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大研字[2015]21号)

(2015年10月第六次修改,2015年10月14日校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后简称“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和《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 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旨在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而选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的教授或符合条件的副教授承担博士生培养指导工作。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利于改善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四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离退休制度和我校关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离休的相关规定,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第五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保证质量。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当年国家下达的博士生招生名额总数和校情,设置招收培养博士生导师岗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要求

第六条基础条件

(一)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 (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具备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二)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任教授专业技术职称须满一年,年龄不得超过58周岁。

(三)申请者应在本学科专业(或跨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经在该方向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与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且未来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

(四)45岁以下的申请者应具有在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连续一年以上的研修经历。

(五)申请者应有主持的在研科研课题,且到帐经费充足。对于超期满一年仍未结项的项目,不认定为在研项目。申请者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到帐经费累计应达10万元以上,或者主持政府部门及其机构委托的横向课题到账经费累计应达15万元以上。申请者有以我校名义获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经费当年未到账的视同到账。

(六)近四年内,申请者未出现任何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事故,自身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无任何学术失范行为。近两年内,申请者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未出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中南大政字[2015]153号)中所规定的“问题论文”或“不合格论文”等情形。

第七条教学条件

(一)申请者须在本校或国内其他具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高校在岗完整地培养过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三届以上,或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完整地培养过硕士毕业生一届以上。并且,申请者应能保证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校内指导博士生。

(二)申请者已系统地为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至少一门专业课,且反响良好;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后,应系统地为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讲授专业课一门,或者一至二门专题课。

(三)近两年所指导的硕士生学位论文盲评平均成绩(后简称“学位论文成绩”),位于同期本一级学科全部硕士生盲评论文平均成绩(后简称“本一级学科论文”)前50%;按本办法破格申请的,应列前30%。

第八条科研条件

申请者近五年或任教授以来的科研成果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至少出版一部20万字以上与本学科相关的专著,且在我校认定的国内外三类以上期刊(后简称“三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本学科门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二)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含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且在三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本学科门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三)在三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在本学科门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3篇;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内外二类期刊(后简称“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内外一类期刊(后简称“一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在三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本学科门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四)主编并出版高水平有影响的优秀教材1部(该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或研究生教育教学二等奖以上,或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或规划教材),且在三类以上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本学科门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第九条破格条件

任现职不满一年的教授、无博士学位的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递交申请的,除满足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本条的相应规定,否则不予受理。

(一)任现职不满一年的教授在近五年内的成果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重大课题1项,或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2项;

2.在一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3.在SCI、SSCI期刊发表有重要影响的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4.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奖项中,三等奖须排名第一,二等奖须排名前二,一等奖须排名前三;国家级奖项中,三等奖须排名前二,二等奖排名前三,一等奖排名前四)以上奖励1项;

5.指导硕士生获得省级学位办或全国研究生专业教指委组织评审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累计达2篇,或者撰写教学案例被全国研究生专业教指委评审为优秀案例(含收录入案例库),或者作为主要负责人指导我校硕士生团队在全国专硕案例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或者主持并完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项。

(二)无博士学位的教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

2.任教授十年以上,且长期担任本学科带头人,任本学科全国性的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以上职务,对本学科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3.至少在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三)获得博士学位满两年、任副教授满五年或者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应不超过40周岁,已完整地指导培养过硕士研究生一届以上。其近五年内的科研成果还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在一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2.在二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3.在SCI、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有重要影响的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

第十条学校引进的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学术影响的人才,其博导资格认定应提前经校博导遴选工作办公室确认,必要时提交校博士生导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后简称“校博导领导小组”)审议。之前在国内985、211工程高校或境外高校已获聘博导的,经校博导遴选工作办公室确认可直接聘任为我校博导;若引进人才未符合上述情形要求,其博导资格认定须参照本办法进行申报;经校博导领导小组同意聘为博导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者,在同等条件下可按先后次序优先聘任:

(一)按本办法计算的各项教学、科研积分较高者。

(二)近两年所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在湖北省学位办抽检中获评优秀者。

(三)近两年所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盲评成绩列本一级学科前列者。

(四)近五年内主持过国家级或教育部重大课题者。

第三章评审组织与程序

第十二条学校成立校博导领导小组、博士生导师遴选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博导评委会”)、博士生导师遴选学科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学科评议委员会”)和博士生导师遴选资格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博导资格审查委员会”)。校博导领导小组、校博导评委会和校博导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导评审办公室”)设在校研究生院。

