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学案导学”语法教学策略

高三“学案导学”语法教学策略

高三“学案导学”语法教学策略
高三“学案导学”语法教学策略

高三“学案导学”语法教学策略研究在学习了南京13中和郑州市开展的课博会后,针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枯燥和繁琐的特点,我研究了“‘学案导学’在高考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策略”这一课题。有效地把师生从沉重的“低效”劳动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合力。

一、“学案导学”语法课课型的特征及教学价值

“学案导学”法是指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共同编写和师生共同使用学案为载体,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案导学”法坚持“以学论教”的基本原则,力求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积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语法课课型在高中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统计、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说明,以及查阅统计高考英语语法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我们应立足高考,兼顾学生实际,从以下三类语法着手去研究:

第一类:必考考点(时态/语态、从句/连词、非谓语、定语从句、介词)

第二类:高频考点(情态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第三类:低频考点(数词、反意疑问句、主谓一致)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完整版)高三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英语专项训练----语法填空 (1)(Topic: ) Once there lived a rich man who want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people of his town. But first he wanted to find out 16 _______ they deserved his help. In the centre of the main road into the town,he placed 17 ___ very large stone. Then he 18____ (hide) behind a tree and waited. Soon an old man came along with his cow.“Who put this stone in the centre of the road?” said the old man, 19____ he did not try to remove the stone. Instead, with some difficulty he passed around the stone and continued on his way.20 ______ man came along and did the same thing; then another came,and another. All of them complained about the stone but did not tried to remove 21______. Late in the afternoon a young man came along. He saw the stone, 22 _______ (say) to himself: “The night will be very dark. Some neighbors will come along later 23 _____ the dark and will fall against the stone.” Then he began to move the stone. He pushed and pulled with all his 24 ________ (strong) to move it. How great was his surprise at last! 25 ________ the stone,he found a bag of money. (2)(Topic: ) The best gift I ever received is the parents that were given to me. I could not have picked out 16 _______ (good) parents myself. My mom is smart,funny,and very artistic. She loves painting and encouraging other people to paint as well. She owns 17______ own book and art store. And at night she teaches adult 18 ________ (educate). She helps kids 19 _________ have dropped out of high school 20 _________ (get) their diploma. She always has time for me and my brothers. She hardly ever gets mad 21 ______ us and loves doing new things with us,22 _____ going to a new museum or going out onto the beach in the middle of the winter and taking pictures at the beach in the snow. My dad knows 23 _____ to fix anything and loves to play musical instruments. He helps me with my science projects and other school projects. He works hard to make money for our family and hardly ever complains. He loves skating with me and 24______ (build) us a half pipe and other cool things. So I have to say that 25 _______ gift I’m most grateful for is the one the God gave me—my parents. (3)(Topic: ) Sometimes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 are puzzled by such questions,“Have you got any skill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tually,many of the teachers can’t give students 16 ___ efficient way to deal with reading. Anyway,17 _____ often simply say,“Read more and practise more,and you 18 ______ (get) more experienc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ankly, these teachers’ good 19_________ (suggest) are only helpful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20 ____ not helpful to deal wit h the questions in the examinatio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sonally,I think the skill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hould be based 21 ______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writing. Since the English passages are written under some rules or principles,the science of reading 22 ______understanding may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writing.

高中英语语法课教案.doc

高中英语语法“虚拟语气”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结合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6中有关虚拟语气的语法内容,进行高三虚拟语气的复习,教学中将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到一起,注重复习语法与语言的运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从而扩大课堂的语言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和高二英语学习基础上,高三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和一定程度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三语法复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水平,巩固基础强化正确使用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然而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能主动配合老师。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学重点: 1.复习的重点---语法虚拟语气的句型结构. 2.语法虚拟语气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1.结合复习的语法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和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虚拟语气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的使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情态动词在虚拟语气之中的使用。培养学生通读,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教会学生体察语境,结合上下文,附和逻辑推理和合理的想象,结合语法和题干中的语境解决高考题。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积极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规范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准确表达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德育目标: 用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的句子结构表达思想感情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六、教学策略:

导学案实施方案

尹村镇中心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实行以后,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决策,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点,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

