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轴系结构分析结沦(选择填空题,可多选)

1)你组装的轴系序号足轴系(1;2;3;4:5;6)。

2)该轴上的传动件为 (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传动件间的作用力有 (径向力;圆周力;轴向力)

3)当轴工作时,两支点轴承受到的作用力有 (径向力;轴向力)。

4)左支点轴承的类型为,代号为,该类轴承

(只能承受径向力;只能承受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双向轴向力)。右支点轴承的类型为,代号为,该类轴承(只能承受径向力;只能承受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双向轴向力)。该两轴承的安装属(正装;不分正反装;反装)。左支点轴承的作用是限制轴向 (左;左和右;右)边的窜动,右支点轴承的作用是限制轴向 (左;左和右;右)边的窜动。

5)轴的支承方案为 (双固式;固游式;双游式),其中左支点为

(单向固定;双向固定;游动)支点,右支点为 (单向固定;双向固定;游动)支点。其靠轴承 (整体轴向移动;内外圈分离)来适应轴的热胀冷缩变形,以防轴承内发生严重的摩擦。该支承方案适用 (长轴;短轴)和温度变化

(较大;较小)的轴。

6)若本轴系中的齿轮采用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润滑,则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轴承采取的是(油;脂;油或脂)润滑,因为在轴承和齿轮之间 (无;有)挡油环。挡油环的作用是 (将油和脂隔开;防止齿轮上的高温润滑油沿齿槽方向进入轴承)。

7)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减速箱内和内部的润滑剂泄漏,本轴系采取的密封方法是 (接触式密封;非接触式密封)

8)该轴系中齿轮在轴上的周向固定方式是,轴向固定方式是

和。

9)轴系模型中齿轮与轴、轴承内圈与轴颈、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都很松,有很大的大的间隙,这是为了实验装拆方便,在实际机器中它们应为 (过盈;间隙;过渡)配合。

2.思考题

1)为什么大多数转轴要做成阶梯轴?

2)在设计轴系时,安装齿轮的——端总要设计成轴肩(或轴环)结构,为什么此处不用轴套?

3)为什么轴承端盖中心孔与外伸轴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径向间隙?此处的泄漏问题如何解决?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徐嘉宁 沈阳理工大学 2006.10

目录 一. 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 1.3. 实验步骤 (1) 1.4. 数据和曲线 (1) 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3) 2.1. 实验目的 (3) 2.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 2.3. 实验步骤 (3) 2.4. 数据和曲线 (3) 2.5. 思考题 (4) 三. 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5) 3.1. 实验目的 (5) 3.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5) 3.3. 实验步骤 (5) 3.4. 数据和曲线 (5) 四.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8) 4.1. 实验目的 (8) 4.2. 实验内容 (8) 4.3. 实验结果 (8) 五.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0) 5.1. 实验目的 (10) 5.2. 实验内容 (10) 5.3. 实验结果 (10) 六. 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12) 6.1. 实验目的 (12) 6.2. 实验内容 (12) 6.3. 实验步骤 (12) 6.4. 实验结果 (12)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轴系结构设计

小白进阶篇—电机选型案例集 目的:掌握轴系零件设计规范并计算校核轴的强度 课程内容: 1.轴的分类 按所受载荷特点分三种: 心轴:只承受弯矩; 传动轴:只承受转矩; 转轴:同时承受弯矩和转矩;

按轴的结构形状分: 直轴,曲轴,光轴,阶梯轴,挠性轴。 2.轴的材料 碳素钢比合金钢价格低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低,可通过热处理改善其综合性能,加工

