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痛风的合理用药指导及典型病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2.54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高血压的案例【篇一:关于高血压的案例】(204.44 kb)2011-4-22 17:48案例1:患者男,42岁,农民,高血压10余年,最高220/120 mmhg, 无明显症状,未规律用药,否认其他病史,吸烟20年(20支/日),父亲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
查体:血压180/112 mmhg。
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提示心肌肥厚,v4-6 st段水平下移0.1-0.2 mv, 且t波倒置,但2年内无明显动态性改变。
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la)38 mm,室间隔(ivs)13 mm,后壁(pw) 11 mm, 符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改变。
尿常规(-)。
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高血压3级、高危卡托普利(国产)25 mg tid;治疗:双氢克尿噻 25 mg qd, 1周后改为12.5 mg qd;硝苯地平缓释片(国产)10 mg bid;1周后加用阿司匹林100 mg qd。
1周时复测血压110/70 mmhg,病人有时从平卧突然站立时感觉头昏不适调整: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改为5 mg bid,几天后头昏不适的症状消失,血压132/84 mmhg。
再调整:待2周后又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恢复为10 mg bid,余药同前,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114/70 mmhg,维持长期治疗。
1年后将卡托普利改为25 mg bid, 余药同前。
每天治疗费用1元左右,血压2年来一直维持于100-110/60-70 mmhg之间,无任何不适。
分析:(1)因该患者为中年男性、3级高危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吸烟等危险因素,故降压目标应该 120/80 mmhg。
(2)开始用药时,曾因不适应,一度头昏不适,待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的,可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用药。
(3)目前,acei类药物的强适应症最多,故本方主药为卡托普利,最佳配角为双氢克尿噻,两者合用效果可翻倍。
处方1分析:(4)因患者年轻、血压太高、病程长、未规律用药,故加硝苯地平缓释片,以尽快达标、提高顺从性;如果年龄较大、非高危,用药及加量不必像本方那样强烈。
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临床案例分析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炎。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痛风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制、情志不调、体虚或先天体质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经典中,有许多治疗痛风的经验和方剂,本文将通过对两个临床案例的分析,探讨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有效性。
案例一:患者男性,35岁,因纵欲过度和饮食不节制导致痛风发作。
主要症状为左侧足背疼痛、红肿、炎症明显,接诊时血尿酸值较高。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质,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法:1. 中药汤剂:使用了清热、解毒、利尿的药材,如赤小豆、菊花、菟丝子等。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患者每天分次饮用。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足背疼痛明显减轻,红肿情况也有所改善。
2. 饮食调理:针对患者饮食不节制的问题,中医师建议患者减少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同时,要求患者不吃夜宵,不饮酒。
经过坚持调理两个月,患者血尿酸值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减轻,血尿酸值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者女性,50岁,已患有痛风多年。
主要症状为双侧脚踝关节疼痛、红肿,痛风发作频繁。
中医师综合患者情况后,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患者进行了多次针灸疗法,主要针刺了关节周围的穴位。
针灸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关节疼痛。
2. 草药外敷:中医师采用了一种中药外敷贴,由黄连、苦参等中药制成。
患者将药贴贴在双侧脚踝关节处,每天更换一次。
经过两周的外敷治疗,患者的关节炎症明显减轻,红肿情况也得到控制。
此外,中医师还建议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痛风发作明显减少,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总结起来,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临床案例分析显示,采用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痛风的发作、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探讨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炎。
本文将通过一个痛风患者的临床病例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路径的选择。
一、病例描述患者张某,男性,50岁,体质偏胖。
近几年来,他出现多次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大脚趾。
疼痛发作往往在夜间开始,伴有红肿和明显的热感。
体格检查发现大脚趾关节明显红肿,触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达到600umol/L。
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他被诊断为痛风。
二、诊断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关节炎、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结晶沉积所引起的痛风石。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血尿酸水平和关节液中尿酸结晶。
三、治疗痛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损害和避免尿酸结晶沉积。
治疗路径通常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内脏器官、海鲜和红肉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避免饮酒、减少肥胖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
此外,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和预防关节损害。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痛和降低尿酸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溶性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
NSAIDs可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尿酸合成抑制剂如丙磺舒、苯扎贝特和非洛匹那韦等可以抑制尿酸的产生。
