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1 / 10 2010—201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邓永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
2、《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3、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6、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 / 10 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为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0、《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领土 B、清政府被迫进行赔款
C、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D、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1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
B.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
12、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丘逢甲的义军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 D、正确的战略战术
1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D、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6、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3 / 10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17、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
18、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0、国民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 )
A、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B、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团结大多数的革命阶级
D、独立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
2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22.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23.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4 / 10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的本质含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25.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于( )
A、影响遍及全国 B、提出了先进的理论
C、有比较严密的组织 D、主张向西方学习
26、最能完整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8、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9、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包括 ①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军事方针 ③帝国主义的有力援助 ④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心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3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 )
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5 / 10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4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
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曹操11人,诸葛亮8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1分)为什么?(2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6 / 10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2分)
(3)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4分)
(4)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3分)
33、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14)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近代中国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4分)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