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马铃薯青薯9号在镇雄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青薯9号是一种在镇雄县山区种植表现良好的马铃薯品种,其不仅适应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具有高产的特点,因此备受种植户的青睐。
本文将从马铃薯青薯9号的特点、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青薯9号的特点马铃薯青薯9号是一种早熟、高产、耐储藏的马铃薯品种。
其外观为长椭圆形,皮色呈深薄黄色,皮薄质软,肉质细嫩。
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在镇雄县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青薯9号能够生长茁壮,产量高,耐贮藏,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1. 适应性强:马铃薯青薯9号对土壤适应性强,对肥力要求不高,能够适应镇雄县山区的酸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 生长旺盛:马铃薯青薯9号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叶面积大,叶片丰满,根系发达。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高。
3. 抗病性强:马铃薯青薯9号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抵抗镇雄县山区常见的病虫害,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4. 丰收稳定:马铃薯青薯9号种植在镇雄县山区,具有丰收稳定的特点。
根据种植户的反馈,种植这个品种每亩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以上,且质量优良。
1. 土壤选择: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山区土壤通常偏酸,需要进行石灰化处理,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2. 施肥管理:在种植马铃薯青薯9号时,要适当施入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施入氮、磷、钾等化肥,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3. 合理密植:马铃薯青薯9号的种植密度要合理选择,一般每亩种植数量在3-4万株左右,保证植株之间的距离,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在种植期间,要定期检查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对作物的影响。
土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做好这五点很重要!土豆又叫做“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
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
那么,土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做好这五点很重要!1、选用优质品种根据种植季节、茬口和市场需求选择销对路品种。
一般平原、丘陵、低山地区宜选择中薯5号、华薯1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等早熟品种,高山、二高山区域宜选择鄂马铃薯5号、10号,鄂马铃薯13、14,米拉,青薯9号等中晚熟品种。
2、适时播种平原、丘陵、低山地区马铃薯冬种播期宜为12月底至翌年2月上旬前(为避开出苗后低温冻害,尽量推迟播种),选择晴朗天气播种,早熟品种每亩5500穴左右。
高山地区播期根据降雪影响适当提前或推迟。
播种深度8~12厘米,费乌瑞它等品种宜深播15厘米,以防播种过浅出现青皮现象。
3、施足底肥马铃薯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亩产3000公斤鲜薯要吸收氮16公斤、磷6.5公斤、钾32公斤。
冬马铃薯覆盖地膜后追肥不易,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农家肥可亩施2000公斤左右,化肥一般亩施专用复合肥100公斤(16:13:16或17:6:22)、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农家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
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4、高垄栽培技术在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推荐采取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平原、丘陵、低山等区域可适度发展双膜(拱棚+地膜)或三膜(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将成熟期提早至4月中下旬,抢高价位、获高收益。
5、病虫草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控策略,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预防性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等。
对已发病的田块要选用治疗性药剂,在发病初期及早用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60~75毫升;或76%克露(霜脲锰锌)100克等喷雾防治。
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的15个种植管理技巧,每个都很重要马铃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豆(东北、河北等地区的叫法)、洋芋或洋山芋(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以及西北等地的叫法)、地蛋或山药蛋(山东、华北等地区的叫法),马铃薯是咱们农民朋友种植比较广泛的一种农作物。
一、高产马铃薯的播种管理技巧1、土壤要深耕马铃薯的产量主要是来自地下茎块形成的多少与重量,而疏松通透的根际土壤环境可以让马铃薯结得更多、薯块长得更大,还能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的保温、保肥、保水、保墒条件。
因此,在马铃薯播种前整地时,咱们农民朋友不仅要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地块种植,而且还要把准备种马铃薯的地块进行深耕,土壤深耕的深度掌握在25-30公分左右即可。
2、薯种要精选薯种的质量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发芽出苗率、苗株长势,而且还间接影响着马铃薯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马铃薯选种时,咱们农民朋友就要尽量选择抗病抗逆能力强、薯块发育饱满充实、薯面鲜亮光滑、个头大小均匀且没有任何伤损、病虫害、受潮霉变的薯块做种,结合晒种要把那些病、虫、霉、烂、瘪、冻害、畸形的薯种以及薯皮龟裂、芽眼坏死、脐部发黑、薯形不规整的不良薯种及时分捡出来或剔除掉。
3、薯种大小不一,要注意巧切、巧用上面农技小背篓已经给大家强调过:薯种的质量,决定马铃薯的苗情苗势和后期产量。
很多朋友也许会反驳说,薯种有啥好讲的,不就是挑薯种、切薯种嘛!其实不然,马铃薯播种前的薯种处理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且你要敢简单弄种,马铃薯就敢在后期给你减产!咱们在种植马铃薯时,难免会遇到薯种大的大、小的小的情况,除此之外,我们在处理薯种时还要以“节省薯种用量、降低种植成本、促进苗齐苗壮”为根本,这就需要咱们巧妙做好薯种的处理,总的来说就是“大种巧切块、小种可直播,薯种切块宜大不宜小”。
根据试验表明:芽块大的薯种比芽块小的薯种产量更高(大块薯种能够为发芽出苗提供更多的养分),但产量最高的芽块薯种大小是每颗单重在30-40克左右。
提高马铃薯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作者:魏联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6期魏联发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需求量非常的大。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征,能够给种植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有种植。
