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85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何用?(一)案例分析1.为什么上大学?我来告诉你一件我的教师生涯中最早的一次令我啼笑皆非的经历。
那是2000年1月我刚刚从研究生院毕业,开始了在一所大学的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来到我的课堂,坐了下来,两臂交叉往胸前一放,看了我一眼,好象在说:“好吧,哥们儿,教我点什么吧!”两个星期后我们开始上《哈姆雷特》,三个星期后的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放在臀部,“你要知道,”他指着桌上的书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成为一个药剂师,可是为什么非得学这个?”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我也完全可以告诉这名学生,他现在上的是大学,而不是技术培训学校,在大学里学生接受的应该是教育而不仅仅是培训。
我试着这样向他解释。
我说:“对于你以后的日子,平均每天大致24小时。
这24小时中,大约有8小时要睡觉,你既不需要培训也不要受教育就能安然地度过你的生命中这三分之一的时间。
每个工作日的大约8小时里,我希望你能从事有用的职业,假设你读完了药学或是工学院、法学院甚至别的什么学院,在工作的8小时里你就可以完全地应用你的专业知识,在你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你当药剂师的职责就是不把氯化物弄到阿司匹林里去,当工程师就不能让工程失控,当律师就要做到你的当事人不因你不称职而上了电椅。
这里面包含了每一个人都尊重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都能给你良好的基本需求。
除了满足其他的需求外,这些职业将来会是你餐桌上的食物,养活你的妻子,抚育你的儿女。
职业是你的收入的来源,祝愿你的收入永远够用。
”“那么还有另外8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你生命中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你怎样度过?还是回头说说你的家庭吧!你要把你的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们能够接触到高深的思想吗?我们自认为是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成员,文明社会只有保持其创造性,才能存在。
将来你成为一家之主的时候,你的家庭是否对整个人类文明思想有起码的了解?或者你的家庭生活的内容只有冰镇啤酒?你的家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书呢?或者说应该有些画?你的家人能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能就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意见?你的孩子能不能有机会听到巴赫的音乐?”我说的大致就这些,可是那个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主观条件】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最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已定马原1000机考题库※答案要以绿的为准答案已由⽼师核定。
试题内容由同学提供,与本校机考题库符合程度未知,仅供参考。
《马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库绪论马是关于⽆产阶级和⼈类解放的科学⼀、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 D )A.指马、恩创⽴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正宗的○马C. 是实⽤主义的马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2、马三⼤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成果”的是( A )A. 马哲学B. 马政治经济学C. 马科学社会主义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A.马克思B. 恩格斯C. 马克思、恩格斯D. 亚当·斯密和⼤卫·李嘉图4、马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A.世界⾰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的介绍C.它能与中国传统⽂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第⼀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题1.200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规定每年11⽉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 C )A.第⼀个 B.第⼆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2、西⽅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位哲学家是( D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多德 D.泰勒斯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A.奴⾪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4、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D。
唯物论与唯⼼论的不同观点5、世界观就是( 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法B.⼈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A.世界观和⽅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的⽣命⼒从根本上说在于( A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马基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介绍)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了解)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的定义)2.哲学的基本教派3.哲学物质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对立统一规律5.质量互变规律(质变和量变关系)6.驳斥之驳斥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课堂教学和重新认识的关系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生产力的定义及其要素12.生产关系的定义及其要素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介绍)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几个关系:如产品和商品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关系,价值和价格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劳动生产率关系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促进作用3.货币的基本职能4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5.剩余价值的定义及其产生过程6.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关系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三者关系8.资本的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9.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0工资的定义及其形式(介绍)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本质特征(了解)2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1.垄断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3.金融寡头如何握有话语权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第六章第七章1.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三阶段)2.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1: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产⽣和发展p4-13:(⼀)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阶级实践基础(⼆)马克思继承和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与⾰命性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鲜明的政治⽴场(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崇⾼的社会理想四、⾃觉学习和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动的指南第⼀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的产⽣&意义——通过劳动分离⼈&⾃然;两⼤现象(物质&精神);两⼤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他思潮&马恩诞⽣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静⽌)6)马哲的解答(⼆)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反作⽤);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的物质统⼀性:p321)运动&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具体形式3)实践是⼈的存在⽅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活的本质p371)把握两⼤⽅⾯实践分化&统⼀⼈&⾃然;⼈类社会的基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然&社会规律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的意识,意识受规律⽀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意识的能动作⽤——意识是物质的产物p41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的基础2)发挥能动的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的趋势&⼈民的愿望§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p441)联系的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事物的永恒发展p451)发展是上升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2)发展是⼀个过程——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延性的交替3)⼈类社会发展⼆、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的内容&永恒发展的动⼒(⼀)⽭盾的统⼀性&⽃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p47 1)同⼀性和⽃争性2)相互联系&作⽤&性质3)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4)⽃争性…………………………..5)和谐是⽭盾的特殊形式(⼆)⽭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盾,(⾮)根本⽭盾,主次要⽅⾯;辩证统⼀(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的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曲折性的统⼀§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唯物辩证法是伟⼤的⼯具p54⼆、辩证思维⽅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法:(⼀)辩证思维⽅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现代科学思维⽅法p60第⼆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p641)实践的定义2)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的相互作⽤(⼆)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p65表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理论是认识的⾼级形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限发展p72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限性的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统⼀是具体的、历史的§2.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p73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的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的认识能⼒、思维能⼒的⾄上性(⽆限绝对)&⾮⾄上性辩证统⼀(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p77 1)对⽴统⼀(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的规律——相⽐较⽽存在,相⽃争⽽发展⼆、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p781)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的真理&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者的统⼀)2)价值的定义3)价值的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正确的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p85§3.3:认识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p87⼆、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两种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活条件中,⽣产⽅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p97政治法律思想(核⼼、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社会意识的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的独⽴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p1008)“划分”与“归结”⼆、⽣产⼒与⽣产关系⽭盾运动的规律p101(⼀)⽣产⼒&⽣产关系p1011)⽣产⼒定义2)⽣产⼒基本要素(+科学技术)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产关系p102⼴义、狭义⽣产资料所有制p103⽣产关系是⽣产中⼈与⼈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p103(⼆)⽣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p104⽣产⼒+⽣产关系=社会⽣产⽅式1)相互关系⽣产⼒决定⽣产关系(2 