第十三条校博导领导小组成员由校务会议确定,其职责是领导整个博导遴选工作,审定校博导评委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审定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接受各学院或各学科评议委员会上报的最终申诉和投诉等。

第十四条校博导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校博导领导小组确定,其成员主要从有博导资格的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产生,其职责是对各学科评议委员会通过的博导候选人进行评议审查,处理各学科评议委员会提交的申诉和投诉,并将确定的名单上报校博导领导小组。

第十五条校学科评议委员会按一级学科设立,由校博导评审办公室根据校博导领导小组的安排具体组织,对本一级学科下各专业博导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审和评议,确定上报校博导评委会的博导候选人名单。每个学科评议委员会成员由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所有博导组长或学科带头人组成。

校博导资格审查委员会由研究生院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学科评议委员会和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人与工作秘书由校博导领导小组指定。

各级评审组织本着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全程接受校纪委监督指导。

第十六条每次遴选博士生导师工作开展前,由校务会议决定并公布遴选博士生导师岗位的一级学科和遴选数量及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申请者应由本人通过相关学院向所属学科评议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博士生导师简况表》,提供代表作、在研项目的证明与经费到账证明,以及其他与申报有关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各学科评议委员会应将申请人的相关成果予以公开展示,并由博导资格审查委员会及时对其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八条各学科评议委员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进行初评,参会委员人数须达到全体委员的2/3,获得到会人数的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初评。

学科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公示期为三天,公示无异议的,初评结果和材料报送校评审工作办公室;公示有异议的,学科评议委员会应在公示期结束后的三天内复评并答复相关人员,再将评议结果和材料及时报送校评审工作办公室;校评审工作办公室对各学科评议委员会报送资料进行汇总,并提交校博导评审委员会。

第十九条校博导评审委员会按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参加会议人数须达到全体委员的2/3,获得到会人数的2/3以上同意者为通过。评议结果公示一个月后,校评审工作办公室将校博导评审委员会的评议情况和通过者名单上报校博导领导小组最终确定。

第二十条上述各级评议过程一律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即申请者及其近亲属,不得参加上述评审机构的评议工作和有关组织领导工作。

第二十一条对在申报审核过程中提出的申诉,由各环节所对应的评审组织统一受理,并在调查审核的基础上,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申诉者并报送评审工作办公室。必要时校评审工作办公室提交校博导评审领导小组裁决,其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博导岗位管理

第二十二条每次博导遴选计划数以上一次博导聘任人数为基数,并结合各一级学科点博导队伍建设等情形来确定。除另有规定外,连续三届未招收博士生的博士点不新增博导岗位。

第二十三条博士生导师因个人原因调离学校的,停止其招生资格。其已指导博士生依其意愿可选择由其本人指导完毕,或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因组织行为等非个人原因到校外任职的我校博士生导师,凡须明示其“博导”身份时,应明确冠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称谓。

第二十四条博导在正式聘任后一年内未能单独指导博士生的,须担任副导师一年。担任主导师的博导应在校内完整指导博士生满五届,且不得处于延聘期。主导师系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十五条博士生导师依法享有权利并履行职责。依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纲要》以及导师职责、优秀导师评选等管理规定,实行动态遴选与考核管理机制。博士生导师依照相关考核与奖励办法,可获得优秀导师荣誉称号及相应奖励。博导考核标准和年度招生资格审核要求,参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具体规定。

第二十六条博士生导师有学术不端行为且查证属实的,由校务会议依照其情节,决定取消其博士生导师资格,其所指导博士生转由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导师指导,且5年内不得再获得我校博导资格。

第二十七条对学校依照本《办法》规定作出的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日内,通过所在学院向研究生院导师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诉,由校博导评审领导小组作出决议后3个工作日内送达本人;对该决议仍不服的,在3日内提出申诉,由校学位委员会或校学位委员会主席会议作出最后裁决后3个工作日内送达本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于遴选当年下半年启动。特殊情况下学校可决定提前或推迟评审。

第二十九条遴选博士生导师材料的上报、归档工作,由评审工作办公室根据校博导评审领导小组的决议统一部署。

第三十条申请者在申报材料填报及计算科研成果积分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任教授满一年、但未满五年的,可以填报任副教授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其规则为:1.任教授满一年、但未满二年的,限填任副教授近四年的成果;2.任教授满二年、但未满三年的,限填任副教授近三年的成果;3.任教授满三年、但未满四年的,限填任副教授近二年的成果;4.任教授满四年、但未满五年的,限填任副教授近一年的成果;5.任教授满五年的,限填任现职以来的成果。

