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第七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高考一轮复习目录目录01020304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学习清单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科学精神:辩证分析各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3.法治意识:继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1.描述与分类:①了解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②理解法治的产生。
2.解析与论证:①明确我国法治发展的具体成就。
②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①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4.辨析与评价:依法行政不同于依法执政。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类型影响法治建设的原因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中华法系(含义、作用、发展与衰落)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3、法律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