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正式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5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 魏晋南北朝时期B. 唐朝时期C. 明朝中期D. 清朝中期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B、生产资料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C、阶级对立消失,国家逐渐消亡D、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C、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D、新文化运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守护者”?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松赞干布D. 贞观之治6、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1978年改革开放7、题干:在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C.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8、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展开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9、【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朱德 10、【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文化C.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哪个因素?A.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力量对比B.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C. 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民族利益D. 国际形势的变化12、题干: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A. 以人民战争为基础,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B. 以阵地战为主,兼顾运动战C. 以消耗战为主,兼顾游击战D. 以运动战为主,兼顾阵地战13、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世界工厂之父”?A. 马克·吐温B. 詹姆斯·瓦特C. 约翰·洛克D. 亚当·斯密14、下列关于《拿破仑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B. 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 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契约自由原则D. 是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15、【题干】《左传》中记载:“宣公十五年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唐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学科试卷(理备)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2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由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早期国家已经形成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2.“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
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3.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
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A.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C.尚贤标准得到普遍认可D.均田制度已渐趋崩溃4.古人常把一些技艺方法用与食物相关的惯用语来表达。
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将治理国家比作烹饪。
在烹饪“小鲜”的时候,不能随意翻动,否则容易使其破碎。
同样,治理国家也不能随意干预,决策要谨慎,要尊重社会的自然规律和民心民意。
下列与“治大国如烹小鲜”理念相似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墨家的“非攻”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5.先秦时期,秦国被封于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处;楚国地处江汉,周昭王曾三次率诸侯伐楚。
但秦人和楚人都称自己是颛顼(传说为黄帝之孙)的后代,并积极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武王甚至宣称楚国的先祖曾率领军队辅佐过文王。
这一现象()A.体现了中华文明同源同向性的特征B.表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表明传统华夷观念已退出历史舞台D.反映出华夏认同感的加强6.“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遗存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他们从事,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选项填空正确的是()A.北京人元谋人采集渔猎B.元谋人北京人采集渔猎C.北京人元谋人原始农耕D.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2.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3.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
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4.《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宫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B.士族C.党人D.博士7.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C B.E C.H D.N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A.百家争鸣时期B.文景之治时期C.光武中兴时期D.贞观之治时期1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社会现象最可能集中出现在()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后期D.两汉时期13.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B卷)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纲要上第1—4单元)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
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
这体现了()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2.西周王朝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
与此同时,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
西周王朝对“乐”的重视()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B.有助于维护宗法分封秩序C.导致了家国一体局面的形成D.消弭了统治阶级内部纷争3.《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
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
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
”孔子“隳三都”旨在()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4.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这些现象()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5.许倬云认为,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故中国的王朝至少在政治上,不是为了皇权而存在,而是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
作者在此表达的是()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专制皇权为生民而存在C.古代文官系统抑制皇权D.儒家道统高于皇权政统6.据统计,在抑商政策实行之前,汉武帝只在建元初期实行过一次有条件的复除(免除百姓租税),即免除八十岁以上老人之家二人的人头税,九十岁以上老人之家的军赋。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历史事件。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唐朝开元盛世D. 明朝永乐大典2.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A. 商鞅B. 王安石C. 张居正D. 司马迁3.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造纸术改变了书写材料B.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C. 火药主要用于军事D. 指南针用于航海4.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始于汉朝B.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C. 科举制度在宋朝被废除D. 科举制度在明朝被恢复5.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 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C. 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耕作方法上D. 农业经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6.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家庭作坊B.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官营工场C.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私营工场D.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际贸易7.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B.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C. 商业的发展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衰退D.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8.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B. 道家思想在唐朝时期成为主导思想C. 佛教思想在宋朝时期成为主导思想D. 法家思想在明朝时期成为主导思想9.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B. 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几何学上C. 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草药学上D. 古代中国的建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10.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唯一通道B.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C. 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没有进行过文化交流D.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主要依赖于军事征服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天下一统,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同制。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是()A. 古埃及人B. 古印度人C. 古希腊人D. 中国人2.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禅让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中,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推广③水利工程的修建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文化方面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修筑长城D. 设立郡县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8.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9. 唐朝时期,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
