理组织: (1)护士长:负责对本病区压疮的监控、会诊、指导及管理。 (2)责任护士:负责对所管理病床压疮患者的监控和管理,必要时报告上级老师。 二、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凡有压疮发生或带入,科室须及时登记《已患压疮评估与护理措施表》并报告,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护理措施。 2、院外带入压疮患者须立即报告护士长,与家属沟通签字,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病区护士长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3、对于他科转入的压疮患者,科室之间应做好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确认。接收科室在《已患者压疮评估与护理措施表》上进行再评估,并详细记录压疮的发生部位、面积、分级等。 4、新入院患者压疮评估要求:对于以下新入院患者,护士需及时使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首次评估,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 (1)年龄:>60岁。连续卧床时间>3天,且需要他人协助翻身的患者; (2)营养不良的患者:血清蛋白<30g/L; (3)意识障碍的患者; (4)大便或小便失禁的患者; (5)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等躯体移动障碍者; (6)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其他特殊患者。 5、住院患者压疮易患者及压疮加重(院内、院外)评估要求:根据患者病情,护士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动态评分,并作好相关记录。 (1)评分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为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与家属沟通,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即时上报护士长。根据病情变化对病人再评估。 评分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与家属沟通签字并做好记录,对有争议、疑难以及特殊病例,可请相关人员会诊。符合“难免压疮”申报的基本条件者,科室可根据患者病情申报“难免压疮”。 (3)评分≤9分提示极度危险,与家属沟通签字,病区护士长于

高危患者压疮预防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 过 4 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 4 小时的患者,使用 Braden 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Braden 评分 <12 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科护士长审 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 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科 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部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床旁悬挂压 疮警示标志,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 Braden 评分≥ 18 分,可停止监控。护理质量管理组及压疮监控组不 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 24 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并 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 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 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 改进护理质量。

高危患者压疮预防及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 各病房对新入院的患者应做好入院评估,发现患者带入压疮,应报告护士长,填写“压 疮报告表”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上报。 2.卧床、高危、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 4 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 Braden 评分筛查。 3.Braden评分在13-16分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压 疮发生; Braden 评分〈 12 分的压疮高危患者,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 按流程上报,并采取措施,预防压疮发生。 4.发生压疮时,按要求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对压疮及高危患者加强管理,定期 监控,做好记录。 5.根据压疮分期及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申请会诊。 6.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督查。 【处理流程】 高危患者 新入院高危患者患者病情发生 Braden 评分表筛查 患者带入压疮 Braden 评分〈 12 分Braden 评分 13-16 分, 警示标示、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定 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期评估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 是 压疮 否 密切观察,做好记录 上报护理部 监控、督查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课件.doc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一 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 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 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 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 1. 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 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护理部上报。 2. 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 1. 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 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 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 3. 小组组织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 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 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

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 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 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 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2. 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3. 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组织院内护 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造口及 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2 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