(二)在教授任职期间,申请者应有新增科研成果发表。任教授满一年、但未满三年的,应至少新增1项可以按本办法计算积分的科研成果;任教授满三年、但未满五年的,应至少新增2项可以按本办法计算积分的科研成果。

(三)对于三类期刊论文,同一刊物填报不超过3篇;对于专著,填报不超过3部。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所称著作、论文以及教材等科研成果均应为申请者独撰或署名排序为第一的作品,其正式入校后所有成果单位应署名为我校。各类数据或标准的“以上”、“以下”等,均包括本数或本身。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遴选办法的评审规定内容由校博导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岗位管理规定内容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教学、科研成果积分汇总表

博导遴选科研成果积分汇总表一

博导遴选科研成果积分汇总表二

博导遴选教学成果积分汇总表一

博导遴选教学成果积分汇总表二

注:申请者同时在国内外指导过硕士研究生时,其积分按“国外+国内”计算。

博导遴选教学成果积分汇总表三

中南财大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标答)

1 2 ………………………………………………………密……………………………………………………封………………………………………………… 密封线内不 院(系):专年级:学生姓学号: 课堂________

得分评阅人 六、结构分析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题要求】:从下列给定的素材出发,按各小题指定的类型分别构造一个相应格式的推理。 小李。小王。1课堂同学。2课堂同学。武汉人。非武汉人。南京人。非南京人。 湖北人。江苏人。中国人。人。非人。 1. 特称肯定判断的矛盾关系推理。 【例】1课堂有的同学是武汉人,所以,并非1课堂所有同学都不是武汉人。 2. 单称否定判断的差等关系推理。 【例】1课堂小李同学不是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的同学不是武汉人。 3. 全称肯定判断的换位法推理。 【例】所有武汉人都是湖北人,所以,有的湖北人是武汉人。 4. 特称否定判断的换质法推理。 【例】1课堂有的同学不是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的同学是非武汉人。 5. 三段论第二格AEE式。 【例】所有武汉人都是湖北人,所有江苏人都不是湖北人,所以,所有江苏人都不是武汉人。 6.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例】1课堂、2课堂都有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武汉人。 7.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例】小李要么是1课堂同学,要么是2课堂同学;已知小李是1课堂同学,所以,小李不是2课堂同学。 8.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例】小李只有是湖北人,才会是武汉人;既然小李不是湖北人,那他也一定不会是武汉人。 9. 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例】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湖北人;若小李是湖北人,则小李是中国人。所以,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中国人。 10. 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例】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湖北人;若小李是南京人,则小李是江苏人。小李或者不是湖北人,或者不是江苏人,所以,小李或者不是武汉人,或者不是南京人。