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 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 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 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 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 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 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江苏高考英语语法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英语语法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冠词The Article 知识要点: 冠词是一种虚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帮助说明名词的含义。冠词分不定冠词(The Indefinite Article)和定冠词(The definite Article)两种。a (an) 是不定冠词,a用在辅音之前:如a book, a man; an用在元音之前,如:an old man, an hour, an interesting book等。the是定冠词。 一、不定冠词的用法 1、指人或事物的某一种类(泛指)。这是不定冠词a (an)的基本用法。如:She is a girl. I am a teacher. Please pass me an apple. 2、指某人或某物,但不具体说明何人或何物。如:He borrowed a story-book from the library. A Li is looking for you. 一位姓李的同志正在找你。 3、表示数量,有“一”的意思,但数的概念没有one强烈。如: I have a mouth, a nose and two eyes. 4、用于某些固定词组中。如: a bit, a few, a little, a lot of, a piece of, a cup of, a glass of, a pile of, a pair of, have a good time, for a while, for a long time等。 5、用在抽象名词前,表具体的介绍——a + 抽象名词,起具体化的作用。如: This little girl is a joy to her parents. 这女孩对她父母来说是一个乐趣。 It is a pleasure to talk with you. 跟您交谈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It is an honour to me to attend the meeting. 参加这个会,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 二、定冠词的用法: 1、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这是定冠词the的基本用法。如: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The pen on the desk is mine. 2、指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如: Where is the teacher? Open the window, please. 3、指上文提过的人或事物(第二次出现)。如: There was a chair by the window. On the chair sat a young woman with a baby in her arms. The baby was thin. 4、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如: the earth, the moon, the sun. 5、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最高级前。(副词最高级前的定冠词可省略)如: 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to school. Bob is the tallest in his class. 6、用在某些专有名词前(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用名词)。如: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the Science Museum, the Children’s Palace, the Party等。 7、用在一些习惯用语中。如: on the day,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next year, by the way等。 8、用在江河湖海、山脉前。如: the Yellow River, the Pacific Ocean, the Alps, the Himalayas 9、用在报刊、杂志前。如: the People’s Daily, the Evening Paper, the Times 泰晤士报。 10、表示某一家人要加定冠词。如: The Browns are at home to receive visitors today. 布朗一家今天要接待客人。 11、用在形容词前,表某一类人。如: the poor, the wounded, the living, the dead, the rich, the sick等。 12、定冠词可以表示一事物内部的某处。如: The driver always sits in the front of the bus(car). 三、零冠词(即不用冠词): 1、专用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如: China, America, Grade One, Class Two, milk, oil, water, paper, science等。 2、名词前已有作定语用的this, that, my, your, some, any等代词。如: Go down this street. 3、复数名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时。如: We are students.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

届高三英语语法要点精讲专题省略句教案

2013届高三英语语法要点精讲(配最新高考+模拟) 专题10 省略句 【考纲解读】 高考中对于省略的考查常体现在复合句的省略、动词不定式的省略以及交际用语中一些习惯性的省略中。 【知识要点】 省略和替代一样,也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语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语法手段。只要不损害语法结构或产生歧义,能省略就应省略。尤其在对话中,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它有助于语言上的简洁。 1.可省略主语和谓语。 A word about your composition.我现在谈一下你的作文。(省略了I ll say...) Though tired,he was not disheartened.他虽然累了,但没有泄气。(省略了he was...) Got a light有火吗(句首省略了Have you...) 2.可省去从句。 You have done better this time.这一次你做得好些了。(省去从句than you did before) Oh,that reminds me.噢,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me之后省去了that 从句,其内容由具体情况而定) 3.可用不定式to,省去前面提到的谓语动词。 Jack didn’t pass the driving test,but he still hope to.(to

后省去了pass)杰克没有通过驾驶证考试,但他仍希望能通过。 4.可用so,not省略前面提到的事,表肯定与否定。 —Do you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over the weekend你认为周末会下雨吗 —I believe not/I believe so.我想不会/我想会的。 (即I don’t believe it’s g oing to rain) 5.根据不同语境可省略不同成分。如: only if,If only,what so ever, in case 6.特殊疑问句的省略。 Where to去哪里 (=Where are you going to) What for为什么 (例如:What do you come here for你来这里干什么) Why not do it为什么不做那件事呢 (=Why don’t you do it) How/What about(sb)doing sth.做某事怎么样 What’s on tonight今晚上映什么 What’s up发生什么事了 【考点诠释】 省略是为了使句子更简洁,同时又不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达。因此,省略的部分常常可以从句子结构本身或句子所处的语境中可以明确领会其成分。如: You are as tall as he (is).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希望 我校的“三步导学”模式给了我提示:要打造“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就得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流、探索”起来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激趣”为前提,让课堂有“吸引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张老师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创设了(动画)蚂蚁围绕树叶边沿跑的情境,巧妙而形象的把“周长”这个

