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目前对于研究生招生简章想必大家都非常关注,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院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
招生工作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骨干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的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之内单列下达,作为增量纳入学校招生总计划。
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65人,其中汉族在职考生比例不超过10%。
我校分省招生计划分布如下:内蒙古6人、黑龙江2人、湖北2人、湖南2人、广西6人、重庆4人、四川5人、贵州6人、云南6人、西藏4人、甘肃3人、青海3人、宁夏6人、新疆8人,新疆兵团2人。
三、报考条件 1.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2.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
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考生。
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录情况统计表而国家线340学院代码学院名称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分)备注003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340 50 75 003 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340 50 75 003 经济学院经济史340 50 75 003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373 50 75 003 经济学院世界经济373 50 75003 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5550 75003 经济学院★法经济学340 50 75003 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政府经济管理373 50 75003 经济学院国际商务涉外投资与管理340 50 75003 经济学院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分数线为284分004 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360 50 75004 财政税务学院税务344 50 75005 金融学院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385 50 75 005 金融学院金融学392 5075 005 金融学院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378 5075 005 金融学院★投资学380 5075 005 金融学院★保险学372 5075 005 金融学院★金融工程387 50 75 005 金融学院★房地产经济学359 5075005 金融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357 5075 005 金融学院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分数线为252分010 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387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39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371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与管理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资产评估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255 33 50010 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公司管理372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物流管理361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35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346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366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340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385 50 75010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150 41 82010 工商管理学院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分数线为252分011 会计学院审计211 41 82 011 会计学院会计学382 50 75 011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382 50 7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经公布。
研究生导师工作手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XX 二〇一三年九月研 究 生 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博文明理厚德济世学校研究生教育概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XX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工程"和“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年,前身是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
学校于年月日由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
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余亩,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学校于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个,部、省级重点学科个,XX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个;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个,二级学科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个,二级学科个;有博士后流动站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个专业硕士,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余人,硕士研究生余人。
学校现设有个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师总数人,教师中教授人,副教授人;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近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长江学者”人,“楚天学者”人,有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十五"以来,学校有人荣获XX“高校青年教师奖";人入选XX“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入选XX“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工程",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十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XX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项,国家XX、国家XX部和国家XX等科研课题项。
国际法学博士(留学生英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Academic Plan of PhD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Law Majo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学院法学院School of Law 培养类别 √留学生(博,英文)一级学科名称法学 law 一级学科代码0301 适用年级从2016级开始适用修订时间 2016 年 6 月覆盖专业国际法(030109)基本学制博士留学生3年。
最长为6年。
学分博士(留学生):总学分≥28学分培养目标(1)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基本具有独立性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科研能力及创新培养等要求(1)一定程度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藉此学习导师的科研方法;(2)跟踪本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养成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组制度,促进国际法英文留学生博士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国际法英文留学生博士培养过程中,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覆盖专业简介研究方向名称01:国际私法学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主要研究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比较国际私法、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法等。
覆盖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专业名称(国际法):我校是我国高校中较早开展国际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大学之一,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国际法学专业目前主要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含海商法学)三个方向。
于2009年开始培养国际法英文留学生博士生。
我校国际法学紧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国际视野。
在加强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重视02:国际经济法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商法等。
(更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日期:2011-9-22 11:31:25 来源:zsb 查阅数:86300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中原大学,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优势学科4个、特色学科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50个、硕士点81个、博士点4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专业硕士(JM)、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等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我校自2010年起实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我校2012年预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400余名(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骨干生),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
入学考试形式有推荐免试、全国统考、联考和单考等。