《法学方法论》期末作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法学方法论》期末作业

一、试分析法律适用中的价值判断 (一)概述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笔者认为这里论述的法律适用主要是狭义的法律适用,是司法裁判活动中的法律适用。 价值判断,就是在司法裁判活动中,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判断争议所涉及的法律利益,以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事实上,法律规范中充满了价值判断,因为任何完整的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为目的的,并对特定的法益和行为方式作出评价。正如魏德士所言,“在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与法律效果的联系中,总是存在着立法者诸如正义、自由、平等、效率、安全等价值判断。” 根据王利明老师的观点,价值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它是裁判者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在裁判中所作出的选择。 2.价值判断具有受拘束性。要通过方法论的探讨,来规范价值判断的活动。 3.价值判断具有指导性。亦即价值判断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意旨,从而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指导法官根据立法者确定的法律意旨,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妥当的判断依据。 4.价值判断必须在司法三段论的框架内进行操作。法官的价值判断都必须在司法三段论的框架内进行,必须确定大前提,并在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连接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 (二)价值判断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必然性 1.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价值判断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适用的过程既不是一个完全取决于法官的个性而无法预测的神秘酿造过程,也不是一个纯粹依据经验简单判断的过程。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演绎的运用,它常常需要法官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对规则、条文以及案件事实进行认定、解释和说明,并凭借实践经验、感觉感受等做出一定的裁判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价值判断。 2.价值判断在法律适用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正如张继成教授所言:“在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是由事实判断推出规范判断的逻辑桥梁,是由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判断(法律规则)和一个具体的事实判断推出另外一个具体的法律规范判断(判决结论)的逻辑中介。”“价值判断具有发现、比较、选择、归类、定性、量裁、导向等功能,没有价值判断就没有法律推理。”“法官认定的案件事实不仅与法律规范所指涉的事实要件相符合,而且与蕴涵于法律规范中的价值判断相符合,因此,法律推理的大、小前提之间不仅具有同一性,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英语模拟真题及其解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英语模拟真题及其解析 Text1 What accounts for the great outburst of major inventions in early America--breakthroughs such as the telegraph,the steamboat and the weaving machine? Among the many shaping factors,I would single out the country’s excellent elementary schools;a labor force that welcomed the new technology;the practice of giving premiums to inventors;and above all the American genius for nonverbal,“spatial”thinking about things technological. Why men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s?Because thanks to these schools our early mechanics,especially in the New England and Middle Atlantic states,were generally literate and at home in arithmetic and in some aspects of geometry and trigonometry. Acute foreign observers related American adaptiveness and Geng duo yuan xiao wan zheng kao bo ying yu zhen ti ji qi jie xi qing lian xi quan guo mian fei zi xun dian hua:si ling ling liu liu ba liu jiu qi ba,huo jia zi xun qq:qi qi er liu qi ba wu san qi inventiveness to this educational advantage.As a member of a British commission visiting here in1853reported,“With a mind prepared by thorough school discipline,the American boy develops rapidly into the skilled workman.” A further stimulus to invention came from the“premium”system, which preceded our patent system and for years ran parallel with it.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d98336628.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指出:积极应对法学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体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体现法学用户意愿的资源建设与营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5、体现用户意愿的资源建设与营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6、夯实工作基础、净化学术环境——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制度建设实践为例 7、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问题调查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 8、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9、填补世界会计史的空白——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道扬 10、伟大的人格,卓越的贡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念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1、相对“就业易”形势下财会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心理与指导——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丛书”评介——兼评《生产关系二维理论与产权分析》和《交汇与分野》 13、论公法学博士培养机制改革——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其他典型培养单位的比较分析 14、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探索--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

https://www.doczj.com/doc/d98336628.html, 15、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对策思考——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 汉学院为例 16、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 17、特色鲜明成绩显著——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博士点导师文集 1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灿明同志为《湖北财税》题词 19、探索就业举措抵御就业寒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促进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 20、水污染防治须出台“硬’’法——专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吕忠梅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大全 1、人文社科类高校工科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2、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战略及其实现机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3、中国新型法治智库研究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 4、民族地区产权制度发展模式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卢现祥教授访谈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王波作品选登 6、高校研究生导师聘任制度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7、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项目为例 8、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综述 9、将风险评估引入食品安全风险行政调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戚建刚谈风险评估与行政调查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台生刘哲瑜曾经的合唱队领唱讨厌现在 的民进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2015【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学校源于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的中原大学。2000年,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共同组建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与薪火相传,学校秉持博文明理middot;厚德济世之校训,传承希贤希圣middot;不舍昼夜之精神,励精图治,严谨治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 中南财经大学2015的排名: 2015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全国排名 2015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65.21 5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64.40 73 行业特色研究型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64.25 76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63.97 81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63.72 87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63.20 111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62.48 138 区域特色研究型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62.19 159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61.58 200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61.57 202 专业型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风险理论与保险学说 一、风险的定义:在保险学中,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可保风险:保险所能承保的风险简称为可保风险,也称为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一定时期的保险市场而言的) 三、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 (2)风险估测。在风险识别基础上,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3)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并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技术:a.控制型: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b.财务型:提供基金和订立保险合同等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出财务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技术的实用性及其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整和评估。---考察实施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功能、分类 一、保险的功能与作用(简答与论述) 分散风险的功能、保障功能、储蓄的功能、投资的功能、社会管理的功能。 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保险方式不同、承担的主体不同、保费缴纳不同、保险的内容不同、覆盖面不同。 (1)是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是一种福利事业,具有非盈利性质。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 (2)是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只是在此前提下给投保者以经济补偿; (3)是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承担。商业保险完全是由投保个人负担; (4)是待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从稳定社会出发,着眼于长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还要随着物价上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经济补偿。 (5)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政府对社会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以保护投人的利益。 三、保险的类别: 1、按制度分类: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政策保险 2、按保险的对象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按风险的转嫁形式分类: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 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在原保险关系中,保险需求者将其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直接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再保险是在原保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承保的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中南大研字〔2013〕15号