工艺性好,故应用最广;一般用途的轴,多用含碳量为0.25~0.5%的优质碳素钢,尤其是45号钢。 合金钢具有比碳钢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淬火性能,但对应力集中比较敏感,且价格较贵; 多用于对强度和耐磨性有特殊要求的轴。如20Cr、20CrMnTi等低碳合金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可提高耐磨性;20CrMoV、38CrMoAl等合金钢,有良好的高温机械性能,常用于在高温、高速和重载条件下工作的轴。 球墨铸铁吸振性和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敏感低,价格低廉,使用铸造制成外形复杂的轴。例如:内燃机中的曲轴。对于形状复杂的轴,如曲轴、凸轮轴等,也采用球墨铸铁或高强度铸造材料来进行铸造加工,易于得到所需形状,而且具有较好的吸振性能和好的耐磨性,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也较低。 3.轴的结构设计 合理的轴系结构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轴和轴承在预期寿命内不失效;

2)轴上零件在轴上准确定位与固定,以及轴系在箱体上的可靠固定;3)轴系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 4)好的经济性。 轴肩与轴环定位 优点:方便可靠、不需要附加零件,能承受的轴向力大; 缺点:会使轴径增大,阶梯处形成应力集中,阶梯过多将不利于加工。用途: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各种轴上零件的定位。

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第二篇、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①各种轴; ②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③工具包括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 ④铅笔、三角尺等绘图工具自备。 三、概述 轴系结构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既是教师讲授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内容。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装配、调整、拆卸等全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轴系零部件结构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领,达到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

的。 四、实验内容 1、每组同学根据轴系简图装配轴系部件; 2、分析并测绘部件,在简图上标出零、部件尺寸; 3、编写实验报告,并画出轴系部件装配草图。 五、实验步骤 ①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在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②分析轴系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b.轴上各零件是否处于指定位置; c.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合理、可靠,如防松、轴承拆卸等; d.轴系能否实现回转运动,运动是否灵活; e.轴系沿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否确定,轴向力能否传到机座上; f.轴系的轴向位置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时,如何调整。 ③在确认实际装配结构无误时,测绘各零件的实际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④将实验零件放回箱内,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⑤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只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不标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注意: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4) 实验二带传动分析 (6) 实验三轴系结构分析 (11) 实验四减速器结构分析 (14) 实验五滑动轴承实验 (16) 实验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列柜演示实验 (22) 实验七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24)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容,明确实验目的、容、步骤,对指导教师的抽查提问回答不 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否则不准其做实验。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听从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安排,在使用精密、贵重仪器时,必须按要求操 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禁止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若对实验容持有创见性的改革,实施前必须经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学生应认真地进行实验,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 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 四、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学生以旷课论处,不得补做;对请假的学生,须另行安排时间予 以补做。 五、实验完毕后,学生必须按规定断电、关水、关气、整理设备、清扫场地,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 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偷盗公物者,一经查实,须追究责任,视情节按有关规定论处。 六、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实验时应注意安全,节约水、电、 气,遇到事故应切断电(气)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一、实验设备: XJ-10B型精选机械零件列柜、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钢笔或圆珠笔等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 1.回答每一柜中一个简答题; 2.画出主动斜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蜗杆的受力图。 四、实验容: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一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一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 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为轴系结构设计提供感性认识; 3. 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4. 掌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综合创新轴系结构设计方案。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箱内提供可组成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并进行模块化轴段设计,可组装不同结构的轴系部件。 2. 实验箱按照组合设计法,采用较少的零部件,可以组合出尽可能多的轴系部件,以满足实验的要求。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联接件类等8类40种168个零件。 3. 测量及绘图工具:直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稿纸等(除游标卡尺外,其余需自带)。 三、实验原理 1. 轴系的基本组成 轴系是由轴、轴承、传动件、机座及其它辅助零件组成的,以轴为中心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系统。传动件是指带轮、链轮、齿轮和其它做回转运动的零件。辅助零件是指键、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和密封圈等一类零件。 2. 轴系零件的功用 轴用于支承传动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轴承用于支承轴,机座用于支承轴承,辅助零件起联接、定位、调整和密封等作用。 3. 轴系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1)定位和固定要求: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可靠的工作位置; (2)强度要求:轴系零件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热胀冷缩要求:轴的支承应能适应轴系的温度变化; (4)工艺性要求:轴系零件要便于制造、装拆、调整和维护。 四、实验内容 1. 根据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等); 2. 熟悉实验箱内的全套零部件,根据提供的轴系装配方案(可参考图1-图6),选择相应的零部件进行轴系结构模型的组装; 3. 分析轴系结构模型的装拆顺序,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方法,轴的类型、支承形式、间隙调整、润滑和密封方式;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new1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援助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 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选择依据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选择依据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选择依据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 选择依据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 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 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 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2、轴上各零件(如齿轮、轴承)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3、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可靠。 4、轴承能否拆下。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轴的结构设计范例

