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卡
- 格式:pptx
- 大小:454.80 KB
- 文档页数:11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操作过程
掌握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方法,了解淀粉水解的过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恒温水浴器、分光光度计。
试剂:淀粉、淀粉酶。
三、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制成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加入淀粉酶不同的量,分别为0.1ml、0.2ml、0.3ml。
3.将三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浴器中,温度控制在37℃,反应时间为30分钟。
4.取出三个试管,将试管中的淀粉水解产物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碘液,使其变为蓝黑色。
5.分别将三个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四、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淀粉酶加入量的增加,淀粉的水解效率也随之增加。
2.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糖类物质,使淀粉的蓝黑色变为淡黄色或无色。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淀粉酶应储存于低温下,避免受热变性。
2.操作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实验时需准确测量试剂的用量,避免加入过多或过少。
前言为使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化,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正确的常规操作,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的编写遵循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及WS/T 227-200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订,作为本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
本规程从2007年5月2日起实施,每2年复审1次。
本规程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
本规程起草单位: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蒙凯、蔡其浩。
本规程首次起草。
目录1 检验申请 (3)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3 试剂及成份 (4)4方法原理 (4)5 仪器 (4)6 校准液及校准模式 (4)7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4)8标本检测步骤 (5)9 结果计算 (5)10 操作性能 (5)11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5)12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5)13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5)14临床意义 (6)15结果审核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 (6)16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 (6)17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6)18参考文献附录A XX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α-淀粉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α-淀粉酶(α-Amyiase,缩写Amy)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肝功能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正常状况记录。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
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标本采集2.2.1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α-淀粉酶活力检测操作规程1酶活定义1g固体酶粉(或1mL液体酶),于60℃、pH=6.0条件下,1h液化1g可溶性淀粉,即为1个酶活力单位,以u/g(u/mL)表示。
2原理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α-淀粉酶将淀粉分子链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随机切断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而使淀粉对碘呈篮色的特异性反应逐渐消失,呈红棕色,其颜色消失的速度与酶活力有关,故可通过固定反应后的吸光度计算其酶活力。
3仪器和设备3.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3.2 精密pH计:精确至0.013.3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有关规定3.4 电热恒温水浴锅:30~100℃,±0.2℃3.5 计时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秒4试剂与溶液4.1 原碘液:称取碘(I2)11g、碘化钾(KI)22g,用少量水使碘完全溶解,然后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4.2 稀碘液:吸取原碘液2.00ml,加碘化钾2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4.3 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2.000g,精确至0.001g,用水调成浆状物,在搅动下缓缓倾入70mL沸水中,然后,以30ml水分几次冲洗装淀粉的烧杯,洗液并入其中,加热至完全透明,冷却,定容至100mL。
此溶液需要当天配置。
4.4 磷酸缓冲液(pH=6.0)称取磷酸氢二钠(Na2PO4·12H2O)45.03g、柠檬酸(C6H8O7·H2O)8.07g,使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配好后用pH计校正。
5 分析步骤5.1待测酶液的制备:称取酶粉1 g,精确至0.0002g(或吸取液体酶1.00mlL),先用少量的磷酸缓冲液溶解,并用玻璃棒捣研,将上请液小心倾入容量瓶,沉渣部分在加入少量缓冲液,如此捣研3~4次,最后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到刻度(将估计酶活力除以4,即酶活理应在3.7~5.6u/mL范围内),摇匀,通过4层纱布过滤,滤液供测定用。
实验a-淀粉酶对淀粉水解作用的观察
一、实验原理:
a-淀粉酶(EC 3.2.1.1)是一种内切淀粉酶,可将淀粉链水解为不同长度的多聚葡萄糖。
随着降解时间延续,多聚糖链不断变短,最终生成不同聚合度的寡聚糖和分支低聚糖的混合物。
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同降解度的淀粉,谓之糊精。
其与碘呈色各异。
a-淀粉酶降解直链淀粉过程如下:
水解过程:淀粉→蓝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蓝色)(蓝色)(红色)(无色)
a-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约1/3是G1~G6;37.5%是G7~G12;其余是分子更大一些的低聚糊精。
后两类产物包括各种分支糊精,即a-糊精。
工业用酶需Ca2+,一般反应温度70℃以上,pH6~7。
二、实验步骤
1
70℃水浴→每过2-3min(统一为2min)→吸取反应液5滴于点滴板小穴中→加0.5%碘液1滴,混匀→观察。
2、反应温度对a-淀粉酶的影响:
每间隔2min→取反应液5滴→加碘液1滴→观察→直至生成无色糊精为止。
(控制酶量,以控制反应能在15min~20min完成为宜。
)
提问:为什么要保温10min再加入酶液?为什么要间隔1min再加入?