附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2001年3月12日制定通过) (2005年3月15日第二次修订) (2009年8月25日第三次修订) (2010年12月16日第四次修订) (2012年3月20日第五次修订) (2013年6月19日第六次修订,2013年6月26日校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创新发展,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和《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 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旨在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而选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的教授承担博 士生培养指导工作。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利于改善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四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离退休制度和我校关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离休的相关规定,促进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第五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保证质量。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当年国家下达的博士生招生名额总数和校情,设置招收培养博士生导师岗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要求 第六条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 (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具备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自其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之日起,四年内不得申报博导。 申请者应在本学科(或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经在该方向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与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且未来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其教学水平能够胜任博士研究生指导工作。 第七条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任教授专业技术职称须满一年以上,年龄不得超过58周岁。无博士学位的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递交申请的,除满足本章第十条、第十一条或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外,不予受理。 上述申报者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特别突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受任职满一年的限制。 (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重大课题1项,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2项; (二)在我校认定的一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三)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项,且在SCI、SSCI期刊发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 期末考试重点

2013~201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2)期末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 6X3(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二者会择一考) 3.简答题 6X6(主要考查合同的知识) 4.论述题 2X16 5.案例分析 1X14 合同的知识占65% 名词解释: 1、关注基本制度:如缔约过失责任、不安抗辩权 2、关注各种分类:如债的分类、合同分类,一个或某几个会作名释 简答、论述 如缔约过失、抗辩权、代位权、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 案例分析若为合同法部分,关注: 合同是否成立(要约、承诺、有效条件) 联系总论里的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以及违约责任、有担保的情况。 重点内容:

债法总论 要约与承诺的成立方式、要件 合同成立和生效 无效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债的保全方式、使用条件 双务合同的抗辩 双务合同的要件、效果 债法总论 要点一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 债是指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一方请求另一方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可以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为债权,应他方要求必须为一定行为的义务为债务。 二、债的法律特征 1、债为特定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债是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 3、债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法律关系; 4、债是当事人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 三、债的要素 1、债的主体: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务人。 2、债的内容:是指债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 3、债的客体:是指债务人依当事人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应为的特定行为。 要点二债的分类 一、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1)意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 (2)法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债。 二、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 (1)特定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标的物已经特定的债。 (2)种类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以特定的种类物为标的的债。 三、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剖析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研政策

学校规定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力度,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推荐是指按照有关要求,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严格的遴选程序,确认其具有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本办法所称免试,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本办法所称接收,是指具有推免生资格的招生单位对报考本单位的具有免初试资格的学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 第三条推免生对象仅限于我校普通本科应届毕业生(不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独立学院学生)。 第四条学校推免生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在推荐过程中应对申请推免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查,既注重学生历年的学习成绩,

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其他特长,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的考核。 第五条学校成立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部、监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教授代表等组成的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推免生遴选工作,教务部负责日常工作;各学院应成立由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及有关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推免生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推免生的具体工作。各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的组成情况,应报教务部备案。 第六条每年学校推免生计划中的99%作为正常推荐遴选计划,1%作为特殊人才推荐遴选计划。正常推荐遴选计划根据各学院毕业学生的人数,按一定比例下达到相关学院;特殊人才遴选计划,由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学院学生申报情况调配使用。 为加强优秀生源的校际交流,学校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外校的推免生。每年学校将从各学院的推免生计划中单列推荐到外校的计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中南大研字[2015]21号) (2015年10月第六次修改,2015年10月14日校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后简称“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和《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 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旨在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而选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的教授或符合条件的副教授承担博士生培养指导工作。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利于改善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四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离退休制度和我校关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离休的相关规定,促进博士生导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第五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保证质量。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当年国家下达的博士生招生名额总数和校情,设置招收培养博士生导师岗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要求 第六条基础条件 (一)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 (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具备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二)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任教授专业技术职称须满一年,年龄不得超过58周岁。 (三)申请者应在本学科专业(或跨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经在该方向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与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且未来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 (四)45岁以下的申请者应具有在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连续一年以上的研修经历。 (五)申请者应有主持的在研科研课题,且到帐经费充足。对于超期满一年仍未结项的项目,不认定为在研项目。申请者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到帐经费累计应达10万元以上,或者主持政府部门及其机构委托的横向课题到账经费累计应达15万元以上。申请者有以我校名义获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经费当年未到账的视同到账。 (六)近四年内,申请者未出现任何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事故,自身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无任何学术失范行为。近两年内,申请者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未出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中南大政字[2015]153号)中所规定的“问题论文”或“不合格论文”等情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英语样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博英语样题-单选题 1. To shut your eyes to the facts,_A_many of you often do,is foolish. A.as B.what C.which D.that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 can eat_C_. A.something B.everything C.anything D.all 3. Why didn’t Jack ask for the job?He _C_it. A.might get B.could get C.could have got D.must have got 4. The lecture_A_me to death. A.bored B.forced C.killed D.put 5. The pictures that he_A_on the wall yesterday are very beautiful. A.hung B.hanged C.hanging D.was hanged 6. He achieved his aim_D_.