其中,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闻名中外的是()A. 青瓷B. 白瓷C. 唐三彩D. 青花瓷10.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为()①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③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高一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西周C. 汉朝D. 唐朝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分封制答案:D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科举制D. 开创三省六部制答案:B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明法科D. 八股文答案:D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一条鞭法D. 创立东厂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的内容?A. 将人丁税摊入田亩B. 减轻农民负担C.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 废除科举制度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8.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A. 故宫B. 长城C. 布达拉宫D. 巴黎圣母院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化成就?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荷马史诗答案:D1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希波克拉底誓言答案:D1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数学著作?A. 九章算术B. 周髀算经C. 孙子算经D. 几何原本答案:D1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天文学著作?A. 甘石星经B. 大衍历C. 授时历D. 天体运行论答案:D14.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地理学著作?A. 山海经B. 水经注C. 徐霞客游记D. 马可波罗游记答案:D1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农学著作?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农书D. 农学原理答案:D16.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工艺技术?A. 陶瓷B. 丝绸C. 造纸D. 钢铁答案:D17.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绘画作品?A. 清明上河图B. 富春山居图C. 千里江山图D. 蒙娜丽莎答案:D18.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音乐作品?A. 广陵散B. 高山流水C. 十面埋伏D. 命运交响曲答案:D19.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戏剧作品?A. 西厢记B. 牡丹亭C. 长生殿D. 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20.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流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斯多葛派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____”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
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第I卷(总分60分)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2.《国语•周语上》记载:“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畿内之地)。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诸侯、卿大夫中普遍存在的爵位等级表现形式之一。
“五等爵”()A.其制度源头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B.体现出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政治秩序C.反映了封建政治等级制度的典型特征D.决定了诸侯之间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3.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4.《礼记•大传》中有言:“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尊祖敬宗”观念与哪一组史料叙述的制度有关()A.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C、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国林立D、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2、关于世界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列强实力削弱,美国崛起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投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D、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北伐战争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著名口号“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体现了什么原则?A、独立自主B、武装斗争C、统一战线D、党的建设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A. 孔子B. 墨子C. 司马迁D. 沈括6、题干: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7、下列哪一项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A、实行郡县制B、推行分封制C、建立三公九卿制D、实施科举制8、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是由哪个机构负责组织的?A、礼部B、吏部C、户部D、兵部9、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 10、题干: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以民为本”,注重民生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疆域不断扩大11、题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以下措施中不属于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实行焚书坑儒12、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 经济繁荣,文化发达C. 独尊儒术,实行九品中正制D. 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留学生13、以下哪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流派之一?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美学1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魏晋南北朝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唐时期15、题干: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颁布《秦律》B. 实行郡县制C. 建立长城D. 推行焚书坑儒16、题干:以下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国力强盛,政治清明B. 实行科举制度C. 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D. 鼓励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黄帝B. 尧、舜C. 禹、启D. 伏羲、女娲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奖赏功臣B. 拱卫王室C. 发展经济D. 加强统治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C. 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D.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4. 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刀币B. 布币C. 圆形方孔钱D. 贝币6. 西汉初期实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主要是基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7.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魏、蜀、吴三国建立9.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D.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政策③实行均田制④采用汉族官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12.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C.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13.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4.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藩镇割据D. 宦官专权15.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A. 海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珠江流域1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消除了地方割据实力物质基础的是()A. 杯酒释兵权B. 收精兵C. 削实权D. 制钱谷1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分封制18.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实行厂卫制度④八股取士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9.