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马铃薯的发展优势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14.44 KB
- 文档页数:4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供应链短板、农民收入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受限,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科技支持与培训、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提升产品加工技术等。
这些建议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建议,相信马铃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为农民和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2. 正文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马铃薯产业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产量、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马铃薯产品在市场供应链上存在短板,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生产积极性不高。
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市场价值。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2 问题一: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种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产量不稳定,甚至出现了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
土豆种植技术分析与推广发展措施土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土豆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在土豆种植技术方面,科学的耕作管理和施肥技术将直接影响土豆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推广土豆的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对土豆种植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发展措施。
一、土豆种植技术分析1. 土壤选择土豆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说,土豆要求土壤疏松、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pH值为5.6-6.2。
在选择土壤时,应避免盐碱地和过于肥沃的土壤,以免影响土豆的生长。
2. 品种选择土豆的品种选择是关键的一环。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土豆品种可供选择,但不同地区适宜的品种也不同。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适合种植早熟品种,而南方地区适合种植中晚熟品种。
品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并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3. 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土豆种植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良种繁育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有效提高土豆的产量和质量。
在良种繁育中,应选取健康、有抗病能力的母株进行育苗,选择株型优良、产量高的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更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良品种。
4. 施肥技术土豆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施肥技术对土豆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豆在生长期内需要追肥两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基肥,第二次在抽薯后进行追肥。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栽培技术配套施用有机肥、化肥,保证土豆的养分供应,避免因肥料不足导致的产量减少。
5. 病虫害防治土豆是一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土豆种植技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常见的土豆病虫害有普通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节杆病、马铃薯褐斑病、蚜虫、马铃薯夜蛾等。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的轮作制度、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等方法,有效降低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分析曹志强(甘肃省定西市园艺站,甘肃定西743000)收稿日期:2006-03-31作者简介:曹志强(196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粮食作物栽培及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635(2006)06-0374-04马铃薯是定西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马铃薯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块状经济”的雏形,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把定西马铃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定西马铃薯之乡”的知名度,我们在分析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途径。
1发展优势1.1区位及气候资源优势定西地处东经103°52′ ̄105°13′、北纬34°26′ ̄35°35′的区域内,海拔在1640 ̄3900m之间,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全市大致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
全市总耕地面积为51.4万hm2,全市264.5万农村人口,人均0.28hm2。
耕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和透气性适中,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特别是27万hm2的梯田,立体条件较好。
复杂的地质地理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为马铃薯不同类型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南部高寒阴湿区,由于海拨高,气候冷凉,土壤以黑垆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1.5% ̄3.0%以上,土壤肥沃,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高,是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良种扩繁的最佳区域;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在1.0% ̄1.5%之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提高商品率,主要适宜高淀粉马铃薯和优质商品薯生产;在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区,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还有少量红粘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在1.0%左右,由于热量充裕,非常适宜菜用型马铃薯早种早上市和加工型马铃薯生产。
提高马铃薯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作者:魏联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6期魏联发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需求量非常的大。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征,能够给种植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
为了更好的促进马铃薯种植生长效益的提高,种植者应当充分的掌握马铃薯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马铃薯品质与质量的提高,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一、深耕整地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者应当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尽可能的选择远离闹市区的交通主干道,地面平整。
在正式的种植开始之前,第一步需要对种植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作用在于促进土壤的疏松,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肥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变土壤物理形状的目的。
疏松的土壤为马铃薯根部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通常情况下马铃薯根系越发达,产量也就越高。
因此深耕是促进马铃薯高产的基本条件,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耕层越深,马铃薯根系越发达,产量越高,通常情况下耕层的深度不低于二十五厘米。
深耕完成后对土壤进行平整,防止出现大土块等情况,提高马铃薯苗的成活率,促进马铃薯苗的更好生长。
二、肥料准备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比较的大,尤其是有机肥。
根据目前所记载的施肥量计算,通常情况下666.7平方米的土地要施肥两千到三千千克,另外还要施加尿素、硫酸钾等,这些肥料的施肥时期在播种之前。
氮肥的施加需要充分的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添加,从而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三、选用良种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种植者在选择良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种植者要充分的考虑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土壤条件、水源条件等,尽可能的选择结薯早、休眠期短的早熟或中熟品种,还要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第二,种植者要充分的结合自身种植区所采用的种植方式,例如套种选用株型的高低;第三,种植者要充分的考虑马铃薯的最终用途,可以用于出口,也可能用于淀粉加工。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现状概述马铃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加剧,我国马铃薯产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马铃薯产量逐渐下滑,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和种植技术不断落后导致产量无法提升。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消费者口味变化和其他作物的替代,马铃薯市场需求呈现下降态势。
种植技术落后,农民在种植、施肥、防病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种植管理标准,导致管理混乱。
营销渠道狭窄,农民在销售马铃薯时遇到困难,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加剧了生产者的负担。
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种植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拓宽营销渠道,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马铃薯产量下滑马铃薯产量下滑是当前马铃薯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的影响以及种植面积的减少,马铃薯的产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气候变化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极端天气条件如干旱、水涝、冻害等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除了气候因素外,病虫害的侵害也是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马铃薯生长周期长、生理特性复杂,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会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种植面积的减少也是导致产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很多农户放弃了马铃薯种植,导致种植面积减少,进而影响了整体产量水平。
要解决马铃薯产量下滑的问题,需要加强气候监测、科学合理种植管理,推广抗病虫害品种,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中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消费者对马铃薯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在大力支持下,经过产业布局规划的实施,我省马铃薯产业以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为抓手,按照“提高淀粉质量、扩大鲜薯外销、开发种薯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完善种薯繁育和质量控制体系,改善贮藏条件提高贮藏质量,加大一级种薯推广,推广抗旱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一、马铃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主要成效1、生产稳步发展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66万亩,平均亩产鲜薯830.5公斤,鲜薯总产44.2吨。
种植面积增加134.5万亩,平均亩产增加226.5公斤。
目前,马铃薯面积位居各作物第二位,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3%,马铃薯产量占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1%。
近年来,马铃薯销售价格连创新高,马铃薯种植户从马铃薯产业中的收入逐年提高,人均马铃薯纯收入已超过1000元。
2、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我省马铃薯种植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早熟菜用薯、淀粉加工薯、晚熟菜用薯和种薯生产四大基地。
早熟菜用薯基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品种以克新1号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0%左右。
淀粉加工薯基地主要集中在,品种以庄薯3号、陇薯3号等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30%左右。
晚熟菜用薯基地主要集中在,品种以青薯9号、青薯168、冀张薯8号等为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0%左右。
种薯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0%左右。
3、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建设马铃薯脱du 种薯三级繁育体系的思路。
目前初步建成了以脱du苗和原原种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为核心,原种和一级种梯级扩繁的三级繁育体系。
一是建成了脱du核心种苗生产供应中心,实行核心种苗统一生产和供应。
二是建成了5个脱du快繁中心,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1.2亿粒。
三是建成了布局合理、高产稳产的种薯繁育基地,2015年建设原种基地2万亩,生产原种2.2万吨;一级种薯基地22万亩,生产一级种2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