四、低速轴系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的工作条件,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确定许用应力,由(二)(三)已算得从动齿轮转速n 2=71.7r/min 。齿轮分度圆直径d 2=360mm 。选用45号钢调质。查①表11-1得抗拉强度MPa 650b =σ,查①表11-9得许用弯曲应力[]MPa 60b 1=-σ。 2、按扭转强度估算最小直径 由(二)知,P 2=3.87kw ,T 2=516.1N.m 查①表11-5取A=110,按①式(11-3)计算得: mm 57.417 .7187.3110n P A d 33 2==≥ 考虑轴和联轴器用一个键联接,故将轴放大5%并取标准值,即取d=45mm 。 3、轴的结构设计 (1)将轴设计成阶梯轴,按T=516.1N.m ,从②查用TL8型弹性联轴器,孔径为45mm ,长L=112mm ,与轴头配合长度为84mm 。取轴头直径为45mm ,故靠近轴头的轴身直径为52mm ,轴颈直径取55mm 。轴两端选用6011型轴承,轴承宽度B=18mm ,外径D=90mm 。轴承由套筒和轴肩实现轴向定位,圆角r=1mm 。取齿轮轴头直径为60mm ,定位环高度h=5mm ,其余圆角r=1.5mm ,挡油盘外径取D=89mm 。 (2)在(三)已经求得轮毂长为90mm ,因此轴头长度为88mm ,轴颈长度与轴承宽度相等为18mm ,齿轮两端与箱体内壁间距离各取15mm ,由于转速较低,故轴承用润滑脂,所以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取10mm 。这样可定出跨距为158mm 。伸出箱体的轴段长度取44mm 。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应将头长度取短一些,故取轴头长度为75mm 。 3、由于是单级齿轮减速器,因此齿轮布置在中央,轴承对称布置,齿轮与轴环、套筒实现轴向定位,以平键联接及选用过渡配合H7/n6实现周向固定。齿轮轴头有装配锥度,两端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套筒实现轴向定位,采用过盈配合k6实现周向固定。整个轴系以两端轴承盖实现轴向定位,联轴器以轴肩、平键和选用过渡配合H7/k6实现轴向定位和周向固定。 4、草图如下:

机械设计实验(轴系)

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 学号:********** 专业班级: *********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12年11月14日小组组员:***、****、*****、******* 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指导教师根据实验箱中的说明书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或 学生自主拟定实现轴系结构功能及其设计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 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类型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再按拟定方案进行轴系结构的装配,并分 析及特点。 实验设备: (1)实验仪器设备: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钢皮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

板等。 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①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②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③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④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⑤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⑥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试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结构轴系草图。 (6)测量轴系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做好记录。 (7)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指定位臵,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填写标 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胡映光班级: 11级机自1班学号: 11051011035 成绩:实验日期: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及认识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熟悉零件的结构形状、工艺、作用;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对所设计的组成方案,进行组装与测绘等操作的动手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手段与实验内容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所提供的零件,能进行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连接件等8类100多个零件 2.测量及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活扳手、小橡胶锤等。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组成结构图

2.轴系结构分析(组成零件功能表) 序号零件名称数量功能作用 1 支座 4 支撑,固定轴 2 螺钉42 紧固连接 3 键12 传递转矩和运动 4 轴 4 转动零件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 5 轴套33 轴向定位,保户轴 6 挡圈20 轴向固定,防止其它零件窜动,密封 7 垫片 6 减少摩擦,分散压力 8 套筒 4 轴向固定 9 联轴器 2 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传递扭矩 10 端盖13 密封,防尘 11 蜗杆 2 传递转矩和运动 12 齿轮 5 传递运动和动力 13 螺母 2 固定 四、回答问题 1.滚动轴承一般采用什么润滑方式进行润滑? 答:常用的方式有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类。常用的油润滑方法有油浴润滑﹑滴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雾润滑。 2.轴上的两个键槽或多个键槽为什么常常设计成加工在一条直线上。 答:为了加工方便