A.by hard working B.through hard working C.working hard D.by hard work 7. My wallet is nowhere to be foun D.I_C_when I was on the bus. A.musy drop it B.should have dropped it C.must have dropped it D.had dropped it 8. _D_,we should be glad. A.They arrive tomorrow B.Were they arriving tomorrow C.They were to arrive tomorrow D.Were they to arrive tomorrow 9. I could have done it better if I_C_more time. A.have had B.had C.had had D.will have had 10. He was a good swimmer,so he_D_swim to the river bank when the boat sank. A.could B.might C.succeeded to D.was able to 11. _C_,that step is not safe! A.Look around B.Look up C.Look out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考研专业课复习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更多真题敬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5*6分=30分) 1、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低档物品又分为一般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其中一般低档物品是指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的商品,而吉芬物品是指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的商品。 2、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是指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的模型。其基本前提是本期消费量受本期价格影响,本期供给量既受上期价格的影响,又影响下期价格的形成。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相对于数量轴该商品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这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理想模式,称收敛型蛛网;第二种情况是当相对于数量轴该商品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极不稳定;第三种情况是当相对于数量轴该商品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的绝对值时,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称为封闭型蛛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成周期性波动。 3、纳什均衡 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暂行办法》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及管理办法》,为加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保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公平公正,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参评对象为自2010级起基本学制内在校脱产学习的大陆研究生,单独考试、委托培养、定向等类别研究生除外。 第三条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的组织、奖励指标分配、复审、申诉的复议等工作。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应成立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学科负责人和导师代表参加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组,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初评、复评、汇总和报审等工作。 第四条学业奖学金各等级指标,以培养单位为单位,以符合参评对象条件的实际人数为依据,硕士研究生按一等奖30%、二等奖50%、三等奖20%的比例分配,博士

研究生按一、二等奖各50%的比例分配。 第二章 学业奖学金评定条件 第一节 新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条件 第五条硕士新生学业奖学金获奖等级根据初试成绩评定;博士新生学业奖学金获奖等级根据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综合评定。 第六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以总分按专业统一排序,排名居前30%者为一等奖,居后20%者为三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原则上第一学年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调剂录取的考生第一学年不享受学业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以综合成绩总分分专业排序,各专业排名居前50%者为一等奖,居后50%者为二等奖。 第七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取消新生学业奖学金,已发学业奖学金全额退还:(1)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注册手续者;(2)因各种原因保留入学资格或取消入学资格者;(3)经查实在报名材料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者;(4)入学后经查实有违国家法律法规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稿纸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湖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MPAcc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学院、MBA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澜学院等19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教师总数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200余人,副教授500余人,博士生导师150余人;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现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文撰写规范(最新最详细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文撰写规范第一章论文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构成 第一节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中含学术型学位论文和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学术型学位论文包括同等学力申请者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撰写格式与要求方面,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论文除注释方式(含引文标注和解释性说明)按其学术传统而有不同要求外,基本格式和要求与其他学科论文一致。 1.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2.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民经济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3.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依照其培养目标的实践性特点及要求,应更注重其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而不强求其理论创新性与理论前沿性。 4.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和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如英文项目的留学生)使用其他相应的语言文字外,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撰写。

第二节内容构成 我校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与扉页;(封面用中文,扉页用外文) 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3.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4.Abstract和Key words; 5.目录(必要时,可加图目录或表目录); 6.符号说明(必要时使用); 7.正文; 8.参考文献; 9.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必须) 10.附录(必要时使用); 11.致谢(可选)。 第二章论文的格式要求 第一节封面与扉页 一、学校名称与学位类别、论文密级 学位论文分别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等作为封面的标志性文字。 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不填此项。涉密论文必须在此处标明?保密?和?保密期限?。 二、论文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