为了更好的促进马铃薯种植生长效益的提高,种植者应当充分的掌握马铃薯栽培技术,并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马铃薯品质与质量的提高,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一、深耕整地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者应当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尽可能的选择远离闹市区的交通主干道,地面平整。
在正式的种植开始之前,第一步需要对种植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作用在于促进土壤的疏松,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肥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变土壤物理形状的目的。
疏松的土壤为马铃薯根部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通常情况下马铃薯根系越发达,产量也就越高。
因此深耕是促进马铃薯高产的基本条件,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耕层越深,马铃薯根系越发达,产量越高,通常情况下耕层的深度不低于二十五厘米。
深耕完成后对土壤进行平整,防止出现大土块等情况,提高马铃薯苗的成活率,促进马铃薯苗的更好生长。
二、肥料准备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比较的大,尤其是有机肥。
根据目前所记载的施肥量计算,通常情况下666.7平方米的土地要施肥两千到三千千克,另外还要施加尿素、硫酸钾等,这些肥料的施肥时期在播种之前。
氮肥的施加需要充分的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添加,从而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三、选用良种马铃薯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种植者在选择良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种植者要充分的考虑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土壤条件、水源条件等,尽可能的选择结薯早、休眠期短的早熟或中熟品种,还要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第二,种植者要充分的结合自身种植区所采用的种植方式,例如套种选用株型的高低;第三,种植者要充分的考虑马铃薯的最终用途,可以用于出口,也可能用于淀粉加工。
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高产栽培技术
于爱民
【期刊名称】《中国种业》
【年(卷),期】2009(0)S1
【摘要】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一个优良新品种,由于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等特点,2006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青薯9号。
互助县2007年引进试验、示范,平均每hm^2产量可达42.8t左右,最高产量可达62.3t。
【总页数】1页(P97-97)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可湿性粉剂;中晚熟品种;培土;脱毒种薯;淀粉含量;植株;尿素
【作者】于爱民
【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
【相关文献】
1.马铃薯新品种青薯6号高产栽培技术 [J], 张富塞
2.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安继宗
3.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高产栽培技术 [J], 纳添仓
4.“青薯9号”马铃薯新品种在丘陵山区的引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J], 王美丽
5.高寒山地马铃薯青薯9号M0代种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申海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作物之一。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马铃薯成为了粮食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然而,马铃薯的种植和高产并不容易,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
以下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合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
当地气候条件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
例如,寒冷地区可以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如俄罗斯系或芬兰系;热带地区可以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如罗马尼亚系或玉米系。
(二)优质种薯选择优质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种薯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外表光滑平整,无病虫害,块茎个大均匀;切开后肉色正常,无褐变现象;喷洒过50%农药溶液浸泡20分钟不现异常症状等。
(三)土壤改良马铃薯栽培需求相对比较严格的土壤环境。
土壤必须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而且需要充足的有机肥料。
翻地后,应施足底肥,一般也可以用稻草防止耕作反复。
(四)适时耕深适时耕深有利于土质松散,其作物对养料的吸收更加迅速。
初次耕地时耕深可控制在25~30公分,栽培过程中应及时松土,控制松土深度和时间。
(五)合理施肥马铃薯生长期需求大量养分,且吸收养分快,故施肥尤为重要。
肥量可以分三次施,分别为底肥、追肥、产后追肥,这三次施肥应初期为大气温初升之际。
(六)留意病虫害马铃薯生长期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大,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
如:肥水配合高浓度氯脉动灌水预防、利用注射器将农药喷洒入土渠、增加有机肥可提高地力,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
(七)合理收获马铃薯收获时应保证块茎完整,避免损伤。
链条车能将地下径直分界开,将土壳翻开,让土壤自由散落。
总之,马铃薯种植需要注意多方面的细节,细心呵护能够让作物取得最佳生长效果,也最终收获满满的丰收。
青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选用良种、选地整地、施足基肥、种薯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青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马铃薯的生产。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青海湟中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
号 :1007-5739(2009)20-0137-02
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适宜青海生
长环境的薯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如青薯6号。
2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
种植马铃薯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
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
如果一块田地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会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还会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缺失,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
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