尿酸排泄促进剂如丙磺舒可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针对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路径选择针对痛风的治疗路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痛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来确定。
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NSAIDs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对于伴有高尿酸血症且有尿酸结晶沉积症状的患者,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可以用于长期控制尿酸水平。
对于无尿酸结晶沉积症状的患者,它们则可选择性地使用尿酸降低药物。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2,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d×7,美托洛尔25 mg 2次/d×7,氢氯噻嗪25 mg 1次/d×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应,等疼痛缓解后,隔一个星期再吃别嘌醇,抑制尿酸的生成,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
平时要多饮水稀释尿液,一日喝2000-3000ml水,防止结石生成,吃低嘌呤饮食,戒酒。
1月后门诊查尿酸432μmol/L继续服用药物,随访。
三、设计方案1、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1)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首选药。
用法用量:一次1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严重时可能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作用机制:可以很好的抑制白细胞的聚集,缓解痛风部位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发作,达到局部止痛的功效。
急性痛风关节炎在用药后12-24小时起效,大部分的患者在服药24小时至48小时疼痛会消失。
痛风是由于体内的嘌呤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可以结合一些针灸按摩的方式来进行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饮食需要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大量的喝水,稀释尿液。
(2)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①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消炎镇痛以及解热的常备药品。
能够对中枢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起到降低身体发热的效果,就起到了解热的作用。
②镇痛作用,用于身体外周创伤导致的疼痛,阵痛的原理也是通过前列腺素合成来办到的,因为前列腺素具有提高人体痛觉的效果,抑制前列腺素就能缓解疼痛。
③消炎作用,减少缓激肽的释放,同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也会被抑制,发炎组织没有办法正常形成,就达到了抑制炎症的效果。
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①对有剧痛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但无抗炎作用)、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次选用布洛芬、尼美舒利。
②吲哚美辛能控制前列腺素的形成,发挥镇痛和消炎的作用。
在用药后4小时内开始起效,一次25-30mg,一天3次。
③布洛芬控制急性发作效果不如吲哚美辛,多在72小时内缓解,但不良反应较小,0.2-0.4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宜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2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 d X7,美托洛尔25 mg 2次/d X7,氢氯噻嗪25 mg 1次/ d X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 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 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 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 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 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 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 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用药控制。
以下是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 抑制剂、ARB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2. 用药规范: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同时,需要定期复诊,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4. 饮食管理:患者需要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肪、低盐的食物,控制体重。
5. 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适度的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和维持心血管健康,每天坚持有氧运动30分钟,并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典型案例分析:李先生,男性,52岁,高血压患者。
他在2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初始治疗方案为服用ACE抑制剂,但控制效果不佳。
后来,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将他转换到ARB受体拮抗剂,并增加了一种利尿剂。
同时,医生还建议他改善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并每天坚持有氧运动。
在治疗调整后,李先生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症状明显减轻。
总体而言,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定期复诊,并配合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会因其个体化特点而有所不同,所以建议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按医嘱执行治疗方案。
痛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病例:某男性,45岁,体重过重,主诉左足足背疼痛、肿胀和红斑出现,伴随尿量减少。
一、病史患者于三天前开始出现左足足背疼痛、肿胀和红斑。
患者平时饮食偏好高嘌呤食物,如海鲜、红肉和啤酒,同时患者饮水量较少。
患者自述之前曾有类似的症状,但并未得到正规治疗。
二、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可,面色轻度苍白,体型偏胖,BMI为30。
2. 皮肤:左足足背红斑状,触摸有温热感,并伴有局部肿胀。
3. 关节:左足足背关节异常红斑,触摸有明显压痛,活动度受限。
4. 脉搏:正常强度和节奏。
5. 血压:140/90 mmHg。
三、实验室检查1. 血尿酸:540 umol/L(正常范围:208-428 umol/L)。
2.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0 mg/L)。