轴系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院系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工业要求装配关系及其作用; 2.熟悉掌握轴、轴上零件的固定(周向固定、轴向固定)及定位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密封方式调整方法。 二、实验结果 1)绘制直齿圆柱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深沟球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油润滑,采用间隙密封;适用于高速轻载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由键和键槽周向固定,右侧由端盖、轴承、挡油板、套筒轴向固定,左侧由轴肩轴向固定。 c)该轴系能否承受轴向载荷?如果能,在图中标出该轴系能承受的轴向载荷的方向;如果有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能否很大?

该轴系能承受轴向载荷,轴向载荷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但不能很大。 d)该轴系结构如何对轴上零件进行轴向调整? 该轴系可以通过调整端盖与箱体间垫片的数量进行轴向调整。 2)绘制圆锥齿轮轴系结构装配简图 a)该轴系所选择的轴承类型是圆锥滚子轴承,轴承的润滑方式为脂润滑,采用毡圈密封;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场合。 b)说明齿轮如何实现轴向固定、周向固定; 齿轮由键和键槽周向固定,右侧由端盖、右侧轴承、轴、左侧轴承、挡油板轴向固定,左侧由螺钉、弹簧垫片、挡圈轴向固定。 c)轴向载荷大小影响哪些轴上零件的选择? 轴向载荷主要影响轴承和圆锥齿轮的选择,另外套筒和挡油板的剪切强度也要达标。 d)根据什么选择了该轴承的密封方式? 该轴系用在低速场合,用脂润滑,用毡圈密封简易、效果好。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2月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一、工程应用与问题的提出

轴系结构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涉及的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方面的问题较多,实践性较强。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轴系结构设计能力的训练,开展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任何回转机械大多都有轴系结构,轴系结构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很重要,如何根据轴的回转要求、决定轴系组成及支撑解决方案;根据功能要求决定轴系的总体组成结构;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周向定位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设计出合理的的轴系,有必要熟悉常见的轴系结构。 通过实验可以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和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不仅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对同学进行技法训练,培养工程实践技能,为后面的综合课程设计训练打好基础,还可以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上图1所示为一典型的轴系组成结构示意图例。二.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及认识轴系部件的结构形式,熟悉零件的结构形状、工艺、作用;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对所设计的组成方案,进行组装与测绘等操作的动手技能的训练。 三.实验设备与工具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所提供的零件,能进行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内有齿轮类、轴类、套筒类、端盖类、支座类、轴承类及连接件等8类100多个零件,见表1、表2。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活扳手、小橡胶锤等。 四.实验要求及方法 1.了解轴系系统的组成 熟悉轴向、周向定位的常见方法,对照实物研究零件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特点。 2.设计方案及操作 每名同学从所给出的4项轴系功能题目中选择不少于2项,并完成零件的选择、组成方案的初步设计、修改与优化、组装、必要的测绘等操作。 根据所给硬件及设计方案,现场作出设计草案;提出轴系组成方案,组合出合理的轴系部件。实验结果应绘制A4幅面的结构图,重要轴向尺寸的标注,各零件的功用说明表。 3.结果检查 (1)轴上各零件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2)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是否可靠定位;

轴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实验内容 轴系类型: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方案编号:3-6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分析 1)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蜗杆和轴一体,且蜗杆位于两轴承(支点)之间,因此蜗杆处弯矩最大。 而轴呈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状,中间部分即蜗杆处的承载能力最强,因而有利于提高轴的强度。同时中间大两头小便于轴上零件的拆装;另外也能起到定位安装的作用。 2)分析轴上的零件的定位及固定方式。 ●固定端轴承:轴承座凸肩和轴环定位;套筒、端盖固定外圈,圆螺母(止动垫圈) 固定内圈; ●游动端轴承:轴环定位,弹性挡圈固定内圈,外圈由孔用弹性挡圈定位,由套筒和