概念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以“生活”为素材,让课堂有“生活味”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准备了学生常用的小棒、图钉和橡皮,课堂中我先用游戏“丁丁碰”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摆小棒抽象出“角”这个图形,再观察生活中或者身边的实物找角等活动。我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认一认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

高三英语语法专题总结

高三语法专题总结 序号课题课时教学要求 冠词 3 1.熟知冠词的基本用法、习语和固定搭配 2.掌握冠词的一些灵活用法和特殊用法 1.冠词的基本用法 1 冠词的泛指、特指、类指、专指 2.冠词的习惯用法 1 1.定冠词的习惯用法 2.不定冠词的习惯用法 3.零冠词的习惯用法 3.冠词的活用 1 1.被具体化的抽象名词前的冠词用法 2.被普通化的专有名词前的冠词用法 3.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和序数词前的冠词活用 高考重点冠词的基本用法及冠词的习惯用法 高考难点冠词的活用 专题二代词 3 熟练掌握不定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 以及it的灵活运用 1、不定代词 1 1、both,all,either,any,neither,none的用法 2、one,ones, the one,that,those的用法 3、one,another, the other, some ,others, the others的用法 4、复合不定代词及其他不定代词 2、反身代词 1 1、反身代词的基本用法 2、与反身代词构成的介词短语 3、与反身代词构成的动词短语 3、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it的用法1 1、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 2、It的用法 高考难点语境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语义较丰语法复杂的不定代词的考查 专题三形容词和副词 2 了解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及常用句 型 1、形容词、副词的基 1 1、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的基本用法

本用法2、对形容词、副词顺序的考查 2、形容词、副词的辨 析 1 在语境中学会形容词副词的用法 高考难点对于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的考查倾向于“淡化语法,注重深层语义的特点” 专题四语义辨析(名词、介词 及介词短语)3 1、在真实语境中能恰当的使用意义相近的介词,掌 握表示时间及空间的介词的用法 2、在语境中能恰当的使用介词的一些习惯用法和 介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 1、名词辨析 1 1、名词的数和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2、名词的句法功能,尤其是名词作定语的用法 2、介词辨析 1 1、表示方位的介词 2、表示时间的介词 3、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的介词 4、表原因、目的的介词 5、易混介词辨析 3.介词短语解析 1 1、与名词构成的介词短语 2、与某些形容词固定搭配的介词 高考难点介词短语的辨析,题干结构复杂 专题五动词和动词词组 2 1、掌握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性 2、掌握被动形式中英汉表达的不同 3、掌握感官动词作系动词:feel/look/sound 1、动词辨析 1 考纲中出现的动词及动词辨析 2、动词词组辨析 1 考纲中动词词组及辨析 高考难点同义词及词组辨析 专题六动词的时态及语态 2 1.建立“时”和“体”的概念 2.掌握一般将来时的各种形式及区别 3.掌握易混时态的用法: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的区别 4.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

高三英语语法教案时态和语态

高三英语语法教案:时态和语态 分类说明 高考中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命题不可少,每年都有两、三分。然而,命题一般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把时态与语境结合起来,在复习动词时态和语态时,应特别注意下面一些问题:1.动词的八种基本时态的形式和意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并且,由此扩充了解将来完成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等。 2.掌握各种时态的时间状语要求,特别是上下文中所暗含的时间。 3.注意并掌握句子中时态一致性的要求,如:宾语从句中的时态要求:主句若为过去时,从句必须用相应的过去时,但当从句表示客观真理时,又可只用一般现在时;时间、条件状语中的时态要求:当主句为将来时时,从句片j一般现在时;虚拟语气中的时态要求:(见虚拟语气)。 4,掌握各种时态及含情态动词中的被动语态的形式和应用。 (1)分清动词的词性,熟悉并掌握常见的不及物动词happen,take place,occur,exist等,它们不能用被动语态; (2)分清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 (3)变被动语态的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但有些不及物动词与介词所形成的短语动词也可有被动形式,此时,变被动语态后介词不能丢; (4)熟悉并掌握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情况,如: A.及物动词read,write,sell,wash等,用作不及物动词,如:. The pen _________well. A.writes B.wrote C.is written D.has written B.做定语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如: I have much work ________. A.to do B.to be done C.to be doing D.to have done 但当不定的式的逻辑主语不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须用被动语态.如: Do you have any work ________now? I’m free. A.to do B.to be done C.to be doing D.to have done C.形容词hard,difficult,interesting,exciting,surprising等后的不定式作语及worth后面的doing。 回放真题 真题1(2004甘肃、青海卷29) --Thank goodness,you’re here! What _________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