3. 尿检:尿酸结晶显微镜检查阴性,尿常规无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左足关节X线片显示左足足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间隙模糊,未见明显骨质改变。
五、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痛风的临床特点,我们可以初步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六、治疗方案1. 改变饮食习惯:建议患者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红肉和啤酒,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
2.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减轻体重,以减少尿酸的产生和关节负担。
3. 增加饮水量:推荐患者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4. 药物治疗:患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来缓解疼痛和炎症,或者使用可减少尿酸产生或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小剂量的可溶性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
七、随访与预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随时监测尿酸水平,关节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
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并延缓病情进展。
八、结论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关节炎发作。
对于痛风患者,合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同时也需要注意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高血压合理用药案例
以下是一个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案例:
患者,男性,56 岁,有高血压病史 5 年,最高血压达 180/110mmHg。
平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日一次,每次 5mg,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左右。
近 1 个月来,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晨起血压常高于 150/95mmHg,伴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患者就诊后,医生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考虑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与药物剂量不足有关。
因此,医生调整了患者的用药方案:
1.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增加剂量至每次 10mg,每日一次。
2. 氢氯噻嗪片:每日一次,每次 12.5mg。
氢氯噻嗪片是一种利尿剂,可减少体内钠离子和水分的潴留,降低血压。
调整用药方案后,医生叮嘱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并注意饮食和运动。
经过2 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压控制在 130/85mmHg 左右,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在这个案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剂量,并联合使用了氢氯噻嗪片,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压。
同时,医生还叮嘱患者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以提高治疗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血压伴痛风,用药有良招 作者:徐栋华 来源:《祝您健康》2009年第10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富贵病”,如痛风和高血压发生率升高。据估计,国内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而血中尿酸值过高者约有1.2亿,约占人口的10%。又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35~74岁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7%。患者人数已接近1.3亿,每年新增300万以上。在这两种常见病中,约半数痛风患者并发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痛风发病率为12%~20%,而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两病关系如此密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相互影响如同失火,“火借风威。风助火势”,是不争的事实。痛风和高血压并存者,如血压得不到很好控制,病情将会发展加重,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中风、肾功能不全等。而治疗高血压用药不当,又可能加重痛风。这里简要谈谈高血压伴痛风的患者如何选择用药。
血尿酸值超过正常,但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称之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如血尿酸在413μmoI/L~472μmol/L(7mg/dl~8mg/dl)时,只要找出基本原因,严格控制饮食就可以了,通常不需要用药。如无效果,再选择药物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时除了注意保暖,饮食以素食为主外,应在症状刚发生时即用药物控制,这类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炎症白细胞聚集,抑制痛风急性发作,一般初次用药后数小时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即消退,可视为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抵消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用时应注意调整用量。
痛风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目的,主要是使用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防止急性发作及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为保证降尿酸治疗有效。最好考虑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定期复查血尿酸以观察疗效。对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高血压合并痛风的合理用药指导及典型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
2019-09-05T17:35:19.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作者: 金小琴
[导读] 本文通过对一名出现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进行指导用药,对比分析每种治疗痛风和降血压的药物,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
重庆市合川区大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1546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出现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进行指导用药,对比分析每种治疗痛风和降血压的药物,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
