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健美操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创新,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形体训练以及各种方式的运用,能更好的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促进高校学生对健美操的整体运用能力。
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从当前高校学生在健美操课程的整体表现出法,围绕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并进行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美操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高校健美操教学是一个全面化的形体训练方式,特别是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的技术运用,能从多方面改善学生的形象气质,并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将健美操教学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突出整体认知的能力,更好的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升构建良好的发展模式。
一、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的现状(一)健美操的整体特点分析健美操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形成不同类型的体操动作,并融入舞蹈、音乐与一体,是一种健康、美丽的身体联系方式。
尤其是在人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节奏掌握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加强动作轨迹的转换、动作节奏的掌控、动作方向的一致性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气质培养,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协调性等多个特点。
(二)教学现状的存在在当前高校体育中,健美操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健美操教学虽然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适应整体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瓶颈。
第一是学生兴趣有所下降。
从目前高校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健美操的训练不是很满意,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虽然都想通过学习,健美形体、提高专项技术,但是受到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影响,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第二是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177当代体育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邱琳玲随着我国教育发展和进步,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和优化,并且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丰富化。
其中,健美操在体育活动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而高校思政教育也正在逐步的落实和开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健美操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健美操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充实,实现对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健美操教师需要深刻的意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且还需要思考出最为合理、自然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有效的引入。
本文将针对如何在高校健美操课堂渗透思政元素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体育课程在高等院校各类课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地位。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发展,各个教师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而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有作为各高校教学内容的主流内容。
因此,将思政元素落实到体育课堂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
健美操这一体育项目,深受各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因此,我们便可以从这门课程入手,将思政元素进行适当的、合理的引入,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对其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健美操课程所起到的教育作用达到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思政相关的知识和思想,进而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1 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时,不仅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的填充,还需要拥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此,各高校应该大力支持体育运动与思想建设的巧妙融合,使其共同促进学生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各高校需要充分的利用体育教学课堂,将思政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引用。
以健美操为例,在进行这类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健美操课程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挖掘出这门课程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在此项训练的过程中,而产生较强的思想意识。
155当代体育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孙 童 孙振杰 魏永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对我国基础性建设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而言,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核心要素,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以及高校的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而结合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进行教学理念上的革新。
目前,我国课程思政理念较为完善,那么如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能够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整改优化,是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1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方式1.1 改良课程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师还是执行传统的日常训练,结合理论学习,只进行很少的实践活动,甚至是忽略实践活动。
此外,很多教师没有挖掘健美操课程的真正内涵和育人价值,只重视学生的健美操课程成绩和技术动作的掌握,这很明显违背了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师应该接受现代化健美操体育运动理念学习,加大对健美操课程的内在意义的挖掘,进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健美操课程的内在美,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和技术动作的掌握。
明确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健美操教学目标单一且含糊,很多健美操课程教学教师现代化意识不足,教学课程内健美操教学动作过于简单和老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观赏性和科学性,很难提起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真正兴趣,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勉强联系健美操。
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教师应该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前提,确立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1.2 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基础性建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方式不完善,例如很多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设计没有专门的针对性,很难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授课班级:体育与健康学院20级健美操班授课人:张老师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授课地点:体育馆健美操教室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健美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健身价值,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健美操动作,并能进行简单的动作编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健美操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健美操的基本动作3. 健美操组合动作4. 健美操动作编排技巧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健美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健美操的认识。
2. 基本动作教学- 教师示范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如: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躯干动作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逐一纠正错误动作。
3. 组合动作教学- 教师示范健美操组合动作,如:热身组合、有氧组合、拉伸组合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逐一纠正错误动作。
4. 总结与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动作和注意事项。
- 学生回家后,练习所学动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1. 回顾与展示- 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动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练习心得。
2. 动作编排技巧教学- 教师讲解健美操动作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动作编排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3. 组合动作教学(深化)- 教师示范更高难度的健美操组合动作。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逐一纠正错误动作。
4. 总结与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动作和注意事项。
-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动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知识。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动作。
3. 模仿法: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巩固所学动作。
关于高校健美操“基础—普及—提高”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基础—普及—提高”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应用。
结果表明,“基础—普及—提高”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健美操基础—普及—提高教学模式健美操是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
通过健美操的学习和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健身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而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开展健美操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是大家着力研究的课题,我们也就此课题进行了探讨。
一、研究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对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健美操教学模式发展的动态,用以指导健美操教学工作。
(2)构建“基础—普及—提高”的健美操教学模式。
根据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基础—普及—提高”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以此来组织健美操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二、研究结果(一)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健美操教学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建了许多教学模式,如健美操运动情景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健美操教学模式、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快乐健美操教学模式等。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健美操教学有以下特点:1.健美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健美操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项目,而且蕴涵着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其纵向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掌握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个性层次的需要①;横向目标体现在健美操教学不仅是体育教学任务,同时还是学生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健美操专业角度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创编能力的培养②。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融合音乐、舞蹈、娱乐、体操等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有利于帮助练习者塑造体形,陶冶情操,增强体质。
同时,健美操其多变的形式和音乐的节奏感,还可以增强联系者的个人气质。
因此,这项运动也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追捧。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体操运动中得到身心的全面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锻炼习惯,成了高校健美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操教学模式创新
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音乐感。
健美操特殊的运动形式给年轻人带来了独特的运动体验,满足了年轻人的运动需求。
当前,高校体操教学应该成为高校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和时尚运动,新的课程标准也对高校体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掌握健美操相关的知识。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健美操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1 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健美操课程都是按照一定的套路开展的,教师
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缺乏时代感,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健美操动作的讲授,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普及,造成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效仿教师的动作,而不能深刻的理解健美操深刻的内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缺乏专业化的健美操教师
在很多开始了健美操课程的高校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健美操教师,就有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兼职,这些教师只是临时抱佛脚,不仅理论知识不扎实,而且动作技术也不到位。
还有的教师虽然是健美操专业毕业的,但是却不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动作过于程式化,缺乏创新意识。
这样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健美操课程的顺利开展。
1.3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健美操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练习。
高校的健美操课程大多数为选修课,很多学生选修这项课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学分,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项运动,是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健美操学习之中的,更谈不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了。
一般高校的健美操课程都是一周一次,课程时间又非常的有限,由于缺乏考核的压力,课余时间又没有老师的辅导,所以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2.1 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学生一旦形成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健美操的课堂学习之中,而且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的练习。
具体而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这种教材必须突出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这样才能保持对学生的新引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训练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健美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正视练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痛苦,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体味到健美操运动带来的乐趣。
2.2 加强健美操理论学习
健美操学习不仅仅是动作和技巧的学习,其理论学习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讲授健美操比赛的基本规则,让学生了解健美操界最新的动态和相关理论成果,并且还要了解国外健美操的理论创新成果。
健美操本是是一个开放的运动体系,只要有利于人体发展,增强这项运动的活力的动作和方法都可以被这项运动吸收和采纳。
所以,加强对健美操的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加深对健美操理论的理解,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与健美操有关的知识,例如音乐、舞蹈、滑冰等等。
2.3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造能力
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大学生们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健美操技巧和动作,但是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仅缺乏锻炼的动力,而且也缺乏明确的目标。
为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定练习规划和锻炼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将单纯的讲授学习变为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有利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资料和现代健身器材来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健美操课程在大多数高校都是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不是很高,所以高校健美操教师在考核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利。
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考核形式,在最终评定成绩时可以综合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最终考试成绩,通过构建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减少学生先天体质差异的影响,尽可能的保护学习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高校健美操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的推动健美操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丽晶,孔丽涵.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9(5).
[2] 黄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