端盖固定。 ●联轴器:轴肩轴向定位,键切向定位。 3)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轴承类型:固定端轴承为深沟球轴承6026,游动端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 内径均为30mm,外径均为62mm,宽度均为16mm; ●布置: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游动端和固定端分别位于蜗杆两端,联轴 器置于固定端外; ●固定:见上文; ●调整方式:调整固定端调整垫片。 4)分析轴系的装配与拆卸过程。 ●装配过程: a)安装游动端孔用弹性挡圈,再装入圆柱滚子轴承外圈至其与弹性挡圈 接触; b)套入游动端轴承内圈,至其与轴环接触,安装孔用弹性挡圈; c)从游动端将轴装进轴承座。从固定端套入轴承至内圈和轴环接触,拧 紧圆螺母,并用止动垫圈卡紧; d)调整轴的位置,使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凸肩接触; e)从固定端装入套筒; f)固定端套上调整垫片和带孔端盖,拧上螺钉; g)转动蜗杆,根据松紧程度调整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完成后拧紧螺钉; h)游动端依次安装上套筒、调整垫片、端盖,并拧紧螺钉; i)安装平键和半联轴器。 ●拆卸过程: a)取下半联轴器和平键; b)拧下两侧端盖螺钉,取下端盖、调整垫片; c)取下两端套筒; d)将轴伸出轴承座,拧下圆螺母,取下止动垫圈和轴承; e)再从游动端取出轴; f)卸下弹性挡圈和轴承。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222

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三、回答问题 1.轴系结构分析结沦(选择填空题,可多选) 1)你组装的轴系序号足轴系(1;2;3;4:5;6)。 2)该轴上的传动件为 (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传动件间的作用力有 (径向力;圆周力;轴向力) 3)当轴工作时,两支点轴承受到的作用力有 (径向力;轴向力)。 4)左支点轴承的类型为,代号为,该类轴承 (只能承受径向力;只能承受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双向轴向力)。右支点轴承的类型为,代号为,该类轴承(只能承受径向力;只能承受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单向轴向力;既可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双向轴向力)。该两轴承的安装属(正装;不分正反装;反装)。左支点轴承的作用是限制轴向 (左;左和右;右)边的窜动,右支点轴承的作用是限制轴向 (左;左和右;右)边的窜动。 5)轴的支承方案为 (双固式;固游式;双游式),其中左支点为 (单向固定;双向固定;游动)支点,右支点为 (单向固定;双向固定;游动)支点。其靠轴承 (整体轴向移动;内外圈分离)来适应轴的热胀冷缩变形,以防轴承内发生严重的摩擦。该支承方案适用 (长轴;短轴)和温度变化 (较大;较小)的轴。 6)若本轴系中的齿轮采用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润滑,则从结构上可以判断轴承采取的是(油;脂;油或脂)润滑,因为在轴承和齿轮之间有 (无;有)挡油环。挡油环的作用是防止齿轮上的高温润滑油沿齿槽方向进入轴承(将油和脂隔开;防止齿轮上的高温润滑油沿齿槽方向进入轴承)。 7)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减速箱内和内部的润滑剂泄漏,本轴系采取的密封方法是非接触式密封 (接触式密封;非接触式密封) 8)该轴系中齿轮在轴上的周向固定方式是,轴向固定方式是 和。 9)轴系模型中齿轮与轴、轴承内圈与轴颈、联轴器与轴的配合都很松,有很大的大的间隙,这是为了实验装拆方便,在实际机器中它们应为过盈 (过盈;间隙;过渡)配合。 2.思考题 1)为什么大多数转轴要做成阶梯轴?