这名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不喜运动,曾患有高血压疾病及急性痛风病史。医师指导使用将硝苯地平控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种
作用不同的降压药物结合具有控制尿酸效果氯沙坦钾片共同对患者进行治疗,降压作用还比较好。但使用医师建议的将少量的秋水仙碱和
双氯芬酸钠共同治疗高血压合并痛风疾病,其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痛风;给药系统,医院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心脏血管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内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患者由于身体内尿酸
指标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部位的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引发患者出现痛风。近年来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
了明显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患有高血压和痛风的人数也不断的增加,甚至会发现在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特别多
[1]。下面就着重
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监护重点。
1
病人基本信息
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3年前因为过度劳累出现头晕胀痛,呼吸困难和心跳加快等症状,监测血压值提示过高,患者口服硝苯
地平控释片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后情况逐渐好转,血压逐渐恢复正常。但
15天前患者因压力过大又出现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口服
和之前同样的药物后,症状并未减轻,血压值还是过高,
10天后又因为过度酗酒,造成晚上趾关节突然出现肿胀且疼痛难忍,不能正常行
走,口服布洛芬后病情得到控制,立即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体温
36.5℃,心率每分钟84次,呼吸次数每
分钟
21次,血压值160/99mmHg。患者身高173厘米,体重80千克,患者主要肿胀部位是左脚大拇指,痛感强烈,整个脚背发红肿胀,经
专业仪器监测:患者血常规指标和血尿酸水平过高,肾功能异常。
2
治疗方式
2.1
基础治疗
叮嘱患者要按照医嘱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增加,日常生活中尽量少食用动物内脏、奶油和蛋黄等嘌呤过高的事物,尽
量不要饮酒,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多食用五谷杂粮和含有大量维生素的水果等,要多喝水,可以适当饮用苏打水等碱性液体,促进体
内尿酸更快排出。
2.2
进行用药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对其身体部位进行专项监测,对患者的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出现病症进行药物治疗。患者通过口服双氯芬酸钠
缓释胶囊和秋水仙碱片,服用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有效减轻患者痛风症状;另外叮嘱患者每天都要服用一次的药物有:硝苯地平控释
片
30m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氯沙坦钾片5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连续服用一周后,血压130/85mm Hg,办理出院。
降血压和降血脂药物患者则坚持服用,每天口服
2次别嘌醇片50mg,保证合理饮食,控制食用嘌呤过高的食物,注意休息,多喝水,定期
进行复查。
3
分析总结
针对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进行的药学监护,主要是患者在突发痛风的情况下能有效及时的解决患者关节处发红肿胀的问题。而秋水仙
碱预防感染、减轻疼痛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如果有患者对秋水仙碱药物不耐受或者没有作用就要对患者进行皮质激素局部治疗
[2]。另外
为促进患者体内尿酸加快排出,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片对尿液进行碱化,单纯的使用没有止痛效果的别嘌醇、苯溴马隆等降低尿酸药物,可
能会加重患者的痛风症状。
当下用于控制重症急性痛风发作的药物主要是秋水仙碱,该药物通过减少中性细胞吞噬和粘附,控制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制造出过
多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防止局部细胞发挥出白介等,从而有效减轻患者关节处的肿痛。平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每隔
2个小时就要口
服秋水仙碱
0.5mg,停药时间为药物发挥作用减轻患者疼痛,或者患者胃部出现不舒服,还有就是患者服用药物剂量已经最大,可往往有
许多患者疼痛症状稍微减轻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导致服药剂量不能再加重,进而对急性关节炎治疗效果造成重要影响。有相关的专业
痛风治疗指南都建议使用秋水仙碱对患者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
3次/天,秋水仙碱0.5mg,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也应该根据医生嘱咐进行
药物选择,因为秋水仙碱对痛风的治疗效果和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差异,年龄较大的老人和肾功能存在损伤的患者尽量控制服用剂量,谨慎
服用,并且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的对肾功能进行监测
[3]。
NSAIDs
主要是控制环氧化酶来防止花生四烯酸进行转换发生炎症,以有效减轻患者出现关节、滑膜的渗出等发炎症状,有效减轻患
者疼痛,消除炎症。能快速减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问题是
NSAIDs最明显的优势,患者在一开始出现疼痛时就可以按照服用剂量定时
的服用此药物,当疼痛缓解后就适当减轻服用剂量,但是当患者存在胃出血、肝肾功能出现损伤、哮喘、肠炎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就一
定要禁止服用
NSAIDs。
通常使用有效减少尿酸的药物主要是黄嘌吟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和非布索坦,为避免尿酸在肾部发生沉淀积累,在服用别嘌醇时患者
每天要大量饮水,同时还要饮用苏打水一类的碱性液体
[4]。服用过程中要定时对患者肾功能进行检查,根据患者血尿酸和尿酸水平随时对
患者服用剂量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美丽,王建国.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4(11):169-171.
[2]
梁维,赵静.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蛋白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14):243-245.
[3]
郭小芳.不同降压药物对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的干预价值[J].中国处方药,2015,7(4):90-92.
[4]
童梦玲,汪洁,刘斌,等.宝石能谱成像分析膝关节痛风中沉积尿酸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9(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