2012年我校继续实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按学年收取学费,设立学业奖学金和新生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实行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一、报考条件(一)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指导意见
现就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复试录取工作指导思想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选拔的指导思想,坚持按计划招生、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品德考核。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考生的科研能力和已获得的学术成果作为选拔的重要依据,注重选拔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具有特殊学术专长的优秀创新人才。 二、复试录取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纪检监督 (一)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确定复试基本要求和制定复试办法,研究处理招生工作中的特殊问题等(详见中南大政字〔2008〕199号文件)。 (二)学院成立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督导小组。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任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本单位的博士复试录取工作,学院党委书记负责审查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德和心理健康等。学院复试工作纪检督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博士复试招录纪律的监督检查,并对复试录取的纪检工作负全责。 (三)各学院按学科(专业)成立复试小组,在学院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督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复试工作。 (四)学校纪委、研究生院负责监督检查学院在复试录取工作中,对国家和学校招生政策、制度和工作纪律的执行情况以及学院、导师(组)及工作人员等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三、博士招生计划 (一)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以《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的博导名单为准。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全日制、非全日制博士招生计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从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最终下达的全日制计划和非全日制计划不得调整使用。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四、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习年限 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中南大研字〔2017〕16号)),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含其硕士研究生阶段)。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 五、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形式与录取类别 学校在复试时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一)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一经录取确定,不得更改。 (二)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外,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必须按“非定向就业”录取。我校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只按“定向就业”招生录取。 (三)博士生招生计划按学习形式及录取类别分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在职”和“少数民族骨干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计划、定向非在职”4类。所有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考生均须在录取前(6月24日前)按要求完成对应拟录取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1.全日制、非定向就业:为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前须将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等全部转入学校研究生院,可参加学业奖学金及其他奖励性项目的评定及助研助学金的申请,毕业时按照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根据国家和学校要求,本类拟录取考生必须在拟录取阶段将全部档案和工资关系转入学校,经审查合格后方能正式录取。未按规定完成拟录取手续者,不予录取。 2.非全日制、定向就业:为在职研究生,录取前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合同》,考生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不转入学校,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与考生本人按双方协议承担,不参加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助研助学金的评定,毕业后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必须在录取前签订《非全日制定向培养合同》。未按规定完成拟录取手续者,不予录取。 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在职):在职考生在录取前须与定向省份、定向单位和学校签订《少骨定向协议(在职)》。未按规定完成拟录取手续者,不予录取。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非在职):非在职考生在录取前须将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等全部转入我校,并与定向省份、学校签订《少骨定向协议(非在职)》。未按规定完成拟录取手续者,不予录取。 六、初试成绩合格线与复试资格的确定 (一)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 根据学科门类联考科目不同,分别划线: 1.外国语45分,理论经济学联考《2001经济学一》50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0分。 2.外国语45分,应用经济学联考《2002经济学二》45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0分。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外国语45分,法学类联考《2003法学基础》60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5分。 4.外国语45分,管理类联考《2004管理学》60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5分。 5.外国语45分,其他非联考业务课一60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5分。 (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初试合格线 1.少数民族考生:外语40分,总分150分,过线考生依据初试总成绩排序。上线生的排序方式明确如下:以少数民族生招生数为依据,按总分从高往低排序确定进入复试名单,如总分相等则以外语成绩降序排序,如外语成绩相等则以业务课一成绩降序排序。 2.汉族考生:外语40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成绩均须达到学校对同类非专项计划考生的成绩合格要求(详见本文件第六大点第一条),过线考生依据外语成绩排序。上线生的排序方式明确如下:以汉族生招生数为依据,按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进入复试名单,如外语成绩相等则以总分降序排序,如总分相等则以业务课一成绩降序排序。 (三)思政工作骨干专项计划:外语45分,业务课一60分,业务课二60分,总分165分。 (四)学院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和招生计划等,在学校初试合格线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和参加复试考生名单。生源充足的前提下,复试须采取差额形式进行。复试比例按不超过1:3的比例控制,一般不得低于1:1.2。入围参加复试名单必须在合格生源中依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学院须将复试名单公示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五)调剂问题:合格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不得进行调剂。跨专业调剂应在相同一级学科内进行,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之间可以相互调剂。 七、复试工作要求与成绩使用 (一)复试应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和能力、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以及思想政治品德等考核内容,复试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能、创新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能力与创新精神等。复试程序要规范,必须有现场记录、成绩和评语。使用学校下发的《博士生复试记录表》,认真做好复试记录、数据上报与材料归档等工作。所有复试记录材料由学院存档备查。 (二)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使用:复试成绩为100分,入学考试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相加组成。 (三)录取名单的确定: 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非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思政工作骨干专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按照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少数民族生,复试合格的前提下,按初试总分从高往低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如初试总分相等则以初试外语成绩降序排序,如初试外语成绩相等则以初试业务课一成绩降序排序。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汉族考生,复试合格的前提下,按初试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如初试外语成绩相等则以初试总分降序排序,如初试总分相等则以初试业务课一成绩降序排序。 (四)学院应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复试录取工作基本要求,结合本院各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及考生的初试成绩,制定本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提前在网页上公示并送交研究生院备案。学院的复试工作实施细则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及学校各类招生考试复试工作文件的要求。 (五)各学院博士招生复试记录等相关材料应保留3年。 八、复试录取 (一)限定每位导师一年招收博士生人数不得超过2名(含专项计划考生),且每位导师一年招收专项计划考生不超过1名。现职校领导一年招收博士生人数不得超过1名(含专项计划考生)。 (二)由于博士招生计划紧缺,上线考生生源总体充足,各学院务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招生指标的滥用与浪费。 (三)学习形式及录取类别等信息以学院报送的拟录取数据和录取前所签协议为准,一经录取确定,任何阶段均不得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