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
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
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
窄畦或高畦。
3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
质较多。
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作用。
马铃薯的基肥一般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
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施磷、钾肥。
一般施有机肥15.0~22.5t/hm2、过磷酸钙225~375kg/hm2、草木灰1 500~2 250 kg/hm2。
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cm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播种时,用腐熟的人畜粪尿15.0~22.5t/hm2,或氮素化肥75~120kg/hm2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4种薯处理
4.1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50~100g、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
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4.2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
和出苗。
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从而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
一般以切成20~30g为宜。
切块时要纵
切,使每3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
切块时要剔除病薯,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
因而采用25g 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但小薯一般生长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长,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现象。
栽培上需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作好催芽处理,增施钾肥,配施相应的氮磷肥,才能发挥
小薯作种的生产潜力。
4.3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
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
同时,也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d左右即可萌芽。
催芽时,种薯用0.5~1.0mg/kg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min,或用2%硫脲浸种
20min,可提高催芽效果。
5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
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
播种时间多数是在收获晚稻或中稻以后。
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宜,冬薯以12月下
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为宜。
6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
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量与单薯重确定的。
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
当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时,单株产量相应降低,两者都与栽植密度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确定密度必须保持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协调统一。
密度小时,虽然单株发育好、产量高,但由于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少,结薯较少,产量不高;密度过大,虽然总株数多,但单薯重很低,同样产量不高。
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
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种植9万株/hm2左右,每株2~3茎为宜。
7田间管理
7.1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
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
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
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并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
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7.2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
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
齐苗后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8~10cm,并结合除草,第1次中耕后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比第2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
培土厚度不超过10cm,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7.3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
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
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1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
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
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7.4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
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
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
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8收获
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薯皮变硬、比重增大、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d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9参考文献
[1] 贾会芳,王文侠,张建民,等.马铃薯的栽培与管理[j].现代种业,2009(3):22.
[2] 刘雅宁,石小莉.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西北园艺:蔬菜,2009(3):26.
[3] 于千桂.春马铃薯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河北农
业,2009(2):10-11.
[4] 李成虎.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有机化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9,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