3
每间隔2min→取反应液5滴→加碘液1滴→观察→直至生成无色糊精为止。
4、Ca2+对a-淀粉酶的影响:
准备:1支试管→加a-淀粉酶2mL→加0.1 mol /L EDTA 0.2 mL→摇匀→得去Ca2+ 酶液
每间隔2min→取反应液5滴→加碘液1滴→观察→直至加酶液一管生成无色糊精为止。
三、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整理实验结论。
淀粉酶活力测定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方法,用于评估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加速淀粉的水解,将淀粉分解成较小的碳水化合物。
在实际的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中,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实验者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并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淀粉酶活力测定实验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材料包括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碘液等。
这些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比例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方法要求进行准备。
另外,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的时间和温度。
淀粉酶活力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酶活力会较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的温度,以确保淀粉酶能够发挥最大的活性。
反应时间也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得到可靠的数据。
另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淀粉酶的浓度和pH值的影响。
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淀粉酶浓度进行实验。
pH值对淀粉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实验中对此进行控制和调节。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者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文章的总结中,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总结,指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样能够使实验者对淀粉酶活力测定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回顾本次文章的内容,我们首先对淀粉酶活力测定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评估,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制、淀粉酶浓度和pH值的影响,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总结中,我们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期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个人观点上认为淀粉酶活力测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实验方法,需要实验者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深刻的实验原理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2. 掌握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pH值等因素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的酶,其活性高低可以反映酶的催化能力。
本实验采用DNS 法测定淀粉酶活性,DNS 法是利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还原糖与DNS 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浓度,从而间接反映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酶(市售)- 淀粉溶液- DNS 试剂- 碘液- 酚酞指示剂- 蒸馏水- pH 试纸- 温度计2. 实验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 磁力搅拌器- 电子天平- 试管-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淀粉酶溶液:将市售淀粉酶按照说明书配制一定浓度的淀粉酶溶液。
2. 设置实验组:- 温度实验组:分别设置30℃、40℃、50℃、60℃、70℃ 的温度梯度,每组加入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搅拌反应 10 分钟。
- pH 值实验组:分别设置 pH 3.0、4.0、5.0、6.0、7.0、8.0、9.0 的 pH 值梯度,每组加入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搅拌反应 10 分钟。
3. DNS 反应:-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DNS 试剂,沸水浴加热 5 分钟。
- 取出后,加入 1 滴酚酞指示剂,继续沸水浴加热 5 分钟。
4. 比色:- 使用 721 分光光度计在 540 nm 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反应生成的还原糖浓度。
- 比较各组实验结果,分析温度、pH 值等因素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60℃ 时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
2. pH 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酶活性在 pH 6.0 时达到峰值,之后随着 pH 值的继续升高或降低,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
α-淀粉酶(α-AL)活性检测试剂盒(碘-淀粉比色法)说明书微量法UPLC-MS-6004100T/48S试剂名称规格保存条件试剂一粉剂×1瓶2-8℃保存试剂二液体10mL×1支2-8℃保存试剂三液体30mL×1瓶2-8℃保存标准品粉剂×1瓶2-8℃保存溶液的配制:1、试剂一:临用前加入6.25mL试剂三,置于常温水中并加热至煮沸,期间不断搅拌粉剂至溶解,用不完的试剂2-8℃保存8周;2、标准品:10mg淀粉标准品。
临用前加10mL试剂三,置沸水浴中振荡溶解,配成1mg/mL淀粉标准液,2-8℃保存四周。
淀粉酶负责水解淀粉,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EC3.2.1.1)可随机地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又称为液化酶。
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以及糊精等,碘可以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生成在570nm下有特征吸收峰的复合物,其深浅可计算出淀粉酶的活力单位。
α-AL耐热,但是β-淀粉酶可在70℃钝化15min。
因此粗酶液经过70℃钝化15min,就只有α-AL能够催化淀粉水解。
Unhydrolyzed Starch+Iodine Complex(570nm)注意:实验之前建议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实验。
如果样本吸光值不在测量范围内建议稀释或者增加样本量进行检测。
酶标仪/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96孔板/微量玻璃比色皿、研钵/匀浆器、蒸馏水。
一、样本处理(可适当调整待测样本量,具体比例可以参考文献)1、组织:称取约0.1g样本,加1mL蒸馏水匀浆;匀浆后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min,每隔5min振荡1次,使其充分提取;6000g,室温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即为淀粉酶原液。
2、液体:直接检测。
(若有浑浊则离心后进行测定)二、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570nm,分光光度计蒸馏水调零。
α-淀粉酶活力检测操作规程1酶活定义1g固体酶粉(或1mL液体酶),于60℃、pH=6.0条件下,1h液化1g可溶性淀粉,即为1个酶活力单位,以u/g(u/mL)表示。
2原理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α-淀粉酶将淀粉分子链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随机切断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而使淀粉对碘呈篮色的特异性反应逐渐消失,呈红棕色,其颜色消失的速度与酶活力有关,故可通过固定反应后的吸光度计算其酶活力。
3仪器和设备3.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3.2 精密pH计:精确至0.013.3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有关规定3.4 电热恒温水浴锅:30~100℃,±0.2℃3.5 计时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秒4试剂与溶液4.1 原碘液:称取碘(I2)11g、碘化钾(KI)22g,用少量水使碘完全溶解,然后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4.2 稀碘液:吸取原碘液2.00ml,加碘化钾2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4.3 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2.000g,精确至0.001g,用水调成浆状物,在搅动下缓缓倾入70mL沸水中,然后,以30ml水分几次冲洗装淀粉的烧杯,洗液并入其中,加热至完全透明,冷却,定容至100mL。
此溶液需要当天配置。
4.4 磷酸缓冲液(pH=6.0)称取磷酸氢二钠(Na2PO4·12H2O)45.03g、柠檬酸(C6H8O7·H2O)8.07g,使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配好后用pH计校正。
5 分析步骤5.1待测酶液的制备:称取酶粉1 g,精确至0.0002g(或吸取液体酶1.00mlL),先用少量的磷酸缓冲液溶解,并用玻璃棒捣研,将上请液小心倾入容量瓶,沉渣部分在加入少量缓冲液,如此捣研3~4次,最后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到刻度(将估计酶活力除以4,即酶活理应在3.7~5.6u/mL范围内),摇匀,通过4层纱布过滤,滤液供测定用。