轴系结构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五轴系结构综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 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 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撑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 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实验设备: 1、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内容: 实验题目见附表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根据装配草图选择模块化轴段,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组装阶梯轴零件;该轴 应与草图中的轴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装配好轴承支座; 3、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用相应的轴上零部件,按照装配工艺要求顺序 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4、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若发现错误或是不合理之处,应修改轴系结构设 计方案,并重新组装轴系结构;合理的轴系结构应满足: (1)、轴上零件应可靠地定位和固定(在轴向上及周向上); (2)、轴上零件应符合装配工艺要求,装拆方便; (3)、轴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 (4)、轴承的组合设计要合理,应符合给定的设计条件,轴承间隙调整要检查轴承内外圈的固定方式,此时需特别注意该端轴承是作为固定端还是游动 端;轴承的装拆工艺性;轴承的润滑及密封;轴承间隙的调整等);(5)、锥齿轮轴系和蜗轮轴系的位置在轴向上应能够调整,以满足啮合要求; 5、测绘各个零件的实际结构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6、细心拆卸轴系各零部件,放回箱内并排列整齐;工具擦拭干净放回原处; 7、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 件的配合尺寸。(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上的轴颈,轴头 和轴身各轴段,它们的尺寸是如何确定的?对轴各段的过度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轴承采用什么类型?选择的根据是什么?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

轴系零件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测绘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轴向工作位置和可靠的轴向、周向固定; 2)轴应便于加工,轴上的零件易于拆装; 3)轴的受力合理,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 4)轴承固定方式应符合给定的设计条件,轴承间隙调整方便; 5)锥齿轮轴系的位置应能作轴向调整。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直齿圆柱齿轮轴系、斜齿圆柱齿轮轴系、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结构模型。 2.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3.工具包括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每组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分析);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绘制轴系结构草图,测定和标注各部分尺寸,分析轴头、轴颈等各部分结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对圆柱齿轮轴系、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进行以下分析: 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尺寸与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1、分析轴上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2、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系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3、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轴系测绘 1、测绘轴各段直径、长度及主要零件尺寸(对于拆卸困难或无法测量的有关尺寸,可以根据实物相对大小和结构关系估算出结构尺寸)。 2、由手册中查出:滚动轴承、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画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1、对照轴系实物按机械制图要求画出轴系结构装配图(比例取1:1); 2、对轴承的箱体部分只要求画出与轴承和端盖相配的局部;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两支撑间跨距,齿轮分度圆直径及宽度,主要 的轴孔配合尺寸及公差; 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 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轴系部件设计与分析试验指导书

轴系部件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

轴系部件设计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一、预习内容及准备 1、轴的结构设计要求及轴毂联接方式; 2、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选择; 3、轴承部件组合设计; 4、准备白纸、铅笔、橡皮、三角板等。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结构、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部件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 位与固定方法,轴承的调整、润滑和密封方法。 3、通过轴系部件的组装与测绘,学会对现有机械部件进行结构分析,培养结构 设计能力。 三、实验设备 1、轴系部件实验箱:内装轴、齿轮、蜗杆、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 圆螺母、密封件、螺栓、螺母等; 2、工具:游标卡尺、钢板尺、活搬手等。 四、轴系部件设计实验方案及轴系部件装配图示例 1、轴系部件结构设计实验方案见表1; 2、为引导学生学会绘制轴系部件装配图,特给出了满足不同设计条件的三张示 例(图1、2、3),并给出了不同密封装置示例图(图4)。 五、实验内容与要求 1、每组二至四人根据教师给出的轴系部件结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充 分理解设计要求; 2、根据轴系部件结构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箱中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 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部件结构设计。要注意: (1)合理选择滚动轴承类型; (2)根据支承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守、一端游动)确定轴承内外圈的固定方法; (3)根据润滑方式选择相应的轴承座及端盖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毛毡圈、橡胶圈); (4)考虑轴上零件拆装、固定、轴承间隙的调整等问题。 3、安装完成后检查轴承结构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结构提出修改方案。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定位准确、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2)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3)轴承的固定、润滑及密封方式应符合给定的设计条件,轴承间隙调整方便; (4)轴受力合理,尽量减少应力集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