aspects)p104⽣产关系反作⽤(2情形)2)相互作⽤(⽭盾运动)3)⽭盾运动的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运动p108决定和反作⽤相互作⽤与⽭盾运动⽭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性和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多样辩证统⼀(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社会基本⽭盾运动(规律性)的结果(⽣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社会基本⽭盾(两个)p114(⼆)社会基本⽭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14-115根本动⼒的表现⼆、阶级⽃争和社会⾰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阶级&阶级⽃争是发展到⼀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 1)阶级的定义2)阶级⽃争的定义(⼆)阶级⽃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p1181)阶级⽃争表现基本⽭盾2)阶级⽃争作⽤的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3)阶级⽃争的历史性、局限&⽆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法p119(四)社会⾰命的实质与根源p120(五)⾰命对社会发展的巨⼤作⽤p121改良作为⾰命的补充⼿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21)改⾰的定义&其与⾰命区别2)改⾰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是⼀场伟⼤的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3(⼀)科学技术⾰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杠杆p124⽣产⽅式、⽣活⽅式、思维⽅式的影响科教兴国(⼆)科学技术的社会作⽤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2)消极作⽤3)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3.3:⼈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p128(⼆)现实的⼈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29 1)现实的⼈2)劳动是基本的⼈的活动3)⼈的现实本质——⼈是社会的⼈现实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群体(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整体2)历史必然3)⼈与历史不同层次(四)⼈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p1311)⼈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产的劳动群众&知识分⼦)⼈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民=主体的表现(见p131)2)⼈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5)创造历史受⼀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的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为本)⼆、个⼈在社会历史中的作⽤(⼀)普通个⼈与历史⼈物p134(⼆)历史⼈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p134杰出⼈物、反⾯⼈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中理解个⼈的历史作⽤p135出现必然,作⽤偶然正or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民群众的意愿(四)评价历史⼈物必须坚持科学⽅法p135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p140(⼆)资本的原始积累p140-141⽣产者与⽣产资料分离——⼟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p143利⽤劳动者&农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p1441)⾃然经济的对⽴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商品的⼆因素&劳动的⼆重性p145 1)商品⼆因素的定义(使⽤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因素对⽴统⼀3)劳动⼆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重性对⽴统⼀(三)价值量的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产率的影响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p148货币产⽣的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表现3)消极作⽤(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盾3)资本主义基本⽭盾(私⼈占有vs.⽣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商品经济⼀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界定⽣产性劳动(新⽼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员的劳动(总⼯⼈)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但分配⾸先由⽣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劳动⼒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的价值&使⽤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因为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购买的是劳动⼒⽽⾮劳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产⽅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作⽤p158 1)剩余价值来源(⽣产过程)及资本主义⽣产过程2)⽣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产资料、劳动⼒)6)剩余价值的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剩余价值⽣产的两种基本⽅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产——⽬的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盾——⽣产资料私有制&⽣产的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的因素4)社会总资本的再⽣产&流通两⼤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及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盾p170⽭盾的内容&三个表现⽭盾的尖锐化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基本⽭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的⽭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产的周期§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本质的剥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p17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1: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由竞争到垄断:(⼀)⽣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p1841)⽣产集中、资本集中和⾃然的垄断2)垄断定义3)产⽣垄断的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的特点(三)⾦融资本与⾦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的来源3)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原因(⾮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的积极作⽤6)局限性(⼆)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p1921)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国家)⾃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的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国)4)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5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196⽣产全球化(国际分⼯、⽣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产、全球化⽣产体系的形成和建⽴)贸易全球化;⾦融全球化;企业⽣产经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198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的发展——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各国经济体制的变⾰(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p200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资本所有制资本占有的社会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20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本质:(⼀)新变化的原因:p204科学技术;⼯⼈⽃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新变化的实质p206§5.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p2071)巨⼤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产⽅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产⽅式——历史过渡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原因(⼆)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13原因。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题一筹莫展、困惑不解时,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才的构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
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有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要求把握“一个主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始终坚持产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原理”课的主题。
贯穿“一条主线”。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贯穿“原理”课的一条主线。
突出“一个重点”。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原理”课教学应该突出的重点。
3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4一、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绪论5绪论马克思先后在英国德国四次被评选为“千年人物”6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思想家”绪论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78第二次: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
绪论爱因斯坦马克思甘地丘吉尔9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居于第二位的大卫·休谟得票率为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20 名。
绪论10第四次: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
绪论11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21年修订版)完整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6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8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与时俱进9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吐故纳新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10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B.为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C.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D.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 D3. A4. C5. B6. A7. C8. A9. D 10. B 11、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 .巴黎公社B . 1831 年和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 2.BCD 3.ABC 4. CD 5. AB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要讲稿(适用于民、汉本科生)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从创造者、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即:狭义上,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从阶级属性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欧洲三大工人起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革命实践。
马克思的两大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理论来源: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本人是唯心主义者,因而他的辩证法是本末倒置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