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A. 设立军机处B. 大兴文字狱C. 实行密折制度D. 设立南书房20.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 唐朝中期B. 北宋时期C. 南宋时期D. 元朝时期2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活动有重大意义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防范西方殖民入侵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24. 被称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 《天工开物》B. 《农政全书》C. 《本草纲目》D. 《齐民要术》2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 粟B. 水稻C. 小麦D. 玉米3.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5.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6.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7.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成效最大的是()A. 李悝变法B. 吴起变法C. 商鞅变法D. 申不害变法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布币B. 刀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9.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10. 西汉的建立者是()A. 刘邦B. 刘秀C. 刘备D. 刘彻11.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2.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229 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1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迁都洛阳②推行汉化政策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4. 隋朝的建立者是()A. 杨坚B. 杨广C. 李渊D. 李世民15. 唐朝时,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16. 北宋的建立者是()A. 赵匡胤B. 赵光义C. 赵构D. 赵恒17.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 “苏湖熟,天下足”B.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18. 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窝阔台D. 蒙哥19.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大兴文字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0.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设立军机处②大兴文字狱③实行八股取士④设立内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活动有重大作用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22.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23. 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王献之C. 颜真卿D. 柳公权24.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A. 《伤寒杂病论》B. 《金刚经》C. 《梦溪笔谈》D. 《天工开物》25. 被誉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A. 《伤寒杂病论》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农政全书》二、材料分析题(共5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夏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C.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D. 夏朝的都城是长安答案:D2.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最终定都于:A. 亳B. 殷C. 镐京D. 朝歌答案:B3. 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4.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导致了: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B. 诸侯国数量的减少C. 诸侯国实力的增强D. 诸侯国实力的削弱答案:B5.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 商鞅变法B. 吴起变法C. 李悝变法D. 申不害变法答案:A6.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除了: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建立世袭制答案:D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除了:A.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B. 推行推恩令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实行郡县制答案:D8.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A. 经义B. 诗赋C. 策论D. 律令答案:C9.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除了:A. 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 推行科举制度C. 建立三司制度D. 实行世袭制答案:D10.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行省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 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地方自治C. 加强军事控制D. 加强经济建设答案:A11.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除了: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实行海禁政策D. 实行世袭制答案:D12.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措施,除了:A. 削弱地方总督的权力B. 推行科举制度C. 建立军机处D. 实行世袭制答案:D13.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 中国部分领土被外国占领B. 中国部分领土被外国控制C. 中国部分领土被外国割让D. 中国部分领土被外国租借答案:B1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内部分裂B. 外部镇压C. 经济困难D. 军事失败答案:A15.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次自救运动,其主要目的是:A. 学习西方科技B. 学习西方文化C.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 学习西方经济制度答案:A1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力度不够B. 改革过于激进C. 改革缺乏群众基础D. 改革缺乏政治支持答案:D1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成果是:A. 推翻了满清政权B. 建立了民主制度C. 实现了国家独立D. 实现了民族解放答案:A1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C.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答案:ABCD19.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其主要口号是: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D. 反对日本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答案:A2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多次重要的革命斗争,其中南昌起义的主要意义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C. 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D. 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期中考试就要到了,这是一次对自己上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总分值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xx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以下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以下关于宋太祖接受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有效稳固了中心集权C.造成官僚机构浩大D.导致对外斗争的失利3、以下选项中,通过干脆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袤地域,元朝实行A、二府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心最高行政决策机构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6、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必需的历史价值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视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7、假如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行能发生的事情是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与公民大会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展监视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8、以下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思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全部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6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80分)1.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
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依照以上材料的描述可知该建筑是北京故宫的( )A.中和殿B.太和殿C.保和殿D.文华殿2.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3.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4.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
由此可知()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5.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种竹简数学文献《数》《算数书》和传世文献《九章算术》都对盈不足术、按爵位分配财产、赋役分派、大型工程劳力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A.历史渊源较久远B.服务于现实需要C.重视逻辑与推理D